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rec=4&run=13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一日在利津县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利津县县长杨志良
各位代表:
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是按照全省、全
市统一部署,依据我县资源优势和开发建设现状,从1989年10月开始进行的。到去年
12月,历时一年多,在几上几下反复测算论证,广泛听取县政协常委、乡镇、部门和
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纲要草案初稿。去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以后,根
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精神,
对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最近,又根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研究的
意见,进一步进行了修订、调整、补充。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利
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
纲要草案一并审议。

“七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1986-1990年,是我县第七个五年计划期。“七五”期间,我县各级政府在上级党委
、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执行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七五
”计划和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各项决议,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积极推进
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在开拓中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三届
四中全会以来,紧紧围绕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两大任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
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定不移地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大力推进利
津的开发建设,战胜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保持了全县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总的看,“七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基本或超额完成。预计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
到3.5亿元,比1985年增长61.6%,“七五”期间年均递增10.1%;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3亿元,比1985年增长146.5%,年均递增19.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7亿元,比
1985年增长37%,年均递增6.5%;国民收入达到1.92亿元,比1985年增长76.7%,
平均每年增长12.1%;财政收入达到1305.8万元,比1985年增长134.9%,年均递增
18.6%。1990年我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不但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而且也影响了工业生产和财政收入,致使许多指标都比较低,没有完成1990年的计划
指标。所以,在与1985年的指标相比时,增长的幅度比正常年份低。“七五”期间,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重大布局已经展开。不论经济战线还是科
教文卫等战线,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过去的
五年,是全县人民团结求实,艰苦创业,矢志开拓前进的五年;是治理整顿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的五年;是利津综合开发全面展开,知名度日益提高的五年,
是全县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为未来繁荣打基础的五年。“七五”期间的发展,坚定
了人们胜利前进的信心,为到本世纪末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七五”期间,依靠政策、科技、物
质投入和农业战线及各行各业支农积极性的发挥,农业基础加强,生产条件改善,保
持了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五年来,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投入农业的资金5000万元
(不含群众劳务折资),其中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达4000万元。重点工程主要
是新建、扩建了宫家、王庄两座大型引黄闸和宫家西干渠、王庄二干两个大型引黄灌
区,建成大型水库1座,分别新增引提水能力100立方米/秒,扩大灌溉面积30万亩,
增加蓄水能力2270万立方米。目前,全县引提水能力达到130立方米/秒,一次蓄水能
力达到5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09万亩;五年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
扩大除涝面积5万亩,解决了5万多人的吃水困难。农业开发得到国家和省、市的支持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试验项目列
入国家计划。累计开垦荒碱地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0万亩;建成高产稳产田25万亩
;建设人工草场1万亩,封育草场1万亩;开发滩涂面积8万亩,淡水养殖面积0.8万亩
。五年实施科技项目18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818吨,棉花生产能力575吨,创综合
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63万千瓦,新增2.72万千瓦。农业基
本建设和开发性生产,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后劲。1990年在遭
受严重风雹雨涝灾害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88398吨,最高的1989年粮食总产达到
109828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夏粮生产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其中1990年总产突
破了1亿斤大关,达到了1.2574亿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五年累计成片
造林4.2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8.96万亩,发展林粮间作3000亩,林木覆盖率上升到9
.1%。1990年大牲畜、猪、羊分别比1985年增长53.5%、3%和60.4%;肉类总产量
达到4561吨,比1985年增长81%,年均递增12.6%;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000吨,比1
985年增长1.79倍,完成了“七五”计划,年均递增22.8%。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
,初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0年总产值达到20750万元,比1985年增长4.5倍
,其中工业产值8608万元,增长12.2倍。“七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868
7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1.4016万吨,棉花总产量达到4.9006万吨,分别年均递增3
8.36%、41.39%和41.76%。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增强。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43
90万元,比1985年增长151.2%,“七五”期间年均递增20.2%。全县工业以改革为
动力,依据资源优势,面向社会,服务油田,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创办骨干企业,
推进技术进步,内涵外延并举,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七五”期间,累计投入1
100万元,新建了县第三油棉厂、冷藏厂等一批工业企业,新增产值能力2500万元,
利税100万元。先后投资2892.9万元,完成了县机械厂抽油杆项目一期工程、面粉厂
标准粉生产、油脂厂浸出精炼、王庄冷藏厂300吨冷库等20多个技改项目,扩大生产
能力7609万元。开发新产品8项,其中1项填补了省内空白。有3家企业晋升为市级企
业,10家企业达到国家三级(含三级以上)计量单位标准。麻袋、原盐、化肥、棉纱等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比1985年有较大增长。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轻纺、机械
、原盐、油棉加工、食品、化肥、建材等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县属工业固定资产原值
达到5419万元,净值达到3912万元。
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基础设施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七五”期间,我县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利津开发的战略任务来抓,使交通、电力、邮电通信发生
了历史性变化,县城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建设先行,“七五”期间,新建、改造干线
公路73.1公里,新建、改造县乡公路47.8公里,目前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30.6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14公里/百平方公里,所有乡镇、滩涂开发区都通了柏油路。开通了省
内4个地市运营班车。电力建设超前展开,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五年
间,建成1座35千伏变电站,新增用电负荷1150千瓦,全县所有乡镇和98%的农村通
