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共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140&run=13

第一节 公共场所卫生
1986?1990年,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进行预防性保健查体,对公共环境卫生开展
监督检测,实行营业许可证制度,督促统一着装,定期消毒,进行綷-常性的巡回
检查指导,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给予行政处罚。
1991年,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全县107个公共场所进行检查指导,
茶具消毒率由过去的10%上升为76%;从业人员穿戴工作衣帽由15%上升为60%;
防尘防蝇设备由47%上升为96%,有51%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明显改观。
1998年,组织公共场所食品綷-营人员健康查体2578人,查出“五病”人员34人,
全部调离岗位。 发放卫生许可证193份; 检测食品21类387份, 食品合格率为
92.33%;餐具消毒检测13983份,合格率67.7%。
2000年,对全县57处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测,检测覆盖率100%。公共场所从业
人员预防性保健查体82人,查体率80%以上,“五病”调离率100%;验发卫生许
可证48个。
2002年,组织食品、公共场所的3414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查体,查出乙肝表面
抗診-阳性84人,全部调离工作岗位。餐具消毒效果监测7440件,合格率54.5%。
第二节 食品卫生
1986年,按照《山东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办法》,对从事食品行业的2595人
进行健康查体,发放营业许可证1065份。此后,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綷-常性
卫生检查和指导,并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给予行政处罚。
1991年,检查指导食品生产綷-营单位529个。
1995年,实行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法规培训合格证制度。食品从业人员查体率、
卫生许可证发证率均达100%。是年,查获销毁假劣脏及超期变质食品2010公
斤,对29户罚款6600元,停业整顿15户,取缔无证綷-营22家。
1998年,对食品卫生市场开展专项治理,查获假劣脏食品2000多公斤,总值9000
余元。
2001年,在食品从业人员中查出乙肝表面抗診-阳性者84人,全部调离工作岗
位。加强对白酒、冷饮、牛奶、纯净水、面粉、食用油、肉制品等重点食品
的监督管理,预防大型食源性病患发生。
2002年,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卫生局会同工商、公安、技术监督部门
联合行动,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綷-营户68家,无健康证从业者293人;销毁过期变
质食品1270公斤;停业整顿1家,立案16家,行政处罚6家,綷-济处罚2家。对食品
生产、批发及饮食单位建立卫生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农村、城乡结合
部、学校和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进行重点管理,难点突破,全县卫生监督执法
效能明显增强。
第三节 学校卫生
1986年,全县校舍合格率为11%,学生视力不良现象明显。
1987年,开始采用小孔眼镜、珍视明滴眼液药物等多种方法保护学生视力,取
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1992年起,每年对中小学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测、建档。学生查体10605人,监督
109户次,中小学学生贫血发病率为26.27%,有400名学生接受治疗。
2001年4月,县卫生局与县教委联合,对14所学校食堂督导检测。同年,学生健
康查体率达到92%。
2002年,对学校的校舍、教室采光、课桌椅、人均占地面积、黑板等项目进行
了全面检测检查。全县校舍合格率为89.2%。学生健康检测档案显示,学生视
力不良率由47.2%上升为69.8%;贫血发生率由47.8%下降为34.2%;龋齿患病
率由79.2%下降为34.8%;营养不良发病率由10.2%下降到3.28%。肠道蠕虫感
染率由56.18%下降到10.83%。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委会)成立于1952年,在县人武部设立办公室。
1985年后,爱委会办公室列为县政府直属机构,设在卫生局,配备正副主任各1
名,工作人员1名。
城镇卫生
1986年,爱委会深入工厂、企业宣传《食品卫生法》和夏季“四防”(防蝇、
防蛀、防尘、防暑)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组织城区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对城
区路段实行招标承包,落实全天候保洁责任制,对乱扔乱倒、乱占乱压、乱贴
乱籠-及运输散料污染道路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987年,发放各类爱国卫生宣传材料1.93万份,出黑板报42期,出动宣传车,在
