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技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120&run=13

第一节 科技计划管理
1986?1995年,以“星火计划”、“丰收计划”为重点,推进科技兴农方案和企
业技术进步“三○工程”的实施。
1996年制定《利津县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
工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开发研究经费和开发基金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1986?2002年,全县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项,有64项被列入市以上科技
计划,并在县内组织实施。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1980年,利津县根据国务院《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开始对工农
业技术干部进行第一批职称套改和评定,到1983年底,全县被批准授予初级技
术干部职称的446人,晋升为中级的67人。
1987?1988年,在全民事业单位进行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聘,对卫生、工程、会
计、农业等系列184个单位1697名专业技术人员颁发聘任(任命)证书。
1989年对全县事业单位职工和以工代技人员首次进行职称评审和聘任,此后又
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经济管理、行政事业、乡镇企业和农民中评定技术
职称。
1993年5月,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由县科委移交县人事局管理(详见政务篇第一章)。
第三节 技术市场管理
1996年,成立利津县技术市场管理领导小组,由县科委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衆-
同管理。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审批技术贸易机构,管理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监督技术贸易活动,推荐、初审高级民营科技企业。
年内先后制定《利津县农村技术市场建设试点方案》、《利津县技术市场管
理办法》、《利津县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利津县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办法》等文件, 并对全县技术贸易机构进行调查摸底,认定各类技术贸易机构
22家。
1999?2001年,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5家,认定各类技术合同13份,引进技术18项,
实现技术贸易额969.8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9家。
2002年,签订技术合同4份,技术贸易额500多万元,发展民营科技企业5家。全
县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资产总额6.2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过亿元,
利税5200万元,创汇2800万美元。
第四节 专利管理
1986?1990年,全县共有专利申请4项,但无授权项。
1991年,店子农具厂研制的“TG系列电动脱稻机”首次获得专利批准号。
1992年,选派6人参加国家科委举办的《专利法》、技术市场学习班,5人取得
“山东省专利工作者”证书。是年申报专利6项,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
1995年,罗镇乡农民刘绍明个人申请专利2项,其中“环芯电焊机”被国家专利
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1999年,利津县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鼓励个人申请非职务专利的意见》,规
定对申请非职务专利者,县科委报销80%的费用。是年全县申报专利7项。
2000年,全县专利申请发展到12项,其中代理6项,授予专利权2项。
2001年,全县申请专利13项。是年,县科委被市知识产权局授予“东营市专利
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成立“东营玉美电子公司”、“东营天运科技公司”2家专利机构,引
进“环保污水处理设备”专利技术。是年,全县申请专利12项。
第五节 考核与奖励
1987年,根据中共东营市委决定,经考核,对县内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的11人给
予物质奖励, 111人被授予荣誉称号。是年,初选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级
15人,市级5人。
1988年1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表彰知识分子先进单位和优秀知识分子
个人的决定》,有5个单位、37名优秀知识分子受表彰。
1991年,对全县3148名应聘技术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其中1499人达到优秀标准,
1520人达到称职标准,126人基本称职,3人不称职。
1992年,全县选拔市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其中市级4名,县级5名。
1996年,制定《利津县乡镇科委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乡镇科委工作的管理。
1998年,县委、县政府对12个乡镇和16个县直部门实行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管
理,按照规定的考核标准和具体办法,进行督查考核,推动全县科技工作深入开
展。
1999年,县科技领导小组制定《利津县乡镇科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按定量
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政务督查和考核,实行百分制,每年考核一次。
2001年,5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利津县首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第六节 科技经费管理
1986年,科研事业经费由县财政局管理。
1987年,科研事业经费由县财政局划转县科委管理,科委、科衆-、农机研究所
3单位共划转经费1.5万元。此后, 在科研事业经费中列支少量科技三项经费
(重大科研经费、中间试验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
1996年,全县科技项目总投入3630.25万元,其中争取省项目资金2万元,市科研
项目资金19.5万元, 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5万元,占全年财政预算支出的
1.03%,乡镇技术开发研究经费26.25万元,县乡科技发展基金290万元。为配合
项目实施,争取科技贷款300万元,企业自筹2947.50万元。
1997年,建立以财政拨款、金融贷款和单位自筹为三大支柱的科技投入体系。
全县投入科技经费125.50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70.50万元,比上年增加26.50万
元, 占当年财政预算的1.01%;争取省、市两级科研经费55万元,其中有偿经费
20万元,无偿经费35万元。全县筹集和使用科技发展基金350万元。
1998年, 争取无偿资金62万元, 新上市级项目8项。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
110万元,用作支持12个乡镇和16个县直部门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
1999年,争取市级科技项目匹配资金113万元,比上年增长82.26%;县财政投入
科技三项经费127万元,占当年财政预算的2.6%,比上年度增长15.45%。
2000年,变革科技投入机制。在投资方式上,财政投入引导功能初步确定,全县
6项工业科技项目投入的2000多万元科技经费中,市、县科研经费130万元,占
总投入的6.5%。在使用方式上,投入对象由“小而全”向“高精尖”转变,全
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7万元,重点安排13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科研项目。
在争取项目经费上力度加大,全县争取省、市科研经费122万元,比上年度增长
8%。
2002年,争取市科技经费135万元,比上年度增长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