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普通高中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127&run=1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属非义务教育学段。1988年实施九年义
务教育后,高中教育逐步形成独立的学段。
1986年全县设完中2处,有高中班28个,在校生1800人,当时加大农技中学的招
生比例,控制普通高中的发展,招生严格实行指令性计划。1988年全县招生528
人,10个班。一、二中实行南北分片招生,招生后全省统编学号、注册,严禁超
计划招生和毕业生复读。1989年,县教育局重申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严格高中
招生指令性计划,严禁招收计划外学生。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要占中考招生
的40%以上。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毕业会考,会考合格后方能
参加高考。是年,市教育局对普通高中进行审批备案,利津一、二中均为市第
一批审批备案的学校。
1994年,高中招生有所发展,全县达到36个班规模,在校生1886人。在招生中对
初中优秀毕业生实行“截留”,并招收少量计划外学生。是年,利津一中取消
初中部,成为高中学校。
1999年,县教委根据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精神,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扩招156人,
招生分统招和自费两类指标。一、二中分别统招302人,自费130人。
2000年,全县高中招生扩大到1184人,一中统招420人,自费180人,二中统招336
人,自费144人。综合高中(职业高中)招普通高中生200人。是年,二中取消了
初中部,至此全县两所完中,均成为普通高中学校。
2001年,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求到2005年全市基本普及高
中教育,力争1?2所普通高中学校进入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行列。是年,全县普通
高中招生1376人,取消南北分片招生办法,按学生报考志愿统一录取。
2002年,全县高中发展到78个班,在校生4325人。

第二节 学校机构与编制
机构
1986年,全县两所完中内部机构设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配有1名人事秘
书,并设有党支部、工会和团委。1990年后增设政教处和办公室。配备校长1
人,副校长1?2人,教导、总务、政教、办公室配主任1人,有的处室配副主任。
1991年后学校建立年级组和教研室。每个年级分文理两个备课组,各班均配班
主任。
两所高中均为科级事业单位,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由县委任命,中层
处室干部由县人事局任免。1996年后,高中学校股级职务,根据校长提出的聘
任意见,由县教育局(委)任免,按规定办理聘任手续。2000年8月,一中升格为副
县级事业单位, 其校长、书记(含副职) 及中层处室正职由县委任免或聘用。
2001年后,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推行校长聘用制,高中和完中
校长,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查或参与考查,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和聘
任。
编制
县教委(局)根据《山东省中等师范、职业学校、中小学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标准意见(试行)》于1989年、1994年、1995年先后三次对学校核编,均由县编
委定编。1999年县教委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全日制中小学、职业中学机构编
制暂行规定》进行核编,县编委给予定编。2002年4月,县编委核定县普通高中
教职工为343人。
第三节 学制和课程设置
学制
高中学制自1981年起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1986年,从高二或高三实行文理分
科。使用全国统编十年制高中教材,分必修课和选修课。2000年后使用人民教
育出版社编写的实验教材修订版本。
课程设置
1986?1991年,高中执行1981年全日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学科课程
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
体育、音乐、美术及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课。
1991年秋,根据国家教委1990年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
进行教学计划调整,时间安排为: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假期10?11周,机
动1?2周。每周活动总量为36?38课时,高三结束新课时间不得早于3月底。调
整后课程结构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学科课程分必修和选修课,活动
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必修课为: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和劳动技术11科。选修课分两类,一种为单科
性选修,在高一、高二开设,另一种是分科性选修,分文科、理科、英语、艺术、
体育、职业技术6类,在高三开设。
1991年,在实施《调整意见》的同时,实行高中分年级会考制度,会考科目为:
高一,地理;高二,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高三,政治、语文、数学。
1994年实行新工时制后,对1990年的《调整意见》做了调整,减少必修课的语
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和选修课课外活动课时,将艺术学科作为必修
课在高一、高二开设。1995年再次调整,各年级每周活动总量在34课时以下,
课外活动从每周5课时减为4课时。
2000年秋,根据山东省下发的《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通知》,实施
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2001年起,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决定,在高中
计算机教学中开设信息教育课。
第四节 高中学校简介
利津县第一中学
该校始建于1954年秋,初名利津中学。1956年定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学
校位于利津县城利三东路5号,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占地6.3万平方米,北校
区占地29.3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03万元。图
书实验楼、电教楼等教学设施,按国家一类标准装备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配置达到市内高中学校先
进水平。成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东营市重点高中。2000年8月升格为副县级
单位。
2002年学校有教学班45个,在校生2406人。招生977人,毕业生711人。有226名
在职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58人,有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29人,中学一
级教师49人, 专任教师合格率92%。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发扬
“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精神,弘扬“团结、勤奋、求
实、创新”的校风,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高、初中合格毕业生。
1997年高考创本科录取万人比全市第一名。1998年高考实现尖子生、特长生
双突破,荣膺县委、县政府“集体三等功”。1999年高考成绩获历史性大丰收,
本科录取157人。尖子生、特长生、本科录取的总数全面提高。李诺、陈敬
分别获东营市文、理状元,被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录取。2001年高考成绩
再创新高,本科录取总数194人,一批优秀生考入南开、同济、复旦等名牌大学,
本科上线万人比为11.34,列全市重点高中第一名。2002年高考,本科录取256
人,其中美术本科54人,体育10人,音乐13人。
“规范化、高质量、花园式、有特色”是学校的办学宗旨。艺体特长教育已
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被市教育局表彰为“高中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艺
术人才培养先进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体育传统项目
学校”、“山东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东营市
十佳文明单位”、“市级文明校园”、“东营市花园式单位”。1994年起,连
续7年被东营市教委表彰为“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学校”。
利津县第二中学
该校始建于1952年10月, 校址利津县陈庄镇政府驻地, 始名山东省垦利中学,
1956年更名为利津县第二中学。今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全校占地8万平方米,
分为教学区和住宅区两部分,其中教学区占地5.2万平方米,住宅区占地2.8万
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现有34个高中教学
班,在校生1919人,2002年毕业生462人,新招学生788人。有教职工169人,其中
专任教师112人, 中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29人,省、市、县教学能手
26人。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精施治校之道,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勤奋
进取,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了15000余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自恢复高
考以来,为高等院校输送了近4000名新生,其中本科769人。
学校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收到良好成果。教学质量达标率连续5年列全市
前3名。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德
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改革先进集体”、“推行《国家体育锻炼
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研究性
学习与实践重点实验基地”、“市级规范化窗口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
“市级文明校园”、“烟台师范学院美术教育实习基地”、县“师德建设先
进集体” 、 县“高中教学先进单位”、县“会计基础工作优秀单位”、县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自1989年起连续13年保持“省级文
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