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利津县党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133&run=13

第一节 组织概况

民国7年(1928年) ,利津县彭子东、赵旭芝、冯纪龙、盖右人等,分别在沾化县第一高小和惠民四中
加入中国国民党。 是年春夏间,北伐军克复山东,国民党组织逐步由秘密转向公开。同年5月,建立利
津县党务筹备委员会(亦称国民党利津县临时县党部),负责委员李贻萼(李竹如、共产党员)、赵旭
芝、盖右人,设秘书1人,干事2人。7月改组,常务委员冯纪龙,委员郭维春、赵旭芝,设秘书1人,干
事4人。 10月改称利津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张守廉,指导委员彭子东、李风楼、刘俊卿。县党
部设组织部、宣传部、训练部,各部部长由指导委员兼任,另设秘书1人,干事4人。是年冬,经过党员
登记, 全县有国民党员24人。民国18年(1929年)6月,更名为利津县党务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彭子
东,执行委员冯纪龙、张守廉、候补执行委员苟广庆、周美英。民国 20年(1931年)3月,改称利津县
党务整理委员会, 常务委员张东煦,整理委员于兰汀、陈振荣、彭子东、盖右人、郭颂尧。民国2 1年
(1932年),常务委员于兰汀,整理委员郭颂尧、吴清澄、张国藩、刘建光。民国22年(1933年),常
务委员吴清澄,整理委员张国藩、刘建光。民国23年(1934年),常务委员张国藩,整理委员王英符、
刘建光、丁和庭、刘颖生、张开鲁。民国24年(1935年),常务委员丁和庭,整理委员刘颖生、张开鲁。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下令取消各县县党部,利津县党部的组织与活动中断。
1938年2月,国民党地方游击队司令刘景良占据利津县城后,于5月恢复利津县党部,建立利津县党务指
导委员会,设党务委员1人,干事2人。发展国民党员4人。1939年1月,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县城,国民党
利津县党部迁往河东二区张家庄, 成为流亡机构。5月党务委员彭子东被国民党鲁北党务专员撤职,由
鞠鹤园任国民党利津县党部书记长。县党部设干事5人,直辖两个区党部,领导18名党员。
利津解放后,国民党利津县党部成员大部潜逃于周村、张店、济南等地。1947年以鞠鹤园为首,在济南
网罗原利津县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实行党团合并,重组国民党利津县党部,鞠鹤园任书记长,纪胜奎
任副书记长。1948年春改称利津县党务执行委员会,设委员10人,常务委员鞠鹤园。下设组训、宣传、
秘书、助理干事各1人,领导46名党团员。1948年9月济南解放,国民党利津县党部的组织解体,活动终
止。

第二节 活动概况

民国17年(1928年)5月,共产党员李竹如联合国民党员中的进步人士,组建国民党利津县临时县党部。
团结一批青年, 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7月,国民党反动势力伸展到利津,缉捕革命人士,对县党部进
行改组。此后,国民党利津县党部为国民党右翼控制。县党部成员多系教师,他们通过校会及“党义”
课程对学生进行“三民主义”教育和反对共产党的教育,强调国民党一党专制。县党部成员经常参与政
府组织的政事活动。在教育界中,倡导兴办新学堂,废除旧私塾。建立国民党利津县党务指导委员会童
子军,为国民党培育下一代。在城镇女子小学组建“妇女放足促进委员会”,宣传男女平等,发动妇女
放足。至民国24年(1935年),县党部的组织与活动中断。
1938年2月,国民党地方游击队刘景良占据利津县城后,恢复县党部的组织与活动。1939年1月,日军二
次侵占利津县城,国民党利津县党部迁驻河东二区,流动乡间,发展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建立区党部。
1941年秋,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解放利津、沾化北部地区后,利津县党部溃散。1947年,流亡于济南的
国民党利津县 党部成员配合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反革命内战, 组织武装匪特和还乡团潜回利津县,破坏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破坏革命秩序,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实行阶级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