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3&rec=47&run=13

〔机构队伍〕县委组织部1993年在机构改革前,内设干部科、组织科和组织员办
公室(副科级行政单位)。1993年10月机构改革后,组织部内设干部管理办公室、组织
管理办公室,编制与在职人数为16人,其中领导职数3人,工勤人员1人。下设中共利
津县委电化教育中心(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与在职人数为3人,领导职数1
人)和17个乡镇组织委员办公室(配备1名组织委员)。由老干部局和老龄委合并改称的
“老干部工作办公室”归口组织部管理。
〔工作状况〕1993-1994年,县委组织部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党
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紧紧抓住利津县被列入改革开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团
结奋斗,真抓实干,为利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1993年全县共调整充实科级领导班子47个,任免和
重新公布科级干部388人次,其中提拔正科级干部12人,副科级干部33人。调整充实
农村班子32个,其中村党支部班子28个,共选拔支部书记24人,支部成员4人。在农
村干部任职形式上,推广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配备
提倡因村而异,可以分设,也可以“一人兼”。其他班子成员提倡交叉任职,对党支
部书记一时无合适人选的村,实行了先由村委主任主持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健全党
支部班子的做法。1994年全县共调整充实乡镇、科局班子28个,任免科级干部204人
,其中提拔正科级干部6人,副科级干部56人。全县共调整村支部班子172个,选拔支
部书记103人。对村班子主要负责人一时无合适人选的村,实行了由县、乡直接下派
干部,全县有25名干部到村级班子任职,其中担任村支书的21人,村主任的2人。
党员基本情况
┌────┬─────────┬──────────────┐
│项目 │党员数 │备注 │
│ ├───┬─────┤ │
│ │1993年│1994年 │ │
├────┼───┼─────┼──────────────┤
│总计 │12376 │12688 │ │
├────┼───┼─────┤ │
│正式党员│12005 │12286 │ │
├────┼───┼─────┤ │
│预备党员│371 │402 │ │
├────┼───┼─────┤ │
│男 │11402 │11664 │ │
├────┼───┼─────┤ │
│女 │974 │1024 │ │
├────┼───┼─────┤ │
│汉族 │12371 │12683 │ │
├────┼───┼─────┤ │
│少数民族│5 │5 │ │
├────┼───┴─────┼───┬──────────┤
│ │基层组织 │党小组│党员 │
│ ├──┬───┬──┤ ├───┬──────┤
│ │党委│总支部│支部│ │计 │其中乡镇党员│
├────┼──┼───┼──┼───┼───┼──────┤
│1993年 │18 │12 │822 │1133 │12376 │9967 │
├────┼──┼───┼──┼───┼───┼──────┤
│1994年 │18 │12 │834 │1260 │12688 │10185 │
└────┴──┴───┴──┴───┴───┴──────┘

二、干部制度改革工作
1.积极配合人事部门抓好机构改革,确保县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1993年5-10月
,组织部会同县人事局组成了县机构改革办公室,在积极借鉴外地经验、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历时四个多月,制定出台了既符合上级精
神又切合利津实际的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在全面考察和考核的基础上,为新机构择
优选配了精兵强将,突出解决了原机构“官多兵少”的状况。10月5日,全县机构改
革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全县减少科级领导岗位217个,占原有科级干部总数的33.1
%,其中实行内部退养的123人,享受原职级待遇的78人。减少正科领导干部58人,
副科159人。与机构改革前相比,县直党政群机关在职科级干部减少120人,其中正科
级干部减少23人,副科级干部减少97人,分别比原来减少46.7%、25.3%、
58.4%。
2.企业干部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了《企业干部管理办法》,理顺了企业干部
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加速了我县全民企业在经营方针、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分
配制度及企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
3.打破了旧的用人制度,拓宽用人渠道,继续坚持了从工人、农民中吸收录用干
部的做法。1993年在乡镇换届选举中有6名农民干部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2名工人担
任了科级领导职务。
4.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管理。1993年大多数后备干部都分配了一定的社会工作,并
做到了与在职干部一同考核。同时加强了村级干部政绩档案管理,实行政绩考核与农
村干部报酬挂钩。1994年按照“四化”方针和“三用三不用”的原则,逐村落实了后
备干部培养对象1087名,年底,从农村选调了32名具有高中学历、年龄不超过35周岁
的青年干部,跨乡镇开展包村工作、培训、锻炼。县委起草的《关于从农村优秀干部
中选拔乡镇党委不脱产委员的意见》,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充分调动了广大
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5.干部培训。1993年为提高换届后新班子的战斗力,选送3名县级干部参加了市
委举办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班,4名县级干部参加了干部进修班,4名科级干
部参加了市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下半年组织举办了四期400余人参加的科级干部
轮训班,重点学习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全县科级干部加深了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解,
提高了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学历教育培训方面,会同县委党校,曲阜师范大学举
办了自学助考大专班,招收了120名学员,同时组织215人参加了续读辽宁刊授党校大
