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7&rec=25&run=13

学习实践活动 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和“弘扬优良作
风,推进工作落实,加快‘五区’建设,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
的总载体,分两个批次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重
点举办6个专题报告会,深入开展“集中调研月”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
动,推进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普及学习;开展“万人问卷大调查”“察民情、
听民声”等活动,发放调查问卷2.4万余份,走访基层群众6400余人,汇总整
理出8个方面25条意见建议;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推进实施总投资110
亿元的57项重点工程项目,举办总投资66.8亿元的22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抓住农村基层组织,
积极打造“强基富民”党建品牌,开展以党组织带产业、党员带农户为主要
内容的“双带”活动,建立民意听取、便民服务、群众评判三项机制,开展
“民情下访、社情对谈”等主题实践活动,查找问题1578个,解决373个。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创新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干部选拔任
用初始提名和差额选任工作,采取“两公开四差额”方式,选拔7名县直部
门“一把手”、11名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在全市
首次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方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2名副科级干部,
增强了公开考选工作的科学性。(二)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修订完善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年度考核中实施分层分类考核,将领
导班子划分领导机关和考核管理部门、县委序列部门、政府经济类工作部门、
政府非经济类工作部门、执法监督类部门、垂直管理部门、乡镇街道和开发
区7大类;将领导干部划分为党政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副科级领导干
部3个层次,增强了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三)建立完善干部监督机制。
总结近年来“一把手”监督警戒等级管理制度的经验,将监督警戒范围扩展
到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并加强监督警戒等级结果运用。2009年,对4名监督警
戒等级结果为“红色”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提醒打招呼。(四)建立年轻干
部锻炼培养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
挂职,选派20名机关干部到乡镇、企业和信访部门挂职,选派82名机关干部
参与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选派18名年轻机关干部到村任职。
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人才工作研判。抽调人员成立专题调研组,
对县域内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清高层次人才需求领域
和行业,提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指导性意见。(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
进培养。 启动实施“百名硕士进垦利” 人才引进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引进
100名左右急需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充实各类人才队伍。采取短期聘用、
项目合作等方式,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科研机构等平台载体作用,积极
引进高层次人才。2009年,引进硕士研究生13名,申报入选全省高层次人才
库人才2人。(三)加强人才工作机制建设。按照上年度财政收入5‰的比例
建立人才工作基金,加大对人才引进培养投入比例。
基层基础建设 (一)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以“机关
干部下一线,城乡共建新农村”为主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
织实施强化基础、素质提升、示范带动、城乡共建、发展致富“五大工程”,
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责任落实、工作运行和激励保障“三项机制”。此项
活动连续开展三年,每年倒排出50个薄弱村,选派县直部门单位和机关干部
驻村帮扶、结对共建,每年从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用于薄弱村的整治改貌工
作。2009年对首批倒排出的50个村累计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修建道路70多
公里,修建文化大院、卫生服务站等56处;调整优化班子11个,发展党员87
名,薄弱村面貌得到彻底改善。(二)创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养机制。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连续三年在青岛农业大学举办产业培
训班。2009年,对97名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探
索建立远程教育流动服务平台,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培养学用带
头人为主题的“三送一培养”活动,扩大了远程教育覆盖面。这一做法在省
《远程教育简报》上刊用。在县电视台开设“黄河口先锋专栏”,播放党员
教育节目17期,提高了教育培训效果。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制定
《不称职农村党组织书记任中调整办法》,加大对不称职村党支部书记的调
整力度,增强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创新
村级组织和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村干部报酬、村干部养老保险、离
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贴和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四项经费,建立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和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办公补贴经费,用于农村党员干部
教育培训,对全县108个经济空壳村办公经费进行补助。县财政对以上六项
经费共列支268.4万元。 (四) 创新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机制。探索建立以
“五决策”“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521”村级工作法,即:
村级大事由村“两委”在广泛听取汇集民意的基础上,党支部会提出议题,
村“两委”集体商议,经过党员大会审议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
决议;对做出的决议结果及时向群众公示,实施结果接受群众公开评议;推
荐产生一个村级事务监督小组,对村级大事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进一步
提高了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五)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在乡镇街道建立党
建工作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县委基层党建工作办公室,与县委基层党建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县委组织部正科级干部
和副科级干部兼任,人员从现有在编优秀干部中抽调,培养使用与原单位相
同,进一步充实了党建工作力量,切实解决了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六)
探索开展“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试点工作。全面推
行基层党支部成员“公推直选”,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党务信息发布和重大
事项票决、党员提案建议、重大工作接受质询监督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党
员队伍的积极性。全县共票决重大事项579件,受理党员提案和质询84件。
自身建设 (一)创新组工干部素质能力锻炼培养机制。建立组工干部
每周讲坛,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督促组工干部加强业务知识、政
策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结合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建立
组工干部联系点,使组工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接受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
强锻炼。2009年,协调资金87万余元,为联系村硬化道路1920米,帮助群众
发展起林木种植和淡水养殖产业。(二)开展机关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围绕
形象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业务文化四个方面,确定核心理念,制定
工作标准,建立争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推进组织工作社会化建设。坚持和深化“开门办部”,对社会关注的
工作广泛吸纳基层党员群众参与和监督。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社会
满意度测评,征求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全部整改落实到
位。通过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树立了组织部门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了组织
工作整体水平。县委组织部连续4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在全省远程
教育优秀课件评比中,选送的电教片《桃园逸事》和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展示
片《公生明信》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课件”。
(王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