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利津县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9&rec=11&run=13

【县十届十次全委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11月8日在县城召开。主要内容为: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全委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社
会主义和谐利津建设。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利津的各项工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大城
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全面繁荣城
乡经济;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搞好城市和基础设施
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搞好文明建设;搞好平安建设;千方百计增加群
众收入;改善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积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加强领导班
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保持与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三、
立足长远发展,做好当前工作,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县领导干部会议】3月6~7日召开,县五大班子领导成员,各乡镇党委
书记、乡镇长,县直各部门、单位班子成员,部分骨干企业负责人,刁口乡
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参加了中心会场的会议;县直各部门、单位全体
干部职工,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乡镇直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参加了分会场
的会议。6日现场察看了9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情况,7日召开集中会
议。王秀华作重要讲话,提出了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跨越”的发
展战略;三句话和六个“要”:一是定位要准,信心要足。二是思路要清,
工作要实。三是作风要实,境界要高。

【县委主持召开的重要会议】
加快推进陈庄经济发展现场会议3月24日在陈庄镇召开,县委书记、县人大
常委会主任王秀华,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延成及有关县领导,陈庄镇、汀罗
镇党委书记、镇长,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首先观摩
了陈庄镇有关企业、工业园区。王秀华在会议上作重要发言:一、统一思想,
下决心加快推进陈庄经济发展。“突破陈庄”是由实现“三年解困,五年变
强”奋斗目标决定的;“突破陈庄”是由陈庄的特殊区位决定的;“突破陈
庄”是由陈庄的发展基础和综合优势决定的。二、明确目标,细化加快推进
陈庄经济发展的工作措施。处理好“三个关系”,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三、加强领导,打好推进陈庄经济发展的攻坚战。凝聚工作合力;推进措施
落实;强化督查调度。为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跨越”作出积极的
贡献。

全县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突破利津”战略誓师大会4月15日在县宾馆大会
议室召开。县五大班子成员、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县直部分综合经济部门
班子成员、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
府决策精神,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动员和发动,使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树雄心、立壮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
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提前实现“三年解困、五年变强”的奋斗目标,
加快建设“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利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秀华强调:一、全市实施“突破利津”战略,我们怎么干。二、突出工作
重点,整体协调推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三、加强组织领导,狠抓
工作落实,迅速掀起加快发展的新一轮高潮。

全县第三届劳动模范表彰暨庆“五一”座谈会4月29日在县城召开。县五大
班子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副书记,县直各部门、单位
主要负责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部分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秀华作重要讲话:要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迅
速掀起向劳模学习的热潮。要当好表率,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要
关心尊重,做好各级劳模的管理工作。

全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
会6月29日在县城召开。县五大班子领导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分管副书记,县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部
分骨干企业负责人,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督导组组长、副组长、办公室全体
成员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秀华作重要讲话。指出:
一、缅怀历史,展望未来,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精
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1、坚持领导干
部带头贯穿始终。2、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贯穿始终。3、坚持广泛宣传,
深入发动贯穿始终。4、坚持群众广泛参与贯穿始终。5、坚持深入整改,务
求实效贯穿始终。6、坚持探索创新贯穿始终。三、进一步巩固扩大教育活
动成果,凝聚合力,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县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交流总结会议7月28日在县城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
是: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外出学习考察,总结今年以来工作,分析面临的形
势,明确目标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
理清思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确保实
现“三年解困、五年变强”的奋斗目标。县五大班子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
乡镇长、分管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县人大、县政协各委室办负责人,县直各
部门、单位班子成员,部分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县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秀华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突破利津”战略,全面推
进“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着力打造工业经济、高效生态农业、海洋
经济“三大经济板块”,东部突破陈庄,西部突破明集,突出重点,整体推
进,尽快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财政穷县向财政
宽裕县的转变。具体工作中,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四个重点,做活五篇文
章,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全县工业经济座谈会10月12日在县城召开。有关县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
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利华益
集团、三阳纺织公司、正和化工公司、雅美纺织公司、华津植物蛋白公司、
美而高服饰公司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秀华
指出:提升境界,强化三种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集中
精力,搞好四个建设(项目建设、骨干企业群体建设、园区建设、人才队伍
建设);内外结合,健全三项机制(领导机制、服务机制、管理机制)。
(崔志刚牟焕章)

【县委办公室工作】
机关建设一是切实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
成果,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提高政
治理论水平、党性观念和道德修养。始终如一地坚持周六集中学习制度,坚
持办公室统一学习与局室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
论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注重实践锻炼,用两天时间筹备召开落实市
委、市政府“突破利津”战略誓师大会,很多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在短时间内
高水平完成。在高标准、快节奏完成各项任务的实践中,锤炼了作风,提高
了能力。二是切实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在办公室系统叫响了“马上就办、
办就办好”的口号,认真落实“六不让”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零差错”
目标。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各项工作规程和制度,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为保障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分级
负责,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了灵活全面的事务管理机制,做到了文件把关严
密,传递及时;会议安排周到,井然有序;机要档案规范,细致谨慎;财务
管理科学,高效运转;后勤保障有力,安全节约,办公室上下形成了人人想
工作、人人干工作,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三是切实加强班子建设。认真执
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重大决策、重要事情,都通过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定
期召开主任办公会议,通报有关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同时,对一些
牵涉面大的重要决策,注意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征询干部职工
的意见,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文字综合成功组织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突破利津”誓师大会、县委理论
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县十届十次全委会等大型会议,起草领导讲话150多篇,
各类文件210多份,文稿质量明显提高。“突破利津”誓师大会、县委理论
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县十届十次全委会等文稿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受
到了领导、部门、基层的广泛好评,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各
种会务工作井然有序,确保了会议效果。

调研工作围绕县委工作中心和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
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大型调研活动1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多项调研
成果进入县委、县政府决策。加强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
及时掌握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信息,总结典型,推
广经验。由县委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加快推进利津发展,
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跨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农村建设等
多项调研活动,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围绕争取市委、市政府
更大的扶持,立足利津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动利
津发展的报告》,为促进市委、市政府形成“突破利津”战略决策,发挥了
重要作用。提出工业发展布局的“一带三园区”建设、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和几个专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的“突破明集”战略以及推进发展的强企业、
强乡镇、强村带动战略等各项成果进入决策,变为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
较好的发挥了“智囊团”、“参谋部”的作用。

信息宣传不断完善信息工作机制,提高信息的质量、层次和实效性。全年共
向省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室上报信息1100余条,获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编发《利津信息》188期1600余条,其中内传信息70余期,撰写信息调研30余
篇,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东营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稿件70
余篇,完成县委宣传部安排的对外宣传任务的200%以上,从各个角度、不同
层面宣传了利津,树立了利津的良好形象。

