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技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5&A=1&rec=109&run=13

第一节 重大科技活动

1971年,县革委在大王公社召开全县科学实验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公社分
管科技工作的副主任,农技站长和畜牧兽医站长,县直工厂企业负责人,部分大队实
验队队长和农村赤脚医生等, 计150余人。会上,与会代表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广泛深
入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的倡议。
1975年4月, 县革委召开全县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
段,历时三天,参加会议的有各公社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农技站长和部分大队党支部
书记,计80余人。第二阶段,以公社为单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大队党支部书记,实
验队全体成员、生产队长和各群众组织负责人,每公社少者300人,多者500人左右。
会上,传达了省、地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78个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1979年2月27日至3月1日, 县委、县革委召开全县科学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公
社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农技站长和部分大队实验队长,县直各科局、厂、站、公
司的负责人和全体科技干部, 计890人。会上,传达学习了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的讲话,讨论修改了《广饶县1979~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向39个先进
集体、77个先进科技工作者颁发了奖状。47项科技成果获得奖状,其中13项重大科技
成果获得奖金。
1985年5月3~4日,县政府召开全县科技成果奖励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共中
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交流了开展科技工作的经验。24项优秀科技成果
获得证书和奖金,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
1979年9~12月, 全县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全县共挖剖面2179个,打钻孔
5111个, 速测样11082个,常规化验剖面140个,化验农化土样726个、水样2072个,
常规化验27467项次, 获得数据8258个,物理诊断2500项次,数据925个,比样标本4
725个。
这次土壤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县的土地资源、土壤的理化性状及低产田的障碍因
素和分布,编绘了五万分之一的广饶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地貌图、土壤图、有机质含量
分布图、碱解氮及全氮含量分布图、速效磷含量分布图、速效钾含量分布图、潜水埋
深及矿化度分布图、土地评级图、土壤改良利用图、生产水平及耕地障碍因素图。另
外,还编绘了万分之一的各公社土壤图、潜水埋深及矿化度图、土地评级图、土壤改
良利用图、土壤表层质地图等。
1980年10月,全县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参加人员以县内农林水及
农机部门的人员为主, 惠民地区有关部门和各县的部分科技人员配合,计244人。分
综合、土壤、气候、水利、种植业、植保、林业、畜牧、农业机械、农村经济、水产、
社队工副业12个专业组进行。每个专业组又根据需要分若干调查组,分赴各社、队调
查,历时40多天,共调查2144个点(队) ,总结了67个典型单位的经验;找出了126条
限制农村各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向有关单位提出了129条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根据
调查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整理,编写了《广饶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
编绘了《广饶县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图集》 。1981年4月,经惠民行署农业区划
委员会组织验收,达到了《山东省县级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要点》中规
定的四条标准。

第二节 科普活动

县内科普活动始于1954年,当时主要是通过集市宣传、现场观摩的形式来开展。
随着科委、科协及各专业学会的建立,科普活动日益活跃,内容更加丰富。主要形式
有:编印科普刊物、举办广播讲座、放映科教影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
编印科普刊物 1972年,《广饶科技简报》创刊,一般每月一期,直发工厂企业、
农村生产大队。1985年,改为《广饶科技情报》和《科技信息》两种刊物,分别由科
委和科协主办, 发至县内工厂、农村,并与全国300多个县进行交流。其主要内容是
宣传科学知识,介绍实用技术,传递科技情报,交流科技工作经验。农业生产关键时
期,县、乡(镇)两级还印发科技“明白纸”,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指导农民科学种
田。
举办广播讲座 早在60年代,农业部门就与县广播站配合,不定期地举办农业技
术广播讲座。1981年县科协成立后,在县广播电台专门开辟了“技术讲座”节目,每
周一次, 每次半小时,共组织各类专业技术骨干132人为“技术讲座”撰写文稿,到
19 85年共举办387次。
放映科教影片 县科委1978年建立科教电影放映队。 到1984年, 共放映科教片
《小麦创千斤》、《叶面施肥》、《怎样改碱》、《沼气》等150多部,计600多场次,
观众达22万人次。
开展技术培训 自1956年以来,县科委、科协、农、林、水、农机等部门,先后
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376期, 集中宣讲作物栽培、土壤肥料、良种繁育、病虫害
防治、林果栽培、农机具使用与保养等基础知识,每期少则30余人,多则数百人。培
训方式,以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为主,辅以现场参观学习。培训时间因内容而异,少则
1~2天,多则10天或半个月。
技术咨询服务 1982年3月,县科协首创技术咨询服务部1处,接着县农林局和部
分乡(镇)科协、农技站也相继办起了咨询服务部。到1985年,县、乡(镇)两级有技术
咨询服务部8处。 服务项目主要是提供技术资料,解答技术难题,经营一些与技术服
务有关的农用物资等。
此外,还有科普阅览室、科普大篷车、不定期地举办职工技术表演等。

