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3&rec=8&run=13

省委、省政府把我县确定为改革开放试点县,这是利津发展史上一次千载难逢的良好
机遇。为全力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试点县”的工作,真正实现超常规、跳
跃式发展,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现制定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

一、改革开放试点的基础条件
利津县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29.7万人,总面积为166
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4万亩。改革开放十四年来,利津的面貌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群众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国民经济整
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99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28亿元,比1989年增长
19.1%;国民收入达到2.58亿元,增长27.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
,增长28.1%;乡镇企业总产值4.2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7亿元,分别
比1989年增长91.4%和88.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亿元,增长20.9%
;财政收入1754万元,增长34.4%;农民人均纯收入584元(1991年为710元)。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我县农业生态脆弱,工业基础差,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财政匮乏
,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但是,利津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土地资源广阔。全县土地面积中可利用的土地186万亩,还有100多万亩土地
有待于开发利用,这里适宜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作物,有条件
发展成为粮棉油商品基地。二是草场面积大。全县有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48万亩,有
大量的作物秸杆可以利用,年载畜量可达到20万个牛单位,目前草场和作物秸杆利用率
不到三分之一,经开发利用,完全有条件建成畜牧业生产基地。三是滩涂浅海资源丰富
。全县海岸线长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发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原盐生产具有得天
独厚的条件,可建成水产品、盐业和盐化工基地。四是黄河水资源丰沛。黄河纵贯全
境,县内段长72.2公里,年均径流量423亿立方米,县内建有四处引黄闸和15处扬水
站,设计引提水能力150立方米/秒,蓄水能力2500万立方米,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淡水养
鱼具有良好的条件。五是地下油气资源丰富。利津县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是胜利油田
重点开发区之一,地下油气储量丰富,境内已打油气井2000多口。
同时,全县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有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
35千伏变电站4座,供电量已达到6499万千瓦时;县境内有4条干线纵横穿过,公路里程
已达322.1公里,公路密度达以20.36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比较便利;新装设
了2000门纵横交换机,实现了国内直拨。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以发展市场经济
主体为主攻方向,抓住机遇,做好结合文章,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大投入,推进科技进
步,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总的发展目标是:到“八五”末,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达到1992年全省平均水平,财
政自给,收支平衡。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到1995年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28.7%,力争达到8亿元。
国民收入,到1995年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36.1%,力争达到7.5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到1995年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30.6%,力争达到14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40.3%,农业产值达到4.3亿元
,年均增长17.6%。
第三产业增加值,到1995年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34.7%,力争达到2.
5亿元。
财政收入,到1995年达到2700万元,年均增长15.5%,力争达到3000万元。
出口创汇,到1995年达到25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7%,力争达到3000万美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995年达到1050元,每年增加155元,力争达到1100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及措施
今后加快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着力发展县属工业和乡
镇企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具体工作上,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一)以建设专业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按照“一个稳定增长,两个
大力发展,三个重点突破,四个高点起步,五个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专业村为
突破口,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多种经营和庭院经济。今年建设
16个类型60个专业村,1994年发展到150个,到1995年全县50%的村发展为专业村,60%以
上的户成为专业户,专业村人均纯收入增长600元,专业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000元。同
时,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各具特色的原则,逐步建成畜产品、水产品、
芦笋及瓜菜、林果、优质粮棉等商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草场和农作物秸杆丰富的优
势,以发展“三肉”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到1995年,年出栏肉食鸡200万只,肉食
牛3万头,羊8万只,肉食免2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畜牧总产值达到1
.1亿元。坚持海水养殖、海洋捕涝、淡水养鱼三者并举,大力搞好淡水养殖业,到1
995年,淡水精养高产面积达到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水产业总收入达
到0.8亿元。芦笋定植面积达到5万亩。精细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大棚瓜菜3
万亩。优质林果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盛果林面积达到3万亩。PH系列高蛋白优质小麦
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达到9万吨。以专业村建设,带动大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高产
高效,成为农民普遍致富,快速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县属工业和乡镇企业。(1)县属工业企
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盐业盐化工、纺织印染、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
业,逐步形成主导工业多元化格局,一是搞好现有企业的嫁接改造,加强横向联合,积极
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搞好靠挂联,更新设备,引进高新技术,提高档次
,扩大规模,增加效益,力争利用两三年的时间,投资1.5亿元左右,对所有县属企业
全部改造一遍。突出抓好县机械厂、棉纺厂、芦笋厂、面粉厂、陈庄冷藏厂的技术改
