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183&run=13

第一节 小学体育

民国时期,小学设体育课,每班每周安排两节。授课内容:一、二学年为游戏;三、四学年为普通体操;
五、六学年为兵式体操和武术。对学生进行集.合、列队、步伐等军事训练。1937年“七·七事变”后,
各小学虽设有体育课(每班每周安排两节),因缺少专职教师,大都流于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小学体育
课,每班每周安排两节,一、二年级为唱游;三、四年级为田径训练和小篮球、小足球活动;五、六年
级增加军事体育。各校都建立体育教研组,开展业余训练,组织小型比赛活动。每年春季,都举行一次
各小学代表队参加的体育运动会。平时,各小学都设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组织学生练习儿童广
播操和少年广播操。1966--1976年,体育课改为“军体课”。1978年后,体育课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开
展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训练活动,1981年少年儿童乒乓球代表队参加惠民地区在北镇举行的乒乓球
比赛,男、女队均获第二名。

第二节 中学体育

民国时期,中学设体操课,后改称体育课,每班每周安排两节。教学内容,大都是田径、球类、体操、
武术,后来因缺武术教师,不再设武术项㈠。建国后,各中学均配有专职体育教师,节次安排,仍沿旧
章。1957年后, 中学推行“劳卫制”,体育活动更加广泛,除田径、球类、体操外,还增设了射击、
游泳、滑冰、 自行车和军事体育等项目。早晨有早操,上午有课间操,下午有课外体育活动。每年的
“五四”青年节以前,各中学都举行一次学生运动会。

第三节 人才输送

从1976—1985年,全县向上级体育部门和体育专业学校输送人才85名,其中省级18名,地、市级67名。
分别是: 山东乒乓球队1人;山东皮划艇队1人;山东体校4人;山东女排1人;山东男篮4人;山东自行
车队2人;青海体工队1人;昆明部队女篮1人;成都部队男篮1人;上海体育学院1人;山东师大体育系1
人;北镇业余体校27人;北镇师专体育系12人;菏泽师专体育系1人;聊城师专体育系1人;烟台师专体
育系]人;博兴师范体育班7人;广饶师范体育班16人;胜利油田教育学院体育系1人;胜利油田体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