了电。电业营业大楼建成投产。11万伏变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电力建
设正向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方向发展。邮电通信建设加快了步伐。“
七五”期间,全县长途电话电路发展10条,新建、改造农话线路34.4杆公里。县城实
现了自动拨号,市话装机容量达到568门。无线通讯和管理从无到有。“七五”期间
,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站1座。利津县电视转播台投入使用。有线广播有了新的发展,
全县有线和无线广播普及率达到了90%。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来,共完成投资
6000万元,重点建设西城,县城和乡镇面貌大大改观,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道路
骨架已经基本形成,路灯照明基本配套,供水、供电、供气、影院、车站、商场、农
贸市场等服务设施基本完成,解决了居民的走路难、买菜难、烧柴难、饮水难、打电
话难,基本起到了县城中心地位的作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日益推进,为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及对外开放准备了条件。
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教育立县”方针,科技教育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七五”
期间,科技机构日益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基本形成,16个乡镇配上了科技
副乡镇长,同时,33.5%的村配上了科技村委副主任,群众性的学科学、用科学活动
丰富多彩,全社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以“星火计划”、“丰收计划”为重点,“七
五”期间共取得科技成果10项,有3项成果获得市级奖,2项成果获得省级奖,申报国
家专利1项。随着科技兴农方案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三○工程”的实施,一批先
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显著
成绩,科技长入经济的因素约占经济增长率的30%。不断壮大科技队伍,科技人员已
达到4064人,比1985年增加2397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64人,增加498人。
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有用的建设人才。“七五”期间,教育投资
达3868万元,平均每年投入773.6万元。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
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中小学校舍基本达到“六配套”标准,城镇公办校
舍改造今年内全部达标。基础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都获得发
展,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得到调整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五年内共向各类大中专学
校输送新生1985名。1990年,普通中学在校生达到15493人,职业中学369人,小学2
7340人,全社会科技教育事业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商品和资金流通渠道不断拓宽,有效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七五”
期间,我们从启动和建设市场入手,大力调整商品结构,充分发挥国合商业的主渠道
作用,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382亿元,比1985
年增长64.1%.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年均递增10.4%。新建了县商业百货大楼
、县供销大楼、陈庄供销大楼等大型商业设施,商业服务网点已达2520处。城乡集贸
市场迅速发展,东津商场和中枢苑市场相继建成投产,全县集贸市场发展到34处,达
到八千人拥有一处市场。1990年,全县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2571万元,比1985年增长
24.4%。大力收购、推销地产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七五
”期间,累计收购地产工业品总额达1000万元。粮食收购连年超额完成国家任务,1
990年代国家储蓄粮食9000吨。五年累计收购粮食4.6861万吨,收购棉花72万担。认
真压缩行业用粮,保证了城乡居民粮油供应。各级供销合作社面向农村广大市场,系
列化服务不断完善,活跃了农村流通,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千方百计聚集融通资金,依法治税,开源节流,财税金融工作成绩显著。“七五
”期间,全县累计实现工商税收4670万元,年均递增29%。优化贷款投向,及时调整
紧缩力度,大力吸收存款,金融工作一年一个台阶。1990年底,银行存款年末余额达
1.7205亿元,比1985年增长2.77倍,年均递增30.4%,其中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
.0057亿元,比1985年增长14.6倍,年均递增173%;各项贷款余额2.1205亿元,比1
985年增长0.95倍,年均递增14.3%。存、贷款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七五”计
划。清理“三角债”,注入启动资金215.3万元,解开“债务链”3286万元,进一步
缓解了企业资金矛盾。保险事业发展很快,1990年保险费收入达到281.6万元,比19
85年增长4.85倍。
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控制,投资结构日趋合理,经济
结构有了改善,治理经济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集团购买力得到有效控制;清理
整顿公司已经完成;“扫假清劣”活动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烟草、医药和专项粮食检查收到明显的效果;加强市场管理,争创文明市场,2处
市场获省级文明市场称号,3处市场获全市文明市场称号。经过整顿,流通秩序明显
好转。
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经济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村改革围绕稳定和完
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深化,双层经营体制、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一定发展。在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探索“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政策,统一服务,家庭承包
,规模经营”的路子,促进了开发,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推广莱芜简政放权经验,
把县直设在乡镇的15个分支机构下放乡镇管理,强化了乡镇政权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企业为中心,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效果显著。“七五”期间,全县工商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9.2%。流通领域的改革、科
技教育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采
取引导措施和鼓励政策,促进了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发展。以改革促开放
有了新的发展。“七五”期间,引进外资已经起步,接受国际援助项目1项,援粮23
890吨,折合人民币1100万元。“七五”期间,对外贸易多口岸出口,国际市场领域
不断扩大。1990年,全县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3438万元,超额完成“七五”计划,比
1985年增长3.7倍,五年创汇3137万美元。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和基地正在形成。“七
五”期间,引进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3项,资金达940万元。在改革开放中,利津县的
知名度在全省、全国不断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七五”期间,各级政府
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在努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
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激发了开
发建设利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立了政府法制机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第一个五年普法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分子,实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强化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了建
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深入开展了工农共建、军民共建活动,油区秩序提高到一个新
水平。征兵工作实现连续16年无退兵,受到国务院表彰。广开门路安排就业,加强优
抚安置和社会保障,狠抓了扶贫救灾,保持了全县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文化、卫
生、体育等项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了全县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七五”
期间,全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9‰以下。土地管理和环境
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护了资源,促进了开发,提高了生产和生活的环境质量。随
着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1990年
,职工平均工资1741.3元,比1985年增加299.3元,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43
4元,比1985年增加61.1元,增长16.4%,最高的1989年达到528元,比1985年增加2
09.1元,增长56.1%,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部分群众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