造,使之成为5个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搞好县第一、二、三油棉厂、市第二食品
厂、饲料厂、建材厂、油脂化工厂、化肥厂的技术改造,使之成为8个年产值过2000万
元企业。二是积极考察、论证、建设一批新的资源优势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短平
快”项目,近期内突出抓好东营市永利酒厂、蔬菜加工厂、热压地板砖、20万吨盐场
、大豆深加工、皮革深加工、炼油厂、盐化工厂和铝合金型材厂等,培育一批强有力
的市场经济主体。到1995年,县属工业产值达到3.5亿元,利税达到5000万元。(2
)乡镇企业。狠抓骨干项目建设,到“八五”末,在全县建设12个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
业,20个年产值过五百万元的企业,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其中乡镇工业
产值达到4.7亿元,年均增长34%和40%,由农业转到乡镇企业的从业人数由目前的
3.2万人增加到5万人,增长56%,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
(三)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今后要按照
“全面开放,规模竞进,重点突破,外引内联,高点起步,跳跃发展”的构想,充分发挥资
源和区位优势,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加大开放力度,大力搞好引进外资、设备、人
才和高新技术,实现我县经济发展由内向型为主向外向型为主的转变。广开利用外资
渠道,努力争取国际无偿援助、外国贷款和国际民间组织援助项目,大力兴办“三资”
企业,积极开展“三来一补”业务。今年全县“三资”企业发展10家,合同利用外资4
00万美元以上,到1995年,发展到30家,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积极争
取省批准我县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集中兴办高技术、高创汇、高效益的外
向型企业群体。从现在开始,着手编制开发区具体规划和起步实施计划。实行小规模
起步,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和龙头。广开对外贸易渠道
,积极与国内有直接经营出口权的大企业、大公司联合,或开拓本县直接出口路子,尽
可能多地把本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积极扩大非贸易创收创汇。到1995年,全县
出口商品收购值由目前的5500万元达到1.5亿元,增长1.7倍。
(四)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是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变的先导力量,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放手发展个体和私营
经济。“八五”末,全县个体工商户由目前的5300户发展到7000户以上,从业人员由9
400人达到1.5万人。私营企业由目前的26户发展到200户,从业人员由450人达到
5000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由1000万元达到8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200%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和重点,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抓改革,启动内部活力。机构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政企分开和精简
、统一、效能的原则,走“小机构,大服务”的路子,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大胆对党政
机构和县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总的思路是:按照管理、服务、经营三大类型进行职能
分解,对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财政民政、公检法等部门控制编制,提高素质;对承担服
务职能的农、林、水、科技、卫生等部门,建立实体,服务创收,逐步减少财政支出,到
1995年达到自给自足,自我发展;对具有经营职能的商业、粮食、物资等部门,退出政
府序列,与财政脱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年内完成县乡两级机构改革,大力兴办县直
机关服务实体,分流党政机关人员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企业改革,以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重点,坚持“点上抓规范,面上抓推广”
的原则,县属企业,年内办好3-5家规范化股份制试点。“八五”期间,凡适宜搞股份制
的企业全部推行股份制。乡镇企业,不管是新上还是技术改造企业,原则上全面推行股
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对微利、亏损和无发展前途的小型县属国营、集体企业实行拍卖
和租赁经营。同时,落实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把14项权力放
给企业,搞好配套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地方,
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第二,抓环境改善,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软环境方面,要加强宣传,充
分利用“试点县”和“东营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机遇,把已经出台的《关于吸引
外商和鼓励外来投资的规定》、《关于引进人才和放活重奖科技人员的规定》、《关
于重奖企业家和机关干部的规定》等五个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在硬环境建设方面,重点
搞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基本建设,突出抓好蓄水工程和
骨干河道治理。今后重点抓好汀罗水库、明集水库、傅窝水库等大型水库和草桥沟东
干流、大赵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年内完成利津水库至县城自来水对接工程,确保县城
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及早把王庄110千伏变电站与油田盐窝220千伏变电站联网
,建立起供电可靠、调度灵活的供电网络。积极向上争取用电负荷指标,以缓解目前工
农业生产用电十分紧张的矛盾。加快永莘路及乡村路建设,到1997年确保村村通柏油
路。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乡公路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扩建刁口渔业码头,到
1995年达到10万吨的吞吐能力。抓好市话交换、长话交换和农话交换三个环节,及早
开通利津至东营480路数字微波通信,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扩容市话5000门程控交换机
,长途120路,并入全国自动号网。加快乡镇通信建设,到1995年,半数乡镇进入全国自
动拨号网。同时,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为加快经济发
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抓资金筹措,加大各类生产项目的投入。利用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是充分利用“试点县”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尽可能多地争取各种专项资金、
发展基金、贷款和开发建设资金。二是利用投资入股、发行债券等形式,广泛筹集社
会闲散资金,力争每年筹集一亿元资金,重点投入龙头企业、骨干项目、基地建设、市
场建设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抓龙头,带动全县经济发展。一是抓龙头企业,形成一批骨干项目。围绕资
源优势,围绕基地建设,围绕支柱产业,尽快形成棉花、芦笋、果品、蔬菜、食品、畜
产品、水产品加工、石油化工、盐化工、机械制造等一批龙头企业,组建起建筑建材
、商业、粮油和外贸出口等4个企业集团,创出一批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带动原料基
地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二是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
系这个龙头,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多成份、多形式、
多功能的服务组织,突出抓好农技推广、良种繁育、畜牧养殖及防疫、水产养殖和林
业生产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及时把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以
市场需求组织引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产中重点搞好科技服务,主要是做好优良品种供
应、除虫治病、科学管理、生产指导等,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产
后重点抓储运,销售服务,保证农民生产的产品尽快实现其价值。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市
场经济的新型服务机制,推动全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向系列化、制度化、市场化的