综合协调主动搞好对上、对下和五大班子之间的协调,使各级各部门按照县
委的部署和要求,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步调。对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重点督查,
特别是对县委常委会议确定的阶段性工作和领导批示的事项,都以督查通知
单的形式进行专项督查,促进了县委决策的落实。对县委安排的各项重大活
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按照“超前谋划、制定预案、主动工作、完善细节、
确保质量”的原则,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全年共组织各类大型活动90多次,
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加强值班工作,坚持昼夜值班,做到了上传下达及时,
接待来人、接听电话热情文明,较好发挥了县委机关的“窗口”作用。强化
财务管理,加强用水、用电管理,保证了机关的高效、正常运转。对县委统
一部署的帮扶贫困乡镇、招商引资等工作,积极参与,发挥带头作用。认真
落实县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帮扶政策和资金,为所联系小
康文明村和所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理路子、想法子,尽心竭力地帮助群众解
决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机要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程序,确保了各类密码的安全
和通信畅通,全年共收发办送各类电报2635份,没有发生任何压误、漏办、
错办现象和失泄密事故。文件管理工作,共收发文件2700余份,没有发生任
何差错、短缺、失泄密现象。

对台工作积极为台胞、台属、台商搞好服务,全年看望台属15人次、台胞5
人次,到台属企业走访4人次,接待台胞、台属30余人次。通过电话联系、
到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台胞、台属重新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确定了
17户台属帮扶对象。强化对台宣传,积极促进对台经贸交流,在鲁台经贸洽
谈会及东营市经贸洽谈会期间,积极邀请、组织、陪同台商参会,邀请台商
32人次到利津参观考察,宣传了利津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保密工作严格各项工作纪律和程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规律和途
径,大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修订完善了10多项保密制度,对全县计算机网
络进行了保密技术检查,消除泄密隐患27处,确保了无任何失泄密现象的发
生。(崔志刚牟焕章)

【组织工作】截至2006年底,全县有乡镇党委9个,县直党(工)委6个,企业
党委4个。全县党总支15个,基层党支部807个。全县共有党员15969名,其中
预备党员394名, 女党员1860名,少数民族8名,农民9238名,在职职工党员
4812名,离退休党员1843名,其他职业党员76名。从入党时间划分,建国前
入党的224名,建国后15745名;其中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入党的1263名,
占党员总数的7.91%,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入党的3649名, 占22.85%;
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入党的4668名, 占29.23%; 1992年10月以后入党的
6165名,占38.61%。

思想作风建设一、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严格按照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的统一安排与部署,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了
“当表率部门,做模范党员”和“学习提高年”活动,进一步完善了集中学
习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和帮带责任制度,通过专题训练、集中测试、主题实
践活动等方式,全面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
协调能力、办事能力和自制能力,推动了组织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抓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修改完善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
工作调度、工作督查等制度。全年有工作要点,半年有工作计划,每月都列
出重点工作。建立健全了“百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和组织工作创新奖励
办法,一月一汇总通报。修订完善了学习、卫生检查、文明办公、车辆管理
等规章制度,促进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干部队伍建设一、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一是结合年度考核,调整优化了领导
班子。根据2005年度考核结果,分别对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
进行了调整,充实了部分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进一步改善了领导班子
结构,增强了整体功能。二是认真做好后备干部的推荐和补充工作。按照班
子职数和缺职情况,对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进行了调查摸底,共推荐出88名
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其中非党干部10人。三是注重女干部、党外干
部的提拔和使用。不断加大对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倾斜度,全年共有6名非
中共党员干部和13名女干部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四是2006年8月份在全县机
关、事业单位组织了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经过笔试、面试和考察
三个环节,正式录用了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女干部5名,非中共党员
干部3名。
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新途径,
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为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企业人
才,促进县域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扩大县内企业与县外企业之间的联系,
从县内企业中抽调了14名干部到青岛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举办了科级干部
理论进修班、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突破利津”培训班等,共培训科级干
部153名。二是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工作。组织6名县
级干部到上级行政学院和党校学习;抽调2人出国进行了培训;抽调12名科
级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多个班次的学习。
三、强化干部的实践锻炼。第五批14名上挂干部分别到省、市直部门单位进
行挂职锻炼学习,争取项目23个。选派27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专业招商队伍,
到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招商,拓宽了干部视野,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9个,促进
了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力度,做好了6名
选调生的接收安置工作。
四、干部下派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统筹协作,市直驻利津下派帮扶工作取得
丰硕成果。 市直驻利津第十三批下派工作队进驻以来, 共投入或协调资金
492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24个,为民办实事411件。截至2006年底,市直驻
利津县第十四批下派工作队共协调各类资金400余万元,完成帮扶项目110余
个。二是市直机关干部到利津挂职工作进展顺利。10名市直机关干部挂职任
县直对口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副职以来,帮助协调上下关系,进行业务指导,
联系帮扶项目24个。三是做好部机关推进利津加快发展工作。着力在服务全
县大局上、增强干部干事能力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下派帮扶上、软环
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为目标,强化协调,积极争取,共协调各类资金6090万元。
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了帮扶北岭乡八西村工作,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硬
化了村内道路、配备了文化大院桌椅、安装了路灯、修砌了水库、组织了50
余名青年农民赴外地培训。

