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石油地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28&run=13


第一节  区域地质
利津县境南部的滨南油区,含油区域涉及北宋镇、利津镇、明集乡、盐窝镇4
个乡镇,已发现滨南油田、单家寺油田、利津油田、王庄油田、郑家油田5个
油田。区域地质构造上属于济阳下第三系断块坳陷的一部分,构造部位处在
断陷盆地中部。济阳凹陷是古生界和前寒武系在中生代发生断块解体背景上
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快速陷落式陆相盆地,盆地内分布陈家庄等9个基岩凸
起,将济阳坳陷分割成东营等4个二级凹陷。凹陷内相对长期继承性陷落较深
的次级洼陷有利津等11个。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内断陷较深、沉积厚度较大、
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凹陷。下第三系沉积厚度在六七千米,其中以沙河街组
地层最厚,分布也广,是东营凹陷内主要生、储油岩系。利津凹陷为东营凹陷
沉降沉积中心,新生界沉积达万米以上,成为凹陷主要生油深洼陷。滨南油区
处在盆地断裂和坳陷相对强烈的地带,形成陈家庄等太古界基底凸起和利津
等4个基底洼陷。下第三系沉积利津洼陷厚达六七千米。向斜坡和凸起逐渐
超覆减薄直至尖灭消失。各种形态不同、类型繁多的地层、构造、岩性多种
油气藏相继产生。
县境北部的河口油区,含油区域涉及汀罗镇、虎滩乡、陈庄镇、刁口乡、北
岭乡5个乡镇和利北地区,已发现渤南油田、埕东油田、罗家油田、陈家庄油
田、飞雁滩油田5个油田。区域地质构造上属于济阳坳陷中的沾化凹陷。地
处渤海湾盆地中的济阳坳陷东北部。在沾化凹陷的渤南洼陷。罗家鼻状构造
带和埕东凸起北部斜坡带分别发现渤南、罗家、飞雁滩油田;在埕子口凸起
东部高点上和陈家庄东部凸起西端分别发现埕东油田、陈家庄油田。
县境东北部孤岛油区的垦西油田,含油区域涉及陈庄镇、汀罗镇及利津镇部
分洼地。区域地质构造上属于济阳下第三系块断沾化凹陷。处于沾化凹陷中
部、孤岛凸起西端、黄河故道上,被一东西向主断层分割成垦24和垦71两个断
块区。垦西主断层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倾角上陡下缓,约30?50度。该断层对
两个断块区的沉积厚度、剥蚀程度及油气聚集起到控制作用。
第二节  地层特征
滨南油区是济阳下第三系块断盆地的一部分。第三纪以前沉积了寒武系、奥
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界地层及中生界地层。沉积厚度由各洼陷中心
向凸起逐渐超覆减薄。下第三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是本区主要生、储油岩系。
该套地区洼陷广泛沉积,分布稳定,地层层序完整,好对比。沙三段分上、中、
下三部分,上段为泥岩类粉细砂岩,中段为厚层暗色泥岩、泥质白云岩、砂岩,
下段为油页岩、泥岩为主。沙三段底部油页岩为区域性标准层,是主要生油
层段,为单家寺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亦为滨南油田、利津油田含油层系。沙二
段以砂岩为主,夹灰色、绿色和红色泥岩,为利津油田、滨南油田主要含油层
系。沙一段以灰色、深灰色泥质岩、油页岩为主,中部特殊岩性段由粒屑、
生屑灰岩、薄层砂岩和灰色泥岩组成,为单家寺、王庄、郑家等油田含油气
层段。上第三系馆陶组为棕红色和浅灰绿色砂泥岩互层,为泥质岩类粉细砂
岩段,是单家寺油田主要含油气层段。
河口油区共有馆陶组、东营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中生界、
石炭系、二迭系、奥陶系等含油气层系。馆陶组为埕东、飞雁滩、陈家庄油
田主要含油层系,沙三段、沙二段为渤南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沙四段、沙一段
为罗家油田主要含油层系。
垦西油田有垦24断块的沙河街组、垦71断块的馆陶组和东营组3套含油层系,
含油面积不规则。3套含油层系共分7个砂层组,包括52个含油小层。
第三节  构造特征
滨南油区是济阳下第三系块断盆地内基岩起伏大、新老凸起和洼陷多、断裂
发育与构造异常复杂的典型地区。多凸起、多洼陷、基岩块体强烈分割。滨
南——利津断裂带、单家寺陡阶带、王庄——郑家断阶带、东营凹陷中央隆
起带西部延伸带、东营凹陷西部、北部、南部斜坡带等二级构造带控制局部
构造的形成和发育。油气在二构造带控制下成带富集,形成油气藏聚集复合
体。局部构造发育形态各异、类型繁多。多断裂、多断层、构造面貌复杂。
下第三系沉积与剥蚀交替进行,形成多期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和下第三系地