。城乡居民人均存款348元,比1985年增长14倍,人均消费额达到479.91元,比1985
年提高20.13%,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洗衣机等
高档消费品百人拥有量达到60件(台),比1985年增长5倍。“七五”期间,是我县人
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的现实生活中,深刻体会
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信意识和凝聚力大大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
领导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监督下,政协、人民团体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
,全县人民和各界爱国人士,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各方面朋友和支持分
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利津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不但发展了经济和社会事业,而且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县情
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对指导我县开发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第一,
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才有稳固的基础。第二,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社
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政治和
社会实践的进步,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
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综合开发,重点突破,逐步建立起结
构合理的主导产业体系,保持区域经济开发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我们的
各项事业才能尽快实现兴旺繁荣。第四,坚持改革开放,外引内联,调动一切可以调
动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有强大的动力。第五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量
力而行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这些基本经验,既是
对全县人民社会实践的概括,也是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反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正
确运用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开创未来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珍惜这
些经验,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完善,依靠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推动我县国民
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更大发展。
各位代表,县政府认为,在充分肯定全县人民五年来取得成绩和认真总结工作经
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生产
条件仍然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排涝防洪能力低;双层经营
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比较低。二是工业
缺乏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企业管理水平低,新产品开发步伐还不够大,销售意识不
强,缺乏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三是劳动者的整体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比较落后,科
技推广步伐慢;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懂技术、善管理的开发型人才。四是第三产业基
础薄弱,网点布局不够合理,服务观念有待加强。五是横向联合跨度小,外向度不够
。六是经济领域中效益不高的问题以及社会风气中一些不好的东西仍然不同程度的存
在,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任务还很艰巨,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加强。对这些
问题和困难,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地逐步加以解决。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各位代表,从1991年到2000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
期,也是我县巩固和发展“七五”成果,实现建成五个生产基地、六条加工生产线目
标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总体开发战略,纲要草案初
步确定,今后十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七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坚定不移”的指导方针,遵循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稳步前进的原则,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全
面提高经济素质的基础上,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四
番,建成“五大基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保持区域经济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
发展的协调一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强化人民民主专政,健全民主
与法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
项社会事业,努力保持社会稳定,为进入二十一世纪逐步实现把我县建设成为现代化
的、多功能的新型经济区,把利津县建设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县级市,进一步奠定物
质技术基础。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八五
”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2.9%,1995年达到5.5亿元,到2000年达到9亿元,比1980年增
长21.3倍;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8%.1995年达到4亿元,到2000年达到6.50亿元
,比1980年增长23.5倍。工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平均每年增长16.1%,1995年达到
5亿元,到2000年,达到8亿元,比1980年增长11.3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八五”期
间平均每年增长12.1%,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4%,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县经济社会面貌将大大改观,利津县将以繁荣崛起的新姿跨入
二十一世纪。为此,纲要草案对各项主要工作作了比较全面的安排。概括起来,今后
十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保持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增长是稳定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考
虑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及我县农业开发的现状和潜力,纲要草案继续把农业摆上了今后
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总的要求是,以水利建设为龙头,以国土开发为基础
,以增加粮、棉、油、肉、蛋、菜等农副产品的社会产量为重点,坚持常规农业与开
发农业并重,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逐步把我县建成功能完善
、稳产高产、良性循环的农牧渔业基地。
要把粮棉生产放在首位,实行科技兴农,加快综合开发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八五”期间,开发荒碱地20万亩,其中棉田15万亩,粮田5万亩;“九五”
期间,再开发荒碱地20万亩,其中棉田15万亩;粮田5万亩;10年内改造中低产田50
万亩。到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5万吨,棉花总产量2.5万吨,油料总产量达到
6000吨;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8万吨,棉花总产量达到4万吨,油料总产量达
到7500吨。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注意发展其它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切
实抓好蔬菜生产。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重点抓好农田
林网、沿黄、沿海绿化体系,丰产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林果业,培育名优
特品种,努力增加产量。要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加快牛、羊、家禽等畜牧商
品生产基地建设,搞好畜产品系列加工,努力增加肉、蛋、奶有效供给。到1995年,
肉类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蛋类产量4500吨,奶类总产量8吨;到2000年,肉、蛋、
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86万吨、7250吨和13吨。要坚持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
举的方针,大力发展水产业。海淡水养殖要重点抓好水面精养高产,积极推广生态渔
业模式,努力提高养殖效益。海洋捕捞业要适度控制近海捕捞,积极发展外海捕捞。
