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7&rec=17&run=13

【概况】 2009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全
面规划,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为方针,以“生态环境优美、设
施先进、管理科学、工作规范、作风优良、业绩一流”为目标,抓住重点,
扎实工作,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步入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发展轨道,各项
事业得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工程建设】 积极配合做好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立专门的工作小
组,在坚持为工程施工车辆提供24小时出入方便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完成游
客综合服务中心用水、用电等设施的配套完善、土方凉晒、渗水渠排水、土
方调运和公路塌陷修建等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配合做好湿地公
园建设。在工程建设当中,积极克服工程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认真抓好
对工程的督导、调度,及时解决施工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上阵人员
316人,挖掘机4部、泥浆泵15组、发电机4台,协调安装315千伏安变压器3台,
清理水道表面芦苇等杂草7.5万平方,动用土方16万立方米,开挖水道5000米。
同时,完成湿地公园451区块路域绿化工程,共动用土方4.2万立方米。配合
做好黄河清八险工治理。抽调精干力量盯靠工地做好督导,现场排解施工难
题,督导上阵人员128人,大型机械8台,填装编织袋8万袋,木桩4500根,石
料1580立方米,钢丝网11800平方米,苇板6100平方米。经过20天的紧张施工,
工程于6月10日完工。湿地恢复完善提升工程提前完工。按照施工要求,加
大工程建设力度,于4月底全面完成15万亩湿地恢复区堤坝维修加固,共维
修加固堤坝22公里,动用土方42万立方米。完成7.3公里引水渠清淤工程,动
用土方12万立方米。完成29区块湿地恢复区建设。共修筑堤坝3.2公里,动用
土方5万立方米。完成顺河路以北、1号台以西3公里防火带拓宽工程,共动
用土方6万立方米。 完成5座鸟类栖息岛建设,共动用土方10万立方米。完成
20万亩湿地恢复区蓄水工作。利用黄河调水调沙有利时机,克服水位偏低等
不利因素,集中人力、物力积极做好蓄水工作,共引蓄黄河水1.3亿立方米。

【旅游工作】 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将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
务,突出工作重点,细化责任分工,加强督导调度,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
实效,至9月15日区内各生产区块治理工作全部完成。共外迁东方作业公司
等单位10家、渔民6家,清理暂住人员37人,拆除杆式变压器2座、板房92间、
砖混房41间,外运建筑、生活垃圾3200立方米,涂绿油井地面机体32座、生
产井附属炉50台,油田驻地外围墙喷绿6500平方米、完成绿化带整修6700平
方米,恢复施工料场自然原貌8600平方米,清理浮船2艘、水泥池1座、地磅
基础1座,隐蔽性处理掺水管线、气拱线1700米,外运铁板房55间、油罐7个、
电缆轧锟10个、废弃线杆11根、管线600根、废铁料18吨。配合做好水上旅游
集中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各游船业户详细的调查摸底和整治调度会议有
关会务工作。同时,加强游船业户管理和秩序监督,在“十一”期间实行统
一售票,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杜绝了打架斗殴、强拉、欺诈游客
等扰乱水上旅游秩序的混乱局面,维护了水上旅游秩序稳定。建成启动湿地
游船项目。为丰富景区内涵,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采取招商引资的
形式进行湿地游船项目建设,并于“五一”启动运营。同时,认真做好配套
设施的完善,完成小码头建设、木栈道提升站建设和枯死树木清理及蓄水水
面扩建工作。围绕4A级景区建设,抓好管理服务完善提升。高标准完成木栈
道厕所改造。设置医疗急救中心。经与垦利县人民法院联系沟通并报管理局
领导批准,成立黄河口高效生态经济区法律服务中心。做好旅游旺季门票价
格和清八浮桥拆除期间票价变动的解释工作,减少了游客理解不够造成的不
良影响。配套完善景区旅游标识导向系统,共更新大型宣传牌3块,新设限
速标示牌4块,设置水上游乐项目宣传牌3块。同时,采取划片包干、分区负
责的方式,全面做好全线沿路卫生清洁工作,确保区内保持良好的旅游环境。
积极做好旅游接待工作。配合做好胡锦涛总书记及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
的视察、第三届黄河口旅游文化节、“风行黄河口逍遥游”活动、好客山东
服务标准检查及各项常规旅游服务接待工作。

