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6&rec=120&run=13

〔机构队伍〕利津县文化局为县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全县文化艺术事业的行政管
理工作,内设办公室。配备局长、副局长各1人,其他干部职工7人。有副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的1人,中级2人,初级2人。下属单位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
市场管理所、吕剧团5个事业单位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个企业单位,以及17处乡镇文
化站。1997年底县直文化系统有干部职工83人。其中年内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
人,中级6人,初级19人。全县城乡专业文化工作者104人,其中干部18人,职工86人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人,中级26人,初级32人。

〔事业状况〕1997年文化局新任领导班子研究,调整了工作思路,加大了工作力
度,充分调动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全县文化工
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调整工作思路,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1.广开门路引进人才。近几年由于上级选调等原因,文化系统人才流失严重,给
事业发展带来困难。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县文化局通过多方协调,引进安排了大专毕
业生2人,中专毕业生3人,充实壮大了文化艺术队伍。
2.简政放权,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1997年县文化局把一些具体业务性工作
全部放权交给基层单位去干,并给下属单位当好后盾,做好宏观调控。这种做法充分
发挥了基层领导的骨干作用,调动了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局领导能腾出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大事,抓管理。
3.努力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文化局领导多次向县领导汇报工作,争取
支持,与有关单位协调请求帮助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剧团、图书馆和局机关都有
了较大改善,有的购置了车辆,有的增添了办公设备,新建了房舍。文化娱乐中心的
建设也已立项,将在1998年开工。
二、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富有特色
199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香港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召开,促进了各类文化活动
开展的丰富多彩而富有特色。
1.迎香港回归、庆祝建党76周年系列文艺活动。1997年7月1日,既是香港回归祖
国的日子,又是建党76周年纪念日,县文化局与宣传部、统战部、机关党委联合举办
了“迎回归、庆七·一”系列文艺活动。一是6月27日在利津一中广场的大型文艺表
演。25个县直单位和17个乡镇的代表队参加了演出,组成各种方队35个,扎制各种彩
车28辆,放飞氢气球12个,演职人员达2500余人。活动先在广场表演,接着又到大街
沿津一、津二中心路进行,队伍长达2公里。表演多以民间传统节目为主。如虎斗牛
、老僵背老婆、七巧灯、高跷、龙灯、旱船、跑驴、落子、花鞭、秧歌等。最为典型
的是文化馆辅导员张树林为电业局、邮电局联合编排并伴唱的60人大型舞蹈《黄河情
韵》,表演阵容强大、服饰新颖、奔放热烈而充满乡土气息,伴唱高亢嘹亮而充满激
情,把演出活动推向了高潮。市、县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给以高度评价,表演盛况曾在
省、市电视台播放。二是6月29日晚举行了“迎回归、庆七·一”文艺晚会。全县40
余名优秀演员参加了演出,演出节目22个,共进行2个小时。三是6月30日举办了书画
、摄影作品展览。此展,全县征集作品400余幅,从中精选了近200幅装裱展出,通过
两周的展出,深受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和干部群众欢迎。四是图书馆举办了“迎回
归、学时政、图书馆一般知识”知识竞赛,发放试卷1100份,收回近1000份。评出一
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0名。
2.文化下乡活动。1997年文化局共组织4项较大的文化下乡活动。一是组织了文
化馆文艺辅导员和局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陈庄草场综合开发公
司,既演出文艺节目,又为群众义务书写对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对此,市电视台
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所拍节目在省、市电视台多次播放。二是吕剧团与计生委联合
,编排了计划生育专场戏《三喜》,并深入乡村巡回演出63场,创收3万余元,取得
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在东营市计划生育文艺汇演中获得优秀节目奖,受
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三是图书馆组织了送书下乡活动。不仅为群众办理
借书证,送书上门,还无偿为北岭乡孟南村文化大院赠书200余册。四是电影公司组
成2支流动放映队,送电影下乡,共放映120场,其中义务放映21场。
3.群众性文艺活动。2月份,县文化局指导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搞好文艺活动
的基础上,组织了建国以来全县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全县文艺汇演。参加汇演的有
16个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的300多名演职员,历时3天。3月份,组织参加了“首届山
东省农民艺术节”的书画摄影展,赵建民的作品《妞》荣获银牌奖;孟繁俭的作品《
春江水暖》荣获铜牌奖;组织参加了在济宁举办的山东省农民器乐大赛,杨新民的“
唢呐卡戏”、《二进宫》获得银牌奖;宋春国的唢呐独奏《一枝花》荣获铜牌奖。5
月份,文化局与县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红五月文艺演出周”活动,县直8个系统或单