要有计划地协调发展生产加工业,使之与水产业相适应,提高综合效益。到1995年,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万吨,到2000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275万吨,要坚持不懈地把乡
镇企业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继续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
加强管理”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发展现有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积极发展以
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围绕全县建立加工生产线的目标和为大工业配套服务及
出口创汇,积极支持和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使其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更好地发挥农
村经济支柱的作用,并逐步地向城市经济转化。到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
3.4011亿元,“八五”期间年均递增8%.其中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1.7
%;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量达到4.42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
继续增加政策、科技和物质投入,保证“八五”和今后十年农业的稳定发展。要
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健全社会机械化服务体系,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建设农业
,搞好农业“大合唱”。要实行科技兴农,“八五”期间重点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土
地培肥技术研究,增产技术开发,滨海盐渍土综合治理研究,生态农业建设研究等一
批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的攻关。大力推广增产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切实抓好“丰收计
划”、“星火计划”、“短、平、快”项目的实施,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到199
5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0%,单产提高12%以上。要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资金和物质
投入。要逐步建立国家、集体、农户多渠道农业投资体制,努力扩大农业发展基金来
源。要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建设集体资金积累制度、劳动积累制度、养地基金制度。各
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在经济正常增长的前提下保证逐年有所增长,农业投资占固定
资产投资比重逐步提高;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大力搞好农田水
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八五”期间,纲要草案初步安排
了31个农业开发建设项目,其中水利建设项目16个。随着这些项目的分步实施,将会
有效地增强我县农业发展后劲。在水利建设上,总的要求是,抓好水源、蓄水工程,
健全排水系统,提高引水蓄水和排碱能力,逐步形成供排功能完善的水利设施网络。
“八五”期间,重点治理王庄、宫家灌区渠首,新建和扩建王庄灌区总干及一至七干
渠、付窝水库,治理疏浚淤积比较严重的褚官河、沾利河、太平河、永新河、草桥沟
东、西干流五条河道。到1995年,蓄水能力达到90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
5万亩,除涝面积达到570平方公里,基本解决全县人畜吃水问题。

二、打好振兴工业总体战,逐步形成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不仅为改造农业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提供物
质基础,而且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纲要草案对今后十年全县工业发展作了重点安
排,总的要求是,严格遵循适度发展、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增量发展与存量改造并
重的方针,继续走“三围绕”发展工业的路子,积极发展外向型企业、石油机械和石
油加工业,大力发展盐业及盐化工,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优
势产业,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打好振兴工业的总体战,逐步形成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
主导产业群。“八五”期间,工业重点初步安排10项,其中新建7项,1995年全县工
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5.8%,到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机
械工业,要充分利用靠近胜利油田的有利条件,发展以抽油杆为龙头的石油机械配件
系列产品,并开发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农机产品,使之成为我县的龙头企业。化肥工
业,要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重点,狠抓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八五”期间
,新建1万吨合成氨,使全县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油脂化工,集中力量搞好
蓖麻油深加工,发展精细化工。盐及盐化工,要以增加产能为重点,对现有盐场进行
完善配套,大力扩大生产能力。“八五”期间,争取建成20万吨盐场,1995年达到2
0万吨原盐生产能力,建成年产溴素500吨的盐化工项目。石油化工,利用油田开发建
设中落地原油进行深加工,促进石油化工的发展。“八五”期间,搞好县落地油处理
厂的技术改造,开发出石油化工新产品复合粘结剂;围绕市14万吨乙烯工程,做好配
套项目塑料厂的准备。纺织业,“八五”期间,重点发展棉纺织,适当发展毛纺织、
印染、针织和服装加工。到1995年,棉纺织形成3万纱锭的生产能力;争取建立羊毛
洗精厂、毛纺织厂。建筑建材业,“八五”期间要在改造扩大原有企业生产能力的基
础上,利用黄河落淤建成年生产能力为1亿块红砖的建材基地,实现市政府提出的“
建材基地北移”的战略目标;同时发展水泥予制等其他建材业和安装服务行业。农副
产品加工业,要坚持背靠农村,面向市场,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基地建设同步发展的
方针,工业与农业之间互为依托,互为市场,相互适应,共同发展。同时,要充分发
挥我县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饲料、食品饮料、皮革塑料、工艺美术等加工
工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整体效益。
纲要草案提出的重点项目和奋斗目标,为“八五”和今后十年全县工业发展展示
出美好的前景。会议审议批准之后,各级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用强有力的工作来保
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已经立项的项目,要认真组织施工,特别是大项目,一定要加强
领导,精心组织,按照设计要求力争提前竣工达标,发挥效益。限额以上又没有立项
的项目,要积极做好立项前的评估论证等准备工作,争取早日立项。要努力推进技术
进步,不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技改项目,都要瞄准国内和国际先进技术,把工业发展
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要认真调整工业结构,以产品结构调
整为龙头,使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逐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要加强企业管理,
深入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双增双节”运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要紧紧依靠工
人阶级,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打好
工业总体战,逐步建立起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工业体系。

三、加快城市建设和交通电力通信的超前发展,推动开发开放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城市的发展水平,
不仅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而且反映了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们的城镇建设,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当前,我县城镇建设水平远远不适应全面开
发的需要。因此,今后十年要按照《城市规划法》和利津县城镇总体规划,把城镇建
设摆上战略位置。要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依靠内
力,借助外力,放开搞活,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重点建设县城西城,改造完善东城,
发展重点城镇,管理好整个规划区,改善城镇环境,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逐步形
成以中心城为核心,各城镇之间在职能上各有分工又密切联系,聚集与辐射效应较强
的城镇体系。在加快城镇建设的同时,乡村住宅建设要按照合理规划,节约用地的原
则,因地制宜地建设公用设施,加快旧村改造和村庄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一批以乡镇
企业、开发区为依托,布局合理,交通方便,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村。
交通、电力、通信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
和对外开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七五”期间,全县交通、电力和通信建
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的现状,仍远远不适应全县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纲要草案强调,今后十年,交通、电力、邮电通信必须进
一步大力发展。电力建设,以电网调整理顺为主,优化供电网络,建设南宋、北宋、
