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人物(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3&rec=118&run=13

(以姓氏笔划为序)
丁泽滨刁口乡党委书记,利津县利北工作委员会主任、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一千二管理站站长、一千二林场场长。利津县集贤乡集贤村人,1960年生,大专
文化程度,助理经济师,1978年参加工作,曾任一千二林场、县林业局汽车司机。1
989年起任林场场长。
任场长以来,面对林场经济效益持续滑坡,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他带领全场职
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路子,立足本场资源优
势,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克服困难上项目,先后办起了运输、种植、养殖、盐业
、土建工程、原油回收等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连年上升,被省财政厅、林业厅评
为“事改企扭亏为盈先进单位”,1994年林场总收入达202万元,职工人均纯收入52
00元。多种经营促进了林业生产和林场建设,六年来,林场造林9000亩,营造柽柳林
5000亩,打通森林防火道20公里,连续5年无火灾火警,场内接修了柏油路,建了办
公楼、职工宿舍、家属院,安装了自来水、暖气、闭路电视等,把一个地处海边、荒
无人烟的林场,建成了欣欣向荣的现代企业,被省林业厅授予“先进林场”称号。他
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场长。1991年获全国绿
化劳动奖章。1993年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
1992年4月,他兼任了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站长,他带领职工,广泛宣传,
设置标志牌、采取得力措施把护林护场与自然保护工作统一起来,取得良好效果。
1993年8月,丁泽滨兼任利北工委主任,1994年7月兼任刁口乡党委书记。他身担
数副重担不弯腰,勤奋工作,团结同志,合理安排,调动各方积极性,根据刁口乡的
优势,办起了淡水、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城建工程等项目,与外商合资经营贝类
封滩护养项目等,使整个利北经理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于培林利津县北宋乡莱于村人,1943年7月生,1963年入伍,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转业到利津县外贸公司任党支部书记,1984年任外贸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深圳大学法律函授班毕业。经济师。
任职期间,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深化改革,奋力拼搏,冲破旧的经营机制,确立
全方位,立体化经营模式;提拔重用懂技术、会管理、德才兼备的青年职工,使公司
的出口商品发展到粮油、食品、土特产、畜产、工艺、五金等6大类100多个品种。1
993-1994年完成商品出口收购额2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
为加快公司实业化、基地化建设的步伐,从1991年起先后投资176万元,发展芦
笋生产基地31050亩,引进美国培育的玛丽华盛顿500W优质笋种育苗,年采笋3000吨
,平均亩收入800元,笋农直接收入近千万元。引进外资42万美元,总投资2050万元
,与山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德国三福贸易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了“东营三
利食品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建成芦笋加工厂1座,500吨冷库1座
,罐头生产线2条,设计生产能力年产各种罐头2500吨,速冻各种蔬菜2200吨,1993
年试生产白绿罐头187吨,实现工业产值182.2万元。1994年加工各种罐头751吨,速
冻各种蔬菜257吨,生产花生饮料45吨,实现工业产值1500万元。使外贸公司形成了
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发展利津县外贸事业和“三高”创汇农业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外贸公司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出口创汇先进企业”,于经理被
东营市委、市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称号。
于维生利津县北宋乡菜于村党支部书记。菜于村人,1950年7月生,初中毕业。1970
年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3月复员,历任菜于村生产队长,北宋乡
计划生育网长,1990年任菜于村党支部书记。
于维生在任生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群众学科学、用科学,采用新技术发展农业
生产,并经常组织青年突击队带头打先锋,创高产,小麦达到亩产400余公斤。任北
宋乡计划生育网长时,在工作上坚持“三为主”方针,带领全网人员,了解情况,落
实政策,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同违犯计生政策的人做斗争。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取得了
优良成绩。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勇于改革,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
貌做了大量工作。他根据油田占地的情况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成灌排配套的沟渠和
其他田间工程,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他根据乡党委的指示精神,调整本村产业结
构,发展“三高农业”,使用优良品种,用科学方法,种植小麦、棉花,连年获得丰
产,亩产接近吨粮,基本上改变了全村农业生产面貌,全村人均占有粮1000余斤。他
还划出地片,引导村民发展果园、蔬菜大棚,并支持村民兴办第三产业,搞副业生产
,增加了农民收入,年人均收入1600元。
于维生在工作中坚持党的方针政策。他遵循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的部署,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群众经常进行普法教育,采取措
施稳定农村秩序,取得了明显成效。菜于村在油区老、村民多的情况下未发生一起刑
事案件。为搞好群众福利和教育事业,投资2万元给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投资50万元
建起了教学大楼,使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在工作中,他还关心年老多病的人和老干部
,对全村老年人的生活主动及时地给予了妥善安置和照顾。得到领导和群众的称赞。
荣获市校外辅导员荣誉证书,获乡政府授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于春祥利津县北宋乡菜于村村委会主任,菜于村人,1951年9月生,初中毕业。1970
年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3月复员,曾任本村村委会副主任,现任
村委会主任。
