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4&rec=85&run=13

〔机构队伍〕文化艺术事业管理部门为“利津县文化服务中心”。中心内设办公
室和文化市场管理所。干部职工9人,获副高职称的1人,中级取称的3人,初级职称
2人。文化服务中心下属四个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吕剧团;一
个企业单位: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公司设3个股室和一个电影院。1995年底全系
统干部职工88人。
文化市场管理所于1993年机构改革时撤销,1995年4月以利编发(1995)3号文予以
恢复,为股级事业单位,定编3人。

〔工作概况〕一年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文化服
务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全县文化工作者,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把
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讲
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
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由单一的“办文化”逐步
转向“既办文化又管文化”。使全县文化工作得以长足的发展,文化队伍和阵地相对
稳定,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5年,全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各级党政领导关心支持下有了新的发展。十七
处文化站全部恢复,有九处配备了专职文化站长,其他八处也有了兼职文化站工作人
员。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蓬勃兴起,各乡镇都建起了一部分档次较高、设施较全的文化
大院。针对县财力不足的现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文化设施和娱乐
场所,年内有近二十个单位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
1995年,全县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几次影响大、水平高的大型文化艺
术活动,受到县委、县府领导及各界人士好评。春节期间的农村文艺活动达到近几年
来的高峰,全县70%以上的村搞了不同形式的文艺活动,正月初十到十二,17支代表
队和300余名演职员齐集县城举办了全县农村文艺汇演。经过半年时间的创作、筹备
和紧张排练,9月30日在利津影院举办了“奋进者之歌--首届利津县县歌、企业、行
业歌曲演唱比赛”。14个单位的1300余人参加了演唱。10月5日,文化服务中心和县
京剧爱好者联谊会成功地举办了台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利津籍台胞李泽浩
先生回乡献艺晚会,打响了东营市与台湾文化交流的第一炮。
1995年,3至9月份,文化服务中心在对全县文化市场情况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就
文化市场管理的形势、现状及工作设想向县委、县府作了专题汇报,引起了领导高度
重视,恢复建立了“利津县文化市场管理所”。4月23日县委、县府联合召开了“利
津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县委宣传部长、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县委、县府两办
主任及文化、公安、工商、物价、卫生、广播电视等单位的负责人及文化经营单位负
责人出席了会议。本年度除文化市场的常规管理外,重点组织了两次大的行动。一是
5月份进行的全县文化市场大检查,由文化、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抽调10名同志
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了历时8天的全面检查。二是根据国家文化部的统一部署进行的
8-9月份的全国文化市场集中执法期。这两次活动声势大、时间长、范围广,对全县
的娱乐、书刊、演出、美术市场都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清理整顿,对存在的不文明业户
提出了批评和整改意见,对有违法行为的业户依法进行了处罚。
县图书馆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坚持精打细算,勒紧腰带过日子,1995年订
阅各类报刊100多种,新购图书2500册,在完成图书楼工程开馆经营之后,多次协调
,取得中行利津分行及刁口乡的支援,完成了图书楼和居民宿舍的供暖工程。文化馆
