第六节 统一战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128&run=13

一统战机构
民国28年(1939年) 5月,中共广饶县委始设统战部。自同年10月中共益寿临广四
边县委建立,到民国29年(1940年)4月中共广饶县委恢复,皆由宣传部兼管统战工作。
民国31年(1942年) 2月,重建的中共四边县委, 仍由宣传部兼管统战工作。民国32年
(1943年)7月,中共广北县委设立统战部。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共
广北县委改为中共广饶县委, 由宣传部兼管统战工作。1953年4月,中共广饶县委设
立统战部, 1954年6月撤销,统战工作由副县长毕成贤兼管,县人委办公室设统战秘
书1人, 专管统战工作。1975年6月,县委重设统战部,1978年2月撤销,统战工作由
宣传部兼管。1980年2月恢复。

二统战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的统战工作 民国28年(1939年)春,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广饶县委吸收抗日爱国人士杜振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县委第一任统战部
长。杜振东利用与“广饶人民抗日自卫团”熟悉的有利条件,对该部的中下层人员进
行教育争取工作,争取了徐剑秋(副营长) 、王天增等加入了抗日队伍。同年5月,以
一位青救团员(时任该部连司务长)为内应下了该部王荣奎连的枪,争取部分青年加入
了抗日队伍。
民国29年(1940年) 7月,爱国民主人士任乙山当选为县参议会参议长。翌年2月,
任四边县参议长。
民国30年(1941年) 1月,广北县委建立后,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加入抗日民主统一
战线,县委经常召开士绅名流座谈会,争取了董山光、隋梦楼等积极参加抗日工作。
民国33年(1944年) 3月,广北县建立“三三制”政权,隋孟楼当选为副参议长。
各级“三三制”政权的组成人员中,统战对象中的左派、中间派分别占1/3。
建国后的统战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委、县府非常重视统战工作,在
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及政府领导成员中都有适当比例的民
主人士参加。爱国民主人士刘逸民连任五届副县长;任乙山、李剑霜(国民党起义将领、
少将师长)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徐本经、吴谷卿、李承绪、周筱
轩、杜仁轩、阎约三也都为党的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县局级单位中如文化、教育、
工商、财税、畜牧、粮食等单位都有民主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1957年后,由于“左”的错误,使统战工作受到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统战工作得到了加强。1980年2月,恢复了县委统战部,1981年1月,建立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广饶县委员会,使党的统战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战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了统战方面的各项政策。
对错划为右派(178人) 和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9人)的,已全部予以纠正。在“文化大
革命”中被扣发工资的,已全部补发。对改正后应安排工作的11人,已全部办理了退
职、退休或离休。补发丧葬抚恤费的7人。因生活困难给予定期补助的7人。统战对象
被挤占的28间私房,已全部归还原主。原26名工商业者中,已定为劳动者的23人,明确
干部身份的1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被精减下放应予补助的3人, 已给予定期补助。
市、 县两级政协委员需落实政策的共13人,已全部落实。台属需落实政策的149户,
其中对“文化大革命”中受批斗、游街、贴大字报的50户,进行了赔礼道歉, 恢复名
誉;因“左”的影响,对台属歧视,影响入党、入团、升学、就业、招工、提干的60起,
分别向他们宣布了一视同仁,今后不得歧视的政策; 对错误开除公职的11人全部作了
安置。为原国民党29名起义人员和6名投诚人员明确了身份, 颁发了证书,并为3名落
实了政策。 因错案株连家属、子女需收回安排工作的64人中,已办理退休、退职的3
人, 收回城镇落户的28人,子女补办知青手续的17人,招工的6人,因错案受株连的
家属、子女需就地办理“农转非”的31人已全部办理。
1980年以来,县委统战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对“三胞” (台湾同胞、港澳同胞
和海外侨胞) 眷属的工作,从而激发了“三胞”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全县有去台
人员950人, 他们在大陆的亲属1080户,2674人;港澳同胞350人;海外侨胞469人。至1
985年底,全县已有150多户“三胞”同大陆亲属建立信汇联系,汇款额达8000美元;
港胞及去台人员的大陆亲属赴香港会面探亲的已有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