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2&rec=69&run=13

〔工业生产概况〕1992年,全县工业战线在邓小平谈话和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深化企
业改革,开拓进取,坚持增量发展与存量改造并重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改
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成第三油棉厂、县棉纺厂、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
等三个工业企业。加大投资规模,加快技术改造,投资1910.5万元,实施技改项目2
5项,重点完成了机械厂抽油杆二期工程、冷藏厂肉食鸡加工生产线、化肥厂缓蚀剂
等新技术项目,提高了全县工业的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以石油机械、农副产品加工
、建筑建材、纺织、盐业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到年底,全县建有县属工业企业27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家,职工2284人;
集体所有制企业17家,职工1254人。乡镇办工业企业73家,从业职工2666人。按行业
配置状况是:采盐业235人,粮油食饲加工业963人,电力供应166人,化学工业366人
,建筑建材业1831人,机械工业588人,纺织工业1322人,其他733人。
村以下工业有新的发展,到年底,有村办工业65家,从业人员748人;城乡个体
工业和合作经营工业1845户,从业人数5843人。
经全县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努力,工业生产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全年完成工业生
产总值32571万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46.8%;其中县属工业企业完成26151万元,
增长39.9%;乡镇工业企业完成6420万元,增长83.4%。企业经济效益出现良好的发
展势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663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
中县属工业完成12551万元,增长23.1%;乡镇工业完成4080万元,增长32%。实现
利税总额937.45万元,比去年增长107.7%,其中县属工业完成385.45万元,增长89
.6%。
〔县属工业〕县属工业27家企业,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
7家,分别由县经委、商业局、粮食局、县供销社、农机局等部门主管。主要工厂情
况如下:

一、东营市第二石油机械厂
东营市第二石油机械厂,习称利津县机械厂,全民所有制企业,91年晋升为国家
中型二类企业。厂内设抽油杆、金工、机修、接箍、铸造、木工车间。92年在完成抽
油杆生产线二期工程的基础上,新上抽油杆接箍、光杆、塑料护帽等配套设施。形成
年产150万米抽油杆的生产能力。还生产配水间、电焊工程车、罐类容器等。1992年
拥有职工496人,固定资产1200万元,实现年产值1750万元,利税144万元。获市级先
进企业称号。

二、利津县化肥厂
利津县化肥厂,全民所有制小型化肥生产企业,厂址在河口区海盛路56号(原利
津县三义合村南侧)。设有全套小型化肥生产设备。92年新建缓蚀剂生产车间,全厂
固定资产原值达到650万元,流动资金220万元,职工342人,年产合成氨(碳铵、氨水
)1万吨,油田用LD-1缓蚀剂500吨,实现年总产值418万元,利税53万元。被评为市级
先进企业。

三、山东利津纺织总厂
山东利津纺织总厂原是利津麻纺织厂,1986年11月建成静电植绒生产线。1991年
12月建成棉纺车间,92年顺利投产。92年10月经利津县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国营
山东利津纺织总厂”,下设“国营山东省利津麻纺织厂”、“国营山东省利津静电植
绒厂”、“东营市第四棉纺织厂”、“国营山东利津纺织总厂劳动服务公司”等三个
分厂、一个公司。总厂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职工790人,拥有麻纺织专用设备四分
之一套,年产300万平方米静电植绒生产线一条,FA系列棉纺配套设备1万纱锭,固定
资产总值发展到2576万元,年工业总产值4000万元,成为全县工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
业。

四、利津县建筑材料厂
利津县建材厂,系县经委主管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内设砼予制车间,机加工车
间、步砖车间、钢窗车间,拥有各种电气机械58台套,固定资产总值268万元,年产
混凝土予制件5000立方米,铝合金门窗、空腹钢门窗等2万平方米,年总产值200万元
,利税2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8055元,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县先进企业。

五、利津县砖瓦厂
利津县砖瓦窑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城西侯王村,1969年建。厂区面积5
20亩,拥有职工180人,设36门轮窑1座,利农牌真空400型制砖机1套,机械20台,固
定资产原值67万元,年产粘土红砖1500万块,实现年产值130万元,利税21.7万元,
被评为省建材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第一轮承包先进企业。

六、东营市第四印刷厂
东营市第四印刷厂,原称利津县印刷厂,系县经委主管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内
设排版、铅印、胶印、装订车间和瓦楞纸箱厂,拥有职工80人,机械设备35台,固定
资产80万备,流动资金30万元,年印刷7500/4K万印,并产纸箱、纸盒、食品医药包
装盒60万平方米,实现工业产值150万元,利税20万元。被评为市、县先进企业。