担任菜于村委会主任后,努力发展本村“三高”农业,认真学习农业科学知识,
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推广棉麦间作种植技术,获得双丰产。他
带领全村群众整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根据油田占地情况统一分片,改造成沟、
渠、路配套的良田,扩大了农田种植面积,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变了全村落后的面貌

近年来,在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安定团结的重要方针,
不辞劳苦,主动走访群众,了解群众,解决群众困难问题。他一心要搞文明村,制定
、执行村规民约,发展“五好”家庭。他还宣传普法知识,在村内对涉及群众利益、
影响社会安定的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继承瞻养,婚姻家庭,债务纠纷等问题,都
是主动及时地本着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的原则,合理调解,促进了家庭邻里和睦相处
,安定祥和,博得了全村群众的称赞。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贯彻
上级指示,强化管理,做出了成绩,得到上级的表彰。他被评为乡级优秀共产党员。

于耀才利津县北宋乡菜于村人,1950年8月生,中学毕业,1969年参军入伍,1974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复员,同年起任菜于村会计。
于耀才自回村参加生产以来,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努力钻研生产技术和会
计业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好领导的参谋,能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忧,为群
众解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直接送到群众心中,
得到全村群众的称赞。他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了如指掌,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解决
问题,成为领导上的得力助手。他在工作上,秉公办事,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在发
放款物中,严格执行规定,一贯保持专款专用,照顾重点;严格执行财政纪律,不乱
借乱用;收支严明,节约开支,杜绝浪费现象;对所管账目,收支分明,及时公布;
对所管财物按时检查盘点,防止损耗,深得群众的信赖。群众说他是个好“管家”。
于耀才在作风上是艰苦朴素,刚直不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身示范,始终
保持一个共产党员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情操和高尚的优秀品德,受到群众的好评,
被评为乡级优秀共产党员。
马波利津县总工会主席。滨州市郭集乡人,1963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
参加工作。历任县直机关团委副书记、书记、机关党委副书记兼县直机关纪委书记,
前刘乡党委副书记、利津县总工会主席等职。
马波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务实求实,积极进
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县直机关党委工作期间,勤勤恳恳
、认真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全市优秀纪检干部”。曾被抽
调到县直机关人口普查办公室任主任,在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和同
志们一道努力工作,率先完成了任务。被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表彰为“优秀普查员”
;还被抽调到县城市社教和农村社教办公室任副主任,与同志们一道团结协作圆满完
成社教任务。被市社教领导小组表彰为“城市社教先进工作者”。在前刘乡工作期间
,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他分管的计划生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被市委、市
府表彰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带工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得宫家干渠清淤
全县验收第二名,摆脱了前刘乡连续三年没拿到名次的被动局面,被县府表彰为“水
利工作先进工作者”。
马波自1995年2月到县总工会任职后,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正以崭新的姿态,
带领一班人迈向工作的新高度。
王增顺利津县财政局局长,利津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济师。利津县南宋
乡船王村人,1949年7月生,中专学历,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历
任公社团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县造纸厂党支部书记、化肥厂党支部书记、县经委副
主任。1990年1月起任利津县财政局局长。任职当年,全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涝
灾,县财政困难。他采取了多种增收节支措施,当年实现增收100万元,节支100万元
的目标。他还带领全县财政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财政工作方针政策,深化财
政改革,更新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管理与服务并举的思想,敢于面对困难,开
拓进取,群策群力,努力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采取有效措施,力促企业完成上
交任务;加强农村税收宣传,做好农村“四税”征收;支持生产发展,做好财政到期
资金回收工作;搞好税收财务大检查,严肃财经纪律;推行粮食销价放开,减轻财政
负担;深化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推行公费医疗保险等项制度,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做好
工作,搞好服务创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了乡财政的增收节支。在县财政
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上级增加职工个人收入政策在全县及时出台,及时完成上级交
给的各项财政任务,较好地保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连
续三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县委、县府给予他两次记功奖励,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
,获市委、市府的晋级奖励。
王光让利津县劳动局局长。利津县罗镇乡毛坨村人,1953年生,大专学历,1973年参
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教师、利津二中团委书记、县教育局干部、县
委组织部干部干事,县委党校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利津县劳动局副局长等职务。