干部监督管理一、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
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是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完善民主推荐、
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结合年度考核情况,对试
用期满的科级干部予以正式任用。二是创新考核方式,合理使用考核结果。
严格执行《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领导干部量化考核暂行办法》,逐步实现了
由定性考核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渡,由综合考核向分类考核过渡。在对全
县834名科级干部的年度考察考核中,评选出优秀116人,其中嘉奖32人。三
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从事民营经济工作。对全
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从事民营经济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修订完善
了有关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管理。
二、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继续坚持谈话打招呼、函询、诫勉、降免
职、经济责任审计、干部工作义务监督员、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
报等制度,完善了推荐干部责任制和干部考察责任制。2006年共对4名县级干
部和16名科级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信访数
据统计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信访形势的科学分析与预
测,实行了信访数据月报制度。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是精心准备,教育活动开局良好。针对农村
党员数量多、文化差异大、从业情况复杂、流动性强等实际,通过座谈、问
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领导联系点、派驻
工作组等形式,对16个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进行了整顿;建立了流动党员档
案,做到职业、去处、联系方式“三清楚”,为教育活动开好局提供了保证。
二是重点突出,学习培训效果明显。结合实际,编印了《利津县农村基层党
组织和党员干部创业实践典型材料汇编》,通过竞赛、作报告、宣讲等形式,
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先进、赶先进。采取支部组织学、上门送学、结对
帮学、典型带学、邮寄资料学等“五学”方法,强化党员的学习。三是宣传
广泛,教育活动氛围浓厚。依托多种媒体,构建全方位宣传网络。县委先进
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编发活动简报30余期;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先进性教育活
动”专栏;各级张贴标语5000余条,悬挂横幅300余幅。第三批教育活动中,
有2 0余篇稿件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先锋网”等中央媒体宣传推广,
扩大了利津县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春节期间组织外出务工回乡党员学习的
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表扬。四是精
心谋划,分析评议扎实有效。制定了农村党员先进性标准,列举了不合格党
员主要表现,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自觉把先
进性标准作为行动指南。 分析评议期间, 召开征求意见会1600余次,发放
《征求意见表》25000余份,党员群众谈心78000余人次,梳理问题1200余个。
五是认真整改,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坚持把群众热切关注的事情作为整改重
点,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论大小,都列入党组织和党员整改范围。针对
梳理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
限和整改标准, 进行公示, 接受监督。整改提高阶段,党员与党组织签订
《党员整改承诺书》9000余份,制定整改措施850余条,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
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农村和社区党的建设一、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实施“三百”示范工
程。以提高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
目标,通过领导联系、政策优惠、项目引导、科技扶持、产销服务等综合措
施,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农村创建100个“党建示范村”、建设100个“村党
支部书记创业示范点”、培育扶持100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二是加
大村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三期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采取
集中授课、经验介绍、外出参观等方式,对全县513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
为期一周的轮训,增强了驾驭农村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科技培
训基地,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党员干
部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增强了科技意识和致富带富能力。三是对农村党员进
行分类量化考核。将农村党员分为村干部党员、中青年无职党员、老年党员、
流动党员四大类进行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分别提出目标责任和不同量
化指标,严格考核。四是大力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对全县村级组织活动
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详实的调查摸底,对231个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
排出建设进度表:2006年底前完成33个村,2007年6月底前完成60个村,2007
年12月底前完成138个村。每村由市以上财政补助4万元,县乡财政各补助1万
元。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都要按照“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的
要求建设,场所建设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并有适当院落。截至年底,全县
共投入建设资金821万元,共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7处,其中列入中央、省
补助范围的29处。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稳步推进。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详细的
调查摸底,建立了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台帐,采取单独组建、
挂靠、建立联合党支部等方式,抓好党组织的组建。开展争创非公有制企业
“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按照增挂标准一致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门牌,
建立一个较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建立一套规范的党建工作档案,制定一套
党建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党员数据库和党员登记表,建立一个厂务公开栏的
“六个一”的标准抓好示范点建设。
三、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两推三步公示”、党委成员列席支部党
员大会、票决制、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标准,注重把有文化、有上进心的
优秀青年,生产一线工人和妇女中的先进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及时吸收到
党组织,为党的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共发展党员368名,其中女性88人,
占23.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2人,占40.8%。
四、抓好党员党组织信息数据库建设。组织基层党(工)委对全县830个党组织、
15661名党员的信息进行了采集更新,建立了完整的党员信息数据库,实现了
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学习培训、组织生活、党内统计
等党建工作的实时动态管理,提升了党务管理工作的层次和质量。
五、组织开展了纪念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一是认真做好省、市、县推优表
彰工作。2006年“七一”期间,毛坨村被表彰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有13
个基层党组织、10名党员、5名党务工作者受市委表彰;县委对全县各条战
线上涌现出的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共产党员、20名优秀党务工
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全县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形成了“学先进、讲奉献”的
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各基层党委开展了歌咏比赛、党建知识竞赛、座谈会等
系列庆祝活动,以多种形式纪念建党85周年。三是在利津电视台开辟了“时
代先锋”专栏,大力宣传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的典型
事迹,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学先进,创一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厉,
奋发进取。
六、做好老党员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严把政策关,认真做好对全县142名
无固定收入的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固定补贴的审批工作,并按时足额将
资金发放到每名老党员手中。

远程教育工作不断强化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力度,实行了督查员制度,
在全县选拔了136名督查员,全面负责510个村远程教育的督导与检查工作。
在完善好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簿一册”调阅、例会及通报制度等
一系列规章制度。按照分级施教的方法,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现场
培训等形式对乡村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举办各类培训30余次。2006年,
共拍摄、制作、整合各类课件17部,其中有7部在省远程教育频道播出,在
全市教学课件观摩评比中,有1部获一等奖,1部获二等奖,2部获三等奖,
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一、加强指导、精心组织,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
功。按照《中共利津县委关于认真做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
制定了《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方案》、《乡镇党委换届考察工作实施细则》。
抽调精干人员,向各乡镇派出换届指导组,加强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指
导和督促。按照“明确方向、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原则,对
乡镇党委进行了换届考察。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
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通过换届,9个乡镇党
委的人员配备完全符合市委要求,进一步优化了乡镇班子结构。
二、超前考虑、密切配合,积极筹备县委换届。制定了《筹备工作日程》、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流程》和《工作细则》。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了
对县委领导班子及成员、县纪委正副书记的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对新一届
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纪委正副书记进行了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对县委领导
班子及其成员和拟提拔重用人选开展了民意调查,进行了实绩分析、实地考
察。
三、严格步骤程序,做好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初步人选推荐和市第
四次党代会、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一是严把代表推荐提名关。
以基层党(工)委为单位,全县共划分19个推荐选举单位。各推荐选举单位按
照分配的名额,组织所属的全部党组织、党员,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名,
经过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协商,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
候选人初步人选。二是严把组织考察关。分层次对候选人考察人选进行全面
考察,并征求所在单位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后,逐级进行上报。三是严把选举
关。根据基层党委酝酿推荐情况,县委召开全委会,确定十七大、省第九次
党代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各基层党组织分别召开党代会或党员代表会议
或党员大会,对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充分酝酿,采用
先差额预选后进行正式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出席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牛吉山朱丽霞)

【宣传工作】
理论宣传认真抓好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10日和县乡机关每周六的集中学
习,重点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
和谐社会等内容,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举办报告会。围绕“实施二次创
业、实现二次跨越”和“突破利津”战略决策,组织举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
组读书会。深入开展理论下基层和党课教育活动。在全县集中开展了“‘突
破利津’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讲教育活动,运用专题辅导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让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人心。实施自选课题专题
调研,形成了举办黄河三角洲(利津)民俗风情文化节的建议报告、文化富
民和文化乐民的措施及对策、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权威性调查等一批有深度、
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有多篇文章在省委《决策参考》、《山东宣传工
作》等刊物上发表。

