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地方人民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9&rec=30&run=13

黄河、利北、青年中队1941年9月,在清河军区直属团领导下,分别在朱家屋子
、皂坝头、苟家屋子成立黄河中队、利北中队和青年中队。黄河中队队长牟立志,指
导员侯兆清,共30余人,活动在皂坝头一带。利北中队队长孙惠礼,指导员田德,共
30余人,活动在宋家院一带。青年中队队长马宪亭,共20余人,活动在苟家屋子周围
村庄。3个中队属军区直属团领导,独立进行活动。
垦区大队1942年2月,部队整编,黄河中队、利北中队、青年中队合并整编为垦
区大队。大队长张孝屏,副大队长赵华川,教导员由子真,特派员黄震,军需田德。
下设3个中队,一中队队长马佩珠,指导员刘子甫。二中队队长王钦典,指导员徐文
。三中队队长马宪亭,指导员段学贤。该大队共172人,长枪115支,短枪12支。
垦利县独立营1943年5月,垦区大队改编为垦利县独立营。朱志明、张伯令先后
任营长,王林、杨世保先后兼任政委,协理员由子真,特派员王道生,副营长张孝屏

该营是由清河军区垦区独立团的营长朱志明,带1个主力连与垦区大队合并而成
的。独立营下设3个连:一连连长张光友,副连长宋家烈,指导员王子勤;二连连长
马佩珠,副连长段学贤,指导员郭士彬;三连连长王春林(后由孙贻庚接任),副连长
王钦典(后逃跑),指导员宫保安。1943年,朱志明调任清河军区特务营营长,并带走
独立营的一连。张伯令奉命从沾化县独立营调任垦利县独立营营长,并带来1个连队
,仍编为独立营一连。
垦利县大队1944年10月,垦利县独立营奉命调往利津县。垦利县重建县大队。大
队长由县长刘季青兼任(后由杨世保继任),县委书记杨世保兼任县大队政委。教导员
郭学勤、冯云亭,协理员王公乾,副大队长刘致明。县大队下设3个连,共200余人。
1946年5月,副大队长刘致明,在草窝子的清剿战斗中受重伤,经医治无效,不幸牺
牲。1948年大参军,教导员冯云亭带一部分人编入华东野战军新兵11团,县大队其余
人员全部编入渤海军区四军分区独立团。由于海匪不断骚扰沿海一带村庄,严重影响
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安,奉上级指示,于1949年重新建立县大队。吴光辉任大
队长,李静任教导员,共100多人。1950年夏,县大队的大部分人员编入野战部队,
其余人员编入其他单位,县大队从此撤销。
区中队1941年9月~1942年冬,随着全县7个区级政权的建立,相继在八大组、朱
家屋子、罗家、汀河、民丰、黄家油坊、杨家河等地建立7个区中队。各区中队为30
人左右,共计200余人,均由区长兼任中队长,区委书记兼任指导员。1943年春,根
据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县委决定分别在利津二区、三区、四区建立工作委员会,领
导对敌斗争,并在3个区成立区中队,共70余人。利津城解放后,3个区中队全部交由
利津县管辖。1948年5月,垦利县各区中队均编入野战部队,各区中队奉命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