、文物所协调超越公司修整了长达50多米的柏油路,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吕剧团强化内部管理,探索创收途径,今年采取冲出东营、扩大影响的新思路,
先后在淄博、滨洲、德州等地开辟了演出市场,不仅繁荣了吕剧艺术,提高了吕剧团
知名度,而且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巩固了演职员队伍。1995年剧团演出140余场,排
新戏2台,创收50000多元。
电影公司在电影不景气的情况下,不默守成规,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开展第三产
业。在尽力提高放映场次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95年发行放映收入,放映场次
均比94年大有提高,完成放映收入9.5万元,发行收入2万元,放映550余场,观众40
000余人。经济收入也大有好转,人员工资基本有了保障。在这样难的环境中,他们
仍然注重社会效益,积极配合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作好各种服务,并多次组织了
重点影片的汇映活动。
1995年全系统补文创收成效显著,电影公司、剧团、文化馆等单位创收累计达5
5000元。
文学创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年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1
40余篇(幅)。赵玉武、李俊三两位同志各出诗集一本。薄文军、张吉山等一批文学新
人正在脱颖而出,不断有较高档次作品见诸报刊。文化馆在四月份由创作组组织召开
了重点作者座谈会,会上制定了全县文学创作的年度计划和三年规划,并制定了《业
余作者创作奖励制度》。文化馆还紧密配合县里的中心工作,担负了彩车扎制、大字
标语,过街横幅的制作。为了配合全国“税法宣传月”活动,文化馆、文物所还协助
地税局组织了全县税法书画展,协助国税局组织参加了东营市税法摄影比赛和有奖征
文,有7篇作品获奖,并获东营市优胜单位。
文物所在人员少,资金紧的情况下,以保安全,搞研究为重点,连续六年无事故
,被评为内保先进单位。王增山的利津古诗词研究有了新突破,《利津古诗词选注》
一书,正在编撰修订中。
附:利津县在市以上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一揽表。

(孟繁俭、许冬梅)
1995年利津县在市以上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一揽表

┌───┬──────────┬────┬─────────┬────┬──┐
│作者 │作品标题 │体栽 │发表于何书、报、刊│发表时间│备注│
├───┼──────────┼────┼─────────┼────┼──┤
│赵玉武│《大地的精神》等7首 │诗歌 │《东营日报》 │ │ │
├───┼──────────┼────┼─────────┼────┼──┤
│赵玉武│《不谈上帝》等8篇 │杂文 │《东营日报》 │ │ │
├───┼──────────┼────┼─────────┼────┼──┤
│赵玉武│《报答》 │纪实文学│《人民权利报》 │95.1.28 │ │
├───┼──────────┼────┼─────────┼────┼──┤
│赵玉武│《致父老乡亲》 │诗歌 │《农村开发报》 │95.2.17 │ │
├───┼──────────┼────┼─────────┼────┼──┤
│赵玉武│《黄河口的女人》 │诗歌 │《黄河报》 │95.6.30 │ │
├───┼──────────┼────┼─────────┼────┼──┤
│赵玉武│《雨夜在异乡客栈》 │散文诗 │《黄河报》 │95.10.27│ │
├───┼──────────┼────┼─────────┼────┼──┤
│赵玉武│《黄河口风情》 │诗歌 │《黄河报》 │95.11.3 │ │
├───┼──────────┼────┼─────────┼────┼──┤
│赵玉武│《母亲给我打电话》 │随笔 │《黄河报》 │95.11.24│ │
├───┼──────────┼────┼─────────┼────┼──┤
│赵玉武│《芦苇》 │诗歌 │《黄河报》 │95.12.29│ │
├───┼──────────┼────┼─────────┼────┼──┤
│张吉山│《朝拜塔尔寺》 │散文 │《中国水利报》 │95.3.6 │ │
├───┼──────────┼────┼─────────┼────┼──┤
│张吉山│《走近贺兰山》 │散文 │《中国水利报》 │95.12.28│ │
├───┼──────────┼────┼─────────┼────┼──┤
│张吉山│《失望的童心》 │散文 │《大众日报》 │95.12.8 │ │
├───┼──────────┼────┼─────────┼────┼──┤
│张吉山│《美的凝眸》 │文学评论│《黄河报》 │95.4.28 │ │
├───┼──────────┼────┼─────────┼────┼──┤
│张吉山│《我伫立黄河滩头》 │散文 │《黄河报》 │95.5.26 │ │