新闻宣传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搞好新闻策划,制作专题栏目,重点宣
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二次创业、二次跨越”及“突破利
津”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完善新闻报道工作机制,强化对基层单位
的宏观调控,通过实行工作人员包片制、组织记者乡村行、以干代训等方式,
增强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加强与上级媒体的通联与协
调力度,研究新闻工作规律,集中策划重头稿件,使一大批反映县委、县政
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大稿、好稿上了大报、大台。围绕“突破利津”战略,在
市电台、电视台开设了“突破利津”在行动等专栏,在《东营日报》刊发了
“构想篇”、“行动篇”等深度报道,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全年在《人民
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发稿48篇(《人民日报》华东版头版头
条1个),在《大公报》、《山东侨报》等境外媒体发稿141篇,在《大众日
报》发稿45篇(头版头条1个),在《东营日报》发稿1417篇(头版头条25个);
在中央电视台发稿5条,在山东电视台发稿114条(头条2个),在东营电视台
发稿543条(头条46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3条,在山东人民广播电
台发稿235条(头条4个),在东营人民广播电台发稿1046条(头条120个)。
加强了对全县各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高度重视上级媒体对我县的采访工作,
努力化解问题类报道,确保舆论安全。在各县区率先完成了市委下达的2007
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任务。注重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挖掘
培树,在全市学习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汀罗镇毛坨村党支部书记张
玉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门采访报道了毛坨村工作经验。(参
见《2006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统计表》)
2006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统计表作者标题日期单位张吉山利
津县政“误”公开栏挂在村头1月1日薛山利津黄河口又现“开凌梭”3月3日
王景波黄河口10万农民喝上健康水3月4日李俊三李学勤山东利津:一份提案
促成农民致富路4月21日宋光茂黄河入海量升至895立方米每秒5月13日薛山刘
志刚利津16万亩盐碱滩变米粮川(华东版头条)9月20日人民日报张吉山黄河
下游出现百里冰河1月1日薛山黄河入海流量创新高5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张
吉山黄河封河河段延长下游出现百里冰河1月12日薛山黄河三角洲增湿地吸
引大批珍禽栖息1月12日王景波黄河入海口启动恢复湿地工程2月6日薛山黄河
春季入海量创9年最高5月16日任传玉黄河口复现海猪群6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王景波山东利津县循环使用教科书2月20日经济日报任传玉山东农村信息化
示范点工程启动1月21日张山虎利津县村村配上动物防疫员4月26日任传玉利
津县“背包银行”乐农家4月28日任传玉庄稼人的日子变样了5月26日薛山盐
窝镇办起“羊银行”7月21日张山虎利津农民有了“致富网站”8月31日张山
虎李重伦利津海珍品苗种繁育旺盛外地商人“抢苗”热8月29日任传玉网络
信息连到电视上10月20日李娟利津蔬菜长在棉花地10月24日李娟利津县村务
公开有了回音壁10月27日王景波张山虎利津麦田吃上“营养餐”10月31日李
娟利津县培植人文教育“麻地”11月9日张山虎王景波利津创汇农业引领农
民赚洋钱11月9日张山虎利津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11月14日张山虎任传玉
利津动物防疫“六个到位”11月15日张山虎张吉山一池海水用四遍循环养殖
铺新路11月23日李娟利津农民拥有“市场眼”11月23日薛山利津兴起“致富
沙龙”12月7日薛山村务公开有了触摸屏12月22日薛山利津军人村官领跑致富
路12月28日任传玉利津利用棉籽秸秆为农民增收12月28日农民日报任传玉王
景波利津建起5个信息服务超市1月4日魏东贾瑞君利津“全民创业”激活民
间资本(县域版头条)1月10日王景波循环使用教材一年节省近30万元2月7日
张吉山李伟伟利津流动信访站进村接访2月14日张吉山陈华国利津:配送网
络直通6万农户2月20日薛山利津县45家农资超市助春耕2月27日薛山利津“名
牌农业”亮点纷呈3月2日任传玉利津建起110个农村社区卫生站3月23日大众
日报(续表)作者标题日期单位王景波农资检测政府埋单3月29日王景波利
津10万农民喝上自来水4月11日张山虎王宝国盐窝镇6万亩棉花“未收先嫁”4
月12日任传玉利津农民了健康守护神5月18日李重伦利津为特困户建新居6月
27日薛山利津“键盘经济”富农民6月29日山东英模谱——李竹如7月3日任传
玉一个退伍老兵的28年8月1日张吉山李娟利津建起全国最大蓖麻油加工基地8
月8日薛山丙彦利津230名退伍军人担任村支书8月30日张吉山任传玉利津“三
电”织就农技服务网(县域版头条)9月13日薛山自忠利津中小学聘请法制
副校长9月16日李文明王晶晶16万亩盐碱地变成米粮川9月27日张吉山薛山利
津农民手攥增收“三单”(头版头条)10月7日传玉张芳利津1900多户居民建
立家庭档案10月18日任传玉民俗文化进课堂11月1日薛山利津千余“土法官”
说和万家“芝麻事”11月9日李鹏利津引入派遣制安置下岗工11月22日张吉山
李重伦一只羊分解出40多个品种(县域版头条)11月23日王景波利津49万亩
土地吃上“营养套餐”12月5日齐淮东“空壳村”一年建成小康文明村12月27
日大众日报
精神文明建设将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重
点抓好利津镇、陈庄镇“两大片”和滨港路沿线“一条线”的创建,以重点
带一般,推动区域连片开发。利津县结对帮扶、连片创建的典型做法受到市
文明委的充分肯定,有30个村创建为市级小康文明村。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东营召开为契机,对辛河路陈庄、汀罗段进行了集中整治。
开展卫生先进村、卫生光荣户评选活动,大力实施村镇环境集中整治,组织
清“三堆”、建沼气池、建垃圾集中处理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年向35
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村累计投资2538.5万元,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明
显。 健全创城活动长效机制, 集中组织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深入开展
“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创建等活动,凤凰小区、利华
益小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机关、进企业、
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五进”集中教育、“‘与文明同行’道德教育月”
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信用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信用利
津”建设。利津县深入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的做法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
谈”播出。全县有19名干部群众被评选为东营市文明市民,入选市委宣传部
编印的《闪光的心灵》和《文明风》等书,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毕新兰入选全
市十佳文明市民,老党员杨德祯冰窟救儿童入选全市十佳文明新事。切实加
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的创建和管理,全县有省级文明单位9个,省级
文明机关3个,市级文明单位25个,县级文明单位40个。

文化宣传参与策划利津民俗文化、博物馆和文物分类整理等工作,推进全县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配合市委宣传部完成全市首部戏曲电视剧《黄河口之恋》
的实景拍摄工作。组织参加2006年省文博会,提报的黄河故道民俗开发等两
个文化产业项目被列入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芦笋茶等三个文化产品
参加了民俗文化展示。借助全市经贸洽谈会首次设立文化展厅的契机,积极
宣传推介利津“凤凰城”文化品牌。成立利津县作家协会,创办了《凤鸣》
会刊,搭建了培养文学创作队伍、开展创作活动的平台。深入开展“文化下
乡”、“文化进社区”和为基层群众捐书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利
华益集团荣获全省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奖。组织开展了全县民间文艺展演、第
五届元宵节灯会、消夏文艺晚会和“放歌凤凰城”元旦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
动,承办了全市小康文明村趣味运动会,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选派枣园村
大型威风锣鼓参加全市民间文艺展演活动,获得组织奖。组织举办了“二次
创业、 二次跨越” 群众歌咏比赛,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策划举办了
“与希望同行”落实“突破利津”战略专题文艺晚会,受到全市各界一致好
评。稳步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步伐,不断加强对“网吧”、音像等
文化市场的监管,切实抓好“扫黄打非”、整治网吧和音像制品等工作,确
保了全县文化市场安全。
(顾国岭王若奎)

