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 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7&run=1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利津县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影响明显,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寒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
春季,一般始于4月6日,终于5月25日,计50天。早春回暖缓慢,中后期气候干燥,
温度偏高。多发生春旱。
夏季,一般始于5月26日,终于9月5日,计103天。气温高,降水集中,湿度大。雨
热同季。
秋季,一般始于9月6日,终于11月5日,计61天。雨量减少,天高气爽,气温缓降,
多发生秋热、秋旱。
冬季,一般始于11月6日,终于来年4月5日,计151天。1988年至2002年,有13年出
现暖冬现象。
第二节  日  照
境内光照充足。1986年至2002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34.7小时,略多于前23
年(1962?1985年,下同),年平均日照率64%。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90.2小时,
日照率67%,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83.6小时,日照率62%。

第三节  气  温
1986年至2002年,历年平均气温13.3℃,较前23年偏高0.9℃。年极端最高气
温38.6℃,出现在199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16.0℃,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
1986年起,境内平均气温呈增暖趋势,尤其是冬半年增温趋势明显。1988年以
来,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半年平均气温均在4℃以上。前23年只有5年在4℃以
上。冬季增暖是导致年平均气温增高的主要原因。
积温
1986?2002年,历年平均高于0℃的积温为4871.0℃,最多5132.1℃(2000年);最少
4710.8℃(1991年)。历年平均积温初终间日数为285天。

第四节  降  水
1986年至2002年,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26.2毫米,较前23年偏少18.2毫米。降水
最多年为1120毫米(1990年),最少年为244.5毫米(1992年)。
降水年际变化大,雨量分布不均。冬春季雨雪稀少,十年九旱;夏季降水集中,
秋季时涝时旱。

第五节  气压和风
气压
1986年至2002年,历年平均气压为1016.1mb。四季气压变化明显,受变性的中
纬度大陆气团影响,冬季气压较高;受变性的热带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影
响,夏季气压较低。历年平均,月最高气压为1027.5mb,出现在1月份;月最低气
压为1002.6mb,出现在7月份。
风
利津县处在中国东部沿海季风盛行区内,东北有松辽平原槽型地开口向西南,
冬春季节蒙古高压冷空气出槽型地,经渤海直冲南岸。南有太行山脉和秦岭
山区之间构成的南北走向的天然狭道,开口向北,直冲利津境内,故形成冬春风
多而强的状况。
境内以南南东(SSE)风为主导风向,其频率最大为11%;其次为西南西(WSW)风,
其频率为8%。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较前23年减小了0.7米/秒。冬、春季易
出现偏北大风,风力可达8级以上,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3?5月份平均风速3
米/秒以上,此时降水偏少,气温回升快,是造成十年九旱的主要原因。历年月
平均最小风速为2.5米/秒,出现在八、九月份,与适度的气温相配,形成风和日
丽之秋。
1986?2002年,利津县年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趋势,春季风速减小趋势更为明显。



第六节  地温与冻土
地温
1986年至2002年,县境内平均地表温度为14.2℃,较前23年偏高0.7℃。最热
月7月为30.3℃,较前23年偏高0.4℃。最冷月1月为-2.3℃,较前23年偏高1.1℃。
极端最高地面温度为61℃,出现在1992年8月1日,极端最低地面温度为-19.2℃,
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


冻土
1986?2002年,历年地中10厘米冻土平均始于12月下旬,解冻于3月下旬,最大冻
土深度为41厘米,出现于1986年1月。
第七节  湿度和蒸发
湿度
1986?2002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春季相对湿度最小为54%?58%,夏季相
对湿度最大为77%?79%。
蒸发
蒸发量大是利津气候特点之一。1986?2002年历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724.3毫米,
为年降水量的3.4倍,4?6月蒸发量最大,相当于该期降水量的7倍。春季,风速
大、蒸发快、降水少是形成十年九旱的主要因素。
第八节  霜期与物候
霜期
1986?2002年,历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4日;终霜日为3月27日。历年平均有霜
天数145天。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15天,最长年份236天(1989年);最短年份181天
(1987年)。
物候
前志对物候的记载较详,1986年以来,变化甚微,故不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