县城张挂过街横幅16条,发放卫生挂图2980份。
1992年,开展创建卫生乡镇活动,集中治理乡镇驻地环境卫生20余次,清理卫生
死角300多个,清运垃圾450多吨,清扫道路1.2万平方米。
1997年,组织“干干净净覾-春节”、爱国卫生突击月、庆“七一”覾-回归卫
生突击周等大型爱国卫生运动,对县城沿街114个单位分别张挂门前三包红、
黄、黑牌,并进行电视曝光。28个卫生良好单位挂红牌,79个卫生基本合格单
位挂黄牌,7个卫生不合格单位挂黑牌。
2001年,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道路保洁设施,基本实现垃圾袋
装化清运和日产日清。是年,在全市爱国卫生活动评比中获第二名。
2002年,组织县城100多个单位、2000余人参加,开展5次大型卫生治理活动,清
扫路面30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死角69处,清运垃圾580吨。组织乡镇卫生治理
18次,出动3万人,治理垃圾死角1000余处,清运垃圾200余吨。全年新增绿化面
积1.18万平方米,县城区园林绿化覆盖率达到3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98平
方米。
创建卫生城
1995年,东营市委、市政府把利津县列为省级卫生城创建县。县委、县政府把
创建省级卫生城列入工作议程,设立创城办公室,强化管理。把“创城”200分
任务指标分解明确到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拆除违章乱
搭乱建,清除沿街不规范广告牌,对影响市容的商品房进行整修,整改拓展道路,
进行绿化、美化管理,实行全天候道路保洁值班,加强垃圾清运管理,对沿街建
筑工地实行封闭施工。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
育和传染病防治,治理环境污染,市容和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县城大气总
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0.2毫克/立方米; 空气净化率94%;工业废水处理率81%;
SO2年日平均值0.02毫克/立方米;烟尘控制区覆盖率75%;城市地面水高锰酸
盐指数年平均值5.6毫克/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55分贝,夜45分贝,城市交
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分贝;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无特大污染事故。
是年12月13日,山东省爱委会正式命名利津县为省级卫生城。
1997年,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提高卫生城标准,顺利通过省级复检。
1998?2002年,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继续保持了省级卫生城创建标
准。
农村改水改厕
1986年起,各级政府采取兴建水库存蓄黄河水等措施,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1991年,全县用于改水投资60.5万元,建设大型水库4个,挖坑塘20个,打机井10
眼,受益村庄62个,受益人口4万多人。
1995年,农村引用黄河水成效显著,安全用水率达到70%。是年,农村改水改厕
列入创建卫生城工作重点。
1996年, 利津镇、陈庄镇、盐窝镇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试点,建成无害化厕所
200套。
1997年,全县改水改厕投入320万元,形成以点带面良性发展势头。
2001年,全县改水改厕普及面拓宽,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16.7万人,受益率
56.2%,抽查监测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83.3%;农村改厕户2.65万户,占农户
总数的39.09%。
2002年,全县实施农村小康型饮水工程24处,509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农村饮水条件改善实现历史性跨越。年内,新增卫生厕所1950座,卫生厕所覆
盖率达到41%。
灭鼠灭蚊蝇
1986年,全市灭鼠、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工作会议后,全县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
灭鼠周活动。投入灭鼠毒饵1.5万余公斤,敌鼠钠盐120公斤。
1991年,进行两次突击性灭鼠活动后,省、市爱卫会对利津县灭鼠情况监测,鼠
密度由1985年的46%降至5%以下,达到无鼠害地区标准。
1995年,灭鼠被列为创建卫生城工作重点。夏季普遍开展灭蚊蝇活动。
1998年春季集中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由活动前的53.68%下降到1.14%。
2001年,全县掀起冬、春两季灭鼠高潮,发放溴敌隆400公斤,拌放毒饵4万公斤。
县城驻地投放灭鼠毒饵1.5万袋;乡镇投放灭鼠毒饵到村(单位)率达到95%以上,
到户率达到70%以上。年内,持续开展夏季灭蚊蝇活动,投入“奋斗钠”200公
斤。
2002年,灭鼠任务指标明确到单位,县直单位集中开展灭鼠,投放毒饵1200余公
斤,投药率达到95%以上。乡镇投放溴敌隆診-液265公斤,灭鼠毒饵2.65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