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三码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0&rec=11&run=13

元朝时期,为便于盐运和南粮北调,当局非常重视河道的开拓与管理。因此,地处大清河入海口,渤海
之滨的利津县商业得到较快发展,至元代中期,在利津县已建有三大水旱码头。第一为大清河入海口的
铁门关码头,其不仅是海防重地,而且成为商品集散地、逐渐兴盛起来。当时的铁门关码头,方圆五里,
住户逾千,街道两侧店铺货栈密布,岸边商船云集,人来车往,一片繁华景象,有“日进斗金”之说。
据清代《利津县志》载:“大清河河门通畅,南北商船由渤海驶入河口,在铁门关卸载,由河内帆船转
运而上。彼时,物品云集,商人辐辏,此为商业最盛时期。”故老相传,古时,停泊在铁门关的商船有
的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有的来自日本、朝鲜及欧洲一些国家。运进的货物大多为布匹、绸缎、
日用百货、茶叶、纸张等生活用品,时人称之为“洋广货”。城东关码头是全县第二大水旱码头,当时
利津城已成为鲁北地区大清河北岸颇有名气的商业城镇。地处利津南隅的和波镇(今北宋镇三岔村),
为全县第三大水旱码头。据清《蒲台县志》记载:“三岔镇即古和波镇,逢一、六有集市。镇上建有泰
山行宫、龙王庙、大安寺、三皇庙等建筑。”据传,和波镇最大时有1300多户,店铺满街,生意兴隆。
后来在咸丰五年被黄河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