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rec=79&run=13

地方科技
〔科研机构与科技队伍〕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设办公室、财务室、综合管理室。另
设情报所,县技术开发服务部,以技术服务为主,兼营其他服务,是独立的实体单位

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委,负责全县职称改革、科技人员技术档案管
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术人员的考核、评定、晋升、流动等工作。
全县17个乡镇均配齐科技副乡镇长,并建立了乡镇科委,435个村配备了村科技
主任(占全县村的85%)。
科技示范体系初具规模,全县有科技示范乡7个,示范村55个,示范户970个。明
集、北岭、前刘等乡建立了农技综合服务站。
全县有6个工业企业成立了厂办科研领导小组,这6个企业是:麻纺织厂、第一油
棉厂、第二油棉厂、机械厂、油脂化工厂、店子农具厂、第二食品厂。
全县科技人员共5225人,有3397人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其中高级职
务34人,中级职务444人,初级职务2919人。在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3397人中,
从事自然科学的97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1人,农业技术人员151人,卫生技术人员
482人)。
全县共选拔出市级拔尖人才4名,其中高级职务的1人,中级职务的3人。县级拔
尖人才14名,其中高级职务的4人,中级职务的9人,初级职务的1人。
〔农民技术职称评定〕1991年全县共有1265名农民取得农民技术职务,其中乡医
578人,农业281人,乡镇企业272人,乡镇计划生育69人,电影放映25人。有12人获
得农民艺师称号,7人获得农民会计师称号,4人获得农民畜牧师称号。
〔科技活动与成果〕1991年利津科技工作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
方针,围绕科技开发,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开展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果。
一、推行集团承包,探索“科、物、政”相结合的集团承包模式。县人民政府承
担的省级项目“滨海盐碱地棉花增产技术开发试验”,县长杨志良挂帅,由县科委、
县社、棉办、农牧局、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办公室、明集乡、虎滩乡、北岭乡和课题组
的技术人员共26人组成承包集团,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经过三年努力,于1991年9月
通过省级测产验收,其中10万亩开发区棉田平均亩产皮棉85.33公斤,比开发前
每亩增产24.73公斤,15万亩带动区棉田平均亩产皮棉67.86公斤,比开发前每亩增产
21.86公斤。净增效益3422.1万元。
二、科技计划项目,星火项目的立项、督查、验收以及科技成果的申报。
科技计划项目五项:
1.“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获市科技三等奖。
2.“人工草场建设及科学利用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罗非鱼地热保种技术”申报市科技进步奖。
4.完成了“滨海域地棉花增产技术开发试验”项目的测产验收工作,达到了项目
任务指标要求,现正准备材料鉴定。
5.“高营养儿童食品技术开发”市级项目,县科委于9月份组织检查,认为该项
目各项工作均步入正常轨道。今年已实现产值43.7万元。
列入星火项目的有两项:
1.“TG系列电动脱稻机产品开发”是店子乡农具厂承担的市级星火项目,已上报
为省星火项目并进行了评估和论证。
2.“抽油光杆产品开发”是县机械厂承担的省级星火项目,产品各项指标超过国
家标准和美国API标准。
三、农业技术推广。
1.良种推广:棉花主要以“中棉12号”、“山农86-4”为主,搭配“鲁棉6号”
;玉米引进“掖单4号、12、13号”。“鲁玉10号”;小麦,高产地种植“215953,
鲁麦7.12号”、“烟麦1064”,中产地种植“鲁麦BPH82-2-2”,低产田种植“鲁麦
3号”,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4.7%。
2.耕作制度改革:由原来的插花种植改为区域种植;由麦、棉单作改为麦棉间作
,采用“三.二式”;水稻改单作为稻麦两熟;玉米改直播为麦田套作。
3.技术推广:1991年棉花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机动喷雾、摘早蕾、全
程化控等新技术。全县棉田地膜覆盖率100%,其中机铺膜13.87万亩占46%,机动喷
雾防治病虫面积5.5万亩,效益都很明显。
〔科研项目专利〕店子农具厂研制的“TG系列电动脱粒机”已批准专利申请号,
结束了利津县专利空白的历史。
〔科技培训工作成绩显著〕1990年度,县科委协同山农大、北镇农校、县教育局
、农牧局、乡镇企业局等有关单位,共举办培训班67期,培训人才9976人,其中高层
次学习班二期,培训25人次;提高型学习班23期培训人才1266人次;普及型学习班4
2期,培训人才8685人次。这些人才在科技兴农,振兴利津经济的各项工作中起了骨
干作用。
另外,10月22日-11月6日举办了经济员资格考试培训班,聘请10名任课教师授课
,学习经济基础和工业、金融、商业、物资四个专业,241名审定合格的经济管理人
员参加了基础培训。
〔职称考核与改革〕6月中旬,对全县3148名应聘技术人员进行业绩考核。有14
99人达到优秀标准,占总人数的47.6%;称职的1520人,占总人数的48.2%;基本称
职的126人,占4%,不称职的3人,占0.1%。对不合格人员给予缓聘处理。
实行“经考代评”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0月份,全县有15人参加全国统
一组织的统计员资格考试,其中7人获得统计员资格。11月份有7人参加计算机软件考
试,其中4人获得初级程序员资格,有241人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经济员资格考试。

