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7&rec=3&run=13

2006年2月25日在利津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利津县代理县长 李延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
见。
一、“十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的五年。初步统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
达到58.7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5%,高出“十五”计划预期6.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
例由2000年的32.6:41.8:25.6调整为19.9:59.1:21.0,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7.3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畜牧、水产、蔬菜、优质棉、林果等优势产业快速膨胀,全县高效农业基地
面积达到3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连续四年跻身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产业化经营进
程加快,全县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6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0个;农业综合
开发成效显著, 五年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79亿元,开发荒碱地14.5万亩,整理土地9.1万亩,改造
中低产田14万亩,新增耕地11.7万亩。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石油化工、纺织、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盐
及盐化工等产业初具规模,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6家,比2000年
增加33家, 工业增加值、 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30.3亿元、113.9亿元、7.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
5.2倍、 5.6倍、4.1倍,利华益集团跻身全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行列;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
资70.6亿元, 是“九五”时期的7.3倍,利华益集团“6·5·3·1”等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相继投产。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到9.85亿元,是2000年的
2.1倍。 投资、消费不断扩大,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2005年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13.8%。财政金融运行平稳,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47亿
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 按可比口径年均分别增长17.4%、25.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9亿元(含县域外金融机构贷款),分别是2000年的3.3倍、4.8倍。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
展”战略取得丰硕成果,五年引进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5.9亿元。对外贸易高速增长,2005年完成进出口
总值1.07亿美元,其中出口7230万美元,是2000年的8倍,年均增长51.7%。经济开发区建设快步推进,
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区内投资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80家。基
本完成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任务,相继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
大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职业教育“双元制”办
学模式试点改革等多项创新性改革,财税、投融资、粮食流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整顿
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扎实开展,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日趋合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
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五年。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城
建成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比2000年扩大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区控制性
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7%。 五年新建、改建城区主干道路19条、68.3公里,形成了6纵12横的城市发展
框架;建设了利津水厂、凤凰广场、三里河景观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五年新
增绿地398万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由25.8%提高到35%,城区主干道路全部实现亮化。城市管理体制进
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改造建设力度加大,编制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和
256个村庄规划, 城镇化水平由13.9%提高到27%。公路交通发展迅速,建设了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新
建、改造县乡公路73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260公里,比2000年增加415公里。水利建设不断加强,
先后实施了宫家灌区节水改扩建、骨干排河拦蓄及疏浚治理、涝洼地块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新增蓄水
能力2000万立方米。全面完成了城乡电网和通讯网络的改造建设,供电、通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建设
了城域网,开发了应用系统和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2.4%。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
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学前教育迈入全省先进行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快速发展。
新建了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完成了县直学校扩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配套工程建设,办学条件明显
改善。卫生事业快步发展,实施了县中心医院整体搬迁、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和乡镇卫生院改造等重点工
程, 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10个,建立了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连续14年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生态县建设规划启动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
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初步成效。油地结合领域不断拓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民
族宗教、黄河河务、气象、档案、史志、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妇女儿童、老年人、残
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利津”、“信
用利津”、小康文明村建设扎实有效。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县深入推进。加强“平安
利津”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保持了社会
持续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2005年,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53元, 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17元,年均增长10.9%。不断改善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实施了凤凰小区、津苑小区建设工程,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000年的19.5平方
米增长到28.4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乡镇首集市场改造全部完成,
超市进乡镇、 放心店进村、 检验检测进市场、 “12315”进农村和建设药品配送网、食品药品监管网
“四进两网”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全部免除农村学校义务教
育阶段在校生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及其附加和“两工”,停征乡村公益事
业金。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建
立了以“五保五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5%,农村养老保险
覆盖面达到25%;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医疗保险实现了城镇职工、农民、城镇居民全覆盖;城镇
职工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5%, 保险金发放率达到100%;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5.1%,供养
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500元; 累计实施教育救助6649人次、特困重度残疾人救助920人次,为农村特困群
众建设安居住房463套,发放救灾资金755万元,为全县8432名7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生活救助金,基本
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帮、灾有所救、居者有其屋,全县上下呈现出和谐发展
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效最显著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
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全县人民的思想观
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级统筹发展驾驭全局的能力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加快发展的
积极性空前高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今天的利津,以经
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崭新形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第一,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干事业。精神状态是事业成败的基础。五年来,面
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企业改制等带来的各类矛盾,我们不
回避、不退缩,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排除阻
力中前进,在克服困难中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第二,必须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发展不动摇。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
在防治非典疫情期间,坚持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两手抓,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夺取了防治非典
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改进工作布
局,改革运作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第三,必须以解放思
想为先导,开拓创新求突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提升发展境界,
以创新精神打造发展亮点,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维,确立和完善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
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和“全民创业、富民兴县”等一系列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探索出了骨
干企业强强联合、“一主多元”融资、市场化荒碱地开发以及经营城市等一系列新机制、新路子,开创
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第四,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一心为民谋利益。执政之本在于为民。五年
来,我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问题,倾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集中人财物力,每年都实施一批民心工程,赢得了群众的拥
护和支持。第五,必须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团结一致求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环