├───┼──────────┼────┼─────────┼────┼──┤
│张吉山│《拜谒战国窑》 │散文 │《黄河报》 │95.10.13│ │
├───┼──────────┼────┼─────────┼────┼──┤
│张吉山│《排座次》 │小小说 │《黄河报》 │95.10.20│ │
├───┼──────────┼────┼─────────┼────┼──┤
│张吉山│《学电脑》 │随笔 │《黄河报》 │95.10.27│ │
├───┼──────────┼────┼─────────┼────┼──┤
│张吉山│《喜欢熬夜》 │随笔 │《黄河报》 │95.7.28 │ │
├───┼──────────┼────┼─────────┼────┼──┤
│张吉山│《懒夫自述》 │随笔 │《黄河报》 │95.5.19 │ │
├───┼──────────┼────┼─────────┼────┼──┤
│郭青贤│《槐花恋》 │小说 │《黄河口文学》 │95.1 │ │
├───┼──────────┼────┼─────────┼────┼──┤
│郭青贤│《心中的画》 │小说 │《东营日报》 │95.12.7 │ │
├───┼──────────┼────┼─────────┼────┼──┤
│郭青贤│《父亲送我去上学》 │散文 │《东营日报》 │95.4.8 │ │
├───┼──────────┼────┼─────────┼────┼──┤
│郭青贤│《爱书》 │散文 │《东营日报》 │95.1.24 │ │
├───┼──────────┼────┼─────────┼────┼──┤
│郭青贤│《黄河口断想》 │散文 │《东营日报》 │95.11.11│ │
├───┼──────────┼────┼─────────┼────┼──┤
│张泽国│《星星点灯》 │ │《东营日报》 │95.2.21 │ │
├───┼──────────┼────┼─────────┼────┼──┤
│张泽国│《享受孤独》 │ │《东营日报》 │3.23 │ │
├───┼──────────┼────┼─────────┼────┼──┤
│张泽国│《幽幽草径》 │ │《东营日报》 │5.6 │ │
├───┼──────────┼────┼─────────┼────┼──┤
│张泽国│《戒烟》 │ │《东营日报》 │5.13 │ │
├───┼──────────┼────┼─────────┼────┼──┤
│张泽国│《远方、是博大的海 │ │《东营日报》 │7.8 │ │
│ │》 │ │ │ │ │
├───┼──────────┼────┼─────────┼────┼──┤
│张泽国│《那年,我长大了》 │散文 │《东营日报》 │95.7.8 │ │
├───┼──────────┼────┼─────────┼────┼──┤
│张泽国│《看球赛的代价》 │散文 │《东营日报》 │ │ │
├───┼──────────┼────┼─────────┼────┼──┤
│张泽国│《母亲节的祝福》 │散文 │《东营日报》 │95.8.26 │ │
├───┼──────────┼────┼─────────┼────┼──┤
│张泽国│《高三那件的事》 │散文 │《东营日报》 │95.10.7 │ │
├───┼──────────┼────┼─────────┼────┼──┤
│张泽国│《养花所得》 │散文 │《东营日报》 │95.10.24│ │
├───┼──────────┼────┼─────────┼────┼──┤
│张泽国│《星星点灯照前程》 │散文 │《东营日报》 │95.10.24│ │
├───┼──────────┼────┼─────────┼────┼──┤
│张泽国│《初恋的礼物》 │散文 │《中国消费者报》 │95.11.25│ │
├───┼──────────┼────┼─────────┼────┼──┤
│张泽国│《吃的故事》 │散文 │《中国消费者报》 │95.10.7 │ │
├───┼──────────┼────┼─────────┼────┼──┤
│张泽国│《另一种高尚》 │散文 │《大众日报》 │95.12.1 │ │
└───┴──────────┴────┴─────────┴────┴──┘
┌───┬─────────┬──┬───────┬────┬─┐
│薄文军│《不尽惮思》 │散文│《东营日报》 │ │ │
├───┼─────────┼──┼───────┼────┼─┤
│李俊三│藕、小白菜 │诗 │《东营日报》 │95.1.10 │ │
├───┼─────────┼──┼───────┼────┼─┤
│李俊三│乡村教师的妻子 │诗 │《农村大众》 │95.7.2 │ │
├───┼─────────┼──┼───────┼────┼─┤
│李俊三│旧镰刀、致莲 │诗 │《环境保护报》│95.7.20 │ │
├───┼─────────┼──┼───────┼────┼─┤
│李俊三│九月十日 │诗 │《山东教育》 │95.9 │ │
├───┼─────────┼──┼───────┼────┼─┤
│李俊三│关于水渠的社会话题│诗 │《明镜月刊》 │95.9 │ │
├───┼─────────┼──┼───────┼────┼─┤
│李俊三│年龄 │散文│《城市人》 │95.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