罗镇、集贤变电站。重点抓好利城11万伏变电站和盐窝镇22万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逐
步建立电源可靠、网架坚固、运行方便、调度灵活的电力系统。到1995年,农村通电
率达到100%。交通运输,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加强重点通道、重点枢纽的
建设。“八五”及今后十年,按二级标准改建滨港公路庄科至陈庄段,总长26.5公里
;搞好与干线配套的县、乡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131.5公里,力争村村通
柏油路,逐步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多等级公路相配合的公路网络。到1995年,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7.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9.5公里/百平方公里。邮电通信,
突出抓好邮电通信大楼,将现在的800门纵横半自动交换机更新为2000门程控自动交
换机,并入全国大网。对现有农话进行改造增容,使部分乡镇村进入市话网络,提高
农村装机率,加强基层邮电局、所建设,不断提高邮政处理能力。“八五”期间,全
县邮电业务总量平均每年增长2.9%。

四、保持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综合平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资金运动是物资运动的反映,物资运动是资金的运动基础。保持财政、信贷、物
资的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平衡,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是实现地区经济
综合平衡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保证。为此,纲要
草案对财政、信贷、外汇、物资供需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了统筹安排。
今后十年,纲要草案安排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3%,财政支出每年增长5.8
%,争取“八五”末摘掉“财政补贴县”的帽子。当年财政收入除保人头费外,重点
保证基础产业和科技教育的发展。随着利津综合开发的全面展开,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日益增加,要实现信贷资金的平衡,必须在国家金融政策的指导下,大力增加储蓄,
加快资金周转,努力扩大信贷资金的来源,用足用好规模,优化贷款投向,提高资金
使用效益。随着我县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发展,外汇需求
也将日益增加。今后十年,要大力加强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努力扩大出口,提高创汇
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和对外承包工程,多渠道增加非贸易收汇。要尽快建
立中国银行利津支行,加强外汇管理。各级财政金融部门,都要牢固树立生产和效益
的观念,大力培植财源,开源节流,搞好融通调剂,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微观管理,
以增强生财聚财能力,提高用财水平,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物资平衡是实现资金平衡,保证物资供需的基础。今后十年,必须进一步改善物
资供应,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物资流通
体系和管理体制,努力使供货水平满足或基本满足全县总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求做到与我县开发战略相适应,与国民收入增长相适应,
“八五”期间,要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适当提高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降低非生产
性建设投资比重,二者比例大体保持在6:4左右。“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规模6亿元。在投资总规模中,基本建设投资5.2亿元,技术改造投资0.8亿元,其
中,农业基地建设和开发性建设投资约占66%;工业、交通、电力通信建设投资约占
20%;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投资约占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约占5%。
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都要长期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深入
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按照少投入、多产出、低消耗、高效益的要求,坚决克服各
种铺张浪费现象,切实加强经济行政综合管理,大力提高各个领域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培育市场,搞活流通,促进经济循环
流通联结生产与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只有流通畅通,才能实现
经济良性循环。纲要草案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出发,提出了培育市场,搞活流通的
原则性措施。总的要求是,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管而不
死、活而有序的市场管理体制和流通秩序,积极组织好商品收购和供应,在总量和结
构上努力保持社会商品的供需平衡。1995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45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12.1%。
要进一步拓宽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国合商业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
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没有多渠道不活,离开主渠道不稳。因此,今后十年,国合商
业在繁荣市场,搞活流通方面.要更好地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要强化生产观念,工贸
携手,全方位开拓市场,扩展延伸流通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地产品销售,组织好生活
资料和生产资料供应,促进经济循环。要发挥导向作用,了解消费需求,掌握市场动
向,帮助企业搞好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吞吐商品、调节供
求、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蓄水池”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的需求。要深化国合商业体制改革,加强经营管理,增强内部活力,提高经济
效益。在充分发挥国合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合理发展多种经营成份,
逐步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市场新格局和商品流通体系。
继续搞好商业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八五”期间和今后十年,要按照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商业网点建设。“八五”期间要搞好农村专业批发市场的建
设,尽快形成利城、陈庄两大商品集散中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全县粮食
营业设施改造和仓储建设,搞好国家专项粮食储备。积极发展金融市场、技术市场、
劳务市场和多种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要继续抓好“菜
篮子”工程,工商贸携手,城乡结合,巩固和发展副食品供应基地,提高集约化水平
,丰富肉、蛋、奶、菜等副食品供应。进一步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努力搞好产前产、
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促进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经济循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
缓解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要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急需
解决的部门入手,发展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卫生及多种公共事业,为生产和人
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要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渠道筹集资金,
实行必要的政策措施扶持第三产业发展。
建立计划商品市场新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
究,进一步整顿和改善流通秩序,加强市场管理,“扫假清劣”,坚决打击扰乱市场
和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确保市场和物价稳定,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促进经济
繁荣。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现国民经济翻番和四个现代化的战
略目标,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纲要草案把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重点进行了安排。今后十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才。
要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大力促进科技发展。要加强科技攻关与开发研究。农业方面,重点抓好基础性的科
研项目,如利津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农业资源动态监测,作物与土壤之间养分平衡与
优化施肥,吨粮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海盐渍土的综合治理,农作物及畜禽品种改
良与繁育,水产养殖技术等。工业方面,主要是提高废水综合利用水平,搞好新技术
、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要与传统产品的
改造密切结合,为新技术形成产业创造条件。社会发展方面,力争在人口控制、疫病
防治、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要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
