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 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62&run=13

第一节 工 业
1986年,全县有乡镇工业企业84处,从业人员2386人;乡镇工业总产值1631万元,
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65.9%。主要有机械、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家
具制造等门类。主要产品有铁制农具、診-盐、植物油、罐头、米面、糖果、
酱油醋、棉纱、工艺品、家具、毛皮及制品、法兰盘、化纤布等39个品种。
到1991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比重40%以上。主
要企业有利津镇综合厂、砖瓦厂、明集纺纱厂、织布厂、大赵玻璃钢防腐公
司等。
1992年以后,对乡镇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和股份制改革。改革过程中,一大批适
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项目应运而生,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不善的企业被淘蘚-。
乡镇工业门类增加了冶金、造纸、陶瓷熔块、塑料制品等。1994年,全县乡镇
工业总产值7.19亿元。
1995年以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乡镇工业的推进力度,各乡镇辟出专业
园区,采取更加优惠和灵活的政策,乡镇工业开始由低档次、分散性经营向集
约化、专业化经营过渡,先后出现利津、陈庄工贸园区,黄河口酒业公司、振
利油料公司等骨干企业。1997年,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2.67亿元,固定资
产投资2.97亿元;投资规模过千万元的乡镇企业有13处,过500万元的8处。
1998?2002年,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县乡镇工业形成了粮油加工、
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并拥有化工、建材、食品、采盐、酿酒、
造纸、化肥、机械等十几个工业门类42种产品。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以北宋
镇为主的粮油加工基地;以盐窝镇为主的畜产品加工基地和以利津镇、北宋
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群体,构造出一个布局合理,规模经营,具有一定市场竞争
力的乡镇工业经营运作框架。2002年底全县有乡镇工业企业5237处,规模以上
乡镇工业总产值83.15亿元,增加值14.16亿元,营业收入120亿元,实现出口交
货值4500万元,利润总额6.98亿元,上缴税金4964万元,固定资产診-值22.3亿元。

第二节 建筑业
乡镇建筑业是在农村建筑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乡
镇建筑队改称建筑公司。1986年,全县有乡镇建筑企业56家,其中乡办建筑企
业18家,村办2家,联办34家,个体办2家,从业人员2623人,全年实现产值1010.6
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9.5%。主要从事民房建筑、桥篭-闸和油田、
地方部分平房、院墙、地沟、道路的建筑施工。随着油田开发和城乡建设步
伐的加快,乡镇建筑企业不断壮大。到1990年,全县17个乡镇都有乡镇办建筑
企业,其中盐窝镇成立3家建筑公司,并培植出建筑业专业村。利津镇出现许多
个体建筑企业,有的实力较强,进入济南、泰安、东营、河口、孤岛等地施工。
建筑施工也逐步由手工向机械化、规范化过渡,人员及组织形式由零散型向
较为固定型转变。承揽的工程也向楼房建筑、道路修筑、安装工程拓展。
2002年,全县乡镇建筑业有885家,年产值11.23亿元,从业人员2.40万人。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农民个人或联合购买汽
车、拖繺-机等从事交通运输的越来越多。1985年底,全县共有载货汽车和运
输用拖繺-机796台,载货吨位3483吨。1990年以后,随着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和
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开始购置小型农用车进行运输,小四轮拖繺-机被取代,并
向大吨位运输汽车发展,从事客运的户数增加。还有一些运输户自发组织起
来,组成组织管理健全的专业运输队,从事货运、客运和长途贩运。2002年,全
县运输业共有2701家,总产值11.81亿元,从业人员7141人。

第四节 商贸、饮食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商贸业和饮食服务业快速发展,集
体商业、个体商贩、小商品经销点迅速增加。从事的行业主要为副食百货、
鞋帽、布匹、服装批发零售,以及饭店、旅店、理发、照相等。1991年,实现
产值4199万元。
1992年以后,全县相继建成利津商贸城,陈庄贸源商城等大型综合市场,各乡镇
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市场改造,规划商业街,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网点应运而
生。2002年,全县商贸、饮食服务业经营单位有9105家,年产值14.57亿元,从
业人员1.96万人。乡镇商贸饮食服务业已成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