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利津县委员会2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6&rec=28&run=13

【统战工作】 县委统战部编制6人,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3人。各乡镇配有宣传统战委员。县工商联、
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挂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县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
公。2004年,中共利津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由与县委统战部合署调整为与县委办公室合署,挂利津县人
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使用县委办公室行政编制2名,从县委统战部调剂行政编制1名。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2004年,全县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建立完善县委县政府与各界人士的协商对话制度,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制度进一步完善,县委就重大问题与党外人士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已形成制度。
年内组织非党人士和政协委员对县直4个执法部门进行调研评分,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
意见。

非党干部和非党知识分子工作重点做好优秀党外人士的政治和实职安排。向组织部门推荐提拔科级
干部1名,推荐县级后备干部1名。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积极慎重地搞好六届县政协委员
和五届市政协委员人选的协商工作。推荐增补六届非党县政协委员3名,协助有关部门增补新委员17名。
对全县17名非党副科级以上非党干部,完善档案管理,建立联系机制。将股级以上非党干部、中级以上
职称的非党知识分子档案进行整理。

对台工作全年共接待台胞8人次, 看望台胞6人次。推荐全省十佳台属企业1个,推荐全省十佳台属
个人1名。 参加了全省鲁台经贸洽谈会;精心组织10余名台商参加了2004年东营经贸洽谈会。积极参加
市台办、 市教委、团市委举办的“宝岛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并获得三等奖。组织6名台属参加了东营
市第三届台属联谊会,密切了两岸联系。继续推动对台交往交流,以组织赴台交流和行业交流为重点,
促进利津与台湾各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和努力做好对台经贸交流工作,大力吸引台商来利津县投资兴
业。10月份,台胞张先生一行四人专程来利津考察农副产品深加工事宜,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参与
了接待与洽谈。进一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突出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
宣传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的政策主张,针对台湾人民的心态,有的放矢地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积极做好台胞、台属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扶持台属依靠科技致富。

经济统战2004年,县工商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引进项目成立利津县荣盛贸易有
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由潍坊客商孙荣盛投资650万元兴建。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
向县委写出了“关于成立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的请示报告”和“关于明确中共利津县新型经济社会
组织工作委员会职责的报告”,县委以利委〔2004〕47号文件明确规定:成立中共利津县新型经济社会
组织工作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县工商联合会负责。

统战宣传工作组织部分乡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参加了全市统战宣传信息干部培训班。利津县北宋镇
党委在全市统战工作暨宗教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为纪念中央〔1989〕14号文件颁布15周年,写出
了《利津县关于落实中央〔1989〕14号文件精神的调研报告》上报市委统战部;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00周年,县委统战部专门下发了利统〔2004〕6号文件,积极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
动。为深入贯彻“济宁会议精神”,县委统战部注重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发挥统一战线优
势,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调研报告。全年在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信息、调研文章15篇。组织部
分市、 县政协委员对县直4个执法部门进行调研评分。深入县技术监督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城市
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进行了实地视察、调研。听取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单位执法情况汇报,查看近几年
违法案件处理意见, 对部分生产企业、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座谈。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了4条改
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填写了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密切了政协委员与政府执法部门的联系,调动了市、
县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协商监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胥素芝 孙永政)

【县直机关党工委工作】 中共利津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下设县直机关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工会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2004年2月,撤销县
直机关人武部,职能划归利津县城区人民武装部。年底干部职工7人(包括内退2人) ,其中书记1人,副
书记兼工会工委主任1人,党工委委员兼县直团工委书记1人,县直妇工委主任1人,科员1人。下属机关
党总支4个,党支部103个,党员2219名,其中2004年发展党员61名。

思想政治建设 年初,围绕县委建设“与时俱进、团结实干、廉洁勤政、高效服务”机关的总体要
求,机关党工委结合全县实际,集中开展了四项活动:一是以整顿机关思想、作风、纪律、工作为重点
的“四整顿”活动;二是结合全县“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在县直机关中开展“争创基层满意部门”
活动,经党工委推荐的7个先进部门及7名先进个人受到了市委的表彰和奖励;三是结合“创建文明城市
活动”的开展,开展了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活动;四是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创新、服务、廉洁”为主
要内容的争创“四型”机关活动,在县直逐步塑造起了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机关形象,有效地维
护了全县工作大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上党课、举办报告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党员的
教育培养, 全年共组织大型党课4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次,培训党员干部600余人次,入党积极分
子120余人次,并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电教室等教育阵地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七·一”前夕,
集中组织开展了三项纪念建党83周年庆祝活动: 一是联合县委宣传部、 县文体局在县供电公司举办了
“纪念建党83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二是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在县委会议楼组织开展了知识竞
赛活动;三是组织召开了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机关文化生活,推动了机
关党建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组织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对2003年度涌现出的2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
126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奖励。

