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66&run=13

第一节 商业机构演变
行政机构
利津县商业局始建于1956年,后曾两度与县供销社合并。1975年底与县供销社
分开。1986年,县商业局内设人事秘书股、业务股、会计股和工会,有干部职
工22人。1988年,增设审计股。1990年,撤销人事秘书股,设立办公室、政工股,
增设保卫股、老干部股。
1992年,成立利津县商业总公司,与县商业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行使相应的行
政和管理职能。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具有法人资格。至1998年,内设机构
调整为办公室、政工科、财务审计科和企业管理科。2001年, 县商业总公司
(商业局)被撤销,其管理职能移交到县经贸局。
所属企业
1986年,县商业局所属国营企业有百货公司、五金交电公司、副食品公司、饮
食服务公司、石油公司、食品公司6家公司和糕点加工厂、综合商店,全系
统共有职工433人。1987年,石油公司脱离县商业局。1989年,县糕点厂更名为
东营市第二食品厂。1992年,成立县第二百货公司、商业百货大楼、综合批发
公司和津达实业公司(兼并原综合商店)4家国营独立核算企业。后又成立人民
商场、天利商场、商业大厦、委托拍卖行和商业汽修厂、大地皮鞋厂、刺绣
厂、皮件厂、灯具厂等企业。县商业总公司所属企业达到16家,职工950多人。
此后曾进行过多次兼并重组。到2000年,所属企业有13家,即县五金交化批发
站、糖酒批发站、日用工业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百货大楼、新兴商场、
商业大厦、食品公司、第二百货公司、市第二食品厂、县商业汽修厂、大地
皮鞋厂、刺绣厂,共计干部职工897人。2001年,上述企业有9家破产改制为民
营,4家被注销。
第二节 商业体制改革
1986年,推行横向经济联合,促成县糕点厂与北京西饮面包厂、北京曙光食品
厂联合,引进北京月饼和西式糕点,使企业扭亏为盈。1987年,对县饮食服务公
司进行租赁改革。1988年对糕点厂和综合商店实行承包责任制,对规模小、
网点分散、 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的店铺, 实行租赁经营或个人离店经营。至
1990年,在全县国营商业系统相继推行风险抵押、砸“三铁”(铁工资、铁饭
碗、铁交椅)、活化用工制度等项改革。
1992年,县商业局改制成商业总公司后,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推行全员销售法,
建立“费用包干、联利提成”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1993年,饮食服务公司大
部分门店进行了国有民营试点,食品公司下属食品站进行了拍卖。
1994年,根据利津县商业总公司深化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年内对所属15家独立
核算企业进行了改制,其中市第二食品厂改制成东营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县百货公司实施破产。1995年进行“母体裂变、单体放飞”形式的改革,家电
部从百货大楼分离出来后,独自组建公司,县日用工业品公司的鞋帽股也从
公司中分离出来,组建鞋业批发站。
1996年,县五金公司、副食品公司、针织纺织品公司相继破产。商业总公司重
组企业资产,优化生产要素,成立糖酒批发站和五交化批发站。对经营难度较
大的零售企业进行国有民营、抽本经营等形式的改革。1997年,在经营管理上
制定商业工作“五原则”,主要内容是:企业领导成员实行聘任制;任务安排上
新老划断,以便于考核;全面推行租赁制;严格审计,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效
益工资制。在经营方式上,实行租壳卖瓤(即抽回企业原流动资金,将房屋和营
业设施等出租,收取租赁费)、资产剥离、兼并、买断经营等多种形式。
1998年,东营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第二食品厂)实行托管经营,由县化肥厂
负责经营管理。
到2001年县商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先后破产,改制为国有民营。
第三节 商业网点
1986年,全县国营商业共有营业网点22处,其中工业品经营门市部12个,食品站
10个;饮食服务业网点有旅馆2处,照相馆1处,理发店1处,车行1处。1988年10
月,利津县百货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县商业局投资在陈庄镇政府驻地
建设的综合商场建成使用,利津国营商业开始下伸农村从事工业品批零业务。
至1991年,全县国营商业网点有36处,从业人员539人。
1994年后,随着经营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深入,国营大型商业先后破产改制为
国有民营,小型商业网点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转换成个体、私营。
到2002年,全县商业网点被个体、民营和股份制商业占领。
第四节 个体私营商业
改革开放以前,利津县个体私营商业规模不大,加之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个
体商业几近绝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放宽,个体商业被视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始得较快发展, 到1985年底,全县个体私营业户有
4283户,注册资金1018万元,从业人员8116人,年营业额3112万元。从业领域主
要有手工业、百货副食批发零售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和修理业等。
1986年以后,按照“鼓励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指导