层的起覆沉积特征。
河口油区构造大走向受坳陷内4排凸起、3排凹陷控制和影响,向西南收敛,向
东北撒开。分底构造层、下构造层、中构造层、上构造层、顶构造层,綷-历
褶皱运动、震荡运动、断陷、断坳、坳陷5个阶段。河口油区由近东西向弧
形大断裂分割成埕子口凸起、义和庄凸起、陈家庄凸起和两个箕状凹陷(车镇
凹陷、沾化凹陷)组成。凹陷内发育着多组断裂,两大凹陷次一级构造分为北
部陡坡带、中央洼陷带、中部断阶带及南部斜坡(缓坡)带。
垦西油田垦71断块是主断层弯曲的内侧形成的东营组逆牵引背斜和馆陶组断
鼻组合的复合式构造。区块内有7个小断层,落差10?100米,将馆陶组切割成6
个含油断块,将东营组切割成7个断块,其中5个断块含油。垦24断块是比较平
缓的北倾鼻状构造, 属断层构造油藏。断块区北界断层东西走向, 北倾,落差
150?200米。
第四节  储油层特征
滨南油区从上第三系、下第三系到中、古生界、前古生界等地层都钻遇了油
气层。从上至下共有12套含油气层系,为多储油层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变
质岩三大岩类都具有储油气性能。沉积岩类储油层,储集空间为粒间孔隙、
缝洞、溶孔、裂隙。利津油田、滨南油田沙二、沙三、沙四段为砂岩储油层;
单家寺油田沙三段为砾岩储油层;利津洼陷斜坡带利72井为泥质白云岩储油层。
火成岩类储油层储集空间为气孔、裂缝、空洞。变质岩类储油层储集空间为
裂缝、溶洞、溶孔、次生孔隙。王庄油田前震旦系为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储油
层。
河口油区储集层主要形成于湖泊、河流环境。由于湖盆周边隆起和分隔凹陷
的基岩凸起都是沉积物的供应地,因此,具有多物源、近物源、多沉积体系和
多储集岩体等特征。
河口油区岩性复杂,有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砂岩类型,也有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的碳酸盐岩类型,局部区域有岩浆岩侵入体和火山喷发岩类。埕东油田、渤
南油田的砂岩类型油田占油田总数的75%,储量占87.2%。河口地区油田储集
空间较为复杂,一个油田有多种类型的储集空间。埕东油田、渤南油田的孔
隙型油田占总储量的87.8%。渤南油田孔隙度平均为17.6%,油层空气渗透率
为42.6×10-3平方微米。埕东油田孔隙度为35.3%, 储层空气渗透率为2526×
10-3平方微米。油层診-始含油饱和度在60%?70%。
垦西油田的馆陶组含油层系分5个砂层组,共42个小层,主力油层为47、49、53
和54,砂层组较发育,平均有效厚度11.3米。油层为粉细砂岩,正韵律沉积,泥
质胶结,胶结类型以孔隙接触式为主,胶结疏松,容易出砂。东营组油层只有1
个东二段砂层组,共9个小层、主力油层为东25和东26两个,平均有效厚度8.3
米,砂层分布较稳定。油层为粉细砂岩——砾状砂岩的反韵律沉积,胶结物以
泥质为主,胶结类型以基底——孔隙式为主,胶结中等。沙河街组只有沙一段
分布广,平均有效厚度5.8米,沙二段缺失,沙三段为个别井点钻遇的零星分布。
沙一段是较粗的砾状——含砾砂岩,灰质重,胶结物含量以碳酸盐为主。垦西
油田储集层物性较好,平均有效孔隙度25%,空气渗透率706×10-3平方微米。
第五节  油藏特性
滨南油区为济阳含油气盆地内发现油气藏类型最多、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主
要油气藏类型特征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混合油气藏、
泥岩裂缝油藏。利津油田店子背斜和利北背斜,滨南油田滨一区单家寺油田
单16鼻状构造油藏,利津油田利32块、利33块断块油藏属构造油气藏;王庄油
田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油层、单家寺油田馆陶组,沙一段、沙三段油层属地
层油气藏;滨南油田滨一区沙三段冲积扇砂岩油层属岩性油气藏;单家寺地区
油气层属地层——岩性混合油气藏;利津洼陷斜坡带利72井属泥岩裂缝油藏。
河口油区按油藏圈闭类型分类为:断块油藏、背斜油藏、潜山油藏、地层油藏。
渤南油田等5个油田属断块油藏,为河口的主要油田类型,占油田总数的62.5%,
占总储量的65.7%;埕东油田属背斜油藏,占总储量的22.2%;埕东东区的下馆
陶等属地层(岩性)油藏,占总储量的1.6%。
垦西油田被一东西向主断层分割成垦24和垦71两个断块区,垦24断块是比较平
缓的北倾鼻状构造, 属于断层构造油藏,断块区北界断层东西走向,北倾,落差
150?200米。垦71断块是主断层弯曲的内侧形成的东营组逆牵引背斜和馆陶组
断鼻组合的复合式构造油藏。各油藏均属高饱和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