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党支部班子建设。在对县直各党(总支)支部人员变动情况做好及时调
查摸底的基础上,督促指导30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调整改选,调整支部书记、副书记43名,调整充实支
部成员68名,确保机关党建工作的连续性。二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
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组织发展程序,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培训、考试、公
示和组织谈话,全年发展预备党员61名。同时,做好对预备党员的转正考察工作,共有63名预备党员按
期转正。三是在对县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县直机关
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试行)》。通过考核标准的细化和考核目标的量化,进一步加大了对县直党
建工作的考核督导力度,促使机关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

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以贯彻落实《中共利津县委关于2004年全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
见》为核心,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党内有关具
体规定和党纪、政纪条规为重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认真抓了县直机关党组织的党风廉政
建设。在坚持和改进“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基础上,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党内民主评议党
员活动,制定出台了《机关建设规范化检查标准》,进一步强化党内各项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了对县直
机关党风廉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机关部室建设 机关党工委强化各部室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县直机关政法委按照县综治
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县直实际,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根据目标任务要求,签订年度责任状,本着“谁
主管、谁负责”和“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在落实好综治工作目标责任基础上,围绕“平安利
津”建设,在县直开展争创“平安单位”活动,确保县直机关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县直机关工会按
照县总工会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工会法知识竞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职工之
家”及第二届县级劳动模范评选推荐活动。年初,被县总工会表彰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县直机关
妇工委和团工委积极做好配合县妇联和团县委整体工作安排,分别在“三·八”、“五·四”期间,组
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机关服务工作 认真完成党费收缴、接转组织关系信、文件起草和党报党刊征订等工作,并及时准
确地完成了《利津年鉴》(2004年卷)和2004年半年、全年的党员统计上报工作。元旦、春节前夕,与县
总工会、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联合组织102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走访慰问特困
群众活动, 共慰问城区特困职工278户,走访农村特困、五保、重灾户433户,捐送慰问金98900元、面
粉57200斤、食用油7110斤。3月12日,与县林业局联合组织县直83个部门单位的1000余名干部职工开展
了义务植树活动。根据县委“抢抓机遇、奋力赶超”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统一部署,党工委立足实际,
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以学习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进一步把广大县直干部职工的思
想统一到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根据县人大统一安排,组织驻县直的41名省、市、县人大代表分三
组开展代表视察活动,积极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根据县计生工作职责分工,把
教育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强化措
施,落实任务,有效地推动了县直机关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韩卫东 程丽丽)

【信访工作】 县信访局内设接访股、办信股、县长热线电话受理中心。年底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局长1
人,副局长2人。各乡镇设党委委员、信访办主任1人,村村配备了信访民调员,健全了县、乡、村三级
信访网络。

案件处结 2004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354件(起),其中来访277起2126人次(集体访80起1842
人次) ,来信56件,来电21起。来信来访来电立案率达到了96%以上,处结率达到了98%以上。上级要求
处结的案件28件,处结28件,处结率100%。信访案件主要反映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土地权属争议、
村“两委”换届选举遗留问题、村财务政务不公开、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宅基地纠纷、破产及改制企业
遗留问题、军转人员待遇、物业管理、城建拆迁等问题。全年始终把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情接访,文明接访,依法处访,妥善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维护全县的社会稳
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领导 2004年,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常委会议、县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信
访工作以及分析解决信访老户、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两会”及重要节日前,县信访工作领导
小组都认真组织排查,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安排部署任务。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处理信访问题和
县级领导“一岗双责” 制度。2004年,县、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处理信访问题200多件。对重点信访问
题,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到工作一线现场指挥调解。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亲
自签批信访案件,亲自处理重要信访问题,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
单位做好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委、县政府在制定《利津县2004年度工作目标督查考核办法》
时,把信访工作与年度工作目标管理百分考核相挂钩,实行罚分制度,增强了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做好信
访工作的责任感和压力感,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信访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信访部门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局和乡镇信访办必要的通
讯及办公设备。4月份,争取资金28万元,为乡镇信访办配备了信访工作专用面包车,方便了矛盾调处,
提高了办案效率。 在选拔使用信访干部上,严把进人关,确保高素质,全年调整充实乡镇信访办主任7
名。 同时,按照干部任用条件,适时输出,委以重任,全年有5名专职信访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二是
加强基层信访机构建设。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信访办主任为
组长,农业、民政、司法、公安、土地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接访小组,实行轮流、挂牌接访。县直部
门根据单位性质由纪检书记或1名副职兼任信访办主任, 有办公地点,有牌子,有信访工作档案,确保
了上访案件及时处结。三是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以村为单位,建立3~5人组成的调解小组,配备了1名
信访信息员,负责村内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信息通报。50人以上的企业配备了信访信息员和信访
调解小组,为把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筑起了第一道防线,赢得了工作主动权。四是加
强对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成立了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事
件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了九个专项工作组。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及时对全县信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组织
集中排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确保了全县23起信访突出问题及群
体性事件全部处结。

