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64&run=13

第一节 防 疫

县境内发生的畜禽传染病主要有: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病、破伤风;马属动物传染病:马腺疫、
鼻疽;牛羊传染病:牛流行热、牛放线菌病、羊布氏杆菌病;猪传染病:猪瘟、猪丹毒、猪喘病、猪流
行性感冒、仔猪白痢、猪乙性脑炎;禽兔传染病:鸡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鸡痘、兔巴氏杆菌病。
建国前,农户饲养畜禽没有防疫措施。建国后,随着各级兽医站的建立,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畜禽
进行防疫注射。
猪的防疫注射,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注射密度,全吸纳平均达85%—90%。
大家畜防疫,每年春秋都进行,注射密度平均达60%—70%。
鸡防疫注射,1—2年进行1次,注射密度为50%—60%。
1952年, 牲畜疫病遍及各区,以气肿疽、猪丹毒、猪瘟最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死亡牛62头,马5
头,驴91头,骡15头,猪1891头。县府发出通知,实施疫区封锁,病畜隔离,掩埋畜尸、扫除畜舍,加
强防疫治疗,制止了疫病的发展。
1963年秋,县内发生严重牲畜传染病,以丰国(汀河)、明集、宁海等区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
三个月的时间,因猪丹毒、猪瘟死猪1300多头;鸡瘟病死鸡4500多只。县人委发出通知,训练防疫人员
120人,迅速开展防检治疗工作,疫病得以制止。1966*夏秋,县内发现严重羊布氏杆菌病,以明集、盐
窝、丰国、虎滩等地最为严重。杨病害传染了部分放牧人员。经山东省布氏杆菌病防治所协助,进行紧
急防治,制止了疫病。

第二节 检 疫

牲畜检疫工作,始自建国以后。
集市检疫 陈庄镇、 利津镇有大家畜交易市场,五天一集,上市的家畜有牛、驴、骡、马。春季与
晚秋上市量最大。两镇的畜牧兽医站负责上市大家畜的群体检疫、个体检疫和防疫注射、补针。
陈庄镇、利津镇、盐窝镇、宋集、明集、罗镇、虎滩、傅窝等乡镇有猪、羊、禽交易市场,每五天一集。
由所在乡镇兽医站负责进行畜禽的群体、个体检验和防疫注射。
收购检疫 罗镇、 虎滩、傅窝、陈庄、盐窝、店子、北宋、利津镇等乡镇食品站,有收购外调活猪
任务,,每次外调活猪时,有该乡镇兽医站进行检疫,主要检疫猪瘟、猪丹毒、五号病。
县外贸公司出口肉牛、肉兔,有县兽医站安排专人负责检疫。主要检疫牛布氏杆菌病、五号病、放线菌
病、兔巴氏杆菌病、兔球虫病和疥癣病。
进口检疫 1969年、1973年、1979年,从新疆、内蒙调进耕马数批,经产地检疫,进县马匹到达后,
经1—2个月的观察,按规定项目每天进行两次测验。健康马分配到各生产队,对可疑马作了适当处理。
1977年引进海伏特种公牛,1981年引进安格斯种公牛,均经严格检疫后开始种用。
1982年从寿光清水泊种羊场引进罗姆尼半细毛绵羊,经严格检疫后开始种用。

第三节 治疗

50年代以前,县内无兽医机构,也无专门经营兽药的药店,兽禽疾病全靠民间兽医治疗。病禽用药皆到
人用中药店购买,分水煎剂、粉剂、丸剂。灌药用牛角。除用药剂治病外,还用火针、白针、血针、烧
烙等针灸方法。县内较有名声的兽医,北部有王梦龄、韩占泽,西部有于凤辉。
1963—1965年,相继建立罗镇、陈庄、联合农场。盐窝、丰国、店子、城关、明集等区兽医站,开始用
现代医疗方法为牲畜治病。
1976年后,盐窝、集贤、虎滩公社及大赵、傅窝、明集公社的部分大队,建立兽禽合作医疗制度,由县
畜牧兽医部门举办学习班,培训农村兽医人员519人。1979年后,兽禽合作医疗事业逐步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