应用,使科学技术尽快转为现实的生产力。农业上,重点抓好推广优良品种、推广规
范化栽培、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节水灌溉、青贮氨化饲料、海淡水精养高产、速生
丰产林栽培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工业上,要推广节水、节电、节油技术,新材料、新
设备、新工艺应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重点抓好“三○”工程,发展一批系列
产品,推广一些新技术,组织技术攻关,力争“八五”期间和今后十年形成一批拳头
产品和支柱产业。到1995年,骨干企业基本得到改造,60%左右的主要工业品采用国
际标准生产。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计划生育等各个领域都要推广一批效益好有示范
作用的新技术、新成果。
要制定和实施正确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展壮大科技队伍,推动科技
进步。要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促进科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加强科技网络建
设,建立和完善各级科技管理体系。新建利津县农业综合开发培训中心和农业科研所
、水产科研所等科研机构,增强科研实力。要扩大科研单位与生产建设单位的联合,
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渗透转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因
此,纲要草案要求,必须深入贯彻“教育立县”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依靠
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健全和完善人民教育基金制度,依法征足
和管好用好教育费附加,增加全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
事业的健康发展。到1995年基本普及初中教育,三分之一的乡镇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初中在校生达到15000人,到2000年全县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达到12
902人。普通高中要控制规模,重点提高教学质量,1995年在校生达到2400人,到20
00年在校生达到2800人。尽快建立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建设发展职业技术学
校,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到1995年全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
到950人,到2000年达到1400人。利用电大、函授等形式,搞好各类成人教育,积极
开展扫盲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要深入进行学
术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抓好校风、校纪建设,建立良好的教育秩序。要充分发挥广大
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九十年代奋斗目标,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步的重要途径。因此,纲要草案要求,今后十年,我们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稳
妥地把各项改革推向前进。
农村改革。重点是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
经营体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
探索土地开发的组织形式,办好农、林、牧、渔场,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农牧渔业基地
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走出一条具有利津特点的农业开发新路子。
企业改革。“八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把企业完成国家计
划、技术进步、资金利用率、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等主要指标作为承包的重要内容
并严格考核,保持改革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经营机制。坚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
离,逐步使绝大多数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
经营者。继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党政工三者关系,充分发
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尊重厂长(经理)的法人代表地位和生产经营指挥权,完善
职代会职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积极性。逐
步完善企业折旧制度和留利制度,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加强企业管
理,改进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留利使用、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改变吃
大锅饭和纪律松驰等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禁止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继续实
行租赁制等改革试点。加强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推动企业的改
组、联合和兼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争取发展一批跨地区、跨部门的竞争
性企业集团。
宏观调控制度改革。要继续改进和完善计划、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等管理体
制,理顺经济关系,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
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正确掌握宏观调控的时机和力度,提高宏观控制的科学性、
权威性和有效性。要更多地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间接手段,调控经济运行,改善
宏观管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增强计划调控能力,实行资金、物资、外
汇的适度集中,切实保证重点建设。流通体制、工资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社会保障
、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要继续搞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
系。继续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今后十年,在推进开放的思路上,要从改善投资环境,增
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入手,走以引进促改造,以外经促外贸,以开放促开发的路子,充
分利用我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化整体开放意识,扩大对外开放的
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要以国际市
场为导向,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基地。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原料型
、粗加工产品型向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型转化。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出口
代理制,落实好出口货源责任制,多渠道收购,多口岸出口,不断扩大出口创汇,到
1995年全县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24.1%,到2000年达
到2.5亿元。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要迈出步伐。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重点
将资金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出口产品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八五”期间,争取
利用外资项目2个,利用外资额500万美元。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地方性涉外法
规措施,促进“三资”企业的发展。
横向联合要逐步向高层次发展。要继续本着“优势互补、真诚合作、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的原则,巩固和扩大与国内大中城市、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
作,加强同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联合与协作,加快我县全方位开放步伐,促
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八、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
,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一齐抓
,是我们的基本方针。纲要草案对今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阐述。其基本任务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
局面,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九十年代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县艰巨的开发建设任务,
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的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的教育,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奋发
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现。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人