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专职信访干部进行培训, 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外地先进处访经验。5月
份,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各乡镇信访办主任到山东省胶州市、临朐县等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参观
学习,探讨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新路子。参观学习结束后,组织了全县信访干部培训班,就如何做
好当前信访工作进行了系统培训。认真组织“争做人民满意的信访工作者”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信
访工作者深入进行思考,狠抓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收到了明显成效。认真组织调查研究活动。
4~5月份, 县信访局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围绕新时期重点信访问题开展了“重点信访问题调研活
动”,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文章60余篇。提高了信访工作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
了依据。同时,注重加强信访信息宣传工作。2004年在《山东信访》发表信访稿件5篇,在《东营信息》
和《东营日报》发表12篇,总结推广了信访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扩大了信访工作的影响力。

制度建设2004年,县信访局建立健全信访苗头排查调处、群众逐级上访、“三见面”和奖惩制度,
并狠抓落实,推动了信访工作整体上水平。
落实信访苗头排查调处制度。一是定期排查与随时排查相结合。做到排查工作重点突出,坚持经常,
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做到排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二是信访部门单独排查与各级各部门联合排
查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排查工作视野,使排查工作横到边、纵到底,把触角延伸到村、到户、到人,覆
盖每一个人居角落。三是排查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在排查化解工作中,坚持排查和解决并重,变群众上
访为干部下访,适时向乡镇和企业派驻工作队,督促检查基层排查化解工作,随时解决各种矛盾。对排
查、筛选出的重点信访苗头隐患,全部实行“四定四包”,确保有排查,有解决,排查和解决问题同步
进行不脱节。
落实群众逐级上访制度。一是认真部署。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推行群众逐级上访的实施意见》,
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将其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增强了各级的责任感、
紧迫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二是认真落实《上访双向承诺书》的签订和《上访答复意见》的出具工作。
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发文作出明确要求。工作中,把落实“两书”制度作为办理信访案件的
重要环节,加强督查,规范各级“两书”签订和群众上访“四联单”的运作程序。三是严格落实信访工
作“双向规范”。对因处理信访问题不依法、依政策办理的,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对
群众直接越级上访反映问题,或拒不签订“两书”而越级上访的,按照群众上访“四联单”制度和有关
规定处理,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5月份,在全县开展了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月活动,下发宣传材料3万多
份,制作了宣传录音带发放到村播放,出动宣传车10余辆,在县电视台举办了信访法规电视讲话。10月
份, 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维护信访秩序的若干规定》,并通过电视台连续播放1周。同时,抽调近
百人,经过培训,组成宣讲团,深入部分问题比较突出的村庄进行信访法规宣传。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
展,规范了群众的信访行为,无序上访明显减少,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推行办理群众来信“三见面”制度。按照《山东省处理群众来信工作规程》和《山东省人民群众来
信办理“三见面”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办信工作程序,制订了《利津县办信工作“三见
面”实施细则》。从信件拆阅、领导签批、调查处理、回访、归档等各个环节,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将
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群众来信纳入年终信访工作考核目标。在办理群众来信的过程中,坚持县领导签批
意见,做到与“县领导”见面;坚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与承办单位签订信访责任书,做到与“承办单位
领导”、“具体承办人”见面;坚持承办单位与信访人签订信访双向承诺书、回访答复信访人,做到与
“写信人”见面。在办信工作中,对匿名信检举,通过在检举单位公布查处结果等方式,与“写信人”
见面。大力推行“突出直办”工作法,保证了群众信件的办理质量和速度。
落实信访工作奖惩制度。首先,制定信访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下发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单
位,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其次,严格实行周通报、月分析、季汇总、年终总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解决。 第三,对在信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年初,县委、县政府对4个
乡镇、11个县直单位和21名信访工作者进行了通报表彰。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坚
决处理,绝不姑息。2004年,对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和分管书记通报批评。

县级办案在县信访局受理的群众来访案件中,县级办案占88%。凡是县领导接待的案件,事实清楚,
符合有关政策法规的,而且能够当场解决的,由主持接待的领导当场裁决。当场解决不了的,由县领导
签批意见,转相关部门、单位承办。其他信访问题,由分管县领导签批意见后,县信访局交办或直接牵
头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加强县级办案,促进了问题的尽快解决。严格规范办案程序,县信访局受
理的案件,全部做到有县领导的签批意见,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与办案单位主要领导签定的责任书,办
案人员与信访人签定的信访双向承诺书,并回访信访人。对未按时限处结的案件,按情况采取电话督办、
发函督办、派人督办等方式进行督办,做到了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开展解决信访老户活动成立以县委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
长的集中处理信访积案和信访老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案情给各专案工作组限定了案件处结时
间,并实行跟踪调度,确保案件处理时效。各工作组根据案件性质实行逐案会诊。坚持的原则是:一是
思想上重视。在处理信访老户问题上,工作组站在上访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把上访人的事当做自己的
事来办,切实为上访人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感情上拉近。工作人员把上访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与上访人
交朋友,动之以情,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放弃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要求,
实事求是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经济救助。上访老户多年上访,无心生产,生活上造成很大困难,
工作组从实际情况出发,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和救助。各包案工作组不管原结论如何,对案件重新进行
调查了解,根据新的形势重新分析研究,拿出新的处理意见。2004年,市以上机关交办的5户信访老户,
全部妥善处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集中处理重点信访案件活动3月, 针对重点信访案件比较集中的现状,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
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集中处理信访案件活动的意见》 ,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县范围内的重点信访
案件进行了集中处理。县委书记郭丰璞亲自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调处工作,听取包案县领导的工作情况
汇报。确保了全县26起重点信访问题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得到处理。

