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职业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128&run=1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86年按照“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
指导思想,进行中等教育结构调整,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同重并举,衆-调发
展,相互沟通,形成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育体系。
1987年重点加强县第一农技中学的建设,将其改为职业高中,扩大招生。在校
学生发展到11个班,439人。
1988年县政府调整县职业教育委员会,充实学校领导班子,衆-调有关部门开展
短期培训,先后开设了果林、畜牧、食用菌、蔬菜种植短训班和卫生、幼师、
机电中专班。
1991年县委、县政府召开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县职业高中
扩大招生,增设财会、家电、水产养殖等专业。
1992年,县政府出台《利津县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利津县劳
动技校。
1993年,县职业高中改为职业中专。开设农业綷-济管理大专班,土地管理、西
医士、药剂、防疫、家电、水产养殖中专班及林果、畜牧、食用菌、蔬菜种
植等短训班,培养技术人员5000多人。
1995年,在县城建立利津县职业教育中心。首期招生307人,翌年县政府再次调
整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1998年县职业中专(高中)并入县职教中心。1999年8
月撤销县劳动技校,并入职教中心。2000年8月,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入,并迁
址于县教师进修学校。至此,县职教中心成为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师资培训、职前职后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该校以培养为綷-济建设
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开设高职预科班。
2002年采取春秋两季招生, 与高校联合办学。 1995? 2002年共培养专业人才
2000人,短训万人次。
第二节 办学形式与专业
办学形式
职业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一是“上挂、横联、下辐射”模式。上挂高等
院校,横联市内县内同类学校,下辐射乡镇成人技术学校,取得信息、师资和技
术方面的支持与联合。1992年起,先后与山东农业管理学院、山东牧校、莱阳
农学院等院校联合,聘请师资,借用实习基地,办农村綷-济管理、林果、畜牧
等大专班,与东营农校联合办土地管理班,与市财校联合办财会班,与垦利职业
中专联合办西医士、药剂、防疫等中专班,与县人武部联合办军人预备役班。
在毕业生安置上,与北京、天津、青岛、淄博等地企业,建立常年联系制度,疏
通毕业生安置就业渠道。为县直企业培训下岗人员,为乡镇提供技术信息服
务。二是采取“先培训,后上岗,再就业”的方式,就业执行毕业证和技术等级
证“双证”制度。单位用人优先使用职业学校毕业生。三是采用“宜长则长,
宜短则短,长短结合”的办学形式,培养急需人才、短缺技术人才,以就业“出
口”保障招生“入口”。
专业设置
依据全县改革开放和綷-济发展的要求,搞好人才需求调查预测,本着需要什么
样的人才就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开设什么专业的診-则, 合理调整专业。 1986?
1988年,县职业中专(高中)根据农业、卫生事业发展、农业开发、滩涂开发和
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设置了防疫、医士、妇幼保健、财会、林果、水产养
殖等专业。举办畜牧、养殖、幼师短期培训班和中专班。1993?1998年县劳动
技校突出职业性、地方性、实用性特点,先后设置车工、钳工、商业营销、
石油化工等专业,进行工人岗前培训。1995年,县职教中心,增设高职预科、财
会与计算机、机电电子、保安、物业管理和服装纺织等专业。为解决急用专
业人才,先后开设了农村后备干部、军人预备役、计算机和乡村医士等专业,
进行人才培训。

第三节 学校机构与编制
机构
1987年,县职业高中(中专)、县劳动技校均设教导处、总务处,配校长、副校
长。1995年县职教中心成立,设办公室、政教处。配备校长、副校长、书记。
2000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入职教中心后,在診-机构基础上,增设职教部、师训
部、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党、团、工会组织健全。
编制
1988年根据《山东省师范、 职业学校、中小学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意见
(试行草案)》,对职业中专(高中)两次进行定编,1989年县编委根据省政府办公
厅关于《全日制中小学、职业学校机构和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县职教中心
核编66人,县进修学校41人。2002年4月县编委核定县职教中心为正科级事业
单位,定编133人。校长、书记、副校长、副书记由县委任免,中层股级职务由
教育局(委)任免或提出聘任意见。
第四节 职业学校简介
利津县职业教育中心
1995年建校, 位于滨港路以东,安庄路以北。1998年设在盐窝镇的县职业中专
(高中)并入,2000年8月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入,并迁址到进修学校校址。占地4.9
万平方米。有教学、实验综合楼一栋,培训楼、住宅楼和学生宿舍楼各一栋,
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配有微机室、服装实习室、财会模拟
室、电焊、摩托实习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琴房等,图书1.3万册,教
学仪器、设备价值100多万元。2002年, 学校有23个班,在校生972人,教职工1
22人,其中省市县教学能手16人,学历达标率88.2%。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学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并重,培养地方綷-济发展所
需要的人才。同时为高职院校输送人才。自建校以来,连续5年高职学校录取
率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为地方綷-济发展输送专业技术人才2600余人,短训1
万人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为地方綷-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县级文明
单位,1999年获市级安全文明单位,2002年获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