1991年9月任劳动局局长。
王光让自任局长以来,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劳动政策法规,带领全系统干部
职工勇于开拓,团结进取,结合县情,积极工作。始终把劳动制度改革作为工作重点
,在全县95户企业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鉴证率达98%以上,为建立法制化的
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对企业分配实行了分级分类管理,积极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
劳动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几年来共收企业职工养老基金2100万元。历年收缴率均
在95%以上,为1000余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发放离退休费1619万元,全部做到按时足额
。在全市率先进行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点。1994年争取市局投资近200万元,建起
了利津县企业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填补了企业老职工无活动场所的空白。努力做好劳
动就业工作。1993年建起了县职业介绍所,实行了职业介绍“一条龙”服务。近几年
累计交流安置待业青年3500余人,输出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使全县待业率控制在2
%以下。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1992年创办了利津县劳动技校。1994年
第一届95名学生合格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先后组织专项安全生产检查40余次,查出事
故隐患350余条。同时,注重抓劳动服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劳动系统固定资产达80
0多万元。县劳动局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单位和先进党支部。1993年就业训练工作在
全省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列全市第一名。劳动保险工作被表彰为全市“先进单位”。1
994年劳动就业工作被省劳动厅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王光让被评为县级
“先进工作者”。1993年,县委、县府给其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王士友中共利津县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男,1950年8月生,利津县虎滩乡小
陈庄人,1969年参加工作,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6月于东营市委党校、
胜利油田党校大专毕业。历任虎滩中学教师、利津一中团委书记、县人事局干事、县
委党校副校长,1993年10月起任党校书记等职务。1993年5月晋升为讲师。
担任党校副校长、党总支书记期间,他不辞劳苦、勤奋工作,积极贯彻全国党校
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努力搞好党员干部培训
工作,共培训科级干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达26500余人次。在办好主体培训班次的同
时,还积极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班规模,增加招生班次,使党校干部教育事业不断
发展。自1991年以来,曾先后与辽宁刊授党校、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曲阜师范大
学联合开办了刊授、函授、自学等多种形式的干部业余教育,连续招收承认学历的专
科班和本科班。1994年又开办了农村干部大专班,实现了省委提出的党校教育的“两
个延伸”。现在已有135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学历培训,有700多名学员已取得了大
专毕业文凭,1994年底在校注册学员650名。在落实县委常委关于党校迁址的决定中
,为筹建新党校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使党校有了新开端。1994年底在省委组织的
党校达标检查验收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始终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曾先后担任了
基层领导学、经济管理学、思想政治工作等课程的教学,并带领教师深入各乡镇进行
巡回教学,对全县农村党员开展培训。他撰写的论文《从将相和想到企业厂长书记的
团结》一文发表在市委主办的《企业工作研究》1992年第3期上。几年来,他多次被
县委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获东营市党校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获山东省委党校业余教育学院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桂云女,利津县总工会副主席,利津镇大北街村人,1954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
1976年入党。曾任本村民师,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付书记、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队员
,副组长。1978年10月转为国家干部,先后任县委组织部干事、前刘乡妇联主任、县
人事局科员、秘书等职。1992年3月任现职。
王桂云自参加工作以来,大部分时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在县人事局分管干部调
配工作13年间,她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坚持“公正”、“廉洁”的作风,她的人生格
言是:“踏踏实实工作,正正派派做人”。不谋私利,坚持原则,执行政策,为领导
当好参谋、助手,连续十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或模范党员。
1992年到县总工会工作后,她虚心学习业务,努力学习掌握工会工作知识,积极
配合主要领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利津县的工会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1992年被市
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1993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1994年获得市总工会多项
工作奖。1995年,县委对工会班子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整体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
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结着她的智慧和劳动。1994年,她被授予市级“巾帼建功
个人”和“三八红旗手”。

王春平利津县化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利津县盐窝镇杨柳村人,1956年9月生,大
