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6&rec=119&run=13

〔机构队伍〕利津县广播电视局内设办公室、事业股、线路股、财务股。局下属
利津县人民广播电台、利津县电视台、利津县有线电视台和16处乡镇广播电视站(刁
口乡无)。全局(不包括乡镇站)现有干部21人,正式职工3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
务的1人,中级8人,初级15人。

〔事业状况〕1997年利津县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新闻宣传等各项工作都上了
一个新台阶,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一、广播宣传取得好成绩。1997年广播宣传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精神,
以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为重点,以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为宗旨,始终坚持正
确的舆论导向,加大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力度,为弘扬主旋律,促进全县改
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年共收到来稿3600多篇,用稿2700多篇,市广播电台用稿8
69篇,总分名列全市第二,省广播电台用稿折合分数340分,荣获省广播电台先进集
体记者二等奖,连续8年荣获省广播电台先进集体记者荣誉称号。宁德华、崔亮、张
光才、胥志忠分别获得省电台模范通讯员称号;张光才撰写的评论《下岗莫下水》,
宁德华、崔亮、王晓东合写的《十颗童心悼英灵》、宁德华写的《利津县乡镇位次管
理打破一潭静水》在全市广播电视节目评优中,分别获二、三等奖,宁德华撰写的《
裕后村民戒烟》一稿获全市十佳文明新事。上半年县广播电台还开辟了“迎接香港回
归”专题节目,共播发“迎回归”专题报道24组,共5万多字。
二、电视新闻宣传创佳绩。1997年利津电视台在转播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
同时,播发《利津新闻》147组,1496条(其中“庆香港回归祖国”专题新闻50条),
计2230分钟,制作电视专题片50个播出4个。同时,在市电视台发稿393条,省电视台
发稿65条,在市电视台得分1623分,勇夺全市发稿总分第一名。县政协常委、侨属王
象焕为迎接香港回归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金牛献宝迎回归》的新闻,分别被县电
视台报道和省、市电视台采用。《黄河水到达利津水文站》首次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
联播节目,实现了全县在中央电视台零的突破。有张光才、王晓东、彭溪共同摄制的
《利津县做活留住黄河水这篇大文章》在全市广播电视节目评优中获得一等奖。市电
视台和县电视台共同采写录制的关于汀河乡裕后村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走向文
明》在市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反映强烈,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赞扬。另外,县电
视台全年被市电视台采用“精神文明风采录”专题新闻30多条,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还有电视新闻《陈小娟:嫩肩挑重担》在省台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使
更多的人向陈小娟伸出援助之手。台长郭欣照在1997年全市精品工程评选中,被评为
东营市优秀宣传工作者。
三、广播电视事业建设跨上新台阶。1997年是利津县广播电视发展史上最为辉煌
的一年。县委、县政府将广播电视覆盖全县一期工程列为县政府1997年九件“民心工
程”之一。县政府投资250万元,建起了128米高的电视发射铁塔,购置了与之配套的
电视发射机,并于9月28日一次试播成功,结束了利津县多年来北部10乡镇看不到利
津新闻的历史。城区有线电视在原有13套节目的基础上,1997年2月开通了省电视光
缆,电视频道增加到22套,有线电视用户由原来的3000多户发展到4000多户。有线光
缆的开通,极大地丰富了城区电视观众的文艺生活。调频广播采取有线和无线相结合
的办法,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通播率达100%,入户率达85%以上,全县508个行政村
,有350个村安装了自动扩音机,有120个村安装了自动开关和自动音箱。利津镇和汀
河乡克服资金不足、人员少、设备差的不力因素,积极发挥现有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
现有设备的潜力,知难而进,努力拼搏,使农村广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各乡镇
广播站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使广播信号传输无差错、无事故。年内广播电
视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地面卫星接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为边远村庄安装闭路电视
和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并搞好检查和维修,进一步提高了收视效果。
四、机关工作出现新面貌。年内全局干部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讲一树”活
动,形成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形象”的可喜局面,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明
显提高,机关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在认真学习
贯彻落实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讲学习、比贡献、树新风”活动,因而使机关工作有
了新起色。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先进单位”。

〔广播电视记者“两台合一,优势互补”,外宣水平和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1
997年县广播电视局采取了“两台合一,优势互补”的措施,把广播电台的5名记者和
电视台的5名记者合一使用,共分5组,每组广播、电视记者各1名,广播、电视新闻
一同采写,对市电台、市电视台的新闻用稿量均规定了明确任务,并与一组两名记者
的工资直接挂勾,既充分调动了广播、电视记者的积极性,又使广播、电视记者各自
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市电台、电视台的台上稿和用稿都有一个大的突破,稿件质
量上了一个大档次。
县电视台拍摄的新闻《前林村农民十五年没有一分钱负担》,在市电视台的《东
营新闻》节目中发了头条,并加了“编后话”,《东营日报》也发了头版头条。《集
贤乡机关干部兴办服务实体》,在市电视台的《东营新闻》中发了头条后,《东营日
报》也发了头版头条,并加了评论。反映全县上农下渔开发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报道《
滚滚热流汇春潮》、《从盐窝羊肉到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上了《东营日报》周末
版的《周末大特写》。1997年以来,利津县广播、电视记者共为《东营日报》采写头
版头条稿件12篇,深度报道5篇。其中《利津县位次管理打破一潭静水》一稿,被《
农民日报》采用。特别是在《东营市“优秀精神产品”》评选中,连续两届利津县都
有新闻作品获奖,第一届获奖的《晚8点整》和《养鸡大户隆荫生为廉洁干部设奖挂
匾》,第二届的《从“咬手”到抢手》,都是出自广播电视记者之手。全年在省电视
台用稿达到了65条。

(段全胜张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