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2004年以来,全县农村上访数量明显增加,土地纠纷问题尤其突出。针对这
一情况,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就案件情况进行“集中会审”,及时提出处理建议,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
研究后组织实施。一是组成专门工作组,集中指导、协调处理土地矛盾纠纷。“五一”节前,县里组织
六个由县级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组,分赴案发乡镇开展工作。工作
组按照依法解决与调解相结合的原则, 及时进行了妥善解决。截至5月10日,全县影响较大、群众情绪
激烈、处理难度大的20起重点信访案件已全部处结,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的社会稳定。二是由农业部门牵
头,有关部门参加,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制度的意见》。就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搞好“两田制”清理整顿、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流转、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作了具体要求,并就加
强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领导作出了具体部署。三是推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乡镇监管。乡镇依托法律服务
所成立由镇长挂帅,信访、法律服务、司法、农业、土地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合同监督管理中
心”,同时,各村指派专人担任合同协管员。中心代表乡镇政府指导监督农村承包合同招标,提供法律
咨询、起草审查农村合同,主持签订农村合同,办理法律见证或协办公证,调解农村合同纠纷,接受申
诉控告等。农村合同乡镇监管的实行,使大量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促进了村务“阳光
操作”,进一步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

(扈文芹 韩祥波)

【档案工作】 县档案馆内设业务指导股,挂档案局牌子,行使档案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年底干部职工
9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馆长1人,副馆长2人;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人,
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3人。

馆藏情况2004年,档案馆辖122个全宗单位,其中106个进馆单位,馆藏量和馆藏门类不断增加。截
至年底,馆藏档案资料近4万卷(册) ,包括文书、统计、纪检、人口普查、死亡干部、公证、保险、照
片、 科技、音像、印模等10多个门类,案卷总数31298卷。馆藏资料有图书、报刊、杂志、内部出版物
共15118册。 建立健全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保密、利用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制定了从领导
到工作人员个人岗位责任制,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范围。馆内水电设施安全合理,“九防”措施基本齐
全。

硬件建设县委、 县府高度重视全县档案事业的发展,拨款8万元为档案局配置了17列85节档案密集
架,购置了计算机和扫描仪,为档案的规范化存放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全县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
争取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山东利华益集团、县法院、县国土资
源局、县建设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县信访局等单位投资数万元安装了档案密集架,硬件建设有了
很大的提高。

全县档案工作会议6月, 组织召开全县档案工作会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对近年来在档案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0个先进单位和10名先进个人
进行表彰。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县委副书记高振国参加会议并讲话。县档案
局局长石景槐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县档案工作, 并就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决定利用1年
多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全县全县档案进馆工作。会后县档案局业务人员深入到各单位,对档案整理及
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做好档案进馆前的全宗整理、馆藏摸底和其他准备工作。

年度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在使用新的业务规范的情况下,为确保年度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工作的有条不
紊和协调统一,档案局下发文件,严格规范标准,对归档范围、标准规范、时间安排都作了进一步强调
和要求,业务人员靠上搞指导,严格督促检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全县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业务培训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对档案干部业务培训的统一要求,举办了以文书立卷改革、电子文件管
理为重点的全县档案业务培训班。坚持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重点企业档
案人员进行普遍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县档案局通过组织多层面的外出参观学习,聘请市档
案局专业人员具体指导,召开档案工作现场会等形式,开扩档案工作者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档案工作
者的热情,全县档案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档案进馆强化珍贵档案征集工作,把县档案馆建设成为全县档案资料保管利用的基地,组织开展了
大规模的全县档案进馆工作,把全县各单位2000年以前的档案一次全部接收进馆。制定了档案进馆实施
方案,对案卷质量及各种档案工具的编写都提出了严格标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进馆。
局(馆)工作人员全力以赴认真指导把关,各部门单位积极配合,促进了档案进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加强了珍贵档案和特色档案征集力度。进行历史档案、名人档案以及专题档案征集,先后征集到了《裴
氏族谱》、《岳氏族谱》、《利津一中校庆》、《名人字画》等有特色的档案。为进一步丰富馆藏内容,
改善馆藏结构,经县领导同意,开展了利津县历任县委书记、县长及科技、文化、艺术、经济等社会各
界名人档案资料征集工作。起草了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信函,在此基础上力争尽快完成好材料的征集工
作。

