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再就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27&rec=40&run=13

1997年初,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由工委、工会、
劳动、财政等15个部门组成的企业解困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
《利津县困难企业职工生活救济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和《关于进一
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为全县实施解困和再就业工作提供了组织、制
度保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35.3万元,救助特困职工720人。大力实施再就
业工程,通过自主型、消化型、约束型、开发型四种安置形式,安置下岗职
工9 43人,使全县下岗职工就业率达到87%。
1998年,全县共有下岗职工738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8.8%。当年解决下岗
职工再就业584人,另有115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县总工会成立了“促进
再就业职工职业培训”和“职工职业介绍”办公室。推荐6名职工参加了由
市总工会举办的转岗培训,并指导基层工会做好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
心的界定、登记和各项费用的筹集、发放、以及监督等工作,以确保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在做好下岗职工帮扶和联系困难
企业工作中,协调资金8万元,帮助鲁津化工厂进行厂址搬迁,使该单位下
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督促指导76个企业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
县颁发《下岗证》462个,下岗职工凭此证享受就业安置、自谋职业、个体
经营、退职退养等方面的政策服务。开展再就业培训,依托县劳动就业培训
中心和劳动技校,培训下岗职工189人,以期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1999年初,县政府与11个企业主管部门签订了“再就业目标责任书”,并做
到年中和年底进行督查考核。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目标的全面落实,促进了再
就业服务中心的规范化运作。对企业职工进出、劳动关系管理等事项作了进
一步的规定和要求,完善规范了《下岗证》制度,先后为790名下岗职工办
理了《下岗证》。5月份,建成“光彩事业一条街”,安排下岗职工28名,
另有40名下岗职工则以租赁市场摊位谋业。11月4日,由县劳动保障局和供销
社两部门建设的职工再就业“宫宵商城”竣工开业,安置下岗职工266名。
年内,县直部门200名科级干部与下岗职工“结对子”,帮助下岗职工再就
业。同时加强中介服务,介绍64名下岗职工进入三利食品厂就业。向外地企
业输送44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当年全县下岗职工1034人, 实现就业的
909人,再就业率87.9%。同时全县筹集下岗职工保障基金106万元,为进入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147名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费。
2000年县总工会与县劳动部门联合通过职业介绍,先后有220名下岗职工被金
泽毛纺厂、东光工艺品厂等外商投资企业聘用,同时建起“下岗职工自立夜
市场”。1月,会同有关部门建起“利津县新华商城”,有40名下岗职工进
商城经营。欧式商业街建成后,有156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全年有536名
下岗职工在工商、税务、劳动、工会等部门的扶持下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
企业就业。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向下岗职工提供信息66条,提供技术服务7项,
上项目22个,共向下岗职工捐款14540元。
2001年县总工会和劳动保障局加强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全年举办微
机、市场营销、纺织、油料加工等4个专业培训班8期,对456名下岗职工进行
免费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52
人,为县热电厂、雅美纺织有限公司、金泽毛纺厂、正泰粮油加工有限公司
等企业招聘下岗职工368人。为1150名下岗、失业职工全年发放失业金201.5
万元。
2002年县总工会组织开展 “访、谈、帮”活动,对153名下岗职工发放救济
金20600元,面粉15300斤。对下岗、失业职工实行微机化、网络化、动态化
管理,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003年3月1日,县总工会成立“利津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发动全社会主
动关心下岗职工,为全县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帮扶脱贫项目、信息、技术和
资金,让他们尽快摆脱困境,实现再就业。
2005年,通过调查摸底,重新调整困难职工档案,并在县城社区工会建立了
帮扶工作站。县总工会和县帮扶中心开展困难职工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举
办培训班4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及子女247人次,为305名下岗职工及子女提
供了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有230名下岗职工在民营企业再就业。
2006年,培训下岗失业职工312人,提供职业介绍服务360人。
2007年,县总工会组织力量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调查了解,建立困难职工
档案500册,为搞好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帮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008年至2010年,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以县职教中心为基地,对5895名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
职工子女进行技术培训,三年来共介绍提供就业岗位52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