【统战工作】
经济统战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优势,积极主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一是抓典
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
推荐了4名代表参选“东营市十佳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
力倡树经济实力强、政治思想硬、热爱公益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抓调研。
组织开展了社会新阶层、非公有制企业经营情况等项调研活动。对担任各级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统计,摸清
底数,掌握情况,建立了信息库,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最大限度地为他
们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政议政、发展经济的
积极性。三是抓服务。组织实施了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四三二”工程。搭建
信息、资源、协调对话、融资四个平台,发挥统战部门的工作优势,在引进
项目、资金、技术上下功夫、搞服务;以民间商会和民营企业维权服务中心
为载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健康
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四是抓奉献。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
光彩事业活动,回报社会。县工商联副会长刘福堂、赵光彦、陈双红等积极
参加“下岗职工再就业”活动,企业安置下岗职工650名,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1100名,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大力倡导非公有制企业参
与捐资助学、修桥铺路等公益活动。组织会员企业与19名困难大学生和37名
失学孤儿结成助学对子。53名非公有制企业代表人士累计捐款95万元。五是
抓新农村建设。以开展“民企帮村”活动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
要载体,积极引导70个会员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与75村(居)结成帮扶对子。
振利公司在全市“民企帮村”现场经验交流会做典型发言。县工商联北宋镇
分会在全省基层(行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六是抓
招商引资。引进的利津县荣景工贸有限公司盐化工二期项目已投产运营,到
位资金350万元,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党外干部培养选拔2006年,配合县委组织部提拔、考选党外副科级干部5人。
在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党外干部刘建民当选为县人大副主任。截至2006
年底,全县配备党外副县级干部5名,县直职能部门、单位配备党外副科级干
部15名,开创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理论调研和宣传撰写统战理论调研文章6篇,在《山东统一战线》、《联合
日报》、《黄河口社会科学》、《黄河口论坛》刊发宣传文章7篇。组织参
加了全省统一战线知识竞赛, 共收到答题卡3000余份。向各级报送统战信息
90条次, 月均7条次, 被中央统战部《每日汇报》采用信息1条,被省、市
《统战简报》采用30条次,被省委统战部确定为信息直报点。在聊城举行的
全省统战信息经验交流会议上,《实施五个转变,打造统战信息精品》在大
会作了交流发言。

参政议政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全县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
入调研,提出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提案8件,全部进入党委、政府决策。组织
力量,对全县社会新阶层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外代表人
士及企业情况、中介组织机构情况登记造册,全部建立了电子文档。向东营
市社会新阶层联谊会推荐了4名理事,社会新阶层统战工作逐步走上了档案
化、规范化管理的路子,为全县加快发展凝聚了新的力量。
(苟希峰孙永政)

【县直机关党工委工作】
思想政治建设根据县委总体部署,县直机关党工委以巩固和扩大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成果为契机,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强化党员党性意识,
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先后在县直机关中组织开展了“党
章集中学习月”和“《江泽民文选》集中学习”活动;集中组织大型政治理
论学习党课4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报告
会2次,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培训辅
导党员干部800余人次,入党积极分子54人;结合机关办公自动化的推广普及
和党员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需要,组织举办全县机关干部职工计算机技
能大赛,60余个单位130多人参加了比赛,提高了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
时,进一步强化机关服务功能和机关干部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支部“三会一
课”基础上,规范党员学习日和机关周六集中学习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带头
参学督学制度,设立集体和个人学习档案,完善学习考评机制,全面提高党
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党组织理论学习长效机
制。“七·一”前夕,在县直集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一是联合县
纪委、县委组织部共同主办,县油区办参与协办的纪念建党85周年“学党章
永葆先进性”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二是在县烈士陵园举办了县直机关入党宣
誓仪式,党员代表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77名新党员面对党旗进行
了庄严宣誓,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堂。

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深入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制定印发了《县直机关党支部
规范化建设意见》,并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抓典型、找
亮点,以点带面,深化支部规范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巩固扩大机关规范化建
设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机关党组织建设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是做好支部调整审批和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宜专则专、宜兼则兼、德才兼
备的原则,督促指导37个基层党组织及时进行调整改选,调整支部书记、副
书记43名,充实更换支部成员70名。同时,指导新建党总支2个,党支部5个,
发展预备党员54名,审批转正预备党员76名。三是深入开展评先树优活动。
对2005年度涌现出的10个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名优
秀党务工作者和133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七·一”期间,经党工委
推荐,县直有16个基层党组织、5名党务工作者和25名共产党员受到了县委的
表彰奖励;有3个基层党组织、4名党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获得了市委的表彰
奖励。

机关作风建设一是规范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在调查研究和学习外地经验
的基础上,制定了《县直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并以县委
办公室及县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予以下发执行,对机关工作人员的仪表举止、
接待服务、遵纪守法、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更好地树
立了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是继续深化“五型” 机关创建工作。重点开展了
“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学习与服务,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综
合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营造优
良的政务工作环境。三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充分利用集中学习日,
组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
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为主,深入
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葆先进”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上
党课、知识竞赛、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切
实改进机关作风,促进了县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

机关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县直机关工会工委充分发
挥职能作用,相继开展了“县级劳模”推荐评选和“技能培训、技能练兵、
技能竞赛”活动等。县直机关团工委、妇工委按照团县委、县妇联的总体工
作安排,在“五四”、“三八”期间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分别组织开展“巾
帼建功”、“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二是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根据目标任务要求,签订了责任状,本着“谁主
管、 谁负责” 和“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在县直积极开展了争创
“平安单位”活动,确保了县直机关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三是认真做好
计划生育教育管理工作。贯彻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人口与计划
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的主要精神和有关要求,把教育县直机关党员干部
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列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之一,
推动了县直机关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做好各项日常工作。全年共
收缴党费27.8万多元,接转组织关系信157份,完成了2006年度党员信息统计
上报及2007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任务。

圆满完成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全面启动“爱心助困”活动。春节期
间,以县直部门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为主,救助城镇特困职工和
农村特困户、五保户、重灾户,累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折合人民币40余万
元。3月份,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在县直机关中开展为社区图书捐
献活动,99个县直部门、单位共捐赠图书8000余册。二是积极开展村庄绿化
及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在县直机关中集中组织开展了村庄义务植树活动,同
时,配合县林业局开展城区单位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三是认真落实推进利津
加快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结合“突破利津”战略的实施,积极做好与市直工
委的对接服务工作,争取思想上的关注,政策上的支持,工作上的帮助,市
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耿振东3次来利津县调研,并积极落实党员电教建设
帮扶资金3万元。
(韩卫东程丽丽)

