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27&rec=20&run=13

政治教育建国初期,利津县工会就以召开各种专门工作会议、举办干部政治
思想培训班、政治理论报告会等形式,向职工群众普遍进行“劳动创造世界”、
“谁养活谁”的唯物史观教育。县工会深入发动银行、邮电、教育、商业、
船队、搬运站等单位,向职工进行《工会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广大会员和
职工,要克服雇用思想和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通过教育宣传,广大职工逐
步树立了工人阶级主人翁思想和正确的劳动态度,激发了爱党爱国的政治热
情。广大职工群众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以忘我的
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工作岗位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1952年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
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
动中,利津县工会根据县委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向公、私营企业职工进行宣
传教育工作,激发职工群众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热情,广大干部职工积极
行动起来,检举揭发业主的经济违法行为和贪污分子的罪行。全县共查处案
件120起。揭露惩治贪污分子39人。同时对不法工商业者进行了惩治。这次运
动使全县职工和私营工商业户都受到了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为团结资方按
照国家政策发展生产和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县工会联合会在职工群众
及其亲属中广泛开展总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了国家在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目标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认识到工人阶级在
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应负的责任及应发
挥的作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首个五年计划第一年度的目标和对资产阶级的
彻底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9月30日,县工会联合会在机关礼堂召开驻城近千名职工大会,学习和
传达贯彻中共“八大”会议文件,隆重庆祝建国七周年。之后,县工会联合
会根据全国总工会的部署,广泛组织职工学习和掌握“八大”制定的路线、
方针、政策,坚定了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信念,调动了全县干部职工的社会
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年底前,全县公私合营改造基本结束,全县成立手工
合作社11处,社员150人。部分基层工会还举办了培训班,对代销员、会计、
经理进行思想改造,树立社会主义商业思想。
1958年1月29日,县工会联合会建起职工俱乐部和职工图书室,拥有图书万余
册。县城职工利用休假或星期天到工人俱乐部、图书室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
知识。不少职工还在县工会联合会举办的理论讲座上听讲《大众哲学》、学
习辩证法。 3月,县工会联合会先后举办多期政治思想轮训班,教育职工在
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献计献策,多做贡献。
1963年,根据全国总工会提出的要求以工会小组、职工俱乐部、职工宿舍、
业余学校作为工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社
会主义教育活动,举办阶级教育展览、组织开展讲“村史、厂史、家史”为
内容的回忆对比、忆苦思甜活动。这些教育活动对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
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利津县各级工会迅速组织全县职工开展学雷锋、学王杰和“一帮一、一对红”
的教育活动。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基层工会运用图片、幻灯、黑板报、宣传栏、
报告会等形式,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倡扬社会主义的新风尚、职工的精神
面貌和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变化。“先人后己,舍己为公”,“见困难就上、
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蔚然成风,雷锋精神在激励着广大
职工。 通过学雷锋活动, 全县职工进一步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一时成为职工学习的重
点,称为“老三篇”。各级工会层层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和辅导报告会,使
“为人民服务”成为广大职工的最大信念。许多企业职工通过学习和运用毛
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解决了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全县企事
业和机关单位涌现出一大批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但从
1964年下半年起,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出现了形式主义和虚假现象,
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利津县总工会根据县委和上级工会的部署,
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开展揭批“四人帮”反党集团罪行的活动,大力消除“左”
的思想影响。同时,惠民地区专署工会办事处举办多期政治理论学习班,利
津县部分基层工会派人参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利津县总工会坚决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把恢复和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摆上了工会工作
的重要日程。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的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帮
助职工群众摆脱“左”的精神枷锁,从思想上理论上实现拨乱反正和正本清
源。
1981年,县总工会在全县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
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文明
礼貌活动。各基层工会普遍制定了“文明礼貌公约”、“职工守则”等文明
规章、许多单位的职工组成各种义务服务队,走向社会做好事、送温暖,彻
底治理“脏、乱、差”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
1982年9月,县总工会和县企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号召全县各产业工会、基层