(焦仲平)
〔地震测报〕1977年全县建立微观测报点5个,宏观测报点1个,到1985年除汀河
中学观测点外,其他观测点暂停工作。1991年12月成立县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
田吉海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事宜由县科委兼管。
科协活动
〔科协组织概况〕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
工作者的纽带。1987年8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委员23人,常务委员7人,主任
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术
水平;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维护科技工作者的
合法权益;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
县科协主任张建民。成员有霍凤存、杨尊莲、王福东、王仲民、李光辉、陈国栋
、任展波。
1991年全县共有学会(协会,研究会)11个,会员680人。其中水利协会34人,农
学会64人,林学会35人,医学会168人,科教电影协会34人,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57
人,畜牧兽医协会39人,机械工程协会32人,农业机械学会57人,农业经济学会34人
,气功研究会56人。
另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60个,会员843人。
全县有县级科普村47个,科技示范户107个;乡镇级科普村115个,科技示范户2
600个,已初步形成科普服务网络。
1991年6月建立“利津县科协科技咨询服务部”,主要任务是组织科技人员咨询
服务,考察论证和决策咨询,组织实体服务。
〔工作概述〕1991年科协部门在普及科学技术,开展技术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
一、科普宣传,全年发行《利津科普》5期1.5万份,《科技信息》7期,2.6万份
,举办广播讲座80次,印发技术资料一万份,放映科教电影4600场次,编印《中国科
协四大文件汇编》3千册,还举办科普成果展览一次,年内首次被评为“山东科技报
”征订工作省级先进集体。
二、科技培训。举办果树、小麦、棉花、稻麦两熟等实用技术培训70多次,培训
人数1.6万人次。以会代训90次,受教育群众2万人次。组织发动农村中的能工巧匠、
致富能手、土专家、示范户开展传帮带活动,参加人数8千多人次。组织农村青壮年
208人参加中国农函大学学习。
三、科普服务。科协开展咨询服务,先后为北宋、明集、前刘等乡联系农药240
吨。以适应推广新技术的需要。积极扶持群众性科普服务活动,为棉农、菜农、养殖
专业户引进新技术、新良种、新型农药。年内协助北岭乡永富村李明芬建成全市首家
蜂蜜加工厂,促进养蜂业。为发展我县畜牧生产,推广作物秸杆青贮氨化技术,县科
协提供尿素19吨,周转金10万元,扶持店子乡双高村的青贮氨化和肉食牛饲养工作。
四、开展学术活动。1991年,卫生、医药学会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25篇
。农学会多次聘请省农学院专家来利津举办小麦、棉花栽培技术培训班。县农机学会
为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5千多人次参加学习。县机械工
程学会搞技术革新,成功地改进了抽油杆热处理炉和气动夹具。电影协会积极组织“
科教电影汇映月”活动,放映科教影片1500多场次。集贤乡食用菌研究会为蘑菇生产
户提供系列化服务,先后发展500户,创产值25万元。柏茂张小麦、棉花高产研究会
、双高村葡萄研究会,开辟实验田,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蜜
蜂研究会承担市养蜂高产技术产品开发项目,于1991年6月通过市级鉴定。年内县养
鱼研究会,食用菌研究会被山东省评为省级先进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

