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3&rec=30&run=13

书记杨永基(1994年7月离任)
崔学海(1994年7月任职)
副书记杜承儒(1993年10月离任)
崔学海(1993年10月任职)
魏强(1994年7月任职)
刘增祥(1994年10月离任)
杨竹林(1994年10任职)
张宝和(1994年4月任职)
纪委书记宋德昌(1994年10月离任)
李显学(1994年10月任职)
组织委员李显学(1994年10月离任)
寇荣华(1994年10月任职)
宣传委员盖兆文(1993年11月离任)
王仲民(1993年11月任职)
党委委员吴奎花(女)(1993年11月离任)
人武部长程新民
乡长杜承儒(1993年10月离任)
崔学海(1994年7月离任)
魏强(1994年7月任职)
副乡长盖兆文(1993年11月任职)
宋德昌(1994年10月任职)
杨竹林(1994年10月离任)
张宝和(1994年4月离任)
张成彬(1994年1月离任)

科技
副乡长
石卫国(1993年11月任职)
〔全乡概况〕1993年10月进行了乡级机关管理体制改革,新机构内设:党政办公
室、经贸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建设环保土地办公室、教科文卫办
公室。1994年底乡机关共有干部职工30人,其中干部28人,职工2人。
1994年末,全乡辖24个行政村,有3659户,总人口13167人,其中男6599人,女
6568人,非农业人口579人。
全乡有耕地3.0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7540千瓦,有排灌机械468台,装机
总容量8649千瓦,全乡有效灌面积2.83万亩。
1993至1994年,乡党委政府立足本乡实际,进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
展“三高”农业。确立了以林果,芦笋,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提出了在全乡实施“
五个一”工程(即稳定粮田1万亩,棉田1万亩,万亩林果,万亩芦笋,饲养万头商品
牛)、建设六大基地(即棉花生产基地、优质林果基地、芦笋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
、药材生产基地、商品牛生产基地)的经济发展总目标,全乡经济迅速发展。
1993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675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57万元,全乡人均纯收
入1080元。1994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1152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461万元,全乡
人均纯收入1523元。
种植业:1993年全乡年产粮食9139吨,其中夏粮5260吨,秋粮3879吨,棉花415
吨,蔬菜669吨,种植业产值1520万元。1994年年产粮食7775吨,其中夏粮4049吨,
秋粮3726吨,棉花383吨,蔬菜1076吨,种植业产值2256万元。
林业:1993年全乡片林面积6500亩,其中经济林4800亩。发展农田林网5000亩,
全乡林业产值48万元。1994年全乡片林面积发展到6800亩,其中经济林5000亩。农田
林网面积发展到8500亩,全乡林业产值94万元。
牧业:1993年全乡年末存栏大牧畜5978头,猪4086头,羊10105只,家禽84740只
,全乡牧业产值964万元。1994年全乡年末存栏大牲畜8183头,猪4988头,羊13048只
,家禽167320只,全乡牧业产值2011万元。
渔业:1993年海水养殖对虾723亩,产对虾25吨。淡水养鱼104亩,产鱼260吨,
全乡渔业产值115万元。1994年海水养殖723亩,对虾受病害严重减产,淡水养鱼扩大
到150亩,全乡水产品总量50吨,渔业产值减到40万元。
乡镇企业:现有乡镇企业540处,从业人员4352人。1993年全乡乡镇企业总产值
4352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4097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税483万元。年内,总投
资412万元,新上了养鸭示范场、铝金属制线厂、塑料加工制品厂、陶瓷材料厂5个项
目。1994年进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启动了企业活力。全乡乡镇企业总产值增到6
584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增到4313万元。乡办骨干企业陶瓷溶块厂,年创产值
1500万元,利税100万元。出现了前林珍珠岩厂,熔块厂,梁家熔块厂,北宋面纷厂
,酒厂等一批围绕油气资源上马的骨干项目。
文教、卫生、科技:1993年有中学1处,教师47人,在校学生580人。小学20处,
教师65人,在校学生917人。幼儿园21处,幼师25人,入园儿童534人。1994年有中学
1处,教师减为33人,在校学生582人。小学合并为17处,教师减为40人,在校学生1
011人。有幼儿园24处,幼师34人,入园儿童632人。年内进行了教育内部改革,对5
处学区和12处教学点进行了校舍改造。筹集122万多元开始兴建中学教学楼和成人教
育中心。全乡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
1993年有乡中心医院1处,有医务工作人员23人,床位26张。有乡村卫生室(所)
35处,乡村医生37人。1994年同前。1993年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为100%,获东营市
二等奖和全县一等奖。1994年全乡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均保持在100%,分别