工会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职工深入学习“十二大”文件,把广大职工群
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二大”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3年8月,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组织2293名职工观看了张海迪事迹展览,
并号召全县职工以张海迪为榜样,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像张海迪那样,不
畏困难,艰苦奋斗,争当新时期的先进者。
1988年,组织全县基层工会开展“怎样把工会建成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的
大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工会组织的职责更明确,使广大职工把工会看
作自己的“家”。
1989年组织职工群众总结十年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畅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给家庭、企业和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用事实来消除和抵制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坚定职工群众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信念。县总工会在县麻纺厂召开经验交流会,推
广了麻纺厂结合实际开展形势教育的经验。还派出代表队参加东营市总工会
举办的“忆十年, 话改革” 演讲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县总工会还印发
《致全县职工的一封信》,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要认清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和
暴乱的实质,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稳定全县局势起到
了积极作用。
1990年1月,县总工会向全县广大职工发出开展学雷锋、学铁人活动的号召。
建立“三个教育”、“两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两次经验交流会,
举办“双学”活动成果展览,印发5000册《雷锋》图书和800套学雷锋挂图。
全县办“双学”黑板报620期,宣传栏150处期,雷锋事迹展36期。各基层工
会密切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把“双学”活动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工作质量上。
服务行业广大职工认真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整顿行业
作风,开展“三优四满意”、“四比、四赛、四看”、“爱我顾客、无私奉
献”、“双学、双提高”,“十学、十赛”等为主题的学雷锋竞赛活动。工
交企业开展学雷锋见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单位文明建设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双学”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艰苦奋斗,勤俭节
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职工拾金不昧者近400人次,金额数万元。县黄河河务局女职工刘玉兰
拾到2800元钱,交给城关派出所,归还失主,在全县传为佳话。12月27日,
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首批会员42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岩
东当选为县首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1991年,县总工会作出“决
定”授予韩立民、马润、明玮、尚凡太、于芳、王朝先等10名同志为“学雷
锋、学铁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年内在全县职工中开展了“三热爱”(即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全县各级工会采取学、演、
展、赛等形式,引导职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
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并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转化为
爱岗敬业和建功立业的动力。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全县举办报告会60场次,
演讲会195场次,文艺演唱会36场次。县总工会还举办了“党在我心中”演讲
比赛。
1993年,县总工会督促、指导基层工会认真抓职工政治教育,放手让基层工
会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进行学习、培训。各基层工会通过大量教育
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工作。
1994年,在全县开展学习徐洪刚等英雄人物的活动。广大职工大力弘扬中华
民族见义勇为的精神,积极倡树社会主义新风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县
黄河河务局刘升华、安铭两名职工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在社
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年内利津县总工会在全县职工中开展“主人翁与市场经
济”主题教育活动。利津县成立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教育活动实施
方案,在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设主题教育专栏。县总工会常委实行分片包
干制度, 在搞好试点、 全面展开的同时,县总工会重点抓三项大的活动:
(1)举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竞赛,发放知识竞赛答卷2万余份,全县近
万名职工参加竞赛答卷活动。(2)举办以“闯市场、讲道德、做主人、多
贡献”为内容的职工演讲比赛。(3)开展“企业走向市场,我们职工怎么
办” 的大讨论。 把大讨论与促进本单位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开展
“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职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基本特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职工应具有的
观念和素质, 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1995年县总工会转发省、市总工会《关于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意见》的通
知,号召各级工会干部廉政为民、廉洁为公,坚持学政治、学法律、学管理、
学业务,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求广大工会干部要立足实际,
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年内,县政府召开大会授予