专学历,工程师。1976年参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博兴化肥厂实习,
历任利津县化肥厂调度值班长、工艺技术员、生产科副科长、科长,1990年起任化肥
厂副厂长,1994年任厂长兼厂党支部书记。
王厂长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工厂生产业务,会管理,懂经
营,勇于开拓进取。自任厂长以来,以创造企业最高效益为指导思想,自觉加压,带
领全厂干部职工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使工厂从困
难状况一跃而起。1994年完成销售收入630万元,实现利税54万元,利润36万元,经
济效益列全市同行业前茅。他努力实践“科技兴厂”的战略,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技
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实现了一次技改成功,顺利投产,使工厂合成氨日产量由1
8吨提高到23吨以上,平均日产量提高5吨,日增产值1.1万元,利润8000元,吨氨成
本降低200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现场管理,改善企业面貌,他
筹资110多万元,整顿厂区辅助性设施,开工兴建办公大楼,振奋了人心,提高了职
工的自豪感和创业毅力,使整个生产经营出现蒸腾向上的崭新局面。他说干就干,雷
历风行的好作风,受到厂内职工的好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王金山利津县水产服务中心副主任兼育苗场场长,中共党员,工程师,利津县明
集乡马镇广村人,1964年9月生,青岛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参加
工作。历任利津县水产局技术员,渔技站副站长,1993年6月任育苗场场长,同年10
月升任利津县水产服务中心副主任,仍兼育苗场场长。
1989年王金山毕业时,正值利津县开发万亩虾池,他毅然放弃留市级单位的机会
,回到家乡工作,任利津县滩涂开发指挥部技术组长。
在育苗方面,他理论联系实际,自创一套完整的育苗新技术,搞多种育苗,优化
新的养殖品种,到1995年有四个品种在东营市率先实现了突破,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
区的育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有的品种育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育苗场累计实
现利税180余万元。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海水养殖养成期间,他常年在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六年累计举办培训班十余
期,现场教学8次,受益人逾千。为指导生产还编写了一本《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深受虾农喜爱。他所指导的利津县万亩对虾养殖模式增产技术项目于1994年获省农牧
业丰收计划“丰收奖”一等奖;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成功,1995年生产规模扩大
,突破批量生产大关;“太平洋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已通过国家专家组
鉴定,填补了东营市的空白。
王金山结合实践搞科研,撰写论文多篇,其中《半封闭养虾技术研究》、《太平
洋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罗氏沼虾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等,在国家和省级刊
物发表。与姚允民等编著的《河蟹增养殖技术》一书于1993年12月石油大学出版社出
版,发行万余册。
他所领导的育苗场,主要承担全县对虾、河蟹、梭子蟹等品种的育苗任务,年育
虾苗3亿尾,河蟹苗500斤,除供应本县区,还支援了外地。实现年产值150万元,获
利30万元。他被评为市级、县级先进工作者,县委、县府给予记功奖励。

王群利津县日用工业品批发公司经理,利津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利津县陈庄镇辛韩
一村人,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助理经济师。1982年2月参加工作,历任利津县百
货公司业务员、批发部主任、副经理等职。1993年利津县日用工业品批发公司建立,
王群任公司经理。
自任职以来,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大胆改变旧的经营机制,以市场
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是大胆选
贤任能、廉洁自律,带出了一个团结精干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战斗力强的职工队伍;二
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广泛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继建立了一
套规范化、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三是在经营上以名、优、新、特、廉为目标,实
行深购远销和送货下乡、送货进店、送货到户等“三送”方式,形成了以优质服务和
廉价营销为特色的经营优势,受到广大客户的赞扬。1994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661万
元,实现利税24.7万元,被县政府授予“流通企业利税冠军”,他被评为县优秀党员

王长明利津县北宋乡褚官村党支部书记。1955年11月生,高中文化程度。1976年参加
农村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村团支部书记,村会计,公社
团委副书记等职,1980年起任褚官村党支部书记。
王长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工作积极肯干,奋发进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
大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使全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199
2年在全村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园200亩,1993年又进行了第二步产业调整,在全
村种植芦笋1000亩,饲养商品牛600头,户均2头半。1994年他带领全村人民大搞农田
水利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新开挖了引水沟渠,疏通了排灌渠道。共搬动土方3
万多方,扩大和改善水浇地面积820亩。使全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1994年全村人
均纯收入1300元,比他刚任职的1980年增加近20倍。
王长明曾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
“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和水利建设“新愚公”。
王军利津县利津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1963年10月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
982年12月参军入伍,1985年1月退伍回村,先后任利津镇西关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
会主任,现任利津镇党委委员,西关村党支部书记。