获市、县一等奖。
另有文化广播站1处,农业技术推广站1处,农村科技网络完善,科技兴农成效显
著。
〔“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形成规模〕1993至1994年,乡党委政府调整产业结
构,实施“五个一”工程和以“建设六大生产基地”为工作目标,“三高”农业生产
见成效,全乡芦笋,林果,大棚菜,商品牛基地建设形成规模。
一、芦笋生产基地:1993年以坡韩村为龙头,先后在簸箕刘、贾家等村大面积发
展芦笋种植,到1994年沿褚官河“一条线”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其中采笋面积140
0亩。该乡坡韩村种芦笋1350亩,其中采笋面积750亩,1994年采笋300多吨,总收入
200多万元。
二、林果生产基地:1993年以大牛村发展阳信鸭梨为典型,全乡林果生产发展到
4800亩,1994年,全乡林果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形成规模。
三、大棚菜生产基地:1993年在鉴刘村初创,1994年形成规模。全乡8个村共建
大棚253个,初步建成大棚菜生产基地。
四、商品牛生产基地:1993年该乡被市、县确定为万头牛示范乡,当年以北宋村
为典型,全乡养牛发展到5140头。至1994年,全乡商品牛发展到7000多头,涌现出北
宋等户均5头牛的专业村8个,10头牛以上的大户66个。
〔菜于村〕北宋乡菜于村位于乡驻地的东北方2公里处,东距县城10公里。古代
因种植蔬菜较多而闻名。全村220户,769人,耕地1000亩,1994年社会总产值140万
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
该村境地为胜利油田油区之一,地下石油藏量丰富,村周围油井林立,现有油井
217口,该村土地60%被油田设施所占用。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村在乡党委和
乡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大胆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大量耕地被油田征用的情况下,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三高”农业,既重视小麦、棉花的种植,又实行科学种田,扩大复种种类面
积,粮食连年增产,亩产接近吨粮。并划出上等地种植果园50亩,建造大棚11个,使
农民增加了收入。党支部、村委会支持农民兴办第三产业,年人均增加收入600余元
,初步摘掉了贫穷落后帽子。全村划定了新住宅区,村民90%住上了新式瓦房。
该村在教育方面本着“向智力投资,建希望工程”的原则,在1993年投资50万元
建起了教学楼,使学前教育和小学普及教育得到全面发展。1994年又投资2万元,使
全村220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维护社会稳定,利用各种形式对村民进行经常化的法治
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抓好社会主义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效果显著。菜于村在油
区老、村民多的情况下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菜于村重视社会福利和老龄工作。对年老多病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都主动及时根
据具体情况,给予妥善安排照顾;对老干部都给予适当安置,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
为。计生工作依法管理,成绩显著。
菜于村卫生医疗事业办得较好,一般病不出村,均能得到及时治疗。村卫生室被
评为市一级卫生室。
菜于村荣获乡党委、乡政府授予的“国策教育经常化、计划生育上台阶”光荣称
号。

村党支部书记于维生

村委会主任于春祥

村委会文书于耀才
〔鲁北陶瓷熔块厂〕该厂系利津县北宋乡与滨州市联营创办的。目前已被山东省
科委列为全省星火项目。
该厂1993年6月开始筹建,总投资274.4万元,占地面积4850.3平方米。建有
15平方米池窑一座,1.5立方米转炉16台、其中总厂8台,3个分厂8台。设有化学分析
实验室;热膨胀,采由熔融合,坯采由结合性物理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10余
套。
该厂现有干部职工68人,其中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10人。该厂除总厂外,下设三
个分厂。年生产12种标准熔块1万吨,年创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该厂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对人事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打破
干部职工界限,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在分配上实行岗位技能、计件工资制。
该厂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熔块生产厂家,产品销路广阔,现已销往福建、河南、河
北、本省等1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
1994年该厂生产的熔块,在全国新建陶瓷熔块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鲁北陶瓷熔块厂厂长:石洪元

(郭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