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157&run=13

利津县,内控黄河,外锁海运通道,北达渤海,南抵省城,历代兵家视为海防重地。
元、明、清各代,均在利津城和大清河入海口之铁门关,布兵设防,建置关卡,称之为“铁门锁浪”。
民国时期,利律境内设有新防营、海滩信用队,驻过省的军事屯垦部队和剿匪部队。“七七”事变后,
日军两次侵占利津县城, 建日伪政权,派重兵把守。1941年秋,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在利津东北部
沿海一带开辟垦区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垦区成为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枢纽、鲁北地区
海运重地。八路军清河军区、渤海军区部队、地方武装和其他兄弟部队,转战利津南北和渤海沿岸,先
后进行过数十次战斗, 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44年8月利津全境解放。抗战胜利后,利津县是山东解
放区重要根据地之一,广大民兵和全县人民一道,增加生产,踊缴公粮,参军参战,组织轮战营、担架
队、支援解放战争,剿匪反特,镇压反动势力,保卫土地改革。巩固广人民政权。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武装部不断加强民兵建设。在各个时期战备中,特别是在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
战中,利津县在加强海防的同时,还向部队输送兵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广大民兵发挥了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