思想,全县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1991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835户,
注册资金2054万元,从业人员8745人。1994年后,经过几次商业企业改革,大多
数商业职工进入个体商业市场。1995年, 全县个体工商户为7148户,注册资金
5105万元,从业人员13336人。
199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经济的意见》,
明确提出“四放开”(放开从业人员范围、放开经营范围、放开经营方式、放
开名称登记和资本注册);县委专门召开大型会议,进行总动员,县人大常委会
做出决定,确定5月29日为利津县“民营经济日”。翌年,县委、县政府就进一
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做出若干规定,允许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
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从事个体私营经济被誉为“光彩事业”,受到社
会重视,由此促进了全县个体经济发展。从总体上看,在利津县个体工商户
和私营企业中,仍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绝大多数,制造业次之,再次是社
会服务业、建筑业和运输业。到2002年底,全县注册个体工商业户1.45万户,
注册资金3.18亿元,从业人员1.52万人;实现零售额7.21亿元,市场占有率74.2
%;民营经济上缴税金3584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
量。
第五节 集市贸易
城乡集市
城乡集市历来为利津县城乡进行商品交换的主要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
受到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得到恢复和发展。1985年底,全县有集市29处,皆为传
统的“五日一集”,年成交额2745万元。1987年县城“东津商场”建成,利津
始有天天集市。
1991年,全县集贸市场发展到36处,经营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利津集
贸城建成使用。同年,建成利津县首家专业市场(三里木材专业市场)。1996年
在北岭建成金三角蔬菜批发市场。1997年在盐窝建成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
是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市场46处,其中综合市场40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2处,工
业品市场1处,生产资料市场1处,天天市场2处,全年交易额2.78亿元。
1998年后,相继建成综合性零售批发市场宫宵商城、利龙市场、枣园市场等,
城乡市场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 全县共有集贸市场49处, 年成交额
4.59亿元。
专业市场
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 位于盐窝镇政府以西,永馆路和滨港路之间,盐虎路
两侧,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屠宰车间2000平方米,容
纳屠宰运销户800个。该市场1997年建成使用,镇政府成立市场管理机构,对市
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定点屠宰、统一检疫、分散销售。2002年又投资1540万元,
进行市场改造, 是年共屠宰大牲畜6万头,羊54万只,交易额2.3亿元,实现利税
5000万元。
北岭蔬菜批发市场 位于利津县中部,滨港路、永馆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80亩,
总投资1000多万元。1998年建成投入使用,2002年实施二期工程,建有高标准
交易大棚3个,大型网架式交易大厅1个,交易场地面积1.8万平方米。市场周围
建有3座中小型冷库及150多家生资、饮食、中介服务网点。孤岛、河口、滨
州、东营、青云、商河以及河北盐山等地的客商来此经营,高峰时,日上市
车辆2000辆,上市人数3000多人,日交易量60万斤,交易额30万元。2002年,交易
蔬菜2080万公斤,交易额2404万元,已成为黄河以北较大规模蔬菜集散中心。
陈庄茂源商城 位于镇区中心,辛河路和滨港路交汇处,占地40万平方米,建设
投资2.05亿元, 建设商品房7.4万平方米, 内有经营业户350户,集市流动摊位
3500个。包括家具一条街、服装鞋帽一条街、土产百货一条街、家电批零维
修一条街、饮食服务一条街;另有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棚农贸市场1处,是集城
镇建设、商品集散和专业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商城。年交易额3.2亿元,利税600
万元,上缴税金110万元。
枣园市场 位于县城津二路以东,滨港路和永莘路之间,占地总面积31万平方
米,建有建材、旧货、家具、畜禽、农贸等专业市场,其中农贸市场占地14万
平方米,建有商品房150套,集上市1.5万人。该市场于2001年10月建成并投入
使用,2002年实现交易额4100万元,利税105万元。
利龙市场 位于县城津二路以东,利一路和利二路之间,是一处全封闭式综合
市场,2000年12月,由河口客商王子龙投资500万元建设,2002年1月建成并投入
使用。市场占地7585平方米, 其中楼房40套, 占地2200平方米,交易大棚占地
4259平方米,货台总长860米,可容纳经营业户450余户。主要经营蔬菜肉食、
海礬-水产品、水果、日用杂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年交易额6800万元,上缴
税金200万元。
宫宵商城 由县供销社投资80万元,1999年建设,总建筑面积1540平方米,设置