(霍凤存)
气象
〔机构概况〕气象局共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
员2人。另设一室(办公室)两科(测报科、预报服务科)。
测报科主要承担观测业务,代抄资料、技术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预报服务科主
要职责是:天气预报服务,农业气象业务的咨询和对外服务。
〔气象业务〕观测人员每天三次定时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并作出记录。每月初将前
一月初的各种观测资料汇总成月表上报省、地(市)业务主管部门。每年初,将上年的
各种观测资料汇总成年表上报省、地(市)业务主管部门。预报工作人员,每天分早晚
两次向县广播站传送当天的“天气预报”。除此还根据用户需要,有偿向用户提近短
期,短时天气预报。
农气业务是气象局重要工作之一。每月的8日、18日、28日为固定测墒发报日。
每旬月未编制气象旬报、月报供有关单位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生产服务。农时的关键
季节编发全县墒情、雨情简报。每年的春播前制作棉花播种期气象条件分析及适时播
种期预报。秋种前制作小麦播种期气象条件分析及适播期预报。小麦生长关键期(5月
中旬)制作小麦干热风预报及预防措施,服务于农业。
〔1991年全县气候分析评价〕1991年属正常偏暖年型,年平均气温12.7℃,较长
年偏高0.2℃,极端最高气温35.7℃(7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10.6℃(12月28日)。最热
月(7月)平均气温27.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终霜日期为4月1日,初霜
日期为10月20日。全年无霜期210天,较长年偏少。
全年总降水日数(0.1毫米)78天,降水量548.7毫米,与历年平均值相等。日最
大降雨量79.1毫米(7月18日)。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2天,月最大降水量197.2
毫米(7月)
全年总蒸发量1470.3毫米,较常年少402.5毫米,相对温度高于常年,田间
墒情良好。
全年总日照数为2757.9小时,略少于常年。
全年大风(7级)日数11天,较长年少13天。
今年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时空分布比较均匀,无
大旱大涝;蒸发小,温度大,田间温润。气候条件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均比较有
利。同时也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二、各季气候特点及评价
冬季(1990年12月至1991年2月)总降水量11.5毫米,较长年少6.5毫米;总日照时
数575.6小时,较长年多45.4小时;季平均气温-0.6℃,较长年高1.8℃极端最低气
温-10℃(2月23日)较长年偏高,各月平均相对温度均大于去年。最大冻土深度31厘
米,大于6级的大风日数仅有1天。
今年冬季的气候特点与常年冬季干冷的气候特点相反,是典型的暖冬。湿润温暖
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的越冬非常有利,也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但也使得各种
农田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增加,此乃造成今年我县农田虫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春季(3月5月)今年春季平均气温11.9℃较常年低0.9℃。总降水量128.3毫米,较
常年多50.7毫米。相当于去年同期降水量的3.7倍,季日照时数730.7小时,较常年少
27.2小时。
今年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回升比较缓慢,对小麦幼穗分化,形成大穗,增加
粒重极为有利。降水较多,田间温度适宜,对春播有利。同时,也为小麦壮杆,提高
分蘖成穗率,防止小花退化提供了良好的水份条件。但是4月份过多的降水也给浇过
水的棉田的播种带来了困难,使得播种期推迟,影响了棉花的产量与质量。
夏季(6至8月)平均气温为25.5℃,与历年日期平均值持平。极端最高气温35.7℃
(7月20日),较常年偏低。总降水日数(0.1毫米)32天,降水量327.6毫米,略少于
常年。总日照时数775.1小时。接近历年日期平均值。
今年夏季的气候特点是:光、热、水条件配合比较适宜,既无酷热也无雨涝,非
常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但也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秋季(9至11月)平均气温13.9℃,略高于常年。总日照时数724.4小时,较长年多
48.2小时。总雨量78.8毫米,较常年少9.1毫米初霜日期为10月20日,较常年偏
早。今年秋季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对秋收秋种非常有利,也有利于小麦
的冬前生长和安全越冬。但初霜早,对棉花晚桃的成熟开裂不利,降低了棉花的产量
与质量。

(刘晋秀)
标准计量
〔机构设置〕标准计量所,原属县科委领导。1990年改建为技术监督局,成为独
立单位。局下设一室(办公室)一股(业务股)两所(计量监定测试所、产品质量监督所
)。全局共22名干部职工,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
〔标准化工作〕1991年认真贯彻“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
,组织实施两法(《标准化法》、《计量法》)一条例(《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工作水平,取得了明显成绩。
1.投资8万余元,建起建材试验室和化验室,为技术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创造了条
件。
2.抓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企业的质保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派专
人帮助利津镇第一窑厂、供销社酿造厂和南宋乡食品厂建立起质检室,提高了产品质
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3.企业标准全面摸底和登记、备案。全县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已达90%,按标准
组织生产的为85%,乡镇企业标准覆盖率为60%,按标准组织生产的为50%以上。
4.质量监督,全年共检验产品23种204个批次;合格率为70.10%,不合格产品有
白酒、甜酒、糖、罐头、啤酒、方便面和其他食品以及低压电器、劣质眼镜等。对不
合格产品分别作出爆光,限期退货、销毁、罚款等处理。还对企业和流通领域的强制
食品标签进行检查,不合格标签及时予以更改和调换。帮助第二食品厂、南宋食品厂
、乐源食品厂及时索取标准,正确使用标准。
〔计量工作〕1991年在宣传实施《计量法》的同时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开展企业计量升级定级工作。全县已有15个企业计量评审合格,其中三级
的13个,单项考核验收合格的2个。
2.依法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项,对安全防护、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环境监
测的计量器具,依法开展了强检工作,全年共检台案称930台,地中衡16台,木杆称
4500支,里程表420块,强检覆盖率90%。
3.强化计量监督,全年对集市商店进行监督检查15次,没收不合格计量器具485
件,罚款523元。
4.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评选活动,评出百货大楼、供销大楼等10个单位为全
县“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其中百货大楼、农机大楼等4个单位被评为市级“物价
计量信得过单位”。

(赵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