马刚、丰新军、范松波、崔联合等4人为“利津县见义勇为模范职工”荣誉
称号。
1997年5月,县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理论学习的实施意见》,
要求全县各级工会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1-3卷,增强公仆意识,切实做到
自重、自警、自励、自觉,要清正廉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立足本职、
建功立业。调动了职工投身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
1998年,县总工会在全县职工政治教育活动中,开展“双文明建功立业”和
“创建文明家庭”活动。
1999年在全县职工中开展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主
线的“学理论、忆光辉历程;话改革、迎世纪钟声”(简称“学忆话迎”)
系列教育活动。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
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上来。
2000年“三八”期间,全县有4900名女职工参加“岗位立功,学习成才”活
动,4500名女职工参加县总女工委开展的“21世纪女性素质教育”答卷活动,
使广大女职工提高了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当年县总工会先后荣获全省工会
先进单位、全省工会法律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集体合同建制先进单位和全国
先进女职工集体等荣誉称号。
2001年5月,县总工会机关在“三个代表”回访复查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
征求意见,认真查摆问题。将梳理出需要整改的问题,定出具体整顿措施,
并责任到人。县总工会下发了利会发[2001]14号文件,号召全县各级工会
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三项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全县职工开展职业
道德问卷调查和建党知识竞赛活动,职工参加率达90%以上。
2002年3月,县总工会机关对“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回访复查。通过
自查、回访、复查,限期整改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工
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年内,总工会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新《工会法》实施
方案,在全县基层工会掀起学习新《工会法》的热潮。
2004年深入贯彻《工会法》和《山东省实施工会法办法》,被省委宣传部、
省人大法工委、省总工会表彰为“全省工会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2005年,县总工会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指导基层工会做好职工的职业道
德建设的教育培训评比工作。
2007年,县工会在全县职工中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教育活动,使工会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8年5月30日,县总工会组织举办全县职工“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
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演讲比赛。
2009年,先后举办“爱祖国、爱利津”全县职工书画展;“从我做起,走向
文明”活动和职工道德“双十佳”活动。
2010年,举办“庆五一、文明在我心中”演讲赛,组队参加全市“当好主力
军、建功黄河口”演讲赛,全县职工队伍的文明素养有了显著提高。
文化技术教育1950年4月,全国总工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职工业余教育会议,
传达政务院《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精神,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就
是在职工中扫除文盲。1952年10月,在全县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冬季开
始,在全县职工中掀起大规模的扫盲识字运动。县工会建起职工文化速成班
3个,设教师3人,有学员105人,学习时间每天2小时。
1953年,发展3处5个速成班,学员165人,教师3人。下半年开办利津机关学
校,隶属县教育科领导。设1个扫盲速成班,学员为县委、县政府、百货公
司、银行、县供销社等机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县工会、县文教科首先组织培
训辅导“小先生”、“小教师”。各工厂企业成立扫盲组织,分别开办识字
班、扫盲班。使扫盲活动在全县形成高潮。县工会和县宣传、文教部门不断
深入到基层了解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解决个别“回生”和掉队问
题。年底开始贯彻中央提出的“整顿、巩固、稳步、前进”的方针,把扫盲
工作重点放在了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上。至1954年,扫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同年,县机关学校改为“职工业余学校”,有专职教师3名,兼职教师1名,
设五处教学点,普通班5个,中级班1个,学员共229人。
1956年,县工会联合会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
掀起全县第二次扫盲热潮。县工会开办了职工学校一处,内设高中、初中、
高小三个班,聘专职教师四人,某些课程则由县城中学的教师担任。商业系
统6月份举办两期店员培训班,培训人员516人。
1957年,县职工业余学校改名为“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此时,学校设
教学点7处,学员编制有:干部班4个(初中2个,高小2个),职工班3个(被
服厂、酿酒厂、搬运站各设一个扫盲班,1958年停办)。年内,县供销社举
办六期训练班,培训学员900名。
1958年按照中央教育部规定的扫盲标准: 要求摘掉文盲帽子的学员一般要识
1500~2000个字,并能写出200~300字的短文。在大力开展扫盲工作的同时,
利津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始部署和启动全县职工初小和高小阶段知
识的补习教育。
1959年3月,全国工矿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在工矿企业职工教
育中,应该坚持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原则,把政治
教育、技术教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工矿企业,既能为社会生
产新产品,也能为社会主义培养新人才。”县工会联合会遵照此要求,把职
工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全县有820名职工进入职工业余学
校学习文化技术。
1962年底统计, 全县有职工业余教育专职教师4名,需要补课的职工469人,
45岁以上的职工349人,职工业余技校2处,已入学的青壮年职工259人,另外,
还设有一个扫盲班和一个高小班专供50岁以上的老职工学文化。1966年开始
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县职工文化技术学习被迫中断。1972年,有部分