境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致力于建设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创业环
境,着力增进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团结,形成了通畅快捷高效、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
发展环境。第六,必须以推进落实为关键,真抓实干创实绩。为政之要贵在落实。五年来,我们始终坚
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断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对确定的重点任
务实行全方位的督查考核,形成了齐心协力抓落实、同心同德促发展的生动局面。这些经验,是全县人
民辛勤工作、大胆探索的结晶,是我们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法宝。坚持和发展这些经验,在实践中探
索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利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是在市委、
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民政
协参政议政、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利
津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工作、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政府
工作也存在不足。主要是:经济综合实力依然比较薄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支撑能力不够强,农
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和新兴三产发展滞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县乡财政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农民增收基础不够稳固,部分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社
会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公共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面对
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够扎
实、工作效率低、公共服务意识淡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
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县政府编制了《利
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
以审议。
“十一五”是我县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
地位。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正处在
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宏观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同时,这一时期国内外竞争将更加激烈,经济社
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将更多地显现出来。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
快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大的台阶。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
好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和科技
进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20.6%左右, 到2010年达到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9%,达到16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5%,
力争超过76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年人口自
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十一五”时期着力推进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新跨越。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的经济体系。一是加快壮大工业实力。坚定
不移地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来抓,集中扶持培育石油化工、纺织、制药、盐及盐化工、
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聚集生产要素,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大企业带
动战略,加快骨干企业膨胀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企业特
别是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力争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15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5亿元,销售收入突破350亿元。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促进产业融合
发展、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增加吸纳就业能力的要求,加快推进现有商贸服务设施和城乡市场的改造升
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实施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
村工程。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支持金融保险机构改革发展,不断壮大金融保险体系。
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不断
完善鼓励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十一五”期间全县民营经济固定资
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产业化,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园区,打造特色
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板块经济。坚持扶优扶强,支持有基础、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膨胀规模,提升档次,
培植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加强和改进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科学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围绕石油化工、制药、盐及盐化工等重点产业
和农业新品种繁育等重点领域,加强研究与开发,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科研成果。加快高新技
术产业化步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研发
中心,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鼓励国内外研发机构和企业在我县转化科技成果,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二)着力推进“三农”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
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
化种植养殖基地。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
高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健全完善科技、信息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
技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继续抓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使每
个农村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致富实用技术, 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健全农
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和动物疾病防治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二是全面改
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三荒”开发和土地整理力度,力争“十一五”
末全县宜农荒碱地基本得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重点搞好灌排水系配套和涝洼地块治理,
到“十一五”末使全县所有农田都成为高标准水浇田。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让全县农民全部
用上洁净的自来水。加强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和管理水平。搞好
村庄规划和建设改造,逐步解决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深入推进小康文明村建设,加强环境综合
整治,推进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硬化、能源新型化。三是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全
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强化政府对农
村的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社
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妥
善安置失地农民,积极探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农民加快向二三产业和
城镇转移,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三)着力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实现新跨越。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的原
则,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小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补充编制专业规划,
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规划依据。加强城市交通、供排水、供电、消防、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老城区和城中村的规划改造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外环路、水厂建设等重点工程,扩大城区集中供暖
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做活经营城市文章,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精品工程,加快城市水系建设,
搞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容市貌。坚持因地
制宜、突出特色,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
建设,重点配合搞好黄大铁路、荣乌高速公路利津段建设,规划建设热电、大型水库、骨干排河、防潮
堤、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构筑支撑利津长远发展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体系。
(四)着力推进开放改革,经济市场化、外向化实现新跨越。坚持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体
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改进招
商组织结构,创新招商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招商水平和实效。突出抓好专业招商,强化企业招商、产业
招商,加大境外招商力度,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县建立生产研发配套基地。根据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
发展方向,加强招商项目的筛选论证,引导投资投向。坚持不懈地抓好投资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服务
水平,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增强环境竞争力。大力加强经济开发区建设,搞好区内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和产业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自备电厂,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争创省级先进开发区。二是大力
发展对外经贸。认真落实出口退税等鼓励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优化贸易方式和产品结构,推动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提高出口竞争力和效益。根据发展需要,搞好紧缺资源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力争到
2010 年, 全县进出口总值达到 2.8 亿美元,其中出口2.1亿美元。三是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以转变政
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投资、价格等领域的改革。完善
市场体系,搞好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五)着力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财政保障能力实现新跨越。把财源建设摆上突出位置,扶持发展对
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优势产业和项目。严格依法治税,加大税源监控和征收力度,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
