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8&rec=10&run=13

第一节 境域变迁
/境域皆黄河冲积平原地。成陆最早的今县城驻地及其南部与西部地带,在战国时期经济文化已较发达。成陆较晚的北境和东境地带,是西汉以后逐渐形成的退海之地。
金代置/县时,县城东北至海35公里,今汀河乡境处在海岸线上(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其四至:西至滨州,西北至沾化,东至乐安(今广绕),南临蒲台,北濒大海。
元代到明代县城正北至海为60公里,东北至海60公里。全景东西宽30公里,南北长75公里。四至为:东临乐安、西接滨州、南与蒲台县接壤,西北与沾化县毗邻,正北至海。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全境东西宽30公里,南北长85公里。四至为:东到乐安县界20公里,西至滨州界10公里,南至蒲台县界5公里,西北至沾化县界15公里,正北到海80公里。
民国9年(1920年),全境东西宽30公里,南北长97.5公里,总民及4725平方公里。其四至:东临广绕县,西接滨县,南临蒲台县,东南临博兴县,西北接沾化县,正北至海85公里。
民国33年(1944年)/全境解放后,垦利县与/县分置,/域地缩小,全境东西宽30公里,南北长60公里,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其四至:正东与东南隔黄河与垦利、广绕、博兴县相望,西临滨县,西北与沾化县接壤,东北临大海。
1964年区划调整后,境与范围变动较大,全县东西横距由31.5公里缩短为8.5—25公里南北总距由90公里延长为102.5公里 ,总面积为1665.6平方公里,形成1985年版图。
附:利津域地考
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利津县志·舆地图第一》援引《续山东考古录》说:“后魏时,蒲台东去海三十里,今滨州东十里秦台也。今/、沾化、海丰诸县,古未必有其地矣。后世海水东去,渐开诸县”。据考证,就/境域而言,“古未必有其地”的推断是不正确的。其证据有二:
第一,《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至战国时期的舆图标绘;今/县城已处在渤海南沿的海岸线上,其西境和南境为凸入大海的陆地,其北境是大海,东境是海沟。这表明,战国时期今/城及其西部和南部早已成陆。
第二,文物考证:1976年5月,利津开挖褚官河时,在/城西北10公里望参村附近地下,挖出两座古窑,发掘出一屁古陶器,陶窑周围500米由大片黑土和残瓦、贝壳。经山东省有关部门鉴定,确认陶器属战国时期文物。这表明,战国时期这里的经济和文化已较发达。