利津镇西关村是全县第一个“农转非”村,人口多,无土地。在王军同志带领下
,发挥居住县城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商品经济。在全村组建了6
个建筑施工队,10个副食、五金等批发部。全村从事商业、运输业、修理业的有115
家。基本形成了“一家一业,一户一品”的生产格局。199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
000元。列全镇前10名。他注重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投资30万元,修缮了西关旅馆,
改善了食宿条件,扩大了旅馆业务量。投资25万元,进行了校舍改造。投资30万元,
兴建了1300平方米的教学楼。他还利用低洼地开挖鱼蟹池100亩,开发房地产,建商
品房40间,为村集体创收27万元。他本人1993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村党
支部被授予“先进党支部”。1994年本人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田学杰利津县北宋乡翟家村党支部书记,1955年9月生,高中文化程度,曾任村团支
部书记,乡团委委员。1974年12月入伍,197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退伍回
村后,任村民兵连长,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1991年4月起任村党支部书记。
田学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
了农业生产条件。全村1900多亩耕地,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
,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后,他强化领导,加强管理在全村推
行农业生产“八统一”服务办法(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种植、
统一良种、统一治虫、统一灌溉、排涝、统一科学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近年来,他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全村经济
得到迅速发展。全村人均粮食900公斤,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全村年饲养肉牛800头
,猪900头,还创办个体私营企18家。先后投资,为农户按装了自来水,修建了环形
村柏油路,有10家农户按装了程控电话。
他重视抓计划生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从1991年到1994年连续4年全村计划生育率
,晚婚晚育率,统计合格率均达100%,受到市、县表彰。通过开展评选“十星级文
明户”、“模范共产党员”、“好媳妇”,“好婆婆”活动,全村文明新风气日趋浓
厚,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起色。
石景槐1964年生,利津县利津镇石家庄村人。中共党员。1980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商业
学校,1990年毕业于东营市委党校。参加工作后,历任利津县百货公司物价员、团支部
书记、商业局秘书,团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少工委主任、1994年任团县委
书记。
石景槐任团县委副书记,特别是任团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以来,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
点,带领全县各级团组织,以“建功业、育新人”为目标,在全县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
深入开展了“振兴利津青春立功”活动。他重视思想、业务教育,培养人才,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工作突出,团县委连续两年被团省、市委授予“青春立功活动先进单位”
、“红旗团委”、“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被团省委授予“全省
优秀青年工作者”,被中共东营市委授予“青少年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94年,石景槐同志任驻陈庄镇顺兴村致富工作组组长。他积极响应县委、县府
号召,奔赴农业第一线,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抓好专业生产,使顺兴
村出现了“大棚生产增效益,畜牧生产搞突破,农副产品抓运销,沿路经济大发展”的
可喜局面。为鼓励广大群众从事专业生产,他与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发展畜牧业、大棚
生产、蔬菜运销等优惠措施。为群众联系低价化肥80吨,地膜、农药3吨,饲料粮5000
公斤,协调资金6万元,贷款19万元,周转金4万元。培养出了傅旭宗等养猪大户2个,抓
了王洪三等4部保温车、8部“130”、“131”、45部三轮车的运输队伍,将我县蔬菜
销往天津、北京等地,解决了大棚户卖菜难的问题。抓专业生产的同时,他还一心为群
众谋福利。支持本村修致富路2.5公里,帮助建起了文化大院、幼儿园,为本村小
学争取希望工程配套设施合资金5000元。成立了科技服务协会,搞好科技推广和科技
服务,有利地促进了全村专业化生产,使顺兴村成为一个全县有名的专业村,为全县农
村团的工作和致富工作树起了一面旗帜。

石更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利津县支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利津县北宋乡杨董村人,
1937年生,大专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1952年参加工作,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教师、政治干事、盐窝区文书、秘书、常委,王庄公社宣传委员,副主任、副书
记,南宋乡乡长、副书记,利津广播电视学校校长。1986年起任利津保险公司经理,
他还是东营市金融学会理事,东营市新闻工作者联谊会理事。
在乡镇工作中,工作勤奋,勇于开拓,实事求是,联系群众,作风正派,狠抓党
的建设和班子建设,狠抓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重科学、重教育,经济发展快,党群
关系好,成效显著。
自任保险公司经理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带领公司一班
人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大胆改革,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人民生活等
方面搞好全方位保险服务;保险种类由4个扩大到42个,保险责任由4000万元增长到
八亿元,保险收入由40万元增长到600多万元。几年来共处理各类赔案14000多件,经
济补偿2000多万元,有力的支持了利津经济的发展。搞好保险宣传,防灾防损等工作
,增强了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并使保险公司发展成机构健全,设备先进、实力雄厚,
人才济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保险企业。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单位
”,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双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1990年被评为省金融系统