【信访工作】
案件处结2006年,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
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实行领导干部“一
岗双责”处理信访问题制度和信访工作“三项规程”,及时妥善地处理群众
的来信来访来电。全年县信访局共受理群众信访事项361件(起),其中,
来信176件,比上年增加12.8%,来访161起,比上年减少24.8%,来电24起,
比上年减少46.7%。信访事项处结率达99.4%,结服率达97.2%。上级交办信
访事项56件,处结56件,处结率达100%。

组织领导一是切实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了党政领
导亲自处理信访问题和包案解决重大信访事项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
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对重点信访事项亲自过问和调度;其他县级领导,在抓
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协调解决分管部门、单位发生的重要信访问题。对
上访老户和重要的信访事项,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制度。2006年,县乡两
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批办处理信访事项264件(起),县级领导包案解决重
大信访事项61件(起)。二是严格落实信访通报制度。对信访情况实行周通
报制度,印发给县委各常委,县政府各县长,县人大、县政协办公室,县信
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各有关乡镇、部门和单位;每月对信访情况进行汇总、
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信访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措
施。三是严格落实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信访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及评
分标准。年底,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
成重大信访事件或处理信访问题不到位致使矛盾激化造成较大影响的领导干
部,严肃追究责任。

基层建设一是抓好源头,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年初,县委办
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
信访问题发生的意见》。全县各级各部门,制定政策、部署工作,充分考虑
群众的承受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二是建好队
伍,奠定做好信访工作的组织基础。各乡镇(城区管委会)成立了由信访、
司法、公安、农经、土地、财政、民政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信访调解组织,及时掌握了解信访等事关社会稳定
的情况,直接传递信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

排查调处一是建立无缝隙排查网络。把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都纳入矛盾纠
纷的排查范围,建立覆盖县、乡(镇)、村和部门、企业、学校各个层面上
下贯通、纵横交错的信访信息网络。二是实行灵活多样的排查方式。采取条
块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常规与重点结合等多种排查方式,坚持平时周
排查,敏感时期日排查、日报告、日调度,全面排查不稳定因素和信访隐患。
三是落实调处责任。对排查出的问题,由所在单位负责控制和疏导,确保矛
盾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2006年,全县共排查信访苗
头、不稳定因素207件,基本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化解。

信访宣传一是通过多种方式,精心组织《信访条例》宣传月活动。下半年,
订购了国家信访局编辑的《信访指南》VCD宣传教育片,通过县有线电视台
进行反复播放,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强化了对信访法规的培训。
2006年,在全县举办的村支部书记轮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实施“突破利
津”战略培训班,都将信访法规知识列入培训范围。下半年,与综治委、司
法局联合,举办了信访法规知识竞赛。在全县设考场9个,参赛人员达800余
人。三是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宣传。2006年,在《大众日报》、《山东信访》、
《东营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9篇。

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了解决重点信访问题的“六联责任单”制度。对重
点信访问题,由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将《重点信访案
件责任通知单》分别送达分管县级领导、承办单位、问题发生单位、组织部、
人事局、信访当事人,促进了重点信访问题的妥善解决。2006年,县信访工
作领导小组以“六联责任单”形式交办的5起重点信访案件都得到了及时妥
善解决。二是继续实施群众来信“绿色邮政”工程。在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
接待日制度,充分发挥县长热线电话、县长电子信箱作用的同时,继续在全
县实施群众来信“绿色邮政”工程,引导群众尽可能通过写信向当地党委、
政府或部门反映问题。2006年,群众来信继续增长,上访量持续下降,信访
秩序明显好转。三是建立了信访问题调研制度。先后就群众重复上访问题、
土地问题、信访秩序问题等进行了专题调研,提交调研报告13篇,为领导科
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创新工作一是实行乡镇、部门领导同志周一公开接访制度。2006年,乡镇、
县直13个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每周一上午公开接访,接访领导的姓名、
职务、联系电话、接访地点、接访时间通过县电视台和电台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答复解决的,现场答复解决;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的,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落实承办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处结时限,搞好督
查落实。二是落实领导同志“第一时间”接待处理集体访制度。对集体上访
和突发性事件,涉案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同志必须在“第一时间”(来县40
分钟,到市60分钟,到省200分钟,进京8小时)内赶赴现场进行处理,不得
以任何理由推诿。贻误工作时机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责任单位及主要领导
人的责任。三是建立实行信访听证制度。对疑难信访问题和经处理多次,上
访人仍不服的,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等多方代表公开听证,公开处理,促使上访人息诉罢访。在处理疑难信访
事项过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坚持处理问题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把过去就
事论事、求一时息事宁人的做法转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为解决疑难信访问题
闯出了路子。四是建立和完善了信访信息系统。2006年底,信访信息系统建
成并开通使用,实现了与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的连通,同时建立了局域网,实
现了局内办公无纸化。
(扈文芹高贵杰)

【档案工作】档案馆辖243个全宗,比上年增加121个。馆藏档案资料5万余卷
(册),其中档案有文书、纪检、人口普查、公证、照片、印模、实物等10
多个门类。馆内水电设施安全合理,“九防”措施齐全,安全管理体系严密
完整。

年度整理归档3月份,县档案局向全县各单位发放了关于做好对2005年度文件
整理归档工作的通知,对归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采取重点抽查、面上
指导地方式督促全县各单位及时完成整理归档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文件材料
的整理归档,抽调了信用联社和县政府办公室等部分单位到档案馆对其档案
进行了整理。

队伍建设6月8日,县档案局举办全县档案业务培训班。聘请市局技术人员就
机关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电子文件整理归档等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业务
辅导。

业务指导对“突破利津”办公室的文件归档工作进行了前期指导。同时对社
区进行了档案实地指导和培训,通过对社区各居委会档案管理人员的指导和
培训,提高了社区的档案管理水平。

家庭档案9月19日在利津县召开全市家庭档案工作现场会,家庭档案建设情
况在《大众日报》和《东营日报》上进行了报道;12月9日,全省家庭档案
座谈会在威海举行,利津县作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促进和谐
社会发展”的典型发言。

档案资料征集为了进一步丰富馆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经上级有关部
门和领导同意, 县档案局开展了名人字画征集活动。1~4月份,共发出信函
200多封,登门拜访60余人次,征集到字画300余幅。同时扩展名人档案征集
范围,通过邮寄信件、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征集到近300件名人档案。

档案进馆接收老干部局、信访局等部门单位的档案进馆。同时联合先进性教
育活动办公室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并完
成了进馆工作。进一步丰富特色档案的门类。

