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人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25&rec=6&run=13

【历史概况】 利津县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
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
县地。东汉后黄河在此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
形成和发展,域地不断向渤海湾扩延。隋代建永利镇,
属蒲台县。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金代明昌三年十二
月(公元1193年1月)升镇为县,因邑有东津码头,
故称为“利津”,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元明时属山
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今惠
民县城)。利津因河海而兴,“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
运要津”,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史称“小天
津”。清末,组织义和拳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
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民国时期,先后有“吃大户”、
“反验地契”、告贪(县)官斗争和响应“五四”反帝
爱国游行示威、宣传演讲、罢课罢市、组织“红枪会”
抵抗官匪等。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权,1944年8月
18日,解放全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利津儿
女先后在莱芜战役、泰安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等许多著名战场以及渡江南下开辟解放区运动中荣立
战功,做出了应有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
1961年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
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
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
【地理位置】 黄河尾闾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
海西南岸,黄河近口段左侧。地跨东经118°07′~
118°54′,北纬 37°22′~38°12′。东依黄河,东
北濒临渤海,东与垦利县、东营区为邻,东南与博兴
县隔河相望,西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县接壤,北与
河口区相交。县境呈西南至东北向狭长带状,南北长
102.5 公里,东西宽 8.5 ~ 25 公里,总面积 1665.6
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2010年,利津县辖4镇2乡2个街道
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即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
汀罗镇、明集乡、刁口乡、凤凰城街道、利津街道、
利津经济开发区。全县共有512个村(居)委会。境
内有海铺1处(刁口海铺)、国营农场1个(渤海农场)
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简称“济军生产基
地”)的部分连队。
【建设环境】 辽阔的黄河冲积平原,位置优越。永馆路、
永莘路、220国道、荣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辛河路、
滨港路纵贯南北,3座黄河公路大桥、5座黄河浮桥变
黄河天堑为通途,交通便利。由东营海港向北直达东
北三省;向西北进入205国道畅达京津塘;向东跨过
黄河公路大桥迈入胜利油田中心基地、东营西城区,
并可驰入东青高速公路,直达省会济南和青岛、烟台、
威海、日照等地,西北距首都北京420公里,东距东
营飞机场不足50公里、距火车站不足20公里,建设
中的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穿过县境。综合运输网络
配套,水、电、讯设施完善,投资软环境优良,具备
一流的开发和建设环境。
【人口】 2010年年末全县总户数87227户,总人口
2987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867人。人口出生率
9.02‰,人口死亡率8.15‰,人口自然增长率0.87‰。
【民族】 全县共有22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占
99.95%,少数民族21个,共146人,占总人口的0.05%。
分布在县城区和8个乡镇(街道)。其中回族22人,
满族 15 人,土家族 28 人,苗族 22 人,壮族 10 人,
蒙古族6人,白族5人,彝族8人,土族6人,锡伯
族4人,布依族、哈尼族,傣族、朝鲜族、侗族、畲族,
纳西族,拉祜族,黎族,鄂温克族各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