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7&rec=37&run=13

〔机构队伍〕利津县畜牧局内设办公室、兽医站、畜牧工作站、家畜改良站、草原管理站、
兽医卫生监检验所、动物检疫站。现有干部职工35人,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
职称的14人,下设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11处,有干部职工46人。

〔畜牧业概况〕1998年全县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培育建设了27个畜牧专业园区,
118个专业畜牧村,1528个畜牧专业养殖大户,食草畜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全年肉蛋奶总产量
达到7.1万吨,比上年增长17.1%。年末大牲畜存栏12.39万头,同比增长26.3%;猪存栏16.26万头,
同比增长29.3%;羊存栏53.48万只,同比增长23%。年末家禽存养量481.92万只,比上年增长19.7%。
年内实现畜牧业产值5.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5%。

〔依靠科技兴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发挥部门技术优势,使畜牧业增产增效,
畜牧局重点抓了以下几项措施:(1)健全科技服务体系。1998年全县行政区划的变动,科技网络
实行了重组,对此,畜牧局领导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基层畜牧科技队伍
进一步得到稳定,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更加巩固。全县三级畜牧科技人才和科技带头人达74人,
其中高级技术人员7人,中级19人;村技术员540人,在发展畜牧生产和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大
作用。(2)努力推广畜牧先进实用技术。认真组织实施了农业部和省市畜牧局提出的“畜牧技术
推广年”活动,以良繁为首的八大畜牧实用技术,覆盖12个乡镇,350个村,如鸡、猪配合饲料
的应用,黄牛冷配杂交改良,大棚养鸡,暖圈养猪、青贮氨化等普遍应用。科技的投入与推广,
极大地提高了畜牧生产水平,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民通过养殖业增加了收入。(3)典型带
动全面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个体、联合体、股份制养殖实体应运而生,在畜牧
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重点发展取得了突破,如鲁北畜产品大市场肉牛育肥园区、虎滩乡后丰
村养殖园区、县直机关小尾寒羊养殖基地等都是在1998年培植发展起来的典型。陈庄镇韩南一村
韩方亮,发展生态养殖48亩,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利津镇东双村赵守亭发展养殖业闯出了一条
“鸡——猪——鱼——草”成功的养殖路子,连续几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些畜牧养殖典型的
辐射带动力量,在畜牧生产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开拓服务范围。随着畜牧业成为
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确立,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一是抓了黄牛良种冷配,基本达到了乡乡有冷
配站。二是新上了两处药械服务部,有效地保障了药械及添加剂,配合饲料的供应。三是针对畜
牧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科技人员随时下乡指导,深入现场指导达250人次,解剖病死鸡900余只,
疫情监测15万只,深受群众的欢迎。

〔依法治牧〕年内,针对以往执法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1)治理整
顿兽药流通市场。认真落实利津县人民政府《利津县兽药管理办法》,组织人员对全县经营兽药
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清查登记,对守法经营且具备条件的发放《兽药经营许可证》,对不具备条件
或违法经营的给予取缔,基本扼制住了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县境内流通市场。(2)认真落实
《动物防疫法》等配套法律法规。加强了执法人员培训,对兽医执法人员进行考试,办理了执法
人员认证考核,增强了执法意识。积极参与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检验工作。年内产地检疫活畜17.5
万头(只)、活禽11.8万只;屠宰检疫活畜40.6万头(只),运输及出境检疫活畜20万只(头);屠宰
检疫牛羊肉150吨,猪肉6000头(胴体),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肉1.5吨。对县境内冷库重点监督检
查,加强了对牲畜五号病的防治工作。(3)加强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兽医卫生监督和牛羊宰前
检疫与宰后的检验工作,派出两名专职人员参与大市场的运营管理。(4)狠抓《种畜禽管理条例》
的落实,使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蛋鸡95%、肉鸡100%、猪80%、牛65%。(5)依照
《草原法》,强化了对利北草场的管理,连续几年无发生火灾、虫灾,为保护利北草场资
源和发展利津的畜牧业作出了贡献。
(刘增祥 薄纯芹)

海洋与水产

〔机构队伍〕1998年4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利津县水产局更名为“利津县海洋与
水产局”,其性质、规格、人员编制、管理类型和隶属关系不变。利津县海洋与水产局内设办
公室、财务股、渔技站、船监站、资源站;下属利津县对虾育苗场、利津县水产供销公司。全
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81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4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10人。

〔事业概况〕1998年利津县海洋与水产局紧紧围绕“海上东营”建设和渔业产业化的总体
要求,积极探索加快水产业发展的路子,坚持养、捕、加并举的方针,注重“上农下渔”开发,
发挥规模效益;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提高水域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
渔业;使全县的海洋与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县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了6.8万亩,滩涂护养
面积10万亩,渔农开发面积4.7万亩,其中年内新增面积1万亩。建成水产专业村36个,10亩以上
的养殖大户320户。全年实现水产品总量36800吨;水产品总值28078万元(含工副业1300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28.7%、25.6%,比年计划增长18.7%、19.5%。

