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移民拓宽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0&rec=12&run=13

明王朝建立后,采取“宽恤民力,安抚流亡”的政策,推行“移民就宽乡”的措施。明代移民,是我国
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而且有组织有计划的一项重大活动。地广人稀的利津成为移民垦殖的重点。
随着移民的迁入,形成了利津史上人口增殖的高峰期,也是利津自建县以后,人口大量迁入,垦荒事业
迅速发展的时期。洪武二年到二十二年(1369~1389年)和永乐前期(约1403~1424年),先后有多批
移民迁至利津落户。 全县农户由原来的8256户,增至21200多户。当时准确的移民人数虽已失考,但从
史书、家谱和地名普查资料中可知,今之利津县南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中有洪武和永乐年间的迁来户,
其祖籍都是直隶枣强县。今之利津县北部北岭、陈庄和汀罗镇的汀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中有洪武年
间迁来的移民户,他们的祖籍均为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
始祖来何处?晋南洪洞大槐树。”“要问祖上来哪边,本是直隶枣强县。”民间何以说来自洪洞大槐树
呢?原来,在山西洪洞县城北二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大寺庙,名曰广胜寺,庙旁有一株汉槐,“树身数围,
荫遮数亩” , 阳关古道从树下经过。明初移民时就在广胜寺“设局住员”,大槐树下则是集中移民的
“点行处”。背井离乡的移民对大槐树记忆最深,故把大槐树作为当年惜别家乡的标志,以致后来口传
为祖籍了。实际上,移民中属洪洞县籍的仅是一部分。因为一个县的人口总是有限的,当时山西省平阳
府辖6州29县(含洪洞县),太原府辖6州22县,另外还有泽州、潞州、辽州、汾州的移民,都是在大槐
树下集中后点行的。又因为发往东去的移民先在洪洞县集合,经北京大路到枣强县再行分拨,故又有来
自河北枣强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