“先进单位”,1991年被评为省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1992年,省政
府授予利津“保险先进县”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县级模
范共产党员。

石洪元利津县北宋乡鲁北陶瓷熔块厂厂长,北宋乡杨董村人,1955年1月生,高中文
化程度,中共党员。参加农村工作以来,历任北宋乡杨董村民兵连长,北宋乡窑厂厂
长,建筑队队长,石蜡厂厂长,1994年6月起任乡鲁北陶瓷熔块厂厂长。
石洪元担任熔块厂厂长以来,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注重抓技术引进和生产管理
。把一个仅有2台熔块转炉,一座窑池的小厂。发展到现在拥有16台熔块转炉,一座
池窑;年产1万吨熔块,年产值2500万元,获利税300万元的大型乡办企业。
该熔块厂是与滨州市联营创办的,他与滨州市密切合作,高薪聘用了高级工程师
对池窑进行了改造,并派出7名技术人员到淄博等地进行技术培训,他带领全厂职工
钻研技术,刻苦攻关。先后对转炉设备和耐火材料进行了技术改进,攻克了生产上的
难关,打破了高温熔块必须从池窑中产出的惯例,使转炉生产的高温熔块获得成功。
他还强化内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厂规厂法,使该厂的生产效益逐步提高。1994年,
石洪元先后被县委、县府授予“经济先进个人”,“利津县乡镇企业家”。并被东营
市乡镇企业系统授予“先进工作者”,“市级乡镇企业家”。
曲德胜中国银行利津支行行长,利津县北岭乡南岭村人,1950年8月生,1973年2月参
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经济师职称。历任乡文化站长,利
津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利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92年11月任中国银行
利津支行行长。
自任中国银行利津支行行长以来,带领全行干部职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中
行建立晚,金融竞争激烈,基础差,底子薄等情况下,狠抓内部管理,大胆采用先进
管理办法:一、对存款、贷款业务实行两率同收入挂钩的考核办法;二、存款任务总
量定额、超额提奖、费用严格控制的办法;三、贷款业务实行逾期率同信贷人同收入
挂钩考核的办法;增强大抓存款的意识,坚持本外币存款两手抓,使全行上下都有一
种吸收存款的责任感、紧迫感。他提出并推行了定额包干超产奖励的储蓄存款承包责
任制,为上网点,增加吸存能力,他不辞劳苦,跑上跑下,使储蓄所由一处增加到三
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为县级中行改革创造环境》一文,发表于《经营
时报》1994年7月6日第三版,深得同行称赞。
1993年各项存款余额1113万元,1994年达到2440万元。资金自给率由年初的129
.10%,提高到187.6%,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1994年县中行被市委、市府授予“双
文明单位”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刘建国利津县黄河河务局局长。利津镇大马家村人,1957年12月生,中专学历,中共
党员,助理经济师。1975年1月参加工作后,历任利津修防段宫家分段保管员、副分
段长、分段长。1983年12月任利津段副段长。1986年7月调任东营黄河修防处任审计
科副科长、财务科副科长、科长,1991年1月任黄河河口管理局财务处副处长、处长
,1994年2月起任利津黄河河务局局长。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就立志做好治黄工作,报效养育自己的这方热土。开始从抓
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入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形成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团结
一致。务实求真的领导班子,对中层领导采取了稳定、放权、激励等措施,调动了工
作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起了政令畅通、运行有力、感情融洽的组织体系。他还积极稳
妥地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即在劳动人事制度实行了聘任制,竞争上岗和优化组合的
办法;在经济分配上更多地体现了按劳取酬的原则;在经济体制上实行了以经济承包
为主的经营方式,给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他的带领下,全面优质高效
地完成基建岁修任务。1994年完成石方26105立方米,土方64.2271万立方米,其中积
极争取修建的崔家护滩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00余万元。七段坝岿然落成,控制河势流
向的目标初步实现,工程管理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荣膺山东河务局工程管理“十佳
”单位称号。他确立的“经济兴黄”战略得以全面实施,实现产值、利润比往年有了
较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在防凌防汛、引用黄河水等工作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199
4年度被省局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他被县委授予“优秀
共产党员”称号。
刘学农利津县供电公司经理(兼书记),高级政工师。明集乡东堤村人,1946年生,1
970年入党,中专文化程度。历任利津县供销社副主任,陈庄镇镇长,镇委书记,县
企政部部长,县体改办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电业局局长等职。
刘学农任电业局局长后,带领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在1991年实现全县村村通电,
1992年建成王庄110千伏变电站的基础上,1993年又建设了盐窝35千伏变电站。架设
了35千伏盐陈线路,在全县形成了自己的电网结构,结束了原来电网支离破碎,多头
供电且无保障的被动局面。1994年针对电网部分线路走向不合理,老化严重的现状,
调整、改造线路10余公里。整修、加固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3公里。开通了利城至王
庄,沾化电厂,滨州等地的载波电话,初步实现了调度通讯自动化,使全县电网达到
了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的要求,为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他注
重强化供用电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供电公司连续11年安全生产无事
故。他本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全县的经济建设搞好电力服务,解
决了群众关心的电费、电价和生活照明用电问题。使全县电价、电费基本控制在合理
范围以内,全县照明用电率达到99.5%。他思想解放,善于开拓进取,推出了一系列
改革措施,尤其在经营体制改革、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医药费制度改革等方面力度大
,成效显著,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使全公司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9