专班或本科班的学习。8月份会同农广校和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招收了120名乡镇和农
村干部参加的初农教育专业证书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组织372名农村干部参加了农广校每年一期学制一年的科技培训班,协助县委党校结
合农业、农村和村干部的实际举办了五期500人参加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1994年,本着干训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全面提高干部的政治、业
务素质,作为干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广大干部领导、参与改革开放和
发展经济的能力。依托省、市、县委党校,搞好各级干部的理论培训,选送30名县级
、54名科级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到省、市委党校学理论,搞研讨,选派200名科级
干部在县委党校参加了四中全会《决定》学习班,组织168名干部职工考取了省委党
校经济管理专业班,其中大学本科104人,组织231名农村优秀干部参加了省委党校农
村干部管理专业班的学习,还委托农广校对170名农村干部进行了初农教育。
6.知识分子工作。1993年在知识分子工作中,以市、县两级拔尖人才为管理重点
,进一步发挥优秀知识分子的学科带头人作用。5月份,配合有关部门起草制定了《
利津县关于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并认真落实知识分子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
的待遇。有2名同志被评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对11名县级拔尖人才进行了考核
。1994年向省委组织部人才库输送了6名高级专家的资料,有2名同志被评为市级拔尖
人才。1993年对全县16个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1994年管理的46名乡村优秀科技
人才,已有6名担任了副乡镇长,2人担任了村支部书记。选聘了2名科技副乡长,并
有4名科技副乡长走上了实职领导岗位。1993年,加强了同省知工处和市干训科的联
系,及时反映报道了科技副县长王黎同志的先进事迹。1994年到省水产局聘请淡水养
殖专家王钦东来利津县担任科技副县长。
7.老干部和干审工作。1993年为30名老干部办理了离、退休手续,其中正处级1
人、副处级2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2人。并协同有关部门对这些老
同志进行了妥善安置,除1人异地安置外,均在利津安家落户。同时,接待老干部来
信来访28人次,为2名老同志更改了参加革命工作时间。1994年为38名老干部办理了
退休手续。其中处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30人,一般干部2人。在老干部工作中,一是
根据省委组织部(94)组通安26号、东组普发(94)3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对部分50年代
任科级干部的老同志确定了职级待遇。二是协调有关部门为8个系统30名老干部补发
了拖欠工资,解决了部分老干部的药费问题,并为36名老同志办理了护理费。
8.干部档案工作。1993年为全县65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了“干部档案卡”,并
为214名乡镇领导干部填写了“干部档案简表”,在机构改革、干部任免、史志编纂
、干部离、退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下旬,辅导县教委对其分管的1599份在
职干部档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鉴别整理,确保了全县第二次整档工作圆满完成。199
4年为283名县直科级领导干部填写了“干部档案简表”,利用档案为干部调资、史志
编纂、干部离、退休等方面提供服务2500余人次。1994年度,县委组织部被市人事局
、市档案局评为“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9.干部离任审计工作。1993年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加强了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协
助县审计部门抽调16名工作人员组成4个审计小组,历时38天,对4处乡镇、26个县直
部门的30名离任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按照1993年5月20日县委县府《关
于对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1994年对4处乡镇、3个县直
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两年来,经过离任审计工作,为组织上全面
考察了解干部、使用干部和合理配备班子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以富民强县奔小康为目标,突出抓好县致富工作队的管理。为加快全县富民
强县奔小康的步伐,县委与组织部1993与1994年分别于12月份,从县乡党政机关、事
业单位选调256名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了利津县致富工作队,下设一个办
公室,8个分队,配备8名分队长,16名分队秘书,奔赴全县16个乡镇74个村,同54名
市直脱贫致富工作队员协同作战,肩负起“引导群众换脑子、帮助基层强班子,因地
制宜选路子,实施富民工程树旗子”的重任,以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专业村为重点
,全面实施县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下派干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郭宝源部长亲自抓,致富工作办公室具体抓,并负责日常工作,由8名分队长、16名
分队秘书负责分队的组织、协调、指导和上传下达,县委把包村目标纳入包村部门目
标责任的范畴,形成了干部包村全局参与的大好局面。两年来,包村干部和部门齐心
协力,超额完成了县委县府提出的人均增加500元的包村任务。为此,县委、县政府
表彰了第一批致富工作队中的8个先进工作组,并给予了2名同志晋升一级工资奖励,
10名同志记功,18名同志评为先进工作者。
三、发展党员与党员教育。1993年全县发展党员256人,其中在农村和企业发展
党员13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77人,女党员34人,解决连续10年不发展党员的村2
3个。实行发展党员谈话制度,共谈话人数259人,建议继续培养的3人。1994年组织
员谈话389人,全县发展党员381人,其中在农村和企业发展党员238人,女党员52人
。解决5年以上没发展党员的村64个。
