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7&rec=51&run=13

〔机构队伍〕利津县供销合作社(利津县供销集团总公司)内设综合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
室、 社员股金办公室、“双联”办公室、财务科、审计科、保卫科、政工科。下属23个企
业和经营单位。基层社有:北宋、利津镇、明集、盐窝、陈庄、傅窝、汀罗、虎滩供销中心
社。加工企业有:第一油棉厂(利城)、第二油棉厂(陈庄)、第三油棉厂(盐窝)、王庄冷藏厂、
酿造厂。流通企业有:供销大厦、工业品公司、土产公司、棉麻公司、开发公司、再生资源
公司。服务单位有:县社招待所。全系统现有干部1581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38人,
中级以上职称人员82人。

〔事业概况〕 1998年底利津县供销系统拥有固定资产6943万元, 流动资金18794万元,
1998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1400万元,全年生产总值9140万元,实现利税317.2万元,上交税
金293万元,实现利润24.2万元。

〔深化改革, 提高效益〕1998年4月供销社系统对基层社建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打破原有按
行政区划设置的旧格局,改为按照经济区域设置中心社。改革后,原有的16处基层社撤销,
改设8处中心社。包括1. 北宋中心社(辖原北宋、南宋、店子3个基层社) ;2.利津镇中心社
(辖原利津镇基层社) ;3.明集中心社(辖原明集、前刘、王庄基层社);4.盐窝中心社(辖原
盐窝、大赵基层社);5.陈庄中心社(辖原陈庄、北岭基层社);6.傅窝中心社(辖原傅窝、集
贤基层社) ;7.汀罗中心社(辖原汀河、罗镇基层社);8.虎滩中心社(辖原虎滩基层社)。基
层社改制后,县社及时调整了领导班子,原16名正主任择优留任8名,另外8名分流安置于县
属企业。 改制后,压缩行政人员67名,车辆8部,年节约费用86万元。清理企业资产3997万
元,查出有问题的商品177万元,清收各类欠款32万元。1998年5月,由县社组织协调,成立
“利津县农资集团公司”,对部分农资商品(主要以化肥为主)实现县、基联营。总公司以原
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各基层社农资门市部为基础,统一进货,统一定价,分散销售,大头留
给基层,按照比例分成。集团公司成立后,下辖15个分公司 (由原来15个农资经营门市部转
变而来),2处县属供应站(分别设在虎滩和陈庄)。在总公司合力推动下,1998年全县农资经
营业务有了较大发展,仅化肥一项,销售就达4万余吨。

〔艰苦奋斗,企业开始走出低谷〕自1993年以来县供销系统一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企业营
销始终处于低谷时期。特别是受棉花市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棉厂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直接
导致供销系统利税指标不能与时间同步完成。1998年,县社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图
生存,求发展,挖潜力,创效益,使全系统各项业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商贸流通企
业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在利津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供销系统
有8个企业,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在东营市供销社工作会议上,6个企业受到表彰。其主
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919万元, 完成计划的101%,较1997年增长
2.5%; 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14亿元,完成计划的100.1%,较1997年增长15.6%。其中商流企
业完成销售额1.28亿元,超幅为9.6%;全系统实现利税总额317.2万元,完成计划的71.3%,
其中商流企业完成197万元,超计划35.9%;上交税金完成293万元,完成计划的74.7%,其中
商流企业上交153万元,超计划的7.8%。全年实现化肥销售总量49400吨,同比增加3300吨;
实现农副产品购销总量28600吨。 年底,全系统亏损企业减少为3个,亏损总额压到5万元,
同比减少19万元。全系统1998年共注入技术改造资金22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4个,新增工业
产值650万元。全系统生产经营保持安全运行,无任何责任事故发生。企业开始走出低谷。

