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利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29&run=13

第一节 水沙资源
黄河水量丰沛,利津水文站1950—1982年实测资料:利津段多年平均流量为
每秒1457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549.4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973.1亿立方
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91.5亿立方米(1960年)。年内水量分配以8月
份最多,2月份最少。1972年至1981年,曾有7个年份在五六月间断流。少者4
天,多者15天。
黄河水质良好,含盐量少,含有机质多。氢离子浓度在8—8.3之间,属弱性
碱水;总硬度每升3—6毫克当量,属弱硬水;矿化度每升小于1克。全县工
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多赖河水供应。
河水夹带大量泥沙, 利津水文站实测资料: 平均每年来沙量为11.79亿吨,
,最大年来沙量为21亿吨(1958年),最小来沙量为2.42亿吨(1960年)年
内沙量分配以8月份为多,1月份最少。平均每立方米水中含沙量25.66公斤,
一次洪水最大含沙量为每立方米222公斤(1973年)。来沙大部分属于克里较
细的悬移质泥沙, 历经在0.025毫米以下。每立方米泥沙一般含氮0.55公斤,
含磷1.05公斤、含钾21.4公斤,适于农田灌溉和淤地改土。
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始有计划的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造福
于人民。

第二节 引水设施

民国26年4月,山东省建设厅于王庄险工25号坝试建虹吸管1条,管径30英寸,
“七、七”事变后废弃。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有计划地引黄灌溉。50年代兴建綦家嘴闸和多处虹吸管,
1962年停止引黄,虹吸管关闭。60年代中期恢复引黄灌溉,修建多处引黄闸,
进入70年代,电网供电到利津,开始建立临河电力扬水站。1985年,境内有
虹吸工程1处,引黄闸3处,临河扬水站5处,设计总引水能力每秒70.2立方米。
本节只记引黄工程渠首建筑物,灌区情况详本志《水利》篇。
虹吸管 刘家夹河虹吸管: 位在刘家夹河险工11号坝,1954年冬建,设
铸铁管2条,1956年下增设8条,内径0.9米,总引水能力每秒9.5立方米,灌
溉面积15万亩。1959年,韩墩总干渠修成后,虹吸管拆除。1965年又在原址
恢复4条。1983年改建为临河扬水站。
小李虹吸管:位于小李险工11号坝,1957年春建立,设直径0.9米管道2条。
临河段设有圆球活节,节前架设木质支架,用手摇卷扬机控制,进水口可以
升降。1958年,虹吸管拆除。
宫家虹吸管: 位于宫家险工28号坝, 1958年春茧, 设管道3条,内径0.9米,
引水能力每秒3立方米。1959年拆除,1966年春恢复2条。宫家闸建成后,虹
吸管拆除。
张滩虹吸管:位在张家滩险工,1969年春建,设直径0.9米的管道2条。1974
年机淤固堤后,虹吸管拆除。
罗家屋子虹吸管:位于罗家屋子故河道上。1976年,由河口油田指挥部建,
初设管道10条,引水能力每秒10立方米,今增建至18条,供油区生产和生活
用水。
引黄闸 綦家嘴闸: 位于綦家嘴险工8号坝,1950年春建,为全省首座引
黄放淤闸,由山东黄河河务局设计施工。 洞身为一孔一节厢式钢筋混泥土
结构, 动身长32.95米, 边墙厚0.2米,底板厚0.3米,顶板厚0.25米, 净高
1.5米,净宽1米,设计引水能力每秒1立方米。洞首设木质闸门一扇,以螺旋
式启闭机人力启闭,8月31日竣工放水。
该闸主要用于綦家嘴套堤内防淤沉沙, 改造低洼盐碱地。自1950年至1967年
公放淤141万立方米。尾水由张家夹河前套堤退水闸进入太平河,供给利津、
沾化两县部分乡村人畜用水。1965年,该段大堤加培,安原洞身标准接长2节,
长20米,退水闸移至马家夹河村前,夹河村一带扩种稻田2500余亩。1974年
闸前淤滩,闸后地面淤高,低水位引水困难,停止运用,1978綦家嘴套堤内
机淤,该闸被淤埋报废。
宫家闸: 位于宫家险工35号坝,1966年春建,山东黄河河务局按国家一
级水工建筑标准设计。工程全长113.9米, 其中进口段长22.45米,出口段长
41.45米,洞身长50米,为二孔钢筋混泥土箱式结构,每孔净高2米,净宽2米,
分为4节。设计引水能力每秒10立方米,完成混凝土514立方米,砌石2024立
方米,土方5.84万立方米,用工4.5万工日,总投资28.3万元。
该闸运用至今, 引水总量达6亿多立方米,为宫家灌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并在淤背固堤中起了巨大作用。原设计防洪水位为16.6米,1983年,该地段
防洪水为标准提高到18.88米,今处于超标准运用状态。
王庄闸:位于王庄险工55号坝,1969年建,回民修防处和利津修防段设计。
该闸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洞身长45米,为四孔三节,每孔净高2.5米,净
宽3米,设计引水能力每秒30立方米。闸前净水段为砌石护底、 护坡长24.2
米,两侧各设5个轴流泵池,备作扬水之用。消力池后紧接开敞式分水闸2座,
每座3孔,每孔长5米,宽2.7米,分别向利津、沾化送水,竣工土方5.87万立
方米,砌石3034立方米,混凝土1854立方米,实用人工9.5万工日,总投资77
万元。
该闸自1969年11月开始运用,至今已引水12.5亿立方米。为沾、利两县及河
口油田工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提供了水源。 该闸原设计防洪水位14.66米,
1983年该处堤段防洪水标准提高到16.52米,今处于超标准运用状态。
东关穿坝涵洞: 位在县城东南大堤,桩号309+350。1971年春建,利津修防
段按国家一级水工建筑标准设计。 该涵洞为远距离引水工程,分摊唇扬水
站与传递涵洞两部分,中有510米引水渠相连接。扬水站设在东关护滩2号柳
石堆上,配有三台14ZX-85型斜式轴流泵和相应电动机,用人力绞车控制,
沿导轨升降汲水。设计引水能力每秒1立方米,扬程5.3米。净水池设两个出
水口,北口与滩内干渠相接,灌溉东关滩内耕地; 西口与引水渠相接,向
涵洞输水。穿堤涵洞长30米,为一孔四节,每孔净高1.2米,净宽1.2米, 洞
前有钢丝网混凝土闸门控制,洞后出水口有泄水陡槽和消力池。出水入南关
水库,全工程动用土方3.8万立方米,砌石687立方米,实用人工1.98万日工,
投资6.8万元。
该设施运用至今14年, 每年灌溉东关滩耕地4200余亩,滩外近堤深潭淤至地
面1米以上,南关水库供县城工业和市民用水。
扬水站 刘家夹河扬水站:位于刘家夹河险工原虹吸管处,1983年废虹吸
管改建电力扬水站,共有机泵组合8台,汲水笼头可在坡面滑动,于不同高
程水位时提水,设计最低引水位10.64米,引水能力每秒3.2立方米。防洪水
位17.39米。竣工土方2.76万立方米,砌石687立方米,混凝土32.6立方米,
用工1.8万工日,投资30万元。工程建成后,满足了利津镇北部稻田用水。
小李扬水站; 位于小李险工21号坝, 由利津修防段设计。 原王庄公社于
1977年冬组织施工,设计提水能力每秒1立方米, 以495型柴油机于1235型铁
龙泵配成4台机组,混凝土输水管越过大堤和淤背区接消力池。竣工土方0.23
万立方米,砌石236立方米,混凝土12.4立方米,实用人工0.28万工日,总投
资2.7万元。工程建成后,供给王庄乡南部灌溉用水。
盐窝扬水站:位于王庄引黄闸以南、以北,分主站与分站两部分。由利津修
防段与县水利局共同设计,1979年建。
主站设于王庄险工59号坝,供王庄闸干渠以北地片用水,由原盐窝公社管理,
定名盐窝扬水站。设计最低引水位8.5米,扬程9.3米,提水能力每秒3立方米,
以55千瓦电机与16丰—50型水泵配成6台机组, 竣工土方0.2万立方米,砌石
193立方米,混凝土25.1立方米,用工0.37万工日,投资9.83万元。
分站设于王庄险工14号坝,供王庄闸干渠以南地片用水,由原王庄公社管理,
定名王庄分站。设计最低引水位8.5米,扬程9.3米,提水能力每秒1.5立方米,
以40千瓦电机与1235型铁笼泵配成6台机组。竣工土方0.3万立方米,砌石108
立方米,混凝土14立方米,实用人工0.29万工日,投资7.95万元。
两站建成后,在枯水季节王庄坝引水受限制的情况下,满足了盐窝、王庄两
公社附近的灌溉和稻田用水,缓和了利、沾两县及河口油田争水的矛盾。
北岭扬水站: 位于北岭乡滩区,为二级提水站,由利津修防段与北岭公社
设计,北岭共设于1980年8月至11月建成。一级站设于大河滩唇,最低引水位
7.7 米,提水能力每秒1.5立方米,配备机泵组合5台。提水可灌溉北岭滩地
近万亩和0.5万亩洼地淤改,并由明渠输水至堤前蓄水池。二级站设于大堤桩
号337+750堤坝上,配备机泵组合4台,提水能力每秒1.5立方米,供地外0.5
万亩稻田和0.15万亩苇改田用水。竣工土方0.3万立方米,砌石108立方米,
混凝土15立方米,实用人工0.29万工日,投资7.95万元。
傅窝扬水站:位于傅窝乡滩区,站址不固定。1980年由滩区补助费中拨款5.7
万元,购置495型柴油机、水泵、管道等设备,原傅窝公社管理,与滩唇上
构建临时站址提水灌溉滩内耕地。河岸坍塌、溜势变化影响站址时,得随时
迁移。
东关扬水站:(详见东关穿堤涵洞)

