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7&rec=88&run=13

〔机构队伍〕利津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设办公室、科技管理股、科普股、技术市场管理
办公室(5月8日增设)和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事业单位,编制3人)。全委干部职工1
5人。各乡镇设有科委,并配专职科委主任。
5月7日,县政府决定成立利津县地震办公室,与县科委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
块牌子。
12月8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决定:利津县科学技术协会为正科级机构,与县科委合
署办公。

〔事业概况〕1998年县科委按照“项目启动,突出高新、示范带动”的指导思想,
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新上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项,争取无偿资金62万元;安排县级科技
项目11项,取得科技成果5项,3项成果获奖,并申请专利3件。

〔实行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为了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1998年
县委、县政府决定对12个乡镇和16个县直部门实行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为确保科技
目标责任制的顺利实施,县委调整充实了县科技领导小组,县政府聘任了2名科技副县长,
切实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县科委制定了考核指标、标准和具体
办法,由县委办公室转发全县实施。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10万元给予支持,县科
委配合有关部门及时进行督查和考核。从而推动了全县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

〔突出重点,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一、科技兴农力度大、收效高。1998年县科
委认真贯彻“项目启动、突出高新、示范带动”原则,大力组织先进实用的农业综合配套
技术的研究,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一是创建科技示范区, 提高科技显示度。 经过努力,县科委在全县建立起了200亩的
“吨笋田”示范区、700亩的“上农下渔”示范区、1000亩的拱棚西瓜示范区。还
积极响应县委关于机关干部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的号召,在虎滩乡种植了30亩芦笋,办起
了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强科研攻关,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年内,县科委围绕
芦笋、“上农下渔”、拱棚瓜菜等全县主导产业,组织实施了21项科技项目,投入了8
0%的科技三项经费。经过全县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各个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均达到了
预期目标。如省科委下达的“滨海盐碱地渔农结合高效模式研究”项目,经过两年的实施,
通过了专家验收。该项目区2万亩综合效益达到每亩2000元,为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
创出了经验。通过芦笋系列项目的实施,为发展芦笋种植提供了配套技术。三是加强科技
成果转化,推进实用技术普及。县科委专门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计划,安排了专题推
广项目,匹配了100万元资金,加大了管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如“水稻旱育稀植”
技术推广,带动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平均亩产达536.6公斤,创全市大面积高产
之最。“河蟹人工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推动了
全县、全市乃至全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
二、以项目为带动,推动工业科技进步。县科委始终把提高现有工业水平、产品质量、
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以搞好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引进为切入点,先
后组织实施了“瓜干酒槽废水处理技术”、“出口果品加工”等工业项目,提高了工业产
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年内并举办了与石油大学的项目洽谈会,组织部分企业
负责人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技术洽谈,引进了部分项目,为全县工业科技进步注入了活
力。
三、技术市场工作取得新进展。自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成立以来,县科委与有关部门联
合制定了《利津县技术市场管理办法》、《利津县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利津县技
术合同认定登记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并对全县技术贸易机构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了第
一手资料。年内认定各类技术贸易机构22家、各类科研机构8家,为规范技术市场打下
了良好基础。

〔芦笋基地建设〕芦笋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县科委承担着良种供应和
技术指导工作。为了发展壮大芦笋基地,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严把种子关。面对全县芦
笋良种紧缺, 品种混杂的形势,安排专人,克服困难,正渠道购进鲁芦笋1号UC800
等良种1000多公斤,满足了当年生产需求。二是树典型、抓示范。在全县每个植笋乡
镇,培养了2~3个示范村和一批科技带头户,县科委在虎滩乡创办了30亩示范园,带
动了农民种植芦笋的积极性。三是强化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送技术到田间地头。
四是狠抓科技培训。年内组织6000多人外出参观学习,并举办培训班30多期、印发
技术资料2万余份。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激发了全县笋农的种植热情,并为全县新发展芦
笋种植2..4万亩奠定了基础。
(董兆林 刘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