档案利用全年共接待查阅档案226人次。2006开始,县档案局对全县重大活动
实行跟踪拍摄,共摄制录像150分钟,照片近200张,为全县重大事件积累了
第一手档案资料。

学术研究县档案局组织开展了全县档案学术研究工作,动员全县档案管理人
员积极撰写论文进行学术交流,供稿向省级档案杂志发表20余篇。同时,县
档案馆编研出版了《利津县机构建立文件汇编》,并呈报省级科研成果。与
中共利津县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编辑出版了《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利津县历次
代表大会录》一书。

档案考核依据《山东省档案管理考核标准》,11月份配合市档案局对全县各
单位进行了考核,县档案馆被认定为省一级档案馆,荣获全市档案“资源建
设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市档案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档案编研工
作先进单位”、“全市档案学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县法院荣获“省特级
档案室”称号,利津一中和工商局荣获“省一级档案室”称号,刁口乡和行
政执法局荣获“省二级档案室”称号。
(张君霞刘孟桢)

【党史研究】
《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利津县历次代表大会录》出版发行该书40万字,
记录了1956年至2006年期间,中共利津县历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况,客观地
介绍了历届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改变贫困落
后面貌,以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

《中共利津地方党史资料专题研究(第一集)》编辑工作进展顺利县党史研
究室按时期、分专题开展了党史资料的征编和研究工作,并完成了《中国共
产党利津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等10余个建国前后党史专题资料的征集、
整理与研究任务。展开了《建国初期利津的民主建设》等10个专题资料的整
理与研究。截至11月下旬,20个专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基本完成。

《全国劳模在利津》相关资料的征编工作顺利进行至2006年底,利津县共有
于祚棠、张炳炎和徐云亭3人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称号。2006年,
完成了对3位全国英模事迹资料的采访和整理工作,计39900余字。其中,全
国劳模于祚棠的资料已上报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党史人物传(第十集)》
一书编辑组。

抗战时期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课题调研试点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党史研究室
的部署和要求,利津县于3月份全面展开了抗战时期利津县人口伤亡和财产
损失课题调研试点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课题组的验收,得到了省、市有关
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发的《抗战调研工作简报》
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发的《抗战时期山东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作简报》
先后登载了利津县的做法。从10月25日开始,党史研究室组织协调有关单位,
展开了课题调研的复查工作,并初步完成了《人员伤亡名录》、重大事件走
访取证声像资料和 《日本侵略者对利津县劳工的奴役与迫害情况调查》 、
《日军侵占利津县期间对女性实施性侵犯情况的专题调查》、《日伪统治时
期在利津县的“奴化教育”》等专题资料的征编工作,按时完成了相关资料
的整理上报等任务。

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发挥烈士陵园及“七碑一像”等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与
民政、教育等部门配合,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并配合搞好革命遗址纪念物的
维护工作。二是利用清明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党史宣传。三是加大了
各级各类党史书刊的发行力度,先后组织发行《中共山东年鉴(2006年卷)》、
《山东党史》、《中共东营市委纪事(2005年卷)》、《光辉历程——中国
共产党利津县历次代表大会录》等党史书刊1500余册,进一步扩大了党史宣
传教育面,较好地发挥了党史资料资政育人的作用。

圆满完成上级党史部门下达的资料征编任务先后完成了 《中共山东年鉴
(2006年卷) 》 、 《山东党史人物传(第十集)》、《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6年卷)》等有关利津县资料上报以及省、市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
会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论文的组织撰写。姜学谦、高荣国撰写的论文
《试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来源》被《黄河口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登载。
中共东营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历史的召唤——〈中共东营地方史〉第二
卷专题资料集》收录了“利津县的结束土改运动”、“建国初期利津县国民
经济的恢复”、“利津县的国民经济调整”等14篇专题资料,计10万字。

老干部联系工作在继续保持与住本县老干部密切联系的同时,安排专人到博
兴,对原中共利津县委副书记张肇远和原利津县直机关党委书记王廷兰(女)
等老领导进行了有关“批林批孔”运动专题资料的调查采访,用电话、信函
等方式联系了驻东营的高树林、郭洪涛、刘存吉,驻滨州的王凤仁、邢天才、
杨再文、崔振湘,驻济南的张汝淮,驻河北省的林光,驻甘肃省的单国栋等
老干部,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3月22日至23日,参与接待了李竹如烈士
的长子、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副部长李维民少将和烈士的侄子、山东建
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润芳; 5月23日参与接待了原“沾(化) 利(津)滨
(县)”三边地区武装大队长、解放军二十八军原炮兵副军长刘竹溪和夫人
张林等老干部;10月13日参与接待了原解放军渤海军区政治部耀南剧团编导
股副股长、海军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正师职)王凯等老干部,并分别陪同
他们到县烈士陵园和北张72烈士墓进行了祭扫,向他们赠送了利津地方党史
书籍。
(姜学谦高荣国)

【老干部工作】2006年底,全县共有离休干部217人,其中党员159人。按参
加革命时期分,抗日战争时期44人,解放战争时期173人;按机构性质分,党
政机关单位91人,事业单位58人,企业单位68人;按行政级别分,正处级2人,
副处级55人,科级31人,一般干部129人。异地安置23人,其中安置省外4人,
省内市外19人。

党建工作全县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小组)53个,完善了“三会一课”、
走访谈心、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推行了“集中学习”、“上门送学”、
“结对帮学”等适合老同志特点的学习形式,老干部党建工作实现了规范化、
制度化。为每位离休干部订阅了《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刊物,为离
退休干部党支部订阅了党报党刊,为老党员日常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治待遇认真落实通报情况、走访慰问、参观考察等政治生活制度。举办党
建知识培训班两次,对全县6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进行系
统培训,提高了新形势下老干部党建工作水平。召开老干部情况通报会两次。
春节前夕,召开老干部迎春座谈会,县主要领导向老同志通报情况,征求意
见建议。县五大班子领导走访慰问了县级离退休干部,各乡镇,县直部门、
单位代表县委走访慰问了本单位老干部,县委老干部局走访慰问了异地安置
干部。4月份举办了老干部《营养免疫学》讲座。5月份组织40余名老干部赴
河南开封、洛阳、焦裕禄纪念馆等地考察。6月份组织县级老干部赴港澳、
新马泰等地考察。9月份组织20余名县级老干部视察县内重点工农业生产项
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月份为离休干部进行了健康查体。