第三节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沼气 1968年,始办沼气。但因缺乏专业知识,管理不科学,沼气大部流失,基
本未获成功。
1972年,城关十九村农民蔡曰礼,在燃料公司改灶队的帮助下,试建一个14立方
米、 无活动盖、有进出口的圆柱型沼气池,投料后产气正常,未能及时总结推广。1
975年, 县沼气推广小组在石村公社张庄进行沼气试点,并从河北省请来沼气技术员
作技术指导。经一年多时间,建立三合土沼气池26个,投料后都能产气利用。之后,
多次在张庄召开现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推广沼气建池利用技术。到1979年,全县
有75个大队建成沼气池。大王的刘家大队和城关的南高大队80%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
成为县内最早实现沼气化的大队。截止1985年底,全县有沼气池450个,正常利用135
个,利用率达30%,年产沼气4.05万立方米。
太阳能 早在60年代初,太阳能就在县内农业生产中利用。当时主要是建玻璃温
室,以后又推广农膜覆盖、塑料大棚。1985年全县有太阳能温室3000平方米,地膜覆
盖9500亩。1983年从河北省引进太阳灶20台,开始了太阳能在生活上的应用。据统计,
一年能用200天, 晴天每天可烧开水15~20公斤,也可以用于做饭、炒菜,是家庭理
想的辅助能源。同年从营口市引进红泥塑料袋式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试用。1984年,县
人武部安装从青岛购进的铝板式太阳能热水器两平方米,春、夏、秋可供20人沐浴。
地热能 县内地热资源露出点两处,一处在花官乡小清河北岸东辛公路东侧,一
处在大码头乡东燕村。东燕村温泉井已开发利用,出水温度58.6℃,井深1600米,
日喷水量800立方米。1979年建温泉疗养院,1984年7月,建罗非鱼鱼种越冬保种场,
修鱼苗繁殖池12个, 共600平方米,土养鱼池5262平方米。年自繁鱼苗1000万尾,越
冬保种能力1万公斤。
改灶节柴 1972年开始,县燃料公司改灶节柴(煤)队在全县宣传推广“荣成灶”,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一批炊灶改造成功。1983年冬,在花园公社东冢大队进行改灶试
点,研制出了“广饶一号灶”和“广饶平底锅灶”。是年12月,县政府在花园公社召
开现场会进行推广。1984年3月,广饶县被列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之一。到1985年,
推广应用省柴灶86229户,改灶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0.1%。

第四节 气象服务

气象站 1957年1月,广饶县在六户设气象站,1962年1月,移交省劳改局“五一”
农场。 1958年10月建立广饶县气候站,隶属县农业部。后几经更名,于1981年1月,
定名广饶县气象站,属省气象局主管,党团、行政管理分属县委、县政府。
气象站位于县城西南郊外, 地理座标为东径118°21′,北纬37°03′, 海拔
高度15.0米。东距辛(店)孤(岛)公路900米,南距潍(坊)博(兴)公路600米。东、北两
侧为居民区,南、西两侧为农田开阔地。1958年开始在全县各公社建气象哨,后几经
起伏, 到1985年仅存大营、大王2处。气象哨不脱离生产,服务于生产,气象站只对
其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地面气象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始于1958年10月1日, 主要观测项目有:气温、湿
度、风向、风速、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蒸发量、降水量、地温 (地面及
地中5、10、15、20、40、80、160、320厘米处)、冻土、积雪(雪深、雪压)及灾害性
天气纪要。后来又增加日照、气压、雨量等项目。地面气象观测的时次自建站以来先
后作过几次变更。

广饶县气象站观测时次变更情况
┌───────────┬──────────┬──┐
│时间 │日观测时次 │日界│
├───────────┼──────────┼──┤
│1958年10月至1960年6月 │1时、7时、13时、19时│19时│
├───────────┼──────────┼──┤
│1960年7月至1961年12月 │2时、8时、14时、20时│20时│
├───────────┼──────────┼──┤
│1962年1月至1970年5月 │8时、14时、20时 │20时│
├───────────┼──────────┼──┤
│1970年6月至1980年12月 │2时、8时、14时、20时│20时│
├───────────┼──────────┼──┤
│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 │8时、14时、20时 │20时│
└───────────┴──────────┴──┘

情报服务 县气象站承担着12种定时或不定时气象情报的拍发任务。其中有:周
村空军机场、济南民航局、济南空军司令部、潍坊空军机场的航空天气电报和危险天
气电报的发拍任务。另外还为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雨情、墒情、温情等项目
服务。
天气预报 气象站天气预报始于1959年。其任务是负责县区域内的天气预报,发
布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内的短时天气预报,通过广播站向全县进行有线广
播。制作和印发中、长期(旬、月、季)天气预报。初期主要根据省气象台天气预报、
动物象前兆反映以及云系演变,制作县站补充订正预报。每天通过有线广播定时向全
县发布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短期天气预报,并试作长期预报。70年代初,天气预报已
发展到运用有关省、市气象台的天气形势广播、实况点绘简易天气小图和该站资料指
标、模式工具进行制作。随着天气预报通讯设备现代化和预报技术方法的革新,1984
年开始运用气象传真天气图和该站天气模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制作天气预报。使
用的气象传真天气图主要有: 东亚700毫巴高空实况资料图、亚欧地面分析图、东亚
地面分析图、地面气压、降水量36小时预报图、700毫巴(涡度)850毫巴(温度)分析图、
700毫巴(涡度)850毫巴(温度、风)24小时预报图、700毫巴(垂直速度)500毫巴(涡度)
分析图以及24小时、12~36小时、48小时降雨量预报图等。该站天气模式、指标主要
有MOS模拟预报方法、 各气象要素曲线剖面图等。预报员通过点绘气象资料图、表、
工具,接收气象传真天气图,运用天气学、气候学原理和统计方法,分析未来一段时
间内将要影响县内的天气形势和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天气,考虑制作当地天气预报,
定时对外发布。
农业气象 从1959年开始农业气象部分项目观测,主要承担向省、地气象局拍发
气象旬报、月报、土壤墒情报。1959~1961年开展农作物生育期观测、记录、制作报
表。1982年10月至1985年6月开展农作物生育期观测发报。1977年编印了《广饶气候》
一书。1981年编写了《广饶县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划报告》。1984年开始每年进行“气
候影响评价”工作,服务于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