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5&rec=61&run=13

〔机构队伍〕利津县供销合作社与利津县供销集团总公司,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机关内设办公室、财务科、保卫科、审计科、股金办公室、双联办公室、经管科、
政工科。下属30个独立核算企业,其中县属企业14个(供销大厦、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工业品购销公司、棉麻公司、生产杂品公司、蔬菜公司、开发公司、第一油棉厂、
第二油棉厂、第三油棉厂、王庄冷藏厂、酿造厂、再生公司、招待所);基层供销社
16处(南宋、店子、北宋、前刘、城关、明集、王庄、大赵、盐窝、北岭、虎滩、陈
庄、汀河、集贤、傅窝、罗镇)。全系统有干部职工166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5名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94名。

〔事业概况〕供销合作社经营业务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日用百货、土产杂品
、烟酒副食、废旧物资、果品蔬菜、水产品以及以棉花为主的农副产品的购、销、调
、存。1996年底,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6068万元,流动资产总值17327万元;实现商
品购进总额2.58亿元,同比增加3600万元;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98亿元,同
比增加330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总投资610万元;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37万元。

〔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投入多、产出少,成本高、资
金周转慢,损失浪费大等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供销社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入手
,抓了四项主要工作。一是着力克服业务“松、散、小”的问题,抓好“一社一品,
一社一龙头”。供销社在年初即向各下属企业提出明确要求,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逐步发展起自己的特色业务、拳头项目。至年底,各企业“一社一品”的格
局已基本形成。如店子供销社紧紧抓住农副产品购销业务搞突破,全年完成销售额4
00余万元,完成计划的将近3倍。开发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开拓农用车
销售专营业务,年内累计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二是由粗放型经营追求“量”的发展
,转向集约型经营注重“质”的提高。表现在(1)在投资项目上放慢了速度。1996年
仅完成新上项目一个、技改项目一个。虽然新上项目数量比往年减少,但运行质量和
经济效益却大为提高。第二油棉厂新上的合营项目,当年考察,当年投产并且初见效
益。(2)在经营业务上,集中力量抓好主营工作,如王庄冷藏厂充分利用千吨恒温库
的贮存能力,重点发展了蒜苔业务,共贮存优质蒜苔近500吨,预计可实现毛利100余
万元。(3)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全年共举办业务管理和
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5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改制定了
《财务支出管理及财务支出暂行规定》。积极推行“四能”管理机制,即能上能下的
用人机制,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设能撤的管理机构机制。
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审计工作和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农资供应〕以农为本,做好农资供应及配套服务,是供销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
之一。县供销社主要从四个方面抓了农资供应及配套服务的落实工作。一是农资储备
立足于“早”字,即重数量更重质量。第一季度即储备各类化肥20000余吨、农药13
5吨、地膜390吨,确保了春季农业生产之需。二是农资供应立足于“活”字,各基层
社积极开展“联户包村”经营,使供需直接挂钩,效果显著。仅虎滩供销社通过“联
户包村”制就销售化肥1100吨,其中570吨化肥由职工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为群众节
省用工2600多个,深受群众欢迎。三是为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在物价管理上力求
“稳”字。年内供销社会同工商、物价、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了全县范围的
农资市场清理整顿。在两个多月的清理整顿中,查处劣质化肥347吨、罚没款15600元
,取缔非法经营网点195个,有效地稳定了物价,假冒伪劣商品得到了抑制。四是服
务上力求“实”字。在以科技为先导的为农服务中,继续推行以“庄稼医院”为龙头
的植保服务,积极开展以试验、示范为基础的新技术推广服务,并在棉铃虫高发期,
组织有关人员搜集信息、发布虫情预报,组织棉农统一时间配方施药,效果显著。仅
此一项,使灾区棉花亩产平均提高7公斤左右,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20余万元。

〔股金工作〕为解决供销系统普遍存在的资金紧张问题,按照上级布署,县供销
社成立了“股金工作办公室”,负责全系统的股金发展,管理和调剂工作。在广泛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社员股金实施方案(草案)”。并于2月份在盐窝、傅
窝、北宋及供销大厦四处进行股金发展试点工作,共吸收股金164万元。6月份,在全
系统普遍推行股金发展工作。至年底,全系统共吸收股金916万元,约有四分之一的
单位基本摆脱了资金难的矛盾。目前,供销系统股金工作发展迅速,势头强劲,为供
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活力。

(薄万涛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