两年来,对党员的教育工作,在内容上重点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教育形式上除利用党课教育和各种培训
等进行形势教育,理想和宗旨教育外,重点突出了党员电化教育。1993年电教中心与
县电视台联合拍摄了部分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专题片,在利津新闻中开辟了“
先锋颂”栏目。发放党员电教片7部100多盒,编制的《开路先锋》和《我们是太阳,
我们是月亮》两部专题片,分别获市电教片观摩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1994年电教中
心配备了摄像机,增添了录像机,购置各类党员电教片150多部、农村实用技术录像
带32部,设立乡镇电教站17处,播放点81个,配备兼职播放员52人,全县有315个村
配齐了电教设备,占全县501个农村党支部的63.5%。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重
视,在全县农村电教工作现场会上,县委书记杨志良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在全县发往
乡镇的科技录像带200多盘,《山东党员电教》专辑录像带18套,党员受教育面达
90%以上。12月中、下旬,县委制订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冬季整训工作实施
意见》,对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进行了一次整训,通过整训,对农村党组
织和广大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同时还积极开展了评选优秀党员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1993年共评选出县级优秀
党员83名,各基层党委评选表彰优秀党员140名。评议出发挥作用较差的党员216名,
其中受组织处分的11名

(陈守锋)
宣传工作
〔机构队伍〕中共利津县委宣传部原设企政科、新闻科、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1993年10月,县机构改革后,部内改设宣传股、新闻股、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股级
),定编12人。归口管理文化服务中心(原文化局)、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原广播电视局
)。
〔理论学习和宣传〕1993~1994年,县委宣传部着重抓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县级领导干部采取以县委中心
组学习为主,分散自学或进省、市委党校培训相结合的办法。1993年,县委中心学习
组共组织集中理论学习12次。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办培训班的
形式。县委宣传部会同组织部、党校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11期,培训900人次。村支
部书记培训班5期,全县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村支部书记600多人参加了培训。199
4年5月11日,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杰来县作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题报告
,县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工委主任听取了报告。
〔社会宣传〕两年来,社会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上级的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
工作进行。一是突出“三高农业”的宣传。总结了一批发展多种经营三高农业的致富
典型,组成报告团,分赴各乡镇巡回报告20多场次,并录制了录像带,到村镇播放。
还组织新闻单位和部分农民记者组成三高农业采访组,深入16个乡镇,集体采写出4
0多篇有份量的报道稿件。稿件大部分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并在县电台、电视台
开辟了专题报道。同时组织力量编写了《致富之路》丛书,第一集已出版发行。
二是突出股份制改革宣传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宣传。
三是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并组织力量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开展打非扫黄
活动,收缴淫秽出版物8种200余册,凶杀暴力、格调低下的非法出版物10种400余册,
取缔无证摊点8个,音像制品销售点2个。
四是围绕重大活动、集中开展宣传。其中有开展向雷锋学习的宣传活动,并总结
、评选出“公路局女子养路班”等3个市级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刘文占等4名省、市级学
雷锋先进标兵;组织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歌咏比赛活动,县直22个单位参赛,
参演人员300多人,推出歌舞节目40多个;同时组织举办了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电影汇
演和毛泽东图片展,全县80多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展出毛泽东生平图片100
多套,照片5000多幅;组织学习班、电影放映周活动,开展了反腐败斗争宣传教育活
动。
〔新闻宣传〕两年来,宣传部进一步强化新闻工作力度,加强了组织领导和制度
建设;调整配备了乡镇农民记者和通讯员,采取多种形式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了轮训,
为农民记者办理了农转非;加强了阵地建设,协同广播局创办了《利津广播》周刊,
1993年10月1日将县广播站改为利津县人民广播电台;加强了上下通联工作等,使全
县新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1993年在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1389篇,其中全国级用稿
4篇,省以上用稿210篇,东营市用稿1175篇。94年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1570篇。
〔思想政治工作〕1993年,思想政治工作遵循“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把
着眼点放在振奋精神、提高认识上,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突出抓了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民主法制、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移风易俗等
