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rec=87&run=13

移风易俗
〔婚姻〕1991年县民政部门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同时,重点
抓了婚姻登记工作。年内投资1.1万元,对全县16处婚姻登记室,按照统一标准进行
美化装饰,创造了好的工作环境。按照《婚姻法》规定的程序建立起婚姻档案,并对
婚姻登记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从而使这项工作步入正规化和制度化。坚持依法办事
和鼓励青年男女实行“晚婚晚育”,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574对,其
中初婚人数为2456对4912人,在初婚人数中,男22周岁的721人,23周岁的461人,2
5周岁的334人,26周岁以上的287人;女20周岁的385人,21周岁的467人,22周岁的
478人,23周岁的612人,24周岁以上的504人。以上数据表明,“晚婚晚育”已为大
多数青年男女所接受。但也有少数人受旧习俗影响,不到法定年龄就申请结婚,年内
对17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青年男女,严格把关不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1991年全县查处非法婚姻417对,通过调查,确定夫妻关系的269人,解除夫妻关
系的6人。对外地流入的妇女(有的是自行流入,有的是被拐卖),也作了适当处理。
〔丧葬改革〕1991年土葬现象有所回潮,火化率由历年的90%以上下降为60%。
各级政府已引起重视,年内全县建立民务理事会505个,建立公墓200处,设骨灰堂1
9处,平掉坟头2000多个。还对棺木制作点、孝衣租赁点、吹鼓手班子、迷信用品销
售点,进行了清理和查处。前刘乡全年火化率达到100%,被评为丧葬改革省级先进
单位。

(马红军)
新风新貌
〔募捐救灾〕1991年7月份江苏、安徽等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为支援灾区人
民渡过难关,县委、县府发起募捐活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城镇群众纷
纷参加,全县213个单位1.1万多人,共捐款71466.22元。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分别开
展募捐活动向灾区捐款捐物。县妇联、团委在全县妇女、青年中开展了“为灾区献上
一片爱心,送去一份温暖”的活动。全县妇女、青年共捐款3000多元,寒衣2040件,
为灾区儿童购买书包102个。派专车送往灾区。
年内,全县还为筹建山东省残疾人学校捐款60021元,为本县集贤乡皂坝头村特
困病灾户陈其彩捐款2000多元。
〔开展创“五星家庭”活动〕年内县妇联组织11个乡镇的妇女干部赴泰安市马庄
乡学习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回县后,在全县开展了创“五星家庭”活
动。县委领导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县妇联统一制
作星牌4万多个,发至各乡镇。开展“五星家庭”的标准是:①爱党、爱国、爱社会
主义。②遵纪守法,安定团结。③科学种田,勤劳治富。④晚婚晚育,计划生育。⑤
移风易俗,树立新风。评选方法是:实行三榜定星级,农户自报,村委会审查确定。
三次张榜公布,达到三条标准以上的挂星,分别选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
”家庭。星级实行浮动制,半年评定一次,升级户加星,降级户摘星。年内全县共评
出五星级家庭7804户,四星级家庭18208户,三星级家庭1405户。
〔郑伟凤护养孤寡老人〕利津县南宋乡五庄村郑伟凤(女),十五年精心护养孤寡
老人,在利津县传为佳话。郑伟凤出生在一个农村干部家庭里,母亲是村妇联主任。
她自12岁开始就担起了护养本村69岁的孤寡老人商其美(女)的重担。15年来,她似商
其美的亲闺女,帮助老人烧火,担水打扫院子,洗衣服,梳头。陪着老人谈心解闷。
每当老人生病时,她把自己积攒的钱拿出来为老人请医拿药,买营养品,直到老人康
复她才放心。郑伟凤24岁那年,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是允许她带
养孤寡老人,为此,婚事一度遇到困难、波折。但她坚定不移地说:“不答应条件,
决不嫁人。”一位煤矿工人被她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主动向她求婚,她才答应。结
婚后,她带着老人加入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在家中她象对待亲娘一样,精心敬意照
料老人。在她的耐心护养下,老人顺利地度过了八十四岁生日。1991年老人病故了,
在弥留之际,老人紧紧握着郑伟凤的手,泪如泉涌,亲不够这位善心的好闺女。老人
去世后,她用自己的钱,为老人买寿衣和骨灰盒,为老人安葬。1991年郑伟凤被评为
东营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彭洪魁刘兵)
人民生活
〔职工生活〕1991年我县城镇居民生活收入稳步增长。全县职工工资总额为256
58万元,年人均工资收入1842.32元,比1990年增加93.85元,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人
均工资1950元,比1990年增加147.05元。抽样调查,城镇居民生活变化情况是:生活
费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1336.46元,比1990年增长10.9%。生活费
收入增长的原因一是,国家给职工普调了工资。二是国家给职工调整了粮油价格补贴
。三是企业效益提高,职工奖金和其他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费支出增加:城镇居民人
均生活费支出为1242.70元,比1990年增长19.3%,生活费支出增长幅度超过生
活费收入8.4个百分点。从城镇居民全年消费结构看,消费领域不断拓宽,在吃的方
面,食为各项开支之首,年人均食品支出545.2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其
中副食品支出人均262.3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6%,肉禽蛋菜货源充足。在穿
的方面,衣着消费旺盛,城镇居民审美意识增强,越来越注重穿着打扮,时装档次不
断提高,年人均衣着支出219.8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在用的方面,最为
突出的是一般日用品和文娱用品,大幅度增长。据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调查,高档耐用
消费品拥有量:彩电84台,比去年增长27.2%,电冰箱62台,增长24%,洗衣机
82台,增长7%,照像机12架,增长60%,组合家俱28套,增长75%。居民存款额持
续增加,1991年居民家庭人均储蓄存款260.6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
〔农民生活〕1991年粮食获得丰收,棉花增产,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发展。
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6027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9107万元。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710元,比1990年增长63.6%,创历史最好水平。百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199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3.11元,与1990年80户农民的家庭调查资料相比,增加237.63元
,增长48%。
农民生活收入的特点是:①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674.7
8元,比1990年增加256.45元,增长61.3%,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84.4%上升到92%
,增加7.6个百分点。在农民总收入中,农业收入年人均846.47元,其中粮食收入41
1.63元,占总收入的35.9%,农民从农、林、牧、渔、手工业等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
入为人均529.96元,比1990年增长123.1%。②从集体得到的收入增加。人均为
37.74元,比1990年增长2.7%。③其他非生产收入减少。人均只收入20.59元。
④现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中,现金收入人均803.31元,比1990年增加145.77元。年
内,农民用于生产上的投资,上交集资、提留、土地承包费和税款等项支出333.37元
,占当年农民现金收入的41.5%,用于生活上的现金支出人均326.35元,占当年农民
现金收入的40.6%。
1991年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52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0.54平方米,新建房
屋砖石结构显著增多。
1991年全县农村储蓄存款3976万元,比1990年增加535万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
展,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开始向小康家庭发展。衣、食、住、用有所改善。百户
农民家庭调查,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加,有电视机67部,其中彩电6部,录音
机17部,洗衣机3部,电风扇74台,缝纫机79台。

(高淑东刘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