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植 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1&rec=49&run=13

〔机构队伍〕 利津县农业局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股、区划办公室、财务审计股;下
属农技站、农经站、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能源环保站、蔬菜办公室、棉花办公室、良
种公司和虎滩良种场; 利津县农业广播学校归口农业局管理。1999年底,有干部职工1
32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21人。

〔种植业概况〕 1999年农业总产值11995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8746万元。

〔粮棉生产〕 根据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及市分配的任务指标,棉花基地面积由上年的9
万亩左右下调到4.6万亩,其中新型抗虫棉推广3.5万亩;夏粮再获丰收。通过小麦大方示范
带动作用,全县30万亩小麦总产达2.24亿斤,再创历史最高纪录;通过稻——麦、玉米——
麦连作及配方施肥、高产优质良种包衣统供等技术的运用,使全县0.5万亩(完成任务的100%)
吨粮示范田平均单产478公斤, 比对照田高出51.5公斤;秋种工作完成30万亩,良种统供率
达85%, 种子包衣率60%以上,建成小麦大方47个,达6万亩,预留玉米套种田10万亩,稻麦
连作田4万亩,旱育秧田0.4万亩。

〔瓜菜生产〕 在去年农业产业化第二次创业中,对芦笋、阳畦韭菜、大棚瓜菜等产业
基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逐步形成了以南宋乡、利津镇、盐窝镇、北宋镇、集贤乡、北岭
乡、傅窝乡沿黄七乡镇为主体的1.7万亩拱棚西瓜产业带,大棚瓜菜面积达到2万亩;以北宋
镇、南宋乡、虎滩乡、明集乡为主体的3.5万亩芦笋产业带;以北岭乡、盐窝镇为主体的1.2
万亩阳畦韭菜产业带;以利津镇、盐窝镇、汀罗镇、北岭乡、集贤乡为主体的年投料1.53万
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良种工程与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年内,共落实棉花原种田300亩、1000亩良种水稻、
10000亩良种大豆、 8000亩小麦良种。全县良种统供率稳中有升,其中玉米95%、小麦85%、
水稻95%、 棉花85%、大豆55%;小麦良种包衣统供20万亩。在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方面,除引
进并推广了水稻旱育大秧等汛插秧技术外,重点进行了夏玉米套种种植改革,推广面积达10
万亩;由于推广种植抗虫棉,使棉花生产走出低谷;筛选并推广了农药新品种15个,农作物
品种13个;推广了节水灌溉及旱作新技术、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病虫综防技术、平衡配套
施肥等新技术15项。均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植物保护与土肥工作〕 在省市统一部署下,对全县12种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做到了
一病一虫一档制; 共发布病虫情报12期1200余份,平均准确率96.8%,向农业部发电码模式
电报3次; 病虫旬报8期、防治病虫害124.71万亩 (次) ,防治率达到83.7%,挽回粮食损失
16144.9吨、棉花747.86吨、油料1218.21吨。组织防治小麦赤霉病10万亩。在查治东亚飞蝗
工作中,落实查蝗员10人、投入经费1万元、准备药械9台、贮备治蝗药品51吨;发布蝗虫情
报8期,印发技术资料3000份,防治面积10000亩,有效地防止了蝗虫起飞;对全县8000亩小
麦种子田进行了产地检疫。土肥工作。针对全县土壤普遍肥力偏低、养分严重失衡,与产量
差距较大的问题,农业局及时向县政府提出了合理施肥配方的意见,做到了重点地块统测统
配,对5万亩套种玉米、3万亩旱育水稻、2万亩大棚瓜菜、1.2万亩阳畦韭菜、15万亩小麦、
3.5万亩芦笋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 共计29.7万亩,其中5000亩水稻和5000亩玉米纳入“沃
土计划”示范区,通过肥力指标的测定,争取在施肥种类、方式上有新突破,做到科学、合
理、经济用肥。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全县农民负担预算总额为2630.29万元,人均114.6元,比上年
下降了7.7%,村提留乡统筹预算2291.3万元,人均99.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1%,其中
夏季收取村提留乡统筹1242.72万元,人均54.13元,占预算额的54.2%。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在全县推行了农民负担规范化管理,使利津县农民负担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2)认真
落实了农民负担一定三年不变,以村分类计提及有关的减免政策,全县减免人口1.91万人,
减免金额219万元,享受“两工”减免的0.41万人,计12.05万个工日;(3) 落实了市委、市
政府六项减免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农民公益事业建设和“两工”使用办法。从总的情况看,
农民负担正逐年下降。
(明玉华 陈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