〔海淡水养殖〕1998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6万亩,比上年新增2000亩。其中养殖对虾1.65
万亩,车虾养殖面积5000亩,草虾1500亩,虾贝混养面积3000亩;滩涂护养面积10万亩,其中重
点护养面积3.5万亩。全年实现海产品总产量4900吨,产值2568万元,同比增长48.5%和52.9%。
1998年全县淡水养殖面积发展到4.2万亩,其中放养名优鱼1.25万亩,河蟹0.8万亩,鱼种0.8万亩,
其它常规鱼1.35万亩。全年实现总产量11100吨,产值12410万元,同比增长23.3%和16%。

〔海洋捕捞与海上安全〕全县共有渔船200只,4600马力,以近海捕捞和人工采捕为主,
全年实现捕捞量20800吨,产值11800万元,同比增长27.7%和35.5%。在海上安全生产方面,由
于海洋与水产局注重宣传,定期培训,设立灯标,及时预报,使全县海上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
效果。年内,没有出现海损海难事故及人员伤亡现象。

〔育苗生产及大棚暂养〕全县拥有工厂化育苗水体10500立方米,其中县对虾育苗场4500
立方米,繁育河蟹苗1679斤,对虾苗1.5亿尾,车虾苗1000万尾,实现产值450万元,利税200
万元。黄河口水产良种场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繁育罗非鱼、白鲳及其它苗种4500万尾,实现
产值520万元,利税260万元。另外,还在明集乡、北宋镇安排了30亩冬暖大棚建设任务,其中
明集乡在海洋与水产局的指导下,利用20亩冬暖大棚进行了早繁蟹苗培育,实现了当年建成、
当年投产、当年见效。黄河口水产良种场利用二排温室对热带鱼进行了保鲜保活蓄存,缓解了
热带鱼集中上市的矛盾。盐窝镇刘村利用空闲房屋,采取潮湿低温的办法对成蟹实施了保活蓄
存技术,并努力开辟了天津、江苏、浙江等销售市场。

〔发展多品种立体养殖〕自1994年虾病大面积暴发以来,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经
济损失惨重,全县投入巨资的2.5万亩虾池一直处于半利用和撂置状态。如何摆脱海水养殖的
困境,探索新品种养殖的路子,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县水产部门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
认为海水养殖业的制素,除虾病以外,关键还在于养殖品种单一,虾池综合利用程度低。为此,
海洋与水产局提出了“多品种、立体养、虾贝混、轮茬换”的养殖模式。从97年开始在二方区
进行了对虾与文蛤混养,由刁口养殖实验场利用1000亩虾池进行养殖实验,共投放2—3cm蛤苗
3500斤,至1998年秋后,放养的蛤苗已达4.5cm,成活率高,生长快,今年又新增2000亩,
投放1.5—3.5cm蛤苗15000斤。通过捕大留小,已出售成品蛤10万余斤,创产值48000元,取
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进行了大面积的车虾养殖。今年四月中旬,刁口乡与厦门同
安县育苗场联合进行了养殖实验,共10个池子700亩,放虾苗50万尾,至7月中旬车虾长到
8.5cm以上,亩产20斤,总产14200斤,产值71万元,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渔业科技推广〕在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中,以海洋与水产局为中心,乡镇渔技站为主体,
形成了技术服务网络。年内,全县实施了“滨海盐碱地渔农结合高效开发模式研究”、“河蟹
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等科技项目3项,取得了市级科技成果5项,同时还开展了多途径、多种
形式的水产技术推广活动。就全县的淡水养殖来看,通过项目实施,引进繁育和推广了吉富罗
非鱼、银鲫、淡水白鲳、中华绒螯蟹、美国大口胭脂鱼等优良品种,淡水驯养了海水鲈鱼、梭
鱼等优良鱼种。盐窝镇还利用小型水库,进行了网箱养鱼实验,48立方米水体,共捕捞成鱼
14400斤,实现产值7.9万元。目前,全县名优养殖品种达到十几个,名优率达70%以上,养
殖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单产由去年的250公斤增加到今年的300公斤,增幅20%以上。

〔渔农开发〕为切实抓好“上农下渔”开发,县及重点乡镇都成立了渔农开发领导小组,
设立了渔农开发指挥部。县政府与开发乡镇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开发指挥部定期对开发进度、
质量进行检查、督促、评比。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予开发的积极性,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和灵活的开发机制。实行谁开发谁所有,农随渔走,可继承可转让,使用权30——60年不变
的政策,并颂发县政府印制的“淡水池塘使用证”。作为主管部门,海洋与水产局及时做好渔
农开发中的各项服务工作,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确保
了渔农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渔农常规开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渔农开发模式的多样化,
如将水库取土筑成台田,形成“水库渔农”,作为渔农模式的延伸形式,“水库渔农”模式受
到群众的欢迎并得到了较大发展。汀罗镇毛坨村30万立方米的水库建成后,筑起200亩台田,
形成稻田500亩,群众踊跃承包台田,稻田和水面。集贤乡、明集乡也建成了这种形式的“渔
农水库”多处。实践证明,这种“水库渔农”模式,充分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是一行三
有效的开发模式。年内,市里安排利津县“上农下渔”开发任务8000亩,按照高起点、高标
准,超额2000亩完成了开发任务,是年新增开发面积1万亩,共动用土方650万方,完成建筑
物60余座。目前,利津县渔农开发面积共达4.7万亩,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使生活在盐碱地
上的4万多农民,靠渔农开发走上了富裕之路。
(王光和 杨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