第二节 区划演变

县以下行政区划。明代始有记载。
明初,全县设4乡,编户34里。天顺六年(1462年),设4乡,编户40里。西北为望营乡,编户8里;东北为永和乡,编户14里;西南曰仁义乡,编户20里;东为务本乡,编户6里。
清代,初沿明制。雍正四年至宣统元年(1726—1909年),设4乡、39境,编户40里。有12集镇。
宣统二年(1910年),推行城乡自治,划分区域,将4乡划为4区,城乡附近划为城区。仁义乡为一区,务本乡为二区,望营乡为三区,永和乡为四区。虽有区域划分实无区的建制。
民国2年至民国19年(1913—1930年)仍袭旧制,唯永和区,因垦户增多,划为永和新区、永和三区和永河旧区三个区。
民国20年(1931年),实行区自治,歌曲成立自治区公所。区划变动,以城区合仁义乡为一区,务本乡为二区,望营乡为三区,永和新区和永和旧区为四区,永和三区为新建五区。全县计辖5区106乡21镇。
民国30年(1941年)8月,/东北境黄河以东巴大组一带解放,9月,清河行政主任公署在此间利垦区建设委员会。初建新区3个(一区驻永安镇,二区驻朱家屋子,三区驻民丰),后增至5个区。民国31年(1942年)发展到7个区。民国32年(1943年)在沾利滨三县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4年8月全县解放后,设6个区,辖338个自然村。
1946年3月,滨县二区的宋家集、杨董庄划归/县一区;沾化县东部的东望参、西望参、小望参、中望参等4个村划归/县五区。全县辖6区354个自然村。
1948年, 区以下设乡,全县调整为6区1镇52乡。城关区辖4乡1镇。大盖区辖10乡, 徐王区辖8乡,左王区辖11乡,宁家区辖10乡,东堤区辖9乡。全县共316个自然村。
1950年各区改为按顺序数称名。城关区为一区,徐王区为二区,左王区为三区宁家区为四区东堤区为五区,大盖区为六区。区以下设乡,总计54个乡。是年7月20日,蒲苔县的坊佟、五庄乡划归/县,其中,五庄乡5个村:坊子、佟家、贾家、石门、单家、丁家、董王。全县总计328个自然村。
1956年3月,垦利县的新台、丰国、罗家、集贤4个区划归/县。/县黄河以东的董集(二区)、宁海(四区)划归广饶县。同时,集贤区并入新台区,撤销城关区,将城关区所辖村庄分别划给盐窝、明集、店子等区。区划调整后,全县辖6区1镇1社,即店子区、明集区、盐窝区、新台区、丰国区、罗镇区、城关镇、刁口渔业合作社。区以下设乡,店子区辖五庄、碾李、双堂、道庵、褚官、大胡、任田、梁王、坊佟、杨董、店子、大王等12乡。盐窝区辖王庄,南洼 、前邢、盐东、盐西、十六户、李韩、张窝、河套、门家、乔家等11乡。丰国辖区中和、永兴、保和、建设、东屏、丰国等6乡。罗镇区辖罗镇、广胜、安义、肖庙、同兴、新城等6乡。新台辖区福寿、文化、新韩、陈镇、临河、联合、集贤、新桥、和平等9乡。明集辖区徐集、大吉、庄科、宋王、明集、张刘、马王等7乡。全县共辖456个自然村。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改设为4镇12乡,即城关镇、盐窝镇、陈庄镇、刁口镇、大盖、五庄、明集、左家、王庄、和平、联合、同兴、罗家、肖庙、丰国、建设乡。9月全县划为12个人民公社:城关、大盖、五庄、盐窝、和平、建设、丰国、陈庄、罗镇、联合、同兴、刁口公社。11月/县并入沾化县,撤销/县建制,县以下争取未变。
1960年,同兴、联合两公社改建委农场,属山东省渤海农垦局管辖。同年,同兴、联合两农场和罗家公社划归垦利县。
1961年10月, 恢复/县建制, 原在1956年划给广饶县的二区(董集)、四区(宁海)又划归/县。时全县辖12个人民公社合1个工委,即利城、五庄、和平、陈庄、大盖、明集、盐窝、董集、宁海、刁口公社和明集工委。
1962年12月,人民公社下设管区。并将盐窝公社的小李管区划归利城公社,将明集工委更名委明集公社。全县共设51个管区。482个生产大队,2731个生产队。有自然村473个。
1963年9月,恢复区的复制,全县社11个区和1个刁口海铺。原公社以下的管区改为小公社。10月,和平、陈庄两区合并为陈庄区。丰国、建设两区合并为丰国区。大盖、五庄两区合并为店子区。另外丰国、建设、陈庄三个区在小孤岛居住的6个小公社33个大队新建为小孤岛公社(后改称建林公社)归由丰国区辖。全县辖7区1个海铺(刁口)52个小公社,473个自然村。
1964年,/河东的董集、宁海两区划归垦利县,垦利县河西的罗镇区和山东省农垦局所属之同兴、联合农场划归/县。调整后,全县辖8区1社:即城关、店子、陈庄、丰国、明集、盐窝、集贤、罗镇区和刁口公社。总计473个自然村,484个生产大队,2214个生产队。
1968年,撤区并社,撤销丰国区,其所辖村队分别并入新设的虎滩、汀河两公社。全县划为 18个公社:城关、南宋、北宋、店子、徐集、大赵、明集、王庄、盐窝、北岭、陈庄、集贤、傅窝、罗镇、虎滩、汀河、六合、刁口公社。
1975年1月,国营渤海农场划归/县辖。5月建立利北办事处。
1981年12月,经山东省府批准,恢复城关镇建制,城关公社更名城关镇,其他公社不变。
1983年10月,/县划为东营市辖县,公社和镇的建制未变,唯将六合公社全部和罗镇公社的新胜、协胜、新合、三义合等4村划归河口区,暂由/县代管。
1984年7月,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开,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镇府。全县社3镇14乡,即/镇、盐窝镇、陈庄镇,南宋、北宋、店子、前刘(原徐集)、大赵、明集、王庄、北岭、虎滩、汀河、集贤、傅窝、罗镇、刁口乡。同年9月26日, 将代管的六合乡合罗镇乡的4个村,正是移交河口区。全县共490个自然村,1个海铺,建立村民委员会50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