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人民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rec=38&run=13

〔政府工作概述〕1991年,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七中全会
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指示,按照利津县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的要求,依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组织带领全县人民,继续坚持治理整顿
和深化改革,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推动了
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县府继续坚持强化农业基础的方针,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龙头,依靠资源优势,狠
抓了“粮、棉、林、牧、虾、盐、乡镇企业”这七个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89年增长46%。棉花生产完
成计划总产量的72.7%,收购情况仍是高峰年。林、牧、水产业有新的发展,盐业生
产有新的突破,年内新开盐田7万公亩,为来年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乡镇企业通过
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承包办法和加强整顿,总产值比去年增长24%。农业开发取得
重大进展,12万亩开发工程,当年完成总工程量的80%,完成土方总任务的85%,工
程规模、质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工交系统,大力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
理,挖掘内部潜力,生产稳步增长。基本建设有新的发展,年内完成了滨海公路庄科
至陈庄段的路基土方工程。粮食经销大楼、邮电通讯大楼均完成主体工程。汀虎变电
站已竣工投产。王庄11万伏变电站经省计委批准立项,已进入考察设计阶段。
财贸金融各业,深化改革,开展系列化服务,支持企业搞活经营,有力地促进了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外贸部门围绕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积极进行外贸体制改革,努力
开发新产品,超额完成出口商品收购外销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全国人
大七届四次会议精神,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根据
上级统一部署,在完成农村社教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城市社教活动,使广大干部职
工和城镇群众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了
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二五”普法教育全面展开,人民群众的法
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精心组织开展“严打”(严历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打拐”(打击
拐卖妇女儿童活动)等项斗争,效果明显,社会治安形势良好。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
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镇校舍改造,全面完成任务,顺利通过省府验收。合
作医疗和集中办医得到恢复发展,新建的县中医院医疗大楼基本竣工,又有5个乡镇
完成卫生院改貌达标任务。计划生育开始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年
内各项指标完成较好。文化、体育、民政、外事、侨务、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广播
电视、史志、地名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务实施十件大事〕
1.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1年县政府把农田水利建设当作国民经济的
基础来抓,全民发动,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秋种结束后,全县围绕
“812工程”进行农业开发大会战。“812工程”即8条河渠线12万亩农田开发。8条河
渠线是褚官河、太平河上游段治理、永新河疏竣,韩墩干渠、宫家干渠、王庄二干渠
、王庄六干渠和王庄七干渠清淤。在12万亩开发田中,有国家计委综合开发试验项目
4万亩,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5万亩,县内自办项目3万亩。经过全
县人民共同努力,共完成水利工程5199项,完成土石方1889万方,新开垦荒碱地和改
造中低产田10万亩,增强灌溉面积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5万亩,增加除涝面积10万
亩,解决了5000人的吃水困难。在这次开发大会战中,群众的开发意识强烈,工程规
模气魄之大、标准质量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项目被省评为优秀工程。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获得
省人民政府“鲁水杯”奖。
2.大力推行农业耕作制度改革。1990年学习外地经验,首先在南宋、店子、前刘
、明集等乡的部分村,推行麦棉、麦粮间作套种和麦稻连作两熟的作法,当年取得了
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种植经验。从1991年开始,在全县大面积推行耕作制度改革,年初
计划搞麦棉间作5万亩,麦稻连作1万亩,麦套玉米15万亩。实际完成麦棉间作3万亩
,麦稻连作1万亩,麦套玉米7万亩,当年增产棉花675吨,小麦1900吨,稻谷4000吨
,玉米5000吨。实践证明,耕作制度改革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增强农作物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3.积极推广青贮氨化技术。青贮氨化技术,简单易学,经济效益高,是开辟饲料
来源提高饲料利用率,发展畜牧生产促进农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前几年曾经推