摊位97个,安置就业167人,其中下岗职工126人,主要经营小百货、服装、洗化
等商品。该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并享受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优
惠政策。2002年实现销售额700万元,利税10万元。

第六节 物资交流会
旧时境内有“庙会”,解放后取消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香火会”,改为物资
交流会,俗称“赶会”,1956年停止,1979年恢复。一般在每年的秋季,在县城
和有关乡镇驻地举办,会期6天。届时,国营、集体和个体经营业户设摊经营,
周边县市经营业户也趁机设摊,推销商品。物资交流会商品种类齐全,邀请外
地歌舞团、杂技团和本地剧团演出助兴,一些民间艺人和文艺团体设场演出,
各地特色小吃也纷纷设摊叫卖,构成购、销、游、玩、吃一体格局,增加了物
资交流会的吸引力,成为利津民间的一大盛事。
1986年,分别在县城、陈庄举办物资交流会,总经营摊位1058个,成交额369.8
万元。以后,每年秋季都举办物资交流会,新集市设立,一般也都举办物资交流
会,以聚人气。2002年,分别在县城、陈庄、盐窝、北宋、虎滩、汀河等地举
办物资交流会,总经营摊位2350个,上市人数34万人次,总成交额301万元。
第七节 商品购销
商品购进
1986?1990年,国家逐步取消对主要工业品的计划供应,除名酒、食糖、碱面、
铁丝、元钉、火柴、电视机、缝纫机等商品外,市场渐次放开,名优商品货源
不足,普通商品供过于求。国营商业的订货方式由期货为主转为现货交易为
主,进货渠道由商业二级站,逐步向商业一级站或直接到工厂进货过渡。在组
织措施上,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动态,主动参加大型商品展销会、定货会等。
伸长腿、跑远路,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货源。通过挂靠名优产品,生产企业和
大型批发站,建起稳固的厂商、商商伙伴关系。
1992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类商品多渠道购
进的格局形成,不再由商业部门包销。县商业总公司下属各公司通过为名优
酒类、食品、家电等企业做地区总代理,总经销等形式,稳定进货渠道,占领市
场。
商品销售
商品销售方式是批发和零售。1986年,县百货公司,五金交电公司和副食品公
司承担全县商品的批发业务。以后随着体制变化,多种成份批发企业进入,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1988年利津百货大楼开业,结束了全县没有大型综合性商业
网点的历史。其后,人民商场、新兴商场、商业大厦等相继投入使用,利津国
营商业进入历史繁荣时期。1989年,县百货公司与天津百货批发站联合举办春
季商品展销会,首开一、三级批发企业联合组织展销会的先河,还出现了二级
站从三级站提货的“倒流”现象。在销售中,各公司通过以购促销,以销定购
措施,实行推销送货制度,以大篷车形式送货进店,送货下乡。商品零售还打破
传统的坐堂经营模式,坐堂、行商并举,并通过赶集、摆摊、扎棚、参加农村
集镇物资交流会等灵活多样形式,扩大商品销售。1992年以后,开展特色经营,
建立总经销,总代理,开展批零兼营业务,收到较好效益。
2000年利津国有商业公司破产后,县内国营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务停止,民营大、
中、小型批发市场、超市、专卖店、零售店遍布城乡。
附记:利津名吃
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民国初期,在滨、蒲、利、海、阳、沾各县,提起地方名吃,人们总是说:
“利津煎包,蒲台面(条),滨县名吃锅子饼。”
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利津县城和各大乡镇就有很多经营水煎包的专业户。当
时,盐窝镇尚家的水煎包在全县小有名气。民国初年,县城西街刘明远、刘凤
刚父子,在尚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改进操作技术,终于使水煎包达到了色
香味俱全的程度,名扬鲁北地区。
利津水煎包为发面煎包,有荤素两种,荤馅以猪肉配蔬菜;素馅以粉丝配豆腐丝
及调味品。煎包时用平底锅,包子下锅后,经煮、蒸、煎三道工序而成。其特
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馅多皮薄,香而不腻,
酥而不硬,色味俱佳,堪称面食佳品。
北岭丸子 千百年来,丸子一直是人们举办重大宴席时倍受推崇的一道名菜,
它来源于民间传统的烹饪技术,20世纪70年代前,它只出现在宴席上,80年代后,
北岭乡陈、岳、赵、李四家先后把丸子这一地方名吃推向市场,并逐渐做大
做强。
北岭丸子的制作工序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整个工艺流程包
括精选原料、配料、绞拌、水汆、成品、速冻等。主要原料为精瘦猪肉,配
料有淀粉、碘盐、蛋清及其他调味品。北岭丸子是用纯正的黄河水汆制而成,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弹性好、口感脆等特点,不含任何食用色素、香精等
化学物质,是纯天然、高营养的快餐食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北岭丸子不仅是当地人和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的佳肴,也是人们走
亲访友的馈赠礼品。丸子加工这一产业仅北岭乡就有12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岭王肉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岭肉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主要有
“岭王”和“北岭”两大注册品牌,年产量达到500吨以上,主要销往北京、天
津、滨州、东营、胜利油田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