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利津县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2&rec=36&run=13

〔工作概况〕1992年,县政协在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指导下,以解放思想,加快
改革总揽大局,把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
中共利津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政议
政,在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项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政协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工作人员认真学习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报告,武装思想增强政治素
质;组织机关人员赴枣庄、泰安等地参观学习,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创办经济实体,
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大合唱”;积极参加县里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精心指导政协乡
镇工作办公室的工作;走访委员,调查研究,搞好服务。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强化
了政协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增强了做一名政协工作人员的光荣感和
责任感。
〔政协第三届利津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协第三届利津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于1992年3月3日至6日,在利城举行。出席委员127名,列席人员25名。这次会议是在
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听取县委
书记杨庄德同志的讲话;听取并审议县政协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代表提案委员会
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与会人员列席县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听以并讨论《政府工作
报告》以及有关的县地各项报告。部分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围绕全县的经济、廉政、
科技、教育、卫生、法制、青少年教育等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号召全县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要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
中央周围,在中共利津县委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积极投身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来,抓住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考察、视察活动,更好地履行政治
协商、民主监督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九十年代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议政参政〕1992年,县政协结合全县中心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开
展民主协商活动,参政议政。年内共举行8次主席会议、6次常委会议,多次座谈会和
意见听取会,就全县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多种经营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
见、建议,有的意见被县委县府决策采纳,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参加县委、县府的重
大会议和活动,直接就全县大政方针、人事安排和重大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各乡镇
政协办公室,列席乡党委、乡政府和重要会议为党委决策当助手和参谋。年内,政协
委员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活动,发挥政协组织的智力优势,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8月份,县政协组织工商界部分委员,对“利津集贸城”的建设进行考察论证,就集
贸城的选址、规划、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报告的形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此,县
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给予充分肯定。年内,针对全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
,遵照县委、县府确定的“以工补农、以副补农”战略方针,组织农林、工商、科技
界的部分委员,先后深入集贤、罗镇乡部分村队进行“多种经营”情况考察,写出专
题报告,提出7条意见和建议,县委、县府给予好评。还围绕稳定小学教师队伍和提
高小学教师素质的问题,组织教育界的政协委员进行专题考察,掌握了基本情况和存
在的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措施。还组织委员对
“市14万吨乙稀工程上项目”、县“国合商业企业‘四开放’情况”进行考察;对部
分乡镇“三胞”眷属家庭经济状况作了调查;这些活动,调动了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
积极性,为全县的改革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对台联谊〕1992年围绕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以对台工作为重点,从促
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大局出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
动开展联谊工作。一是做好“三胞”接待工作。年内先后接待三胞25人次,按照政策
实事求是介绍家乡变化、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坦诚介绍利津县投资环境,诚心诚意
为他们排忧解难。台胞王希之曾连续五年回乡探亲,1992年探亲时,心脏病突发,县政
协得知后,多次探望他,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王先生出院后,向陈庄镇中学捐资3
000元,以表对家乡父老感激之情。二是做好“三胞”眷属工作。全县有“三胞”眷属
800余人,县政协采取召开座谈会、组织考察、走访慰问、寄发信函等多种方式,传递
信息、宣传政策,鼓励他们与国外和台湾亲人联系,为引进台资、人才、技术牵线搭桥
,对促进“三通”和发展利津县外向型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文史工作〕全年共征集各类史料32篇,4.5万字。各乡镇选聘文史通讯员20名,
拓宽了史料征集渠道。文史委与老干部局、老龄委联合下文,组织全县离休干部撰写
回忆录,同时还与外地的利津籍老干部取得联系,约稿组稿,使资料征集工作取得了新
进展。

(董兆林綦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