第三节 淤地改土

1950年起,利用綦家嘴引黄闸,淤淀綦家嘴险工套堤内低洼地,至1975年,
近850亩洼地平均淤高2.5米,尽成沃土,且兼收到淤背固堤的效果。
1954年后,虹吸管工程兴建,出水口附近地面沉落大量泥沙,客观上起到了
淤地改土的作用。
1970年,宫家闸、王庄闸采用自流放淤之法,淤背固堤,宫家、崔家、冯家、
董家及王庄、买河、张窝、左家等村近堤坑塘和撂荒地,经两年左右皆淤成
沃土。
1975年, 原北岭公社首先在东坝护滩安设座机抽淤盖沙400余亩,傅窝公社
在中古店放淤压碱近千亩。此后,南宋、店子、盐窝等公社于家村南,店子
公社大王村附近、王庄公社北部、盐窝公社西部建筑放淤闸共4座, 利用宫
家干渠和王庄干渠放淤,设计改良沙碱荒地2万余亩。至1985年,共淤地改土
3万余亩,其中恢复耕种的约1万亩。淤改后的土地肥力提高,落淤厚度为0.5
米时,每亩新淤土层中含氮量41公斤、 磷21公斤、钾200公斤。群众总结经
验称:三伏落淤暄、壮、暖;秋冬落淤板、瘦、寒。以七八月份放淤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