七、东营市木器三厂
东营市木器三厂,原为利津县木器厂,是县经委主管的集体企业,厂址在县城西
西王村,厂地面积16亩,设配料、产品、油漆、装饰4个车间,新添置1250型大型带
锯1台,建成了木工生产流水线,拥有机械设备10台(套),固定资产总值50万元,职
工40人,年产中高档办公用具和民用侬具5000件,实现工业产值50万元,利税5万元
,连续二年被评为东营市二轻系统先进集体。
面粉厂、冷藏厂、饲料厂、油脂化工厂详见《粮食》条。
第二食品厂详见《商业》条。
拖修厂见《农机》条。
盐务
〔盐务工作概况〕92年,全县盐务系统把工作重点放在原盐生产上,一切服从生
产,一切服务于生产,落实盐业优惠政策,加强生产指导,走科技兴盐之路,促进了
盐业生产大发展。全县盐场发展到10万公亩,形成了4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当年生产
原盐1万吨,比上年增长244.4%;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万元,销售原盐、卤水实现利
税132.5万元,比去年增长57.5%。
〔盐田开发〕县委县认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盐田开发和盐业生产。
主要措施是:①盐田开发所需的土地,实行无偿征用的政策。②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原
盐生产主划的前提下,允许各乡镇盐场销售部分卤水以壮大盐场的经济实力。③新开
发的盐田在投产4年内全额交税,由财政按比例返还盐场。④建立多种增产激励机制
。⑤县财政金融部门提供贷款,支持各盐场新建塑苔池等。这些优惠政策有力的调动
了各乡镇开发盐场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年内新开发盐场6家,完成了8.88万公亩盐
田的配套工程,加老盐田1.12万公亩,盐田总面积达到了10万公亩,形成了年产4万
吨原盐的生产能力。92年共有盐场11家,其中已投产的7家(利津镇、虎滩乡两盐场为
第一年投产),共投产盐田4万公亩,年产原盐1万吨,完成省局下达计划的200%,比
去年增长244.4%;销售卤水21万立方米,比去年增长16.7%。
〔原盐生产〕县内各盐场起步晚,职工都是种田的农民,缺乏生产和管理经验,
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产量低,质量差。县局加强生产指导,促进各盐场走科技兴盐之
路。主要措施是:①学习外地先进盐场经验,推广新工艺技术。制卤过程采用“薄、
赶、深、储”工艺,缩短制卤周期,减轻雨季造成的损失。结晶过程采用“新、深、
长”工艺,根据不同季节,规定灌池水深20~45厘米,提高原盐结晶的产量和质量。
采用新工艺比传统工艺每年多产原盐2000吨。②扩大结晶塑苫面积。用塑料薄膜苫盖
结晶池,避免雨季损失,实现稳产高产,是全国各先进盐场采用的新技术。91年已在
县内推广苫盖600公亩。92年,县局多方协调关系,取得县府、省局和金融部门支持
,发放周转金18万元,新上塑苫面积400公亩。全县盐场塑苫面积达到了1000公亩,
为提高原盐产量打下了基础,提高了经济效益。全年实现盐业总产值250万元,其中
原盐产值145万元,卤水产值105万元。总值比去年增长103.3%。
〔盐政管理〕年内,县盐务局增强“以法治盐”的意识,广泛宣传落实《盐业管
理条例》和《山东省实施<盐业管理条例>办法》,举办盐政普法学习班三期,培训
盐务职工150人。建立盐政执法机构,县局设立了盐政审计科,并联合税务、工商、
供销社等有关部门组成缉查队伍,清理整顿原盐销售市场。全年查扣私运盐车7辆,
没收私盐10吨。较好地整顿了盐业生产和市场秩序。
通过提高原盐质量、整顿市场、加强服务、征询客户意见等措施,利津原盐占稳
了市场,年销量增加。全年销售原盐3200吨,完成省局下达计划的160%,比去年增
长34.5%。在各地盐场降价竞争的形势下,利津原盐仍保持国家定价307元/吨出售,
使县财政免受50万元损失。全年实现原盐销售利税132.5万元,比上年增长57.5%。
年内县局于县城津一路北首路东征地9.86亩,新建局机关办公室,建筑面积923
平方米,12月从党校临时办公处所搬入新址办公。

(王善斌孙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