民政协和群众团体的意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
督的程序和制度,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认真开
展全民普法教育,切实抓好第二个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计划的实施,增强全县人民的法
制观念,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水平,坚持自觉依法办事。要坚持依法治县,
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法制轨道。要加强国家机器建设,强化人民民主专政,严厉打击
各种犯罪活动。要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作战反应能力。加强安全
保卫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卫人民的果实,保障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
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八五”期间,建立健全文化馆、图书馆,配套健全影
剧院、乡镇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大院,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好的文化娱乐活动环境。要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渗透性。要坚持“双百”方针
,繁荣艺术创作,生动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
主流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热情宣传全县各条战线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改革建设
的成果,为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新闻、广播、电视都要有大的发展,对外文化
交流要取得丰硕成果。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城乡兼顾、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八五”期间要促进中西医发展,建设好县中医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貌任务,各级医
疗、预防、保健的技术装备水平争取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要积极防治传染病、地
方病和常见病,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努力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提高人
民健康水平。到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八五”期间,我县力争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要加强各级体育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抓住重点项
目,强化训练,培养一批尖子运动员,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的
发展。
控制人口,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是三项基本国策。必须全社会重视,认真抓好
落实,要增强人均意识,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今后十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以下。要严格依法管理土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稳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土地产权关系。要认真贯彻《环境
保护法》,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切实抓好老污染源的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自建、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要在全县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工农共建、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工农团结和军政、军民团
结。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油田开发建设,维护油区秩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
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行业要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努力把我县精神文明建
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九、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
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在大力提
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的基础上,人民生活从温
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
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根据七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纲要草案
提出,到“八五”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00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9.5平
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2平方米。到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00元,
城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提高效益,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好以下
几个问题:
一是正确引导消费。人民生活只能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
础上逐步得到改善,要教育干部群众处理积累与消费、改善生活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既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克服盲目追求高消费的倾向,又要提倡和鼓励合理
适度消费,保证消费的稳定增长,同时提高消费质量,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消
费的需求,不断调整消费结构。进一步发展商业服务业,扩大生活服务领域,提高城
乡居民非商品性支出在生活费支出中的服务比重,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方便人民
生活。
二是认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继续提倡
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的劳动先富起来。要取缔非法收入,防止社会分配不公

三是认真解决城乡劳动就业问题。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基础。劳动就业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稳定、经济
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八五”期间,安置就
业任务相当繁重。要继续贯彻“三结合”就业方针,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
鼓励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劳动密集产业和第三
产业,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八五”期间,全县城镇待业率控制在3
‰以内。要注重建立合理的劳动力结构,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认真做好劳动安全工作,杜绝重大恶性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八五”期间,保险险种要达到40个,积极扩大
服务领域,积累更多的保险总准备金。根据机关和企事业的不同特点,根据多种经济
形式、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现状,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办好社会敬老院、福利院,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企业,妥善解决残疾人的劳动、生活
和教育问题。要认真落实优扶政策,保证优扶对象的生活。要十分重视老龄问题,继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道德风尚,妥善解决老
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保障等问题。要抓好社会救灾和扶贫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户
和贫困村尽快富起来。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全县人民的共同富裕

全县人民团结起来
为胜利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而奋斗
各位代表!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绘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它的制
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我县综合开发将进入
一个新阶段。前途远大,任重道远,全县人民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起
来,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夺取改革和建设的新胜利。
努力保持社会稳定,保证十年规划和“八五”的顺利实施。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
的基础,社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保证。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必