方向发展。
第五,抓市场培育,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一是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采取
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力搞活商品流通,使生产和流通相互促进,保证农副产品
收得进、存得下、运得出,做到旺吞淡吐,仓储增值。同时,组织国合商业到全国各地
布局设点,掌握供需,伸长腿,跑远路,大进大出,远购远销。二是坚持统一规划、合理
布局的原则,抓好市场建设。以现有的利津镇集贸城和陈庄镇中枢苑市场为基础,进一
步完善场地、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市场法规,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
商人来利津经商。尽快培育起覆盖面广、辐射力强、交易活跃的大型的日用小商品批
发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到1995年,两个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分别达到8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资金市场、科技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三是积极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兴办第三产业。在县城内划出一定区域,建立农民经商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
持农民进入流通,大力培养农民流通大军,到1995年,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农民达到1万
户。
第六,抓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企业家队伍和科技队伍。首先,大胆选拔、放手
使用那些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各种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和骨干作用。挑
选那些年轻有为、有经济头脑、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到发达地区和省直部门学习
锻炼,增长才干。今后,科局级干部、乡镇领导干部和企业的负责人,打破身份界限,面
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启用一批在发展农村经济、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
贡献突出、开拓精神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充实进各级领导班子。让能人发展和
管理市场经济,让能人承包企业,让能人组织新项目建设,让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唱主角
,发挥能人效应,发展能人经济。其次,抓好经科教统筹,实行国家办学和社会办学相结
合,大力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人才,普遍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
技能。“八五”期间,积极搞好初、高中“三加一”教育(加一年实用专业技术教育)
,新建职业中专一处。县职业高中、农广校、技校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由800人达到
2000人。以县农广校、劳动技校、职业高中,党校为中心,以各乡镇、村农民技术夜校
为基地,加强对工人、农民、社会青年的专业技术教育,“八五”期间,青壮年农民要
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各乡镇配齐科技副乡镇长,每个村配备一名科技副主任和一名
农民技术员,每10户培养一个科技示范户,每户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形成完整的农技
推广网络。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利津工作。努力争取扩大
委托代培和定向招生规模,培养一大批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永久牌”实用人才。再
次,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借智兴业,近期内聘请几名科技副县长,通过各种渠道,尽快建
立一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队伍,把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依靠政府转移到依靠企业家
队伍上来。

四、切实加强对改革开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改革开放试点县工作的领导,加快经济的发展,县委决定成立“改革
开放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
长,县体改委、计委、农委、经委、科委、财政、人事、外贸、人行、乡企、经协等
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体改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革开
放试点工作中的组织、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组
织规划和计划的实施,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
的顺利进行。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摒弃一切不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作风、习惯、办法,摆脱“左”的束缚,克服僵化思想,
破除小生产、小农经济、产品经济观念,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机遇
意识”、“争取意识”、“发展意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有利于”标
准上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冒。做到勤于跑,善于联,勇于争,一心
一意求发展。
(二)培养一批先进典型。认真实施培植“强乡强村强企业”战略,以强乡强村强
企业的崛起,带动全县经济的更快发展。到“八五”末,把利津镇、陈庄镇和盐窝镇培
植成为工农业总产值过亿元的镇,培植20个工农业总产值过千万元的村,树立250个“
三高”农业典型村和1.5万个典型户,培植一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典型。乡镇企
业,重点树立利津酒厂等12个年产值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县属工业,重点培养“八五
”期间实现年创利税500万元的5个骨干企业,注意培养个体工商户中的典型,树立起2
50个年向国家交纳税金万元以上的模范工商户,同时,树立一批在本职工作中为经济发
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八五”期间,全县培养60名县以上劳动模范,30名企业
家。
(三)抓班子建设,促后进转化。切实加强县乡村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党性强
、觉悟高、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的人充实到各级班子中去。对缺乏事业心,工作
无魄力,迟迟打不开局面的人果断进行调整。要抓好后进村的转化,选择部分年轻有为
的机关干部,下放到后进村,帮助工作,限期整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
(四)明确职责,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省委(1993)4号文件精神,明
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按照文件要求,认认真真地抓,扎扎实实地干。全县上下都要积
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配套联动。要实行严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把规划目标、重点
项目等分解落实到县级领导人和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负责人。要建立严格的考核
、奖励制度。半年一检查,一年一总结,把目标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
内容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改进作风,务实求效,做到真抓实干,把改革开放,发展
经济的思想化为具体行动,坚决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的不良作风。要树
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产力的观点,凡事都突出一个“快”字,只争朝夕,雷厉风
行,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知难而进,自立自强
。要切实加强廉政建设,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求实务实,为加快全县经济
的发展,按期实现改革开放试点县的各项既定目标多作贡献。

中共利津县委
利津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