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7&rec=107&run=13

【机构队伍】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利津县分校隶属利津县农业局。为
全额事业单位。经利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利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中心牌子。年底干部职工9人(含退休4人),在职人员5人,均获得了教师资格
证书。高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职员1人。师资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
在县内中、高级专业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
称10人。

【概况】 2005年,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校的统
一部署,上下一心、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招生办学工作和上级交给的各项
任务。一是实施了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举办种植业培训班97期,培
训人数5988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14%;二是中专农资经营专业班招生80人,
完成了市校下达任务的123%;三是以我校为载体的成人高教辅导站2003级、
2005级、2006级专科在校生分别是67人、62人和56人;本科2003级、2005级、
2006级在校生分别是74人、56人和95人。另外,由市校注册县农广校管理的
山东农业大学、 莱阳农学院学员2002级专科35人、2004级本专科27人。学校
2005年参加成人高考录取的在校生总人数达到472人。中专在校生148人。累
计各类在校生总人数达到了620人。稳定了办学规模,扩大了学校声誉。被
市校授予办学先进单位称号,被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评为先进辅导站。

【办学方针与方向】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一所利用广播电视进行远距离教
育的成人中专学校。办学方针与方向是“三个面向、四个服务”即:面向农
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建设新型农村服务、为农民
致富奔小康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由“中央校—省校—市分校—县
分校—乡(镇)教学班”五级组成的办学体系中,县级分校是基层的骨干办
学实体。为适应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中央校、省校及主管部门多次下
发文件要求农广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发展新路子,建立起
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办学机制。按照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中专为
基础,向两头延伸”的办学方针。利津县分校在稳定中专办学的基础上,一
是承担了全县农业科技培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二是开展了成人大学本、
专科的正规学历教育。稳定了办学规模,扩大了学校声誉,实现了“三个面
向、四个服务”的办学宗旨。

【办学条件】 为适应现代化办学的需要,2005年投资20万元,装修了教室、
办公室。购进了办学用现代轿车一部。购进了计算机4台,VCD一台,29寸电
视接收器一台,数码录相机一台,刻录机一台,VCD光盘100多盘。新上了宽
带因特网。投资5万元,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广音像资料库建设。投资5万元,
在北岭乡滩西村、南岭村;陈庄镇郭屋村、薄扣村;利津镇小李村建设了五
处科技书屋。改善了办学、办公条件,完善了教学设施。为实施远程网络教
育,奠定了基础。有力的推动了农广电化教学、音像教学的开展。

【联合办学】 在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的基础上,申请设立
了电教辅导站。 经山东省教委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符合设立条件, 省教委以
“鲁教成字〔1998〕 24号”文件予以批准设立。面对激烈的办学市场竞争,
2005年,学校加大了联合办学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在本校所建的电教辅导站的优势,先后与山东省农
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东省工
会管理干部学院、莱阳农学院等高等院校达成了联合办学协作关系,逐步完
善了联合办学机制,开设了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培训、中专20多个
专业的正规学历教育,成为利津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教学管理】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教务管理、学员常规管理
中,整章建制,强化措施,条块管理。一是实行了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按办
学层次和年级分设班主任,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目标和激励办法,签订了责任
书;二是改革学员管理办法。入学时签订学教协议,规范学员在校的学习和
尊师守纪行为,建立学员跟踪管理制度,定期向学员单位了解学员解决工学
矛盾,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的情况,加强了学校与单位的联系,有的放矢提出
指导性的建议,促进学员的学习与工作;三是探索阶段性教学模式。把自学、
辅导、视听、作业、考试几个环节,有机地划为几个阶段,制定各阶段教学
目标及达标等次,作为评先树优的条件。学员到课率达到93.6%;参考率达
到98.6%。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科研结合】 为达兴校、荣校之目的,坚持走教学科研一体化之路。
2005年与县科技局联合在市科委立项了《滨海盐碱地芦笋标准化栽培技术研
究》、《农民科技培训及乡村科普体系建设》两个科研项目。近年来,完成
了东营市科委立项的《苹果轮纹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专家鉴定该项研
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沿海地区盐碱地苹果轮纹病防治技术研究的
空白,获得了东营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实施了县科技局立项的《胡杨
树生长环境适应性实验》项目;在北宋镇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北京一串铃冬瓜
的种植,在北岭乡、盐窝镇推广了西瓜嫁接技术,都取得了成功。

【农民科技培训】 2005年,继续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
程。调整充实了全县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利
津县2005年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印发了利津县千村万户
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细则,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培训
工作,并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按农时制定了本乡镇、本单位的的培训计划。
进入教学培训阶段后,学校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和协调。认真开展了各项培训。
截至7月底举办种植业培训班97期,培训人数5988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14
%。自8月份开始,围绕培训专业积极创新技术推广和培训普及工作形式,利
用物资交流大会和城镇大集日,大面积开展了广泛的与群众面对面的科技咨
询和技术指导服务活动。以农村农资市场打假为重点,指导、帮助群众辨别
真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为主要内容,以农业生产技术为辅助内容。现
场发放明白纸、技术资料10000多份。台风“麦莎”之后,组织科技人员到重
灾区的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了灾后自救的专门培训,印制专业资料200多
份。在电视台举办了农业新技术专题讲座8次,收视收听总人数达30万多人
次。 为配合培训的深入, 在全县开展了农资经营者学历教育班,全县已有
150名农资经营人员参加了中专学历教育,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提
高全县农资经营的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培训注重联系实际,主要
围绕全县蔬菜、粮棉、食用菌、芦笋等产业主导产业和农村能源进行培训。
培训师资采取聘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当地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培训
机制,改进教学方式。培训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员和所聘教师进行面
对面的交流。真正使参加培训农民学到种植技术和致富的本领。同时,充分
利用农广校在各乡镇的的教学点,积极发挥农广音像资料库和农村科技书屋
的作用。在培训教学中,聘请颇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在全县
巡回讲课、指导。在培训中,注重典型培养,把培训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
时宣传培养推广。如北岭乡建立党员干部和科技大户、示范户培训档案,分
期分批进行系统培训,全乡4000多人,分十五期进行了系统重点培训;北宋
镇抓住龙头产业,有的放矢,联系本镇实际,重点开展了芦笋栽培技术培训。
这些典型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又有共性的规律。县农广校及时在全县总结
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培训中,结合全县农村实际和农民的科技技术需
要,大力实施“短、平、快”的培训,及时把适合县情、农情的新技术、新
品种推广、 普及。在2005年上半年的培训中推广了鲁棉研21抗虫棉、鲁棉研
22抗虫棉、平韭4号、加州王芹菜、全能菠菜和以色列189、593西红柿等蔬菜
新品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进10多项种植、栽培新技术。结
合县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参与了”十帮十带十促进”的活动,
在北宋镇和北岭乡创设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真正发挥农广校科技兴农的
作用,使农民得到实惠。使农广校成为农民教育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的主
阵地。

(袁福顺 崔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