〔服务体系得到巩固,服务功能逐步增强〕第一,通过组建农资集团公司,实现了农资一体
化经营。 1998年全系统共销售各类化肥49400吨,同比增加3300余吨。第二,强化管理,稳
定市场,保障了农民利益。1998年,县供销社根据国发(1996)19号、鲁政发(1997)46号文件
精神,先后联合工商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共查处非
法经营网点41个,查处劣质化肥682吨,农药3.6吨。第三,供应突出“活”字,便民服务进
一步强化。各企业本着“服务生产,方便购买”的原则,积极开展“联户包村”销售,安排
专门车辆常年下乡送货,既为农民节省了用工和费用,也为企业增加了销售。
在棉花生产中,系列化服务已趋于规范,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到了全、细、实。全年
共收购皮棉6.2万担,位于全市前列。1998年棉花收购工作有3个特点,一是行动“早”,各
项准备工作都走在前头。 县社从8月份开始就对收购工作进行前期准备,按照方便棉农的原
则,重新设置了收购站点,并对收购人员普遍进行了业务技术、职业道德培训;配备了各种
便民服务设施, 完善了棉花收购内部管理制度。9月18日正式开秤收购,较全市其它县区提
前20天。二是工作“实”,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有针对性。针对国家下调棉花价格,棉农惜
售心理,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棉花政策,打消棉农存棉待售思想,为新棉收购奠定基础。
领导重视,协调关系,稳定收购秩序。从严要求,从严落实。强调安全第一,加强了电源、
火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物资到位、制度健全。收购中既不抬级抬价、也不压级压价。加
大资金筹措力度,协调资金300万元,做到了“不拒收,不限收,不打白条”。
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1998年专业合作社工作,成效较显著
的是虎滩纤维高粱专业合作社。虎滩专业社以高效经济作物——美国纤维高粱种植为依托,
上联外贸出口单位,下联广大种植农户。一方面推广种植,另一方面负责购销,真正起到了
联接农民与市场的作用。 1998年共发展社员495户,辐射面达到利津、沾化、河口三个县区
的7个乡镇。种植面积800余亩。虽然受夏季涝灾影响,高粱亩产量明显减产,但总产仍达30
余吨,为农民增收15万元,专业社也收益9000余元。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当地农村经济中
充分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科技辐射作用,产销联接作用,规模生产经营的组织作用,农
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企业改制收到明显成效〕一是全系统承租经营改制全面完成。1998年底,流通企业除供销
大厦、工业品公司、土产东利商场外,各经营单位全部实行了承包租赁为主要形式的经营。
下岗分流职工162人,已实现再就业142人。二是冷藏厂实行了剥离改制,合作经营,走出了
新的发展路子。王庄冷藏厂针对自身生产设施的优势,多方考察论证,决定以千吨恒温库、
300吨冷库及蔬菜加工设备为依托,同淄博棉麻站组建合营公司。淄博棉麻站以提供200万元
现汇为铺底流动资金,冷藏厂以固定资产投入,合营期20年。冷藏厂负盈不负亏,盈利三七
分成,合资企业当地纳税。同时,酿造厂也实施了整体租赁,恢复了正常生产。

〔加工企业抓技改,上项目〕1998年供销加工企业,抓技改,上项目,取得成效。一是第一
油棉厂积极扩大浸出业务,抓原料,抓生产,抓销售。一年来共收购大豆8200吨,加工6700
吨,创产值1500万元,成为棉厂的又一支柱业务,大大缓解了对棉花的依赖性。二是抓技改,
上项目,培植了新的生长点。其中,第一油棉厂针对北京、天津市场对高烹油的大量需求,
集资60万元,新上日产10吨的高烹油生产线。第二油棉厂,经多方考察投资60万元,新上了
一个生活用纸生产项目。并以此为依托成立“生活用纸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租用油棉厂
闲置仓库作为厂房,节约了投资,盘活了资产。该项目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销路广阔,并一
次性解决环保问题, 能做到排污不出厂,无公共污染。项目年产值360万元,实现利税20万
元。三是冷藏厂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抓好出口加工业务,一举扭转了持续亏损的局面。1998
年冷藏厂与青岛万福公司签订200吨的出口菠菜加工合同。至12月底,实际加工菠菜700余吨,
出成品254吨, 创产值100万元, 实现效益25万元。仅1998年下半年,基地菠菜每亩效益达
1700—2000元,共为农民人均增收400余元。
(薄万涛 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