位参加了演出,5台大型文艺节目场场爆满,盛况空前。8月份,文化局组织演出队到
县人武部举办“军民同乐”文艺晚会,慰问部队官兵,深受欢迎。10月份,与县财政
局联合组织了“东营市预算外资金管理文艺汇演”,荣获团体第二名。11月份,与老
干部局联合组织了“惠民、利津京剧爱好者联欢会”,交流了京剧艺术,联络了兄弟
县区之间感情。此外,还与老年体协、城建委、利津镇等单位配合,举办了不同类型
的文艺活动。
三、基层文化艺术事业
文化馆重点抓了节日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建立了
南宋、北宋、罗镇、明集、盐窝、邮电局、电业局、粮食局、实验学校、中心幼儿园
等辅导基地,帮助辅导文艺节目,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农村文化工作是县级文化工作
的重头戏。因种种原因前几年一度发展缓慢。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各级党委
、政府对文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力度和经济投
入,使农村文化工作出现了大好势头。1997年县编制委员会又重新发文恢复了乡镇文
化站的建制和人员编制,各乡镇的文化娱乐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全年新建农村文化大
院49处,使全县文化大院发展到427处,占全县农村总数的84%。
图书馆强化了服务意识,扩大了服务范围,改善了服务质量,全年接待来馆借阅
读者5000余人,借阅图书7000册次,接待来馆阅览读者6000余人次。并且为特殊读者
提供了送书上门、特需书预订等服务。还通过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知识竞赛等活
动,扩大了图书馆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吕剧团全年排演现代戏两部、传统戏一部,在农村、厂矿共演出130场,观众20
余万人次,创收达9万余元。1997年吕剧团探索了一条“与行业联姻、向油田深入、
增强自我发展后劲”的路子。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又密切了关系,也给剧团带来经济
效益,使剧团得到稳定和发展。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面对市场逐步滑坡的形势,全体员工不怕困难,实干加巧干
,完成放映384场,收入8.27万元,发行收入1.3万元,在全市属于上游。该公司还积
极接待外来艺术团体、承担县大型会议26次,并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放映了《孔繁森》
、《较量》、《离开雷锋的日子》等重点优秀影片,受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公司狠
抓了企业内部改革,精简内部机构人员,创办经营、服务实体,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文物管理所,克服了人员少,年龄偏大、经费不足等困难,工作积极主动,秩序
井然,继续奉行“保护为主”的方针,以防盗、防火、防霉、防潮为重点,开展库房
通风、书画晾潮、文物保护、单位巡查等工作,保护了库房文物的安全无损和文物保
护单位标志完好、地貌依然。尽管人手少,但时刻不忘文物宣传。6月份,南宋乡董
家村在挖水库时发现一群古墓,群众立刻报告了乡政府,乡政府派人保护后立即给文
物管理所打来电话。虽经发掘并无价值,但说明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已经
有了一定的认识。10月份,大赵乡在挖掘水库时发现一处古窑址,文物所接到信息后
立即前往考查收集陶器2件及陶片一宗,经初步鉴定,此文物属汉前战国时期,这对
于利津县北部历史以及古代海岸线形成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文化市场管理所,不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和载体,大
力宣传文化市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化经营的政策、规定。积极争取有关
部门配合,坚持不懈地进行扫黄打非活动,全年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突击检查,查
没盗版、假冒等非法音像制品近500盘,反动、淫秽盗版书籍450余册。2月份在利津
集贸城市场将一大宗盗版、淫秽书籍和音像制品一火焚之,广大群众拍手称快。上半
年完成了对1996年度“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年检和换证工作,及县城桌、台球经营户
的调查登记工作。10月28日组织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宣传日活动,张贴大字标
语几幅,悬挂过街横幅4幅,出动宣传车1部,印发宣传材料100份。对外来文艺演出
团体进行严格管理,全县物资交流会期间,对个别上演不健康节目的团体给予了严厉
的处罚。
四、文学创作
针对全县文学创作人才不断外流,创作力量减弱这一现状,文化局着重在现有人
员水平提高和对新生力量的培养上下功夫,多次召集重点作者研讨会、座谈会。初步
形成了宽松、和谐、热烈、团结、共进的良好氛围,年内全县文学创作成绩突出。在
市、地级以上书、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60余篇(首),获奖13人次,其中利津民间文
学故事集《东津传奇》,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东营市电视台以全县文学创作群体
为素材拍摄的专题片《小城文人》两集20分钟,东营电视台播放之后,在全市引起很
大反响。

(孟繁俭许冬梅)

1997年利津县在市以上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一览表

┌───┬──────┬────┬────────┬──────┬──┐
│作者 │作品标题 │体裁 │发表于何书、报刊│发表时间 │备注│
├───┼──────┼────┼────────┼──────┼──┤
│孟繁俭│《东津传奇》│民间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7.11 │ │
│明玉华│ │ │ │ │ │
├───┼──────┼────┼────────┼──────┼──┤
│郭青贤│白馍 │小说 │黄河口文学 │1997.3 │ │
├───┼──────┼────┼────────┼──────┼──┤
│ │长发 │小小说 │山东电力报 │1997.8.12 │ │
├───┼──────┼────┼────────┼──────┼──┤
│ │随笔四题 │ │黄河口文学 │1997年第1期 │ │
├───┼──────┼────┼────────┼──────┼──┤
│ │祈盼的日子 │散文 │山东电力报 │1997.1.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