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村典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76&run=13

第一节 种苇村

利津 镇麻家夹河村, 114户,520口人,有土地1150亩。自60年代起,利用村边低洼积水地种植芦苇,
开展苇编生产,收入连年增加,为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积累了资金,打下了基础。1979年后,进一步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本村自然优势,以草制品加工为主,开展多种经营。1985年,苇田面积550亩,
年产芦苇50万公斤, 加工苇箔10万床,稻草苫子5600床,收入36.6万元。种植白莲藕,总产6万公斤,
收入3万元。养鱼50亩,捕鱼1.5万公斤,收入3.6万元。养鸡1700只,猪80头,羊100只,畜牧业总产值
约3.85万元。 有汽车、大小型拖拉机10部,创产值4万元。农业总产值7.3万元,其中水稻6万元。全年
总收入58.35万元,其中多种经营51.05万元,占总收入的88%。人均收入1122元,曾多次受到市、县、
镇领导机关的表彰奖励。

第二节 植树村

虎滩乡杨村, 70户,300口人,有土地1200亩。1970年前,土地沙荒,一到春天,风沙蔽日。下播的种
子被风刮出来,只得重播。全村每年产量0.5—1万公斤,人均占有30—35公斤,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
款。1965年开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奋斗多年,造林600亩。现已成材。1985年,有用材林560亩,成
材树10万多棵,另有果树园40亩。如今,每年有计划的砍伐部分成材树,栽种上新树苗,收入8万元。
经过植树,防风固沙,改善了农田耕作环境,伐树收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资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1985年产小麦9万公斤,玉米9万公斤,经济作物收入18万元,全年农业、多种经营总产值32.66万
元,人均收入1090元,成为东营市林业生产典型村。

第三节 种瓜村

明集乡谢家灶村,110户,420口人,有耕地5700亩,人均占有13.6亩,90%是沙土地。群众总结过去种
植西瓜的经验,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发挥本村沙土地多的自然优势和种瓜技术特长,逐步扩大西瓜种
植面积。1985年种西瓜1900亩,每人平均种4.52亩。并采取早、中、晚三茬种植法,平均每亩产1370公
斤,总产260万公斤,总收入40.2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近千元。成为有名的种植西瓜专业村。

第四节 种菜村

北岭乡西滩村,194户,833口人,耕地面积1270亩。该村在黄河古道决口处,地势偏低,土质沙碱。村
西有一个能蓄水0.5万立方米的自然小水库, 村东有北二支渠与王庄灌区三干渠相通, 灌溉条件好。
1979年后,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生产,收入年年增加。在蔬菜生产上,懂技术,会管理的人越来越
多,并注意掌握信息,增加蔬菜品种,扩大销路。他们的蔬菜销售市场,南到东营、莱州湾,北到河口、
东方红。 1985年种菜500多亩,年产菜250万公斤,收入5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600元,成为有名
的种植蔬菜专业村。

第五节 皮毛加工村

北宋乡贾村, 1973年创办皮毛加工厂。该村群众,没要国家一分钱,扒坟砖8万块、棺木板10立方米,
生产队伐树200棵,边生产,边建厂,经过三年努力,建土坯房25间,其中有164平方米的“大车间”,
设备有刮皮机、缝皮机、大锅炉等,参加生产的均为本村农民,有30多人。
皮毛厂的主要生产项目是承担当时全惠民地区的兔皮加工和生产供出口用的兔皮褥子。1974年至1976年,
纯收入5万多元,乡生产队提供资金3.3万元,购买12马力、25马力拖拉机各一台,化肥、农药大宗,促
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过了“黄河”(亩产500市斤)。
1977年该厂由队办企业转为社办企业, 1980年职工发展到131人。1981年产兔皮褥子5.16万床,获利润
14.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