档案利用2004年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500余人次,查阅档案资料6000余卷(册)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
水平,强化服务功能,档案馆编制了案卷目录、人名卡片、存放索引、目录编目等各种检索工具,方便
了读者查阅。

现行文件阅览室建设收集了部分政策、法规性现行文件,丰富了阅览室内容,增强了服务功能,提
供利用现行文件243份,接待利用者92人次,提高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管理全面展开。2004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利津县
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转发了省档案局制定的《关于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明
确要求各部门、单位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纳入本部门单位数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县档案馆目前
已经开始了机读目录的著录工作,全县30多个单位推广应用了世纪科怡档案管理系统,档案馆同时实现
各单位纸质档案和机读目录的接收工作。

企业档案工作为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为企业发展服务, 重点抓了利华益集团公司等3个重点企业档
案工作,对开发区内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建档试点,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软硬件一起抓。

社区、农保档案工作把做好社区、农保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来抓。深入调研,制定计
划。制定了各项业务规范,严格按规范指导档案整理,协助建立完善了各种检索工具,坚持工作标准高
起点。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区、农保档案工作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家庭档案工作为进一步拓宽家庭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县档案局在全市率先开展了
家庭建档工作。对材料收集、分类、整理、编目、装订提出了统一要求,并购进了符合要求的档案装具。
在全县档案培训班上进行了专门培训,制定了全县家庭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并逐步落实。利津县建立家
庭档案的经验在《中国老年报》上作了报道。

农村档案工作探索农村档案工作新途径,积极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为切实加强农村档案工作,
巩固村级建档成果,县档案局到垦利县和省内先进县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利津
县实际情况,理清了今后开展农村档案工作的基本思路,着重抓了全县档案工作基础好的先进行政村的
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为今后提升全县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打下基础。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为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贯彻落实市档案局与市计委联合下发的《关
于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转发了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对辖区内的市、
县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登记、指导、监督、验收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促进了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档案
工作的提高。

档案年度考核为认真搞好档案年度考核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印发了《东营市档案管理考核办法》,
根据档案管理分级考核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2003年度考核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作了认真研
究,并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根据考核标准及时填写上报考核书和自查报
告,档案局组织人员分两个小组严格按标准进行了实地考核,全面系统的对全县档案进行了总结、并将
考核情况汇总上报市局。全县档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促进和提高。

档案理论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全县档案人员学术水平,组织开展了全县档案学术研究工作,动员全县
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共收到论文50余篇。其中5篇优秀论文被推荐到市级以上刊
物上发表。有计划的开展档案汇编、专题资料的编写工作,编印了《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编写了
《利津县干部任免汇编》;编辑了《饮食与健康》、《保健常识》等知识读本。充分发挥了档案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办《利津档案》,更好地宣传了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了利津档案工作,
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档案有关知识,同时为基层单位提供了交流工作经验的平台,对
宣传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赵培峰 刘孟桢)

【经济研究】 县经济研究中心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年底干部职工2人。2004年,经济研究中心
紧紧围绕县委决策和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实现了调研工作的新突破。

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全县经济发展状况、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土地规模经营等大型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其中多
篇调研材料被县委、县政府采纳。

对策研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方针政策,认真研究经济发展的模式,围绕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拟定
了38个重点调研课题,县级领导干部每人承担一个课题,将收到的40篇调研报告通过《利津信息》在全
县进行了刊发交流,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典型总结围绕干部作风、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工业强县等方面,总结推广
了农村党员“双带”工程、北宋镇双高村发展奶牛业等一批典型,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树旗引路,形成
多篇典型材料,被《黄河口社会科学》、《东营通讯》等全文刊发。

调研活动健全决策前调研制度,先后组织现代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研讨会。建
立健全调研工作机制,组织县级领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参与县委中心工作建立健全县委政研室牵
头,协调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专兼职结合的调研工作网络,整合调研力量,开展联合调研。搞好调研成
果转化,积极参与了农村税费改革、利华益集团组织的现代企业发展高层论坛等多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工
作。

(崔志刚 牟焕章)

【党史研究】 县委党史研究室为县委办公室管理的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年底干部职工6人,其中主任1
人,副主任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人,包括副编审2人,编辑2人,档案馆员1人,助理编辑1人。

编辑出版《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1998.1~2002.12) 》根据中央和省委党史部门关于地方党史大
事记应每五年续编一次的新要求, 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了 《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 (1998.1~
2002.12)》。该书承接1999年出版的《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1987.11~1997.12)》,全面地记述了自
1998年至2002年,中共利津县党组织领导全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取
得的成就, 再现了利津县这五年改革发展的过程和全貌。 全书30万字,经东营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于
2004年2月出版发行,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丰璞为该书出版题写了序言,《山东党史信息》
作了专题介绍。同时,为争得工作主动权,县委党史研究室坚持《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资料的续编
工作制度化,按计划完成了2003年年度大事记资料的征编任务。