十项内容的教育。1994年,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在全县城乡集中开展了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活动。县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专门作了研究,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设立
了办公室。宣传部两名部长靠上抓,代县委起草下发了《关于今冬明春在全县城乡深
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的意见》、《全县城乡社教活动安排表》。筹备召开了
全县城乡社教动员大会,并编发了《社教简报》。
宣传部抓住企业政工人员职称评定这一契机,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全县320
名企业政工人员参加了职称评定,已推荐高级政工师5人,评定政工师110人,评定助
理政工师、政工员103人。
〔精神文明建设〕两年来,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常抓常新”的指导思想,
一是开展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和争创“五十佳”活动。全县25个行业的168个单位
积极响应,年底评出市级明星单位10个,先进单位6个,明星个人3人,优秀服务员8
人;县级明星单位10个,先进单位20个,明星个人10人,优秀服务员50人。
二是广泛开展各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1993年底,评出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
文明单位6个,县级文明单位22个。全县共有各级文明单位56个,文明村24个,五星
家庭1200多户。

(季明钟)
统战工作
〔机构队伍〕县统战部编制与在职人员共5人。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2人,部室
人员2人。1993年10月机构改革后,利津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利津县人民政府台湾
事务办公室、利津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办公室、利津县工商业联合会全部撤销,其职
能并入统战部。1994年调整充实了县委对台工作小组,重新公布了利津县人民政府台
湾事务办公室。
〔工作状况〕1993-1994年,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三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
突出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为繁荣振兴利津经济,维
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祖国统一,积极开展工作。
一、发挥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1993年5月,统战部对部分乡镇个体
户和私营企业进行了调查,指出了阻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由县政府出台
了《利津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优惠政策,加强了非公
有制经济代表人物的工作,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94年6月,组织我县
私营大户赴河北省清河县参观学习4天。使他们解放了思想,学到了经验,促进了我
县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私营企业主中为“省、市政协委员企业家联谊会”考察推
荐候选人2名,推荐了统战部副部长商光宇担任县个体劳协副会长,有效地维护了个
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1994年针对私营企业大户隆立昌、宫金三征地、纳税等问题
向县委县府提出了建议,使他们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二、对台工作。1993-1994年,以对台经贸、交往交流、对台宣传和台属勤劳致
富工作为重点,为振兴利津经济做出一定贡献。通过“青岛经贸洽谈会”、“省对台
经贸服务中心”,接待来县探亲、旅游、洽谈贸易的台胞,宣传利津的资源优势和投
资环境,为利津引进人才、技术、设备牵线搭桥,为两家台资企业项目的确认和设备
引进做了咨询服务,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利津
酒厂、大赵景泰蓝厂,向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连续宣传报道3个月,并将宣传稿件
编入华艺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发行的《黄河三角洲之珠》一书,提高了利津县知名度
,为企业产品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两年来,共向台胞赠送、邮寄反映利津改革开放
成就的画册80册,向市级以上涉台新闻部门发表宣传利津的文章10篇,接待台胞28人
次,办理台属赴台探亲3人,办理二代台胞与我县公民结婚1起,接待原国民党起义将
领1人。
台属工作,通过不断指导和扶持,培养了一批台属勤劳致富大户。目前全县台属
中从事机修、运输、加工、捕捞、饮食服务、商业经销及种植、养殖等行业的致富大
户50户,占全县台属户数的26%,台属的平均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全县人均生活水平。
《山东涉台工作》介绍了我县开展台属勤劳致富的工作经验。
三、民族宗教工作。统战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994年5月5-7日,会
同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调查了10个乡镇,20个村,走访座谈40余人,对全县宗教聚
会点、信教人数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县委写出“关于我县
基督教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切合全县实际的建议及措施,为县委县府正确
决策提供了依据,维护了全县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四、其他工作。1993年3月为召开县政协四届一次全委会,完成政协换届工作。
推荐安排非党副主席1人,为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执委会推荐非党副会长1人,推荐
安排非党副科级干部1人。1994年3月5-7日,县政协召开四届二次全委会,增补县政
协委员8人,县政协常委2人。

(马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