入库。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的倾斜力度。深化
财政改革,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
“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壮大乡镇财政实力,逐步化解乡
村债务,推动乡镇财政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六)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跨越。坚持开发节约并重,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构筑节约型产业体系。
强化全社会的节约意识,鼓励和使用节约型产品,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依法加强土地
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快老污染源的治理,切
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全面落实生态县建设规划,深入推进环境优美乡
镇、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快建设“绿色利津”,改善城乡生态面貌。
(七)着力推进“和谐利津”建设,社会建设与发展实现新跨越。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努力实现和
谐发展。一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
增加就业岗位, 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继续完善以“五保五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
障救助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围绕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
条件,每年都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实施一些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繁荣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
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公共卫生
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
能力;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加强药品价格监管,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等问题。大力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增强社区服
务功能。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开展油地结合,
拓展共建领域,提高结合实效。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抓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扩大双拥共
建成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事业,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民族宗教、黄河河务、气象、
对台、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全面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认
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
委员提案,加强同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
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
明程度。四是大力推进“平安利津”建设。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加强信访
工作,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加
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油区治安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毫不放
松地抓好安全生产,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
和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今年重点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
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5%、12.1%;城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工业经济。引导扶持骨干企业增加投入上项目,重点抓好利华益集团、三阳纺织公司、华
津公司、津博化工公司等企业新上项目建设,打造利华益百亿工业园、利津纺织工业园。年内力争完成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达到100家;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
别增长27.1%、34.4%、27.6%。
二是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发展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69个、高效水
产养殖面积5万亩、优质蔬菜2万亩、经济林6000亩,棉花面积争取达到50万亩。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骨干龙头企业提升发展档次和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
大村庄规划建设改造力度,全部完成300人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在坚持全民招商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招商,组织开展产业招商,大
力推进企业招商,提高招商质量和成功率。严格落实招商项目推进服务责任制,加快重点项目的升级落
实。搞好经济开发区用地清理整顿,推进二次招商,提高投资密度。认真分析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加
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和产品,确保全年外贸出口增长20.3%以上。深入推
进全民创业,突出宣传发动、能人带动、政策促动,扶持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园区,力争全年新
上固定资产投资 50 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00家以上。
四是加大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多方筹集资金,精心组织实施
各项重点工程,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严格城市执法和管理,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
场秩序整治,提高城市的文明整洁程度。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
力。
五是切实做好财税工作。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加快培植乡镇财源,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依法加强税
收征管,深挖增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严格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逐步提高城
镇职工收入水平。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监管和审
计监督,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
六是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
疗保险工作,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有线数字电视转换步伐,繁荣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强人口和计
划生育、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抓好“平安利津”
建设,妥善解决征地、拆迁、改制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文明利津”、“信用利津”、“和
谐利津”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实施八项工程。十件实事是:促进农民增收,培
植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小康文明示范村,实施乡镇集中供水,搞好特困群众救助,建设农村特困户安居
房,超市、放心店进乡村,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八项工程是: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220KV利津输变电工程,辛河路陈庄段改线续建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津苑
小区建设及配套工程,城区绿化工程,土地开发和整理工程,城区供暖改造工程。对这十件实事、八项
工程,我们将严格实行责任制,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强化督查调度,确保说到
做到,按期完成,取信于民!
四、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
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科学理政,全面提高施政水平。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
转变,在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好政府缺位、
越位、错位问题。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决策目标体系、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执行责任体系
和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考核监督体系,保证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
领导干部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创
新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政府行为。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和国务院颁
布的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严格依法行使职权,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行政机关乱作为、不作为现象。严
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
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加大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
等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坚持务实从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都要符合利津
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追求实实在在的速度,创造实实在在的
政绩,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情况在一线了解,任务在一线安排,问题
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最大限度地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类检查和事务性活动,集中精
力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实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完善督查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
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坚持从严治政,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倡导和发扬纪律严明、廉洁勤政的风气,严格政风,严明政
纪,严肃政令,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
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
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体政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世界观改造,把廉洁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德,
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个不许”等各项廉政规定,自觉维护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
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紧
紧依靠各方面的团结。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观念,始终
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
收入,倾心注力扶助弱势群体。尽管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问题解决好,但我们一定要把财力物
力向这方面倾斜,把工作精力向这方面集中,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只要我们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脚踏实地工作,诚心为民办事,人民群众就会信任和支持我们,我们的事业就会获得不
竭的力量源泉,无往而不胜!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重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
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
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