发挥老干部作用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经验、智慧等多种优势,为“二次
创业、二次跨越”贡献力量。2月份,深入实施“夕阳创业”工程,引导老
干部在民营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关心教育下一代、
党风廉政监督、移风易俗等领域发挥余热。年内,马迎奎等3名老干部被市
政府评为“老龄工作先进个人” , 王福久等11名老干部被市老龄委评为“
‘老骥立功’活动先进个人”,县老年大学等4个单位被表彰为“全市‘老
骥立功’活动先进单位”。利津县老年大学建校十周年庆祝大会
企业离休干部管理7月份,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
障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改制重组以及关停破产国有企业离休干部
工作的意见》,拉平企业与机关事业离休费,为享受县处级的企业离休干部
人均提高1100元,科级人均提高900元,由财政按月拨付劳保部门发放;进一
步明确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权限,为原农机、亚美4名破产企业离休干部
落实了管理单位,解决了破产企业离休干部“人由谁管”的问题;企业离休
干部医疗费全部纳入财政,由医疗保险处负责,理顺了报销渠道。11月份,
安排专人对乡镇和企业离休干部进行了走访调查,详细了解老干部思想、身
体、待遇落实情况,填写《利津县离休干部走访记录卡》。针对工作中存在
的薄弱环节,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老干部工作的通知》,
促进了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

老年教育深入实施“亮点工程”,抓好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
提升了老干部工作整体质量。一是巩固扩大省级示范校创建成果。8月份,
县政府投资40余万元建设老年大学多功能厅和排演厅。二是开展十周年校庆
活动。通过座谈会、文艺演唱会、办学成果展、书画展等形式,展示办学成
果。三是办学规模再创新高。通过改善办学设施和广泛宣传,第六届招生近
400人,增设英语、家电两个专业,达到12个教学班、开设16门课程的办学规
模。8月份,利津县办学经验在年度全市“三个亮点”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
了典型发言。

文体活动一是老年广场文化溢彩纷呈。成立老干部门球、舞蹈、太极等文体
队伍20余支,以凤凰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老同
志达2000多人。二是老干部阵地建设卓有成效。县、乡建立老干部活动室50
余处,为老干部日常健身娱乐搭建了有效载体。三是老干部文体赛事丰富多
彩。2月份举办了戏曲演唱会;4月份举行了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象棋赛、
第四届“寿星杯”老年门球赛和田径、太极拳剑、女子门球培训班,参加了
全市田径选拔赛和女子门球赛;5月份参加了全市象棋选拔赛,与县实验二
幼举办了“老少同乐庆六一”联欢晚会;6月份与垦利县老年大学举行了戏
曲联谊,组织参加了全市庆祝建国57周年书画展、全省“青岛保税杯”老年
书画大赛;10月份组织老年大学学员到老年公寓慰问演出,与县农机局举办
了“共庆老人节”活动。老干部活动做到日日有安排、月月有比赛。

宣传调研年内在电视台编发新闻10余条,在各级报刊发表稿件70余篇,编发
《利津老龄老干部工作》简报10期,在《利津工作》编发“老人节”、“老
年大学10周年校庆”专刊2期,进一步扩大了老干部工作的影响。围绕工作
中的重点、难点,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努力探索做好新形势下老龄、老干部
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快推进老年教育网络电化办学的几点思考》被
评为“全省老干部部门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利津县宣传调研工作成绩全
市名列首位。

老年人帮扶市委老干部局协调市财政拨给利津县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困
难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投资3万元为县老年大学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
帮助利津镇老年大学创建为“市级示范校”,帮助利津镇枣园村、西王村建
设了老干部活动室,为2名困难离休干部发放了2000元慰问金,举办老干部党
支部书记培训班2期。市老龄办拨付资金1万元为10个典型村老年活动室配套
活动设施,对利津县负担的2006年高龄老年人生活救助配套资金53.752万元
全额返还。走访慰问活动大力倾斜利津,七一走访慰问6名困难老党员,发
放慰问金1200元,老人节走访1名百岁老人、2名困难老年人,12月份走访困
难老人3名,每人发放救助金500元。
(牟卫田孙洪波)

【党校教育】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轮训班、短训班37期,培训各级各类
干部4521人次。其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4期、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辅
导班9期、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班5期、科级干部理论进修班1期、
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班1期、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
精神宣传骨干培训班1期,构建和谐社会集中宣讲辅导班9期。配合市委党校
举办实施“突破利津”战略农村致富能手培训班4期、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
强村支部书记培训班1期。此外还协助县内各单位、部门举办各类专业培训
班20多期。
2006年招生186人。截至年底,共有8个业务班次,在校生490人。

创新教学方式(1)实施互动式和参与式教学。积极倡导“2+1”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案例式、模拟式、提问式等互动教学方法,实现了由“我讲你听”
的单向封闭式教学向“全员参与”的双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在常规班次上,
组织学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调研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在开学之初就
要确定一个调研题目,在培训期间完成一份调研报告。(2)开展“科研成
果进课堂”活动。先后组织教师到县经济开发区、部分乡镇、县直有关部门、
县外发达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并充实到课堂教学
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培训的现实针对性。(3)尝试“学员论坛”
教学方式。在一些常规班次上,每周抽出半天时间,由学员自定题目上台主
讲,然后展开讨论。《山东党校通讯》2006年第9期、《利津工作》2006年第
16期进行了宣传推广。

科研工作一是成立利津县社会科学研究院。社科院与县委党校合署办公,由
党校现有人员承担社科院的各项职能。整合了全县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对干
部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做出理论上的回答,对许多影响全县改革和发
展大局的战略性、前瞻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
参考,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全县社会科学事业。二是创办了《观察与思考》。
该刊物立足于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重点研究、探讨全县
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出版6期,开设了“本刊评论”、
“调查研究”、“乡镇论坛”、“他山之石”等栏目,受到了全县领导干部
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三是出台了《中共利津县委党校科研成果奖惩办法》。
对科研成果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从而减少了为完成任务搞科研、重数量不重
质量的现象。四是成立政治理论、经济学、党史党建、法学理论、管理学五
个教研组。先后到邹平、淄川、博兴以及县内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
企业进行调研。完成了《利津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我县老粗布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对全县农村土地信访问
题的调查与分析》等五个课题。全年共完成《关于县城“城中村”改造问题
的调查与建议》、《实施“突破陈庄”战略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
2项;《利津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加快我县
老粗布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等专题调研课题5项。发表各类理论文章28
篇(其中在省级以上16篇),参加市级理论研讨会文章11篇。《山东党校通
讯》把县委党校推动科研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全省推广。

信息化建设为全体教职工配置了电脑,建设了3个多媒体教室,对城域网、
互联网、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进行了改造和统一配置,并配备了笔记本
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扫描仪。建立起“三室(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
电教室)两网(城域网、互联网)一站(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的现
代化教育办公网络系统,形成了远程教学网、校园网、闭路电视网三网合一
的格局,实现了数据共用,资源共享。

队伍建设制定了学习制度、调研制度、科研奖惩制度等,形成以制度约束人、
以制度引导人的工作格局。选聘4名大学生从教育系统选调1名教师充实到教
学第一线,优化了队伍结构,形成了学科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
研队伍。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先后派出14人次到中央、省、市党校和社
科机构参加培训学习,43人次到省内外参观考察。
(李秀峰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