编辑出版《中共利津地方史(第一卷)》地方史的征编工作,是一项浩繁艰巨的党史系统工程,涉及
党史工作的方方面面,政治性强,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体例要求严,是对全县整体党史工作的全面
检验。县委党史研究室在2003年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调整篇目,对不足资料进行了全面补征,加大编辑
工作力度,5月份完成了送审稿。该书上限自利津县有党的活动记起,下限原则上记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召开,并根据实际作了适当下延,共计30余万字,是一部全面记述利津县党的历史的最权威的资料书。
经县有关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审定, 于2004年8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走在了全市甚
至全省的前列,为利津解放暨县委、县政府建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山东党史信息》作了专题介
绍。

全面启动《中共利津县村级组织史资料(第一辑) 》和《金色历程-中共利津县历次党的代表大会资
料汇编》的征编工作为全面、完整地展现中共利津县农村基层组织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和全貌,完善
中共利津县组织史资料的内容,党史研究室于年初展开了《中共利津县村级组织史资料(第一辑)》的征
编工作。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精干力量,在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展开资料征集工作。截至年底,
基本完成了1941年至1985年间全县500多个村近30万字资料的征集任务, 为2005年编辑出版工作奠定了
基础。同时,为充分发挥党史资料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县委党史研究室还着手展开了《金色历程
-中共利津县历次党的代表大会资料汇编》 一书的征编工作。截至年底,完成绪言、历次代表大会召开
的时代背景、大会情况介绍等资料的编辑工作。

全面完成省、市党史部门下达的资料征编任务2004年,省、市党史业务部门下达的党史征研任务共
有四项:一是为全省“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学术讨论会”组织撰写论文;二是为《中共东营市委纪
事》(2003年卷)征编利津县有关县情资料;三是为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编提供利津籍将军、名人简介资料;
四是为市委党史研究室《难忘的岁月》一书征编提供有关资料和利津县“治黄”专题资料。对以上任务,
县委党史研究室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了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论文《简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
容和实现措施》于2004年4月份按时报省;按照县委办分工,县委党史研究承担的《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中利津9个乡镇和社区的资料, 均按时完成,计3万余字;征集到张兴业、赵焕章等6位利津籍将军、名
人简介资料和“人民治黄史上的两次人工改道”专题资料,均按要求上报市委党史研究室。2004年9月,
省、市有关部门下达了《山东革命文化丛书》编辑任务,利津县承担了著名烈士李竹如的资料编辑,此
项任务于年底完成初稿。

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专题研究2004年,根据省《关于编纂社会主义时期山东党史专题资料的通知》,
县委党史研究室认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利津党史资料专题的研究,先后安排“利津县的整风运动和
反右派斗争”、“利津县的第一次‘社教’运动”、“建国初期利津国民经济的调整”等三个专题。截
至年底,三项专题研究已全面完成,按时上报了省委党史研究室。

党史宣传教育工作2004年,县委党史研究室继续抓好经常性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利用发行
党史书刊资料,努力扩大党史宣传教育面。全年共发行《山东党史》、《中共山东历史大事记 (1978~
2002) 》、《中共山东年鉴》(2003年卷)、《中共东营地方史(第一卷)》、《中共东营市委重要决策选
编(1983~2002) 》等省、市党史书刊1000余册;发行《时代楷模》、《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1998~
2002) 》、《中共利津地方史》(第一卷)等本县党史书刊3000余册。为配合党史宣传,县委党史研究室
邀请县电视台还先后两次制作专题报道,扩大了党史影响。为纪念利津解放60周年,在《东营日报》发
表了《吹响冲锋的号角》等纪念性文章,进一步扩大了党史工作的宣传面。11月28日, 《齐鲁将军情》
摄制组来利津县拍摄李竹如烈士和李维民将军的有关资料,县委党史研究室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大力协助。

加强同老干部的联系2004年,县委党史研究室始终把加强同老干部的联系列入党史工作的重要议事
日程。一是通过联系,向老干部征集有关党史资料;二是通过联系,邀请老干部帮助对有关党史资料进
行审查把关;三是通过联系,将印刷出版的党史资料书籍及时送到老干部手上,加大党史工作的宣传。
特别是《中共利津地方史》(第一卷)出版后,县委党史研究室及时将其送到辖区内所有离休干部手中,
派专人赴滨州、东营等地,将《地方史》一书送到老干部家中,深受老干部的欢迎。

(王新景 高荣国)

