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25&rec=49&run=13

【机构队伍】 利津县林业局设办公室、林政股、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林业站、果树站、林保站和利津县森林公
安局,下属一千二林场、虎滩苗圃。局机关共有干部职工52人,其中森林警察8人。

【概况】 2009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77万亩,植树249万株。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8.14万亩,林业资源总面积达到了
44.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8.9%。实行市直、县直部门包村抓绿化的办法,高标准完成村庄绿化97个,植树28.6万株。
实施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造林1500亩,投入国债资金187.5万元。完成林业育苗1800亩。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22.4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面积8643亩。开展重盐碱地造林试验项目,完成造林120亩。

【植树造林】 年内共完成人工造林1.77万亩,植树249万株。实施村庄绿化97个,植树28.6万株。实施路域绿化工程
165公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8.9%。扩展经济林面积3000亩。

【林权改革】 在北宋镇、利津镇、北岭乡开展了确权发证试点工作,共进行林权登记76份,签订林木林地承包合同
720份。

【经济林木】 实施1.5万亩的冬枣产业提升工程,新发展经济林3000亩。2009年,全县共有经济林面积8.14万亩,其
中苹果2.82万亩,梨0.38万亩,桃0.65万亩,葡萄0.34万亩,冬枣2.35万亩,桑园1.59万亩。2009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9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实现产值786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冬枣产量391.2万公斤,产值1484.8万元,
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3%,产值比上年同期减少25.3%。交售蚕茧27.8万公斤,实现产值639.4万元,产量与上年持平,
产值比上年增长27.2%。苹果产量为1668万公斤,实现产值4336.8万元,产量比上年增长4.0%,产值比上年增长11.9%。

【森林资源保护】 全年共发生各类林业有害生物0.41万亩, 其中美国白蛾0.37万亩,杨树溃疡病0.01万亩,春尺蠖
0.03万亩,发生率1.4%;防治面积0.41万亩,其中生物防治面积3800亩,防治作业面积50万亩以上,防治率100%。切实
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发布病虫情报12期,年底美国白蛾虫口密度0.1‰,美国白蛾防治有虫株率1‰,超额完成年初市
绿化委员会下达的指标。利用大型喷药机械实施药物防治,打孔注药、绑草把诱虫、剪除网幕的办法进行物理防治,
效果明显;释放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15.5万枚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面积3800亩,周氏啮小蜂寄生率达60%以上。

【林业科技培训与推广】 积极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与乡镇配合,根据不同乡镇、不同园片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举办速生林管护、果树修剪、花前花期管理和病
虫害防治培训班共48期,培训人员5671人,发放各种技术资料共计3280余份。

【林政管理】 一是严格林地占用审批程序,依法查处改变林地用途案件。二是严格林木采伐手续,严厉打击不法行
为,警摄不法分子。严格执行育林征收标准。共审批林木采伐150起,采伐林木8487立方米。三是加大木材流通市场管
理力度,对木材来源严格审查、严格审批,共办理木材运输证352份,运输木材5574立方米;依法执行木材经营加工许
可证制度,对无证经营业户依法进行取缔,共核发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9份。四是加大打击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力度,
各类林木违法犯罪案件大幅减少。全年共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起,行政处罚1人次。五是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实现
连续21年无一般以上森林火灾发生。

【“三网”绿化工程】 为建设生态家园,打造黄河绿洲,结合利津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造林,大力实施
水网、路网、林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紧抓秋季和春季两个造林季节,加大工程造林力度,加快推进“三网”
绿化进程。累计完成绿化长度518.3公里,面积32205亩,土方977.02万方,植树840.9万株,总投资1.1亿元。

【国有一千二林场(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 一是加大封育和培育力度,全年共完成600亩的柽柳林育苗基地
建设,封滩育林20000亩,建设柽柳林示范基地1000亩。二是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对保护区内的工程施工严格执行审批
手续,对进区的车辆、人员严格检查、登记。同时,采取巡逻车、摩托车流动巡逻的方式,有效保护天然柽柳林资源。
三是加大护林防火力度。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制定扑火预案,规划防火示意图,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
制度,实现了连续23年无火灾。四是坚持依法治区,依法管区,加强湿地的保护管理,按照技术规程,认真开展巡护监
测工作,健全监测网络配套仪器设备,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对鸟类栖息地开展环境监测,掌握鸟类动态变化规律形成分
析报告。在环境保护、人为活动影响和湿地生态变化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升保护、管理、科研的现代化水平;对防控
应急预案进一步修订,常备应急物资,保障后勤供应,做好野生动物繁殖场所,保护区出入口消毒监管工作。开展每日野
外巡护,记录监测信息,上报监测数据。
(陈志峰 郭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