4年实现利税78.96万元,比1990年增长444%。他十分注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党
的建设、廉政建设、职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供电公
司连续四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4跨入省级电力“三为”服务达标单位行列。
连年被市县授予先进企业。刘学农个人也多次荣获省、市、县级多种荣誉称号。
刘焕彩利津县玻璃钢防腐工程公司经理,利津县大赵乡东后洼村人,1956年4月生,
高中文化程度,经济师,中共党员。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大赵乡农场技术员,大赵
乡盐厂副厂长,1984年起任大赵乡玻璃钢厂厂长,1986年任利津县玻璃钢防腐工程公
司公司经理。
刘焕彩在乡农场工作期间,工作成绩突击,曾多次被乡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4年调任乡玻璃钢厂厂长,在资金少,设备差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
当年创利税5万余元的好成绩。1986年带领改建为利津县玻璃钢防腐工程公司的全体
职工,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使公司的产值,利税连年翻番,一
跃成为全县的利税大户。1994年该公司产值达500万元,实现利税35万元。公司列入
东营市乡镇企业50强之一。
刘焕彩,1989年被市政府授予“农民企业家”,1990年获经济师职称,连续多年
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市乡镇企业系统先进个人”。他创建的公司连续8
年被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历年被县、市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评为
“先进企业”和“明星企业”。
刘小民利津县利津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1955年8月生,初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
1973年服现役,1982年12月复员回村,先后历任利津镇西街村村委会委员,村委副主
任,村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
刘小民担任村领导职务以来,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热心为群
众办好事,办实事。他主持成立了“西街村红白理事会”,对村里的婚丧大事进行了
改革,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受到群众称赞。他还热心开展群众文娱活动,每逢春节、
元霄节,组织举办“花灯会”,到县直、镇直、邻村进行巡回演出,活跃了群众文化
生活。他重视教育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解决了8个村
及县直机关500多名学生上学问题。他组建了6个建筑施工队,固定资产达120万元,
年创利税80万元。修建了村内3条柏油路,新淤宅基地90多亩。1993、1994年根据本
村实际,积极向上级要求,为全村村民办理了“农转非”。他利用本村居住县城的优
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商品经济,1994年被县委、县府授予“经济发展强村
”。
刘绍明利津县罗镇乡个体私营企业家、罗镇电器修理厂经理,罗镇乡牛家镇村人,1
952年2月生,1970年参加工作,曾在社办企业当工人。1980年他率先响应党的“勤劳
致富,发展私营经济”的号召,开始从事个体私营业,先后干过照像,修表,电气焊
等行业。1987年,他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电器修理厂。经过8年努力,他白手起家
,把经济基础薄弱的小厂,发展成为目前拥有固定资产10万多元,职工20多人的私营
企业。刘绍明勤思好学,善于钻研,精巧能干,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电焊经验
。他经过数次潜心钻研,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环芯式电焊机。此项电焊机经国家有关部
门和专家鉴定,该产品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要求,已申报国家专利。最近,他又新研制
出环芯式变压器,将通过专家验证,成为新的专利产品。
刘绍明在社办企业工作期间,工作认真,善于钻研,工作精巧,曾多次受到上级
领导的表彰。1994年他自办的罗镇电器修理厂被县委、县府评为“全县十佳先进私营
企业”。目前,他被当选为利津县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
刘志兴利津县虎滩乡南苏村党支部书记,1952年5月生,高中文化程度,1975年5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从1977年8月起任南苏村党支部书记。
刘志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带
领群众艰苦创业,使该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率先在全
村实行了两田制,巩固和壮大了集体经济。1993年后,他带领群众大抓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大力发展“三高”农业。1993年、1994年全村建高温蔬菜大棚70个,平均6口
人有一个大棚。发展果园250亩,年产果品30万斤。种植芦笋300亩,年产芦笋45吨。
另外,还创办股份制企业1处,全村入股资金40万元。全村经济有了大发展,1994年
人均纯收入2370元。
他在抓好农村经济的同时,重视全村公益事业的建设。1993年,实现了小学改貌
“六配套”。近年来,投资为全村110户农户安装了自来水,修建了村环形柏油路,
修建了蓄水2万立方的水库2座。
刘志兴连续多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村党支部也多次被县委授予
“农村先进党支部”。
伍向平利津县罗镇乡党委书记,利津县汀河乡坝头村人,1959年3月生,大专文化程
度,1981年参加工作,198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乡经营管理员
,乡团委书记,副乡长,陈庄镇党委副书记,陈庄镇镇长,1993年3月起任罗镇乡党
委书记。
伍向平担任罗镇乡主要领导职务以来,团结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贯彻执行
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立足本乡
实际,勇于开拓进取,使全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为了改变该乡的农业生产条件,他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
沟挖渠,扩大灌溉面积3500亩,解决了边远地区地块用水。1994年投资100万元,建
成蓄水200万立方的高标准汀罗水库,解决了全乡12个村的用水困难。在发展“三高
”农业生产中,他提出了“发挥近海优势,建设海上罗镇”的号召,鼓励农民下海滩
搞捕捞业。1994年,全乡仅海滩捕捞一项年纯收入1400多万元,人均增收千余元。全
乡已建成水产,畜牧,蔬菜等各类专业村16个,带动了全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全乡农
村社会总产值达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558元增到1325元。社会各项