【老干部工作】 县委老干部局是县委老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归口组织部管理,下设老干部活动中心;
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年底有干部职工9人,其中行政人员4人,事业人员4人,工勤人员1
人。各乡镇设老龄老干部工作办公室,县直有10个单位专设老干部科(股),其他单位配备兼职老干部工
作人员。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委老干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
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主动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办实事,全县老干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县委老干部局在全县督查考核、精神文
明建设考核、“平安利津”建设考核中,均获得优秀成绩,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县老年大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离休干部年底,全县共有离休干部249人,其中党员186人。按参加革命时期分,抗日战争时期56人,
解放战争时期193人;按机构性质分,党政机关单位109人,事业单位66人,企业单位74人;按行政级别
分, 正处级2人,副处级66人,科级36人,一般干部145人。异地安置19人,其中安置省外5人,省内市
外14人。

政治待遇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为离休干部订阅了《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
为县级离退休干部订阅了《支部生活》、《党员干部之友》、《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以分散自学和
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使老干部学习经常化、制度化。1月9日召开了全县18级以上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
代表座谈会; 先后于8月、12月两次召开老干部情况通报会,通报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征
求老同志的意见建议; 5月15日,组织45名老干部赴蓬莱、龙口、长岛参观考察;9月7日,组织老干部
参观视察了县内部分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7~8月份对安置到外地的离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11月30
日,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了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辅导报告会;12月份走访了异地安置到利津的离休干部;
春节、老人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县五大班子领导走访看望了县级老干部,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都
走访慰问本单位老干部。

生活待遇一是提高生活待遇标准。 2004年1月1日起, 为离休干部提高了护理费标准,由每人每月
200元提高到300元; 为企业离休干部增加了误餐补助、油区补贴和住房补贴,人均月增资350元,解决
了长期以来企业与党政事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不平衡的问题; 7月份,为离休干部提高了住房补贴,人
均增加160元。 二是医药费得到妥善解决。县乡财政拨出244.16万元用于解决离休干部医疗费,老干部
医药费做到按规定据实报销。

发挥作用积极引导老干部为全县发展献策出力。 3月份,开展了“老有所为、奉献社会”活动,广
大老干部在小康文明村创建、 关心教育下一代、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4月份,建立
了老干部工作联络员制度,聘请13名政治素质高、活动能力强的老同志担任老干部工作联络员,在社会
上当好宣传员、 调查员、研究员、调解员、监督员。高嘉丰、张义田等6位老同志被评为全市优秀离退
休干部党员,王惠民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马迎魁被评为全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

老年教育构建县乡两级老年教育网络, 推动老年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月26日,在全省老年教育工
作暨创建省级示范校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受到与会领导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8月13日,县
老年大学举办第五届学员开学典礼,成为拥有344名在校学员、开设12个专业16门课程的正规老年学校。
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实现新突破,8个乡镇老年学校全部挂牌成立。7月份,成功编印《利津老年大学校刊》
第二期,开创了全省县级老年大学办校刊的先河。5~6月份,老年大学舞蹈班、京剧班学员到北宋镇敬
老院、 利津镇枣园村进行慰问演出。8月11日,举办了第六届消夏文艺晚会老年大学专场,千余名观众
观看了演出。10月份县老年大学举办庆“老人节”文艺晚会。

文体活动2004年,县城老年体育专业队伍发展到20余支,设有老年舞蹈、健身操、太极拳(剑)等六
个辅导站,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老年人达2000多人。以凤凰广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公用场所为基地,
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老干部表演赛、竞技赛。2月14日,县老年太极功夫扇(剑) 、腰鼓表演队参加全县民
间文艺展演,获得“优秀节目奖”;4月份承办了第三届油田、东营、滨州三地市老年门球赛;4月22~
24日, 举办了“庆五一”寿星杯老年门球赛;9月19~28日,举办了庆祝建国55周年暨第17个老人节老
年人健身运动会, 100多名老干部参加了比赛;12月份,组织老干部参加了省、市庆建国55周年、纪念
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展,有5幅作品入选省书画展,1人获银奖并被授予“山东省老年书画家”称号,
56幅作品入选市书画展,1人获金奖,3人获银奖,1人获铜奖。

健康保健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双高期” 老干部健康保健工作。4月份举办了老干部医疗保健知识讲
座,邀请县医疗保险处负责同志和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专家,为老干部讲解了医疗保险政策和养生保健常
识, 进一步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6月,开展了“凤凰制药杯”老干部健康保健知识竞赛活动。
为老干部购买《老年保健及疾病预防手册》500余套,组织近千人参加了全省书面竞赛答题。8月26日,
利津县举办了“凤凰制药杯”老干部健康保健知识竞赛活动,12支代表队36名离退休干部参加了现场竞
赛。 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老年大学校长李延良观看了比赛并给予充分肯定;9月份组队参加了全市离
退休干部健康保健知识现场竞赛, 利津县代表队获三等奖。为300余名离退休干部健康查体,健全了健
康档案。