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历史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我们将一事无成
,各级政府和全县人民必须充分认识社会稳定对于经济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
大政治意义,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把稳定放
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要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反动势力继续对我国实施和平
演变战略,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十分激烈。国内那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
人,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妄想,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与国际敌对势力遥相互
应,进行颠覆活动。从我县情况看,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是主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稳
定因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坚决的措施,努力保证社会稳定,为十
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维护规划和计划的严肃性,抓好分步实施。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
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重要手
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基础。无论是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治理
整顿的目标,使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还是确保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
统一,都需要切实维护规划和计划的严肃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计划经济和市
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努力做到既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又充分发挥市场
调节的积极作用。
必须强调提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一经这次人代会审议通过之后,各级各
部门必须严格遵照实施。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利益关
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全局利益重视和兼顾局部利益。社会各界要同心协
力,同舟共济,共同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积极的贡献。各级政
府要切实加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充分尊重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计划执行
情况实施的有效监督,对执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施,关键在于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地抓好分步实施。每一个年度计划都是十年规划和“八五”计
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围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总目标,搞好年度计划与
“八五”计划以及“八五”计划与“九五”计划的紧密衔接。今年是执行“八五”计
划的第一年,也是继续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
。我们要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这次会议审议批准的1991年全县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工作,保证今年计划的全面完成,为今后
十年的发展打好基础,以建设和改革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七十周年。
用足用好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和推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
策具有“含金量”,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已进入全面大
规模开发的新时期,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更需要政策的有力启动。要用足用好
政策,关键在于做好上下结合的文章,能够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
门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上级政策精神,深刻研究和分析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
此基础上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使上级的方针政策在执行中达到具体化、科学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威力。
用足用好政策还必须在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
对我县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持,促成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全局和重大问题的解决,实现在
各级规划和计划指导下的重点突破。“七五”期间,特别是近年来,我们采取有效措
施,提高了利津的知名度,使省、市对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越来越重视,使一些
外省、市对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越来越感兴趣。今后十年,特别是“八五”期间,要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促成把我县列入沿海资源开发区,建
立国家级粮棉基地等重大问题的解决。
搞好机关建设,努力加强政府工作。为了更好地担当起日益繁重的组织经济建设
和管理社会事务的重任,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必须不断地针对存在问题,搞好政府机
关的自身建设。
努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同实践
紧密结合起来。在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
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各级干部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并学会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干部理论学习作出长计划、短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
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科学安排时间,多读书,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注重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各级政府机关要牢记党的宗旨
,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
部要牢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原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和完善干部下基层制度,大兴研究之风,提高行政水平,帮助
基层排忧解难。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
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政府机关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
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大力开展
“肃贪倡廉”活动,着力正面引导,加强思想防线,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抵制腐败的免
疫能力。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廉洁勤政的典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楷模。要贯彻从严治
政的方针,认真查处违法犯纪案件,坚决纠正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各级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改革开放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
认识党风和廉政建设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带头清政廉洁
,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做人民的“老黄牛”。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各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督促检查,
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各方面团结,搞好工农联盟,形成万众一心创利津大业的合力;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创造性地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位代表!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展现了利津发展的美好前景。让我们在党的
基本路线这面光辉旗帜的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大力弘
扬“团结求实,艰苦创业”的精神,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胜利实现“八五”计划
和十年规划的宏伟任务,开创利津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