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乡计划生育工作摘掉了黄牌,1994年获市、县一等奖。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被评为先进单位,1994年,兴建了通讯大楼、教学楼和乡政府办公楼。全
乡70%的村通上了柏油路,19个村用上了自来水。
伍向平自1988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或记功奖励。还当选
为利津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东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孙希平利津县水产局局长,1949年12月生,利津县北岭乡八里庄东村人,大专学历,
工程师。1973年6月参加水产工作,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以来历任
利津县水产局技术员、副局长。1992年3月起任水产局局长(1995年4月调任利津县林
业局局长)。
孙希平担任县水产局领导职务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
全局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发展利津县的水产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水产工作中,他重视技术培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水产事业的发展。任职
三年来,举办县、乡、村渔业技术培训班58期,进行巡回技术指导206次。培训了大
批业务骨干为发展利津县的水产事业打下了基础。在发展渔业生产中,他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先后组织实施了省科委下达的星火项目“罗非鱼地热保种技术开发”。市
科委下达的“淡水白鲳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和“罗非鱼全雄制种技术研究”项目。省
水产局组织的淡水养鱼“丰收杯”竞赛项目,国家农业部下达的“利津县万亩池塘对
虾半封闭模式养殖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全县“首次河蟹人工育苗”和全市“首
家梭子蟹人工育苗”等七项科研项目均试验获得成功。在七项科研项目中,有五项获
全市首例,有三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由于他重视科学技术,加强业务指导促进了全
县水产事业的大发展。任职三年来,淡水养殖面积由1992年的0.8万亩发展到1994年
的1.3万亩,水产量从1992年的1000吨,增加到1994年的3780吨。养殖品种由原来5个
品种发展到11个品种,特别是河蟹养殖,1994年养殖淡水面达2645亩,已成为全省最
大的河蟹养殖基地。海水养殖面积发展到2.3万亩,三年共养殖对虾1583吨。海洋捕
捞业从1991年的6025吨增到1994年的12493吨。全县渔业总产值由1991年的3122万元
增到1994年的9720.8万元。他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的称赞,利津县水产局先后被
省水产局授予“淡水渔政工作先进单位”,“渔技推广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
单位”等称号,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水产工作先进单位”。
孙景春利津县汀河乡党委书记,山东省寿光市大家洼镇人,1948年5月生,1967年参
加工作,196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利津县大赵乡武装部干事,
副部长。利津县直机关党委武装部长,利津县集贤乡乡长,北岭乡乡长,1993年3月
起任汀河乡党委书记。
孙景春担任汀河乡主要领导以来,团结和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
取。为汀河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成绩,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工作实践中,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根据本乡实际,制定了“一年打基础,
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富民强乡奋斗目标。他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党组织
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带出了一个好的党风。为改
变汀河乡的自然面貌,他带领全乡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浇地面积逐年扩大
。新建了高标准水库5座,新增蓄水能力9万多立方。新修了汀虎公路和汀广公路为该
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1993、1994年他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大搞“三高”农业
取得成效。全乡建成高温蔬菜大棚326个,发展林果1500亩,开发淡水养殖面积1500
亩。种植甘草1100亩。两年来,农业连续丰收,1994年全乡粮食总产11513吨,棉花
418吨。棉花获全县人均收购交售二等奖。1994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超亿元,比19
93年的4430万元翻了一番多,全乡人均纯收入1319元。他重视教育工作和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投资235万元新建4层中学教学楼,改善了教学条件。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成绩显著,获市级“明星单位”。孙景春先后当选为利津县第十、十一、十二届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东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吕桂林利津县利津镇建筑安装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利津镇大北街人,1961年10月
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79年服现役,1983年10月复员回村,历任大北街党
支部副书记,利津镇建筑安装公司技术员,副经理,经理,公司党支部书记。
吕桂林自担任镇建筑安装公司经理以来,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坚持以质量求效
益,以信誉求发展,建筑队伍不断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2个施工队,两个厂(铁
木厂、预制厂)4个门市部的生产规模。公司主要生产设备有塔吊6台,大型搅拌机10
台,运输机械15部。1994年,全公司有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金260万元,全年完
成建筑业总产值达860万元,实现利税103万元。
吕桂林强化企业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坚持执行“工程竣工回访制度”。连
续七年被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994年公司列入全市乡镇企业50强行列,县
乡镇企业明星企业,他本人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经营者”,利津县首批“乡镇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