宣传、调研、信访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宣传调研工作。一是购置了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等宣传
工具,开通了“利津老龄老干部网站”,构建了多样化宣传网络。全年编印《利津老龄老干部工作》简
报12期, 在县电视台编发新闻20余条,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稿件5篇,省级报刊16篇,市级11篇,《山东
省老干部工作通讯》 8篇,《东营老干部工作》19篇,及时推广经验,交流信息,促进工作。二是探索
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撰写《以老干部党支部为载体,努力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
工作》 、《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要有新定位》等理论文章4篇,其中,《老年大学“全员管理”模式初
探》、《创新管理突出特色推动老年教育快速发展》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三是抓好信访工作。配齐
专职信访员,建立了信访首问负责制,年内共接待老干部10人次,全部妥善解决。

队伍建设针对部分乡镇人员变动, 对利津镇、明集、盐窝、北岭等4个乡镇的老干部工作办公室主
任进行了考察选配, 为老干部活动中心配备了责任人,保证了工作不断线、不空岗。4月份以来,以县
委开展的“思想、作风、纪律、工作”四整顿活动和组织系统“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为契机,突出抓
好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以“比、学、查、改”为主要形式,坚持了周六
集中学习制度,修订完善规章制度16项,形成了推进工作创新和保持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的长效
机制,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惩到位、规范有序的机关管理运行体制。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牢固
树立了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为
开创全县老龄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胡锡岭 孙洪波)

【党校教育】 中共利津县委党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业教处、总务处4个科室,利津县行政学校与其
合署。年底干部职工25人,其中在职人员18人。包括高级讲师7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7人,具有初级
技术职称的2人。2004年,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轮训班、短训班22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982人次。
同时,始终坚持科研“三个服务”的方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县的“六大战略”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加大调研力度,科研工作出现了可喜局面。全年共完成专著
1部,调研文章26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5篇、在省级刊物发表11篇、在市级刊物发表10篇,进入领
导决策层2篇。

业务培训全年举办科级领导干部理论进修班2期, 培训100人。1月2日~9日,在各乡镇举办村“两
委”成员短训班,培训2636人;2月9日~22日,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轮训班3期,培训368人;
3月1日~5日, 举办招商引资暨谋职锻炼干部培训班1期,时间5天,培训100人;4月13日~15日,举办
涉密干部培训班1期, 时间3天,培训80人;6月20日举办民营经济厂长、经理培训班1期,时间1天,培
训50人; 7月举办公务员培训班1期,培训218人;11月1日~3日,举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骨干培
训班1期,时间3天,培训60人;11月2日~3日,举办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骨干培训班1期,时间2天,培
训70人。

业余教育一是农村干部函授大专班。与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在校生300人。截至年底,
顺利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并以良好的成绩全部毕业。二是中央党校、省委党校业余函授教育。2004年共
招新生178人, 其中省委党校法律本科班68人, 经济管理本科班56人, 经济管理专科班54人。完成了
2001级省专经济管理专业、2002级省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和省法律本科专业三个班的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
工作,有150名学员顺利通过答辩。截至年底,全校有3个年级,9个班次,在校生474人,其中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本科班149人, 省委党校法律本科班135人,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科班190人。三是抓好制度创
新,实行规范化办学,深化函授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4年是全省业教规范管理年,为此,县委
党校把制度建设作为实行规范化办学的总抓手,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并以《学区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办法》 为依据,制定了《业余函授教育管理制度汇编》,共14项139条,对业教办学中的各个程序和环
节作详细的规定,形成了一套有序运行的管理机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施了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实
现了由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向开放式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同时加强学员管理,实行“千分考核
末位淘汰法”,对学员的考勤、作业、自学考试成绩、论文、党性锻炼、注册、违纪八个方面的情况进
行考核。

教育科研一是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健全落实教学内容新体系,把“三基本”拓展为“四基本”,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基本问题来讲授,同时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点内容突出出来;把
“五当代”拓展为“多当代”,增加了当代管理知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把以理论学习为主
拓展为“两手抓”,既深入抓好理论武装,又大力提高干部的领导才能,按照“靠得住、有本事、能干
事、干成事”的要求来培训干部,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性。实行“全员参与”双向
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
学方法, 进一步强化体验式教学, 使学员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联系县委、县政府
2004年提出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强县、民营经济膨胀、招商引资、城市化和科教兴县等六大战略,积极
开展研究式教学,有针对性地确立了一批科研课题,如《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对策》、《对加快利津工业
化进程的调查与研究》等。三是教学管理注重严肃性。将党性锻炼融于教学管理之中,各个班次建立临
时党支部和班委,充分发挥党员和班干部的作用,加强学员的自我管理。实行“百分制考核法”,严格
请销假制度,建立干部培训档案,为干部的学习培养和选拔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2004年,《山东党校
通讯》 第1、2、8期分别以《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新尝试》、《培养学员思维能力应把握的几个
问题》、《利津党校实施互动式教学》为题,刊发了县委党校的经验和做法。四是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4年,县委党校坚持“科研立校”和“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制定完善了《关于科研工作管理及奖
惩办法》,对最低科研任务量、计算方法、考核和奖惩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强化了激励机制,调动了教
研人员搞好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研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大量价值高、份量
重的调研文章。

(李秀峰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