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7&rec=62&run=13

【机构队伍】 县供销社内设办公室、财审科、 经营管理科、政工科、保
卫科、棉花产业化经营办公室6个科室,年底干部职工26人,其中科级干部3
人。

【概况】 2005年,县供销系统立足自身优势,促进棉花产业化经营;加大
技改投入,壮大龙头企业实力;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经营体制,各项业务保
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县政府年初
下达的任务。其中,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61亿元,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
1138万元(棉花企业改制后,三个棉花加工厂产值不在统计范围),利税总额
101.6万元。主导业务中,收购籽棉1.27亿斤,加工蔬菜2350吨,销售各类化
肥5.9万吨,农地膜572吨,农药238吨。2005年,全系统生产经营保持安全运
行,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生产资料经营】 2005年,受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农资经营总量进
一步增加,农资经营网点继续增加,县供销社“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继续保
持了全县农资经营的主体地位,38个加盟店运营练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网络运营中,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四统一”经营模式,提高
了农资网络运营效率。2005年,全县农资经营网络供销售各类化肥5.9万吨,
农地膜572吨,农药238吨。网络市场覆盖面已经达到全县5镇4乡500多个自然
村,市场占有率75%以上。2005年,以农资公司所属各经营部门、“绿源公
司”、开发公司为龙头, 进一步扩大总代理、总经销业务,先后与省内外7
个重点生产厂家,签订了总代理、总经销合同。县供销社配合县工商局、县
质监局,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经营秩序,杜绝假冒伪劣
产品流入市场。全年开展集中清理整顿4次,取缔非法经营业户11家,查扣、
移交、限期处理各类假劣化肥47吨,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各经营网点在
保证供应的基础上,把灵活经营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各网点都配备了专门
的送货车辆,坚持送货上门,送货到田间地头,全年送货总量达4万余吨。
各经营网点同时也是农技服务站,一手抓销售,一手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推
广新产品,大大增强了经营信誉。

【棉花生产和经营】 2005年,棉农种棉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全县粮食及其
他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盐碱地开发面积进一步增加的前提下,全县植
棉面积大幅度提高。至5月下旬,全县棉花实际播种面积达46.7万亩,实际播
种面积接近50万亩。受两次台风影响造成普遍减产,全县棉花总产籽棉1.9亿
斤,折合皮棉71万担,列全国棉花百强县第54位。受国际国内供需形势影响,
当年棉花收购价格比上年度大幅度上升,籽棉收购价格从4.75元/公斤增长
到6.10元/公斤,全县农民植棉总收入约5.8亿元,人均2350元,分别比上年
增长1.72亿元、685元。

【良种繁育】 供销社在棉花生产中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快推进棉花良种
化进程, 2005年建设各类品种的良种繁育基地1250亩。其中,汀罗镇毛坨村
300亩,明集乡禇家村300亩,济军农场650亩。根据所签订的订单合同,县社
棉办组织收购良种棉12万斤,向棉农兑现加价补贴2.4万元。

【科技服务】 供销社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深入开展“千村万户农民科
技培训”工程,由县社棉办、经营管理科、办公室3个科室的相关人员组成
专门的工作组,采取由点及面,逐步延伸的方式组织培训。第一,在1月22
号组织安排一次科技培训骨干力量培训班,聘请专家对60名培训骨干技术员
进行了培训。一方面,总结回顾2004年全县棉花生产和科技培训的工作经验
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分析预测,对2005年科技培训的重点内容作
出布署安排,确立了在棉花生产中对农民进行培训的相关内容,使这部分技
术骨干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有了明确的目标。第二,以60名科技骨干为核心,
分别成立科技宣传小组,建立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网络,由受培训的骨干技
术人员负责对本辖区内棉农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从而形成了覆盖面广,机
动灵活,上下联动的培训网络。同时,县供销社继续聘请山东农业大学、滨
州职业学院的专家进村入户开展专题技术讲座。7月份,市有关部门累计组
织集中科技培训84次,参加培训人数7480人,完成市下达科技培训全年任务
的125%。县供销社聘请滨州职业学院植保专家录制专题电视讲座一期,印
刷发放了科技资料2万余份,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企业技术改造】 东营市万达公司2005年改扩建项目被列入全市重点督查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厂区内场地、道路硬化美化、厂容厂貌改造、速冻
机生产线改造、2500平方米加工车间扩建及1200吨低温库建设项目等。项目
计划总投资1580万元,完工后年增加生产能力16000吨,实现产值2300万元,
销售收入71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3月份速冻机生产线改造动工,3月底
改造完成,改造投资总额90万元,改造后加工能力由原来的0.5吨/小时增加
到1吨/小时;4月份,厂区内场地、道路硬化、厂容厂貌改造、2500平方米加
工车间扩建等项目相继开工,5月上旬全部完工,项目累计投资653万元。

【企业改革】 2005年利津县供销社有独立核算企业15个,其中县属企业10
个(工业企业4个, 商贸流通企业5个) ,基层社6个。全系统在册干部职工
1141人,离退休人员261人,享受退职生活补助人员133人,享受遗属补助人
员216人。一是棉花企业改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2003年16号文件《关于供销
社与棉花企业分开的实施办法》精神,进一步推动棉花企业改革。首先,对
已进入破产程序的第二油棉厂进行资产变现清偿。通过与农发行债权人协商,
聘请专业机构对第二油棉厂的资产重新进行评估,按《破产法》及相关法规
规定,进行了变现清偿,职工档案移交再就业服务中心,职工身份解除,实
现破产终结。第一油棉厂9月22日进入破产程序,已完成职工档案移交,符
合条件的职工全部进入低保中心。资产拍卖进行过三次公告,但受多种因素
影响,尚未完成变现清偿。第三油棉厂在争得广大职工及主要债权人农发行
同意后,实施企业兼并,3月份开始,通过多次竞标协商,4月25日由东营利
之源公司竞拍成功,自4月26日进入全面清偿阶段。企业124名正式职工均与
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兼并方根据生产需要,与部分职工重新签订新的劳动
用工合同。完成兼并后,原企业手续正式注销。二是基层企业改制。2005年
供销系统有基层供销社6处,即北宋中心社、明集中心社、盐窝中心社、付
窝中心社、汀罗中心社、虎滩中心社。其中,明集、汀罗两个基层社依法实
施破产。5月份,两个企业分别进入破产程序,9月底完成资产变现,企业破
产终结。原企业破产后,汀罗中心社原主任组织成立“汀罗经济合作社”,
明集中心社原主任组织成立“明集经济合作社”,两个新的经济合作组织分
别为独立的法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受县社委托承担本区域为农
服务及原企业居住职工社区管理工作。三是县社机关改革。2005年,县委、
县政府根据上级精神,参照各县区改革经验,在供销社棉花企业完成改革的
基础上,对县社机关进行了改革,26名在册干部职工中有16人进入县财政预
算,自2005年4月执行。其余10人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但这部分同志多为年轻
职工,是县社业务骨干,因此仍旧留在县社机关工作,10名同志工资等项经
费由县社自筹解决。

(薄万涛 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