广该项新技术,但效果不明显。1991年,县政府把推广应用青贮氨化技术作为发展畜
牧业的突破口来抓,组织各乡镇长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惠民县申桥参观学习,
根据申桥乡大搞青贮氨化发展畜牧生产的经验,在全县分别于麦季和秋季开展了“氨
化”和“青贮”两个战役,共氨化麦穰8436吨,青贮玉米秸秆1105吨,为进一步发展
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北宋、店子、前刘、明集等乡成绩最好,店子乡双高村利用氨化
饲料进行黄牛育肥,效果明显,全村达到了户均养牛1.5头。
4.滨海盐碱地棉花增产技术开发试验。《滨海盐碱地棉花增产技术开发试验》项
目,省科委下达由利津县人民政府承担,从1989年开始至1991年结束。
该项目试验主要采用综合改碱技术与地膜覆盖相结合,探讨滨海盐碱地棉花大面
积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开发面积1
0万亩,带动面积15万亩。实施3年,共开发面积213774.4亩,总增产皮棉6337696.9
公斤,净增效益3422.1万元,科技效益1369.1万元。带动面积256832.6亩,总增产皮
棉4798009.7公斤,净增效益2593.5万元,科技效益518.7万元。该项目已于1991年底
通过了省级鉴定。
5.全县企业实行第二轮承包。1991年全县企业开始实行第二轮承包,期限为3年
。第二轮承包是在1990年第一轮承包基本达标的基础上进行的。承包前做了深入调查
研究和基数测算等项准备工作,确立了“以增强企业活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
,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关系,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为重点,进一步稳
定政策,稳定企业,使承包经营责任制更加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
行机制的要求,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和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承包的指标体系,有经济效益指标、经营管理指标和企业
发展指标,共3种16项,其中经济效益指标为主要奖惩指标,发展指标和管理指标为
辅助考核扣奖指标。实行第二轮承包的有10个系统的41家企业,其中实行上缴利润递
增包干超收分成的26家,减亏包干增盈全留的6家,上缴利润递增包干超收全留的2家
,定额亏损包干减亏自留的2家,实现利润定额包干超收全留的2家,减亏包干增盈分
成的1家,万担棉基数分档超收分成的2家。承包企业三年共计完成工业产值(或购进
额)31202.2万元,比第一轮承包增长9.78%,完成销售收入57649万元,比第一轮承
包增长67.96%。实现利润1429.62万元,比第一轮承包增长2.28%。上缴利润287.0
01万元,归贷743.9万元。
5.机械厂150万米抽油杆生产线全面竣工。东营市第二石油机械厂的“七五技改
项目--150万米抽油杆生产线”,是由省立项的市县重点项目。1988年8月开始投建,
预算总投资989.7万元,生产目标为年产D级抽油杆150万米,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并达到美国的API标准。设计年总产值1500万元,利税280万元。1990年5月保质保量
完成了一期工程,当年的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1991年8月全部竣工,12月通过了省
级验收。该项目全部达到了设计标准。由于大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所
以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工艺水平都超过了原设计水平,还节省投资50多万元。新开
发生产的D级抽油杆,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胜利油田享有较高
声誉。
6.粮食系统实行盈亏总额包干。为了深化粮食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调
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县府决定对粮食系统实行“盈亏统算,总额承包,减亏(超收
)全留,超亏(减收)自补”的承包办法。承包期限从1991年1月1日起至1993年12月31
日止。承包的主要经济指标是:承包期内盈亏统算共实现利润--570.4万元,其中上
缴财政--596.61万元,多种经营实现利润1991年基数为75.88万元,逐年递增5%,议
价经营承包基数为零,盈亏统算,共实现利润超基数部分,全部留给企业。
7.县外贸公司实行新体制。国务院(90)70号文件,关于《改革和完善外贸体制改
革的决定》中指出:从1991年1月起,全国外贸企业实行“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新体制。我县外贸公司为了尽快改变前两年连续亏损的局面,
积极推行新体制,确定了“企业经营既要创汇又要效益,以效益为前提增加出口创汇
”的指导思想,推行全员风险抵押制,拓宽横向联合渠道,坚持内外销业务一齐搞,
外贸出口出现了收购额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全年累计完成外贸出口商品
收购额5192.27万元,是省计划的277.03%,为市计划的175.5%,比1990年增长26.
7%,在全市外贸系统内名列前茅。剔除龙口积压3000吨棉仁饼因素外,比1990年减
少亏损14.5万元,下降58%。
8.继续实行乡镇卫生院改貌计划。乡镇卫生院改貌工作是从1990年开始的,计划
用3年的时间,对全县各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到19
91年底,已有北宋、明集、北岭、罗镇、盐窝等5个乡镇实施了改貌计划,总投资额
145.3万元,新建房屋3422平方米,维修房屋2478平方米,新建院墙653米,新建大门
3个,厕所2处,增设病床11张,购置医疗器械8台件。卫生院面貌明显改观,医疗卫
生条件有较大提高。
9.公办校舍改造胜利完成。全县的农村校舍改造已于1988年胜利完成任务,从1
989年开始,把校改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公办校舍改造上来。三年中全县共投资883.
175万元,先后修建各种楼房8座,大型学生餐厅3个,标准化阶梯教室3个,平房校舍
290间,总建筑施工面积23000平方米,拆除改造危旧校舍7000平方米,新购置课桌凳
3020单人套,普遍硬化了路面,绿化了校园。学校面貌大为改观,整体布局明显改善
。1991年12月,经省校改验收团检查,利津一中、二中、实验学校、职业高中、教师
进修学校等5处公办学校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陈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