企业单位开展文化技术教育,通过技术教育培训班,县黄河修防段工人韩星
三、王丙臣进行研究革新,用一台185型柴油机再加一个传动轴,把泥浆泵
和拌浆机联接起来,构成一个机组,沿堤抽取泥浆淤背固堤。1975年,黄河
修防段孙广钧研究成功吸泥船喷水自航。
1976年8月起,麻纺厂、被服社,油棉厂、农机厂等9个单位遵照毛主席“七
二一”指示,相继开设“七二一”工人大学9处,专任教师19人,参加学习
的干部职工163人。
1979年,按上级工会指示,县总工会组织麻纺厂、机械厂建起职工业余技术
学校,教育局建起电视大学,卫生局举办护士学习班,商业系统举办财会人
员、售货员、炊事员训练班,入学人数达626人。
1980年开办电大班一个,业余高中班两个,举办各种培训班9期,同时,县总
工会恢复开放俱乐部,增设图书室,阅览室,文艺室,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素
质、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1982年,全县基层工会建职工学校7处9个班。另外还建有县供销社、商业局、
粮食局三处学习干校。县饮食服务公司、外贸、农行也办了职工文化补习班。
1982年10月,根据全国职工教育管理会等五部门发出的《关于切实搞好青壮
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的联合通知》精神,成立县职工教育领导小组。全县
有2700名职工参加文化课“双补”班学习,参加考试的人数1408人。全县有
电视大学班一个,业余高中班两个,举办各种短训班9期,入学人数由1979年
的626人增加到913人。县农机厂成立“职工中等技术业余学校”,每周二、
五晚上上课,以普及工人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县百货公司、供销合作社开
展“熟、准、快、好”的业务培训,出现了“铁算盘”、“一口清”等优秀
人才。商贸系统通过岗位练兵,技术表演,操作比赛,技术讲座,技术经验
交流会,师徒包教包会,职工互帮互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
术和操作水平。县社代表队参加惠民地区技术比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年
内,县职工教育委员会和职工教育办公室成立。
1983年3月11日,县总工会召开全县基层工会主席会议,集中辅导学习工会基
本知识,学习班安排7天。是年,全县“双补”范围的职工2700人,参加文化
课学习考试的1408人,比1980年增加811人,占应补课人数的60%。至1984年
底,全县职工教育基本形成三级办学的格局。该年度有近3000名职工分别参
加初中文化补习和高级班学习。其中有2460名职工分别取得毕业证书或技术
合格证书, 1989年3月24日,全县职工教育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召开,会议总
结了1988年以来职工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表彰1988年职工教育工
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1个先进集体和20名先进工作者,部署了1989年全县职
工教育工作任务。
1990年以后,县总工会大力开展青年职工的大中专学历教育,至2000年,全
县培养毕业生366人。
1992年县工人文化宫落成,这为全县职工文化技术学习活动提供了优越的场
所。同年开始结合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坚持对职工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工作,
先后开设缝纫、美容美发、摩托车维修和计算机培训班,培训人员1120余人
次。
1993年3月县总工会举办全县女职工闯“三关”(文化关、技术关、智慧关)
演讲会,有14名女职工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讲述个人闯“三关”的事迹。
全县有48个单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赛和技术练兵活动,参加职工达2142
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县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1998年,县石油化工厂千
名职工开展读书自学活动,年内获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先进集体。同时被
市总评为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
2000年,组织全县62家企事业单位的5620名职工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和优质服
务活动,在全县形成大搞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的高潮,把全县的双文明建功
立业竞赛活动推向高潮。
2001年县总工会组织指导各基层工会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县
黄河河务局有两项创新成果受到省总工会表彰,利华益集团在全市经济技术
创新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2002年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县组织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指导各级
工会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举办“安康杯”技术竞赛活动。4月,县总
工会多方筹措资金,建起“利津县职业培训中心”。全县受教育职工达14266
人,受教育面达95%。其中有4900余名女职工参加了岗位建功和学习成才活
动,2500名女职工参加市总女工委开展的“21世纪女性素质教育”答卷活动,
全县完成技术创新项目53项,创经济价值3780万元。10月,县总工会组织开
展职工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竞赛,在广泛学习训练的基础上,选拔推荐5
名职工参加全市大奖赛,有两名选手获三等奖。
2004年,加强技术协作组织建设。全县13个基层组织建立了职工技术协会,
本年度技协会员提报合理化建议681条,实施316条,创造价值405万元,完成
技术革新27项,技术发明2项,申请专利1项。
2005年,召开全县“技术培养工程”现场推进会。与劳动、科技、信息产业
三部门组织第一次职工技能鉴定考试。
2007年,全县企事业单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99场次,培训各类人员32639人
次,举办各类技能竞赛101场次,参赛职工4283人次。
2008年,广泛开展“学、做、当、建”竞赛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全县各
企事业单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92场次, 培训19800人次;举办各类技能竞赛
93场次,培训13301人次;征集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1200余条,完成技术创新
成果392项,其中利华益集团潘连成、顾国仙提报的“改造酸性水汽塔供热
方式”被评为全国优秀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
2010年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
下发《关于广泛开展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工人先锋号”活动的意见》,
全县基层工会把“三技”活动纳入全年工作重点,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开展的
有声有色,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