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3&run=13

利津县地处渤海之滨,黄河尾闾,外连诸海,内控全河,历来得海河之利,也受水患之害。地上生物资源众多,地下石油储藏丰富。千百年来,人民与天斗,与水斗,争生存,求进步,吃苦耐劳,淳朴求实,在这块黄河积淤而成的海滨之地上建设家园。置县七百余载,饱经沧桑,历代英才辈出。至清末民国年间,政治黑暗,阶级压迫;海潮浸蚀,河患频繁,百里盐田被毁,桑枣之林被淹;日寇入侵,灾变纷呈,广大群众深受苦难。幸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功卓著;民主革命,地覆天翻,人民翻身得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然因“左”的思想干扰,社会主义建设几经曲折,加之地处边陲,信息不灵,人才缺乏,本地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指导生产建设,本县自然优势逐步得到发挥,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人民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化改革,振兴利津经济,实现四化伟业,责无旁贷。
我于1988年4月主持县府政务,深知不懂历史,就不能深刻理解实现和预见未来,也就难以作出向前看的决策。对利津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全面的了解,着力探索社会经济发展之规律,实乃为政之要务。所幸中央倡导修志,省、市领导关怀指导,前任县长郭洪涛组建修志机构,展开工作。县志办公室全体编采人员,辛劳七载,撰成本志,再现了全县自然、社会之历史与现状的风貌,诚可为资政教育之参考。付印在即,欣喜有嘉,谨书以序。

阎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