【资源管理】 开展资源管理集中整治。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有效打
击非法捕蟹捕鱼现象,进一步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在区内实行24小时不间断
巡逻检查的基础上,打破执法管理常规,采取集中清理网具、突击执法检查
和蹲点值守等多种方式,在中午、夜间组织全体职工在15万亩、29区块湿地
恢复区及44井等水域进行重复拉网式检查,共清理地笼等捕蟹工具360余件,
扣留车辆16部,抓获非法捕蟹捕鱼人员30余人。抓好执法监察工作。重点加
大对鲁建、鲁宁等重点区块的巡查力度,强化区内常驻单位及重点人员的管
理,确保区内执法管理秩序稳定。同时,按照管理局统一部署,积极与治安
办及胜海管理区、孤东采油厂护卫中队做好结合,实行联防联治、昼夜值勤,
进一步加强对出入区人员、车辆的动态管理,严历打击涉油、涉猎、捕鱼捕
蟹等违规现象,有效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认真抓好土地清理和海
域管理工作。按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国有土地
清理整顿工作,安排专人对区内发包土地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重新仗量,对
涉及清理整顿范围的11宗、45651亩土地制定完善整改计划,除由垦利县政府
负责落实的6宗、17104亩土地外,共收回土地3宗、3467亩,维持现状土地2
宗、25080亩。与用海户签订海域管护协议。加大对17号闸以北等重点区域的
巡查管护力度,有效制止各类违规开发事件16起,杜绝了乱开发行为发生。
抓好鸟类补食区建设。建设鸟类补食区1000亩,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为鸟
类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环境。抓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
治方案,配备各类防治器材和药品,抓好日常的监测,并采取生物与药物防
治结合的方式积极进行防治,先后投入资金5万元,人工200多人次,释放周
氏啮小蜂4000枚。做好禽流感日常监测和鸟类调查工作。认真抓好15万亩湿
地恢复区等重点区域的鸟类调查工作,积极做好禽流感防控,按时上报各类
监测报表。做好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的保护工作。随着保护区生态环
境的不断改善,东方白鹳在区内落户并成为留鸟,成为保护区一大亮点。为
切实保护好东方白鹳的繁殖、栖息地,重点加强该区域的管理,安排专人密
切关注东方白鹳动态变化。2009年共有18对东方白鹳在区内筑巢、繁殖,共
繁殖小白鹳42只,成鸟数量达到约300只。

【安全生产】 始终把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
务,全力抓好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确保区内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认真抓好
防火工作。重点做好防火责任制落实,火源火种、重点时期、重点地段、重
点人群管理,强化宣传、检查、巡逻、入区许可、芦苇杂草及闲杂人员清理、
器械维修保养等常规工作。至年底,与区内常驻单位及临时施工单位签订防
火责任状18份、防火协议40余份,收取防火抵押金70余万元;清理防火道及
芦苇杂草3万余亩、闲杂人员200余人;发放宣传明白纸3万余份,下发防火工
作通知1000余份;更新防火警示牌18块,检查入区车辆1.4万辆。各项防范措
施的落实,有效维护了区内防火形势稳定,被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全
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抓好旅游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区内旅游设施安全
检查、车辆及游客的疏通和秩序维持,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游船公司
的安全监管,设立路障、限速标志等警示系统,维护了良好的旅游管理秩序,
确保了旅游安全。抓好汛期安全和办公生活区域安全保卫及车辆、用电、用
气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机关管理】 结合工作实际,对工作纪律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
规范机关运转程序,着力推进工作制度落实和后勤保障等机关规范化建设,
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各项
工作落实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凡遇重大财务开支等重要事项,均经站长办
公会研究决定,实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避免工作决策中出现偏差。同时,
从加强对职工的学习教育、财务支出、工程建设和对外接待等关键环节入手,
按照财经有关规定认真抓好落实。站所有政务、财务等重要事项不定时在政
务公开栏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照管理局党组统一部署,正确处
理工学矛盾,突出实践主题,认真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民主生活会等各个
环节的落实,努力做到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按照自然保护区管
理局党组《管理站内设机构和人员优化组合推进方案》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
竞争上岗有关规定,在管理局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严格运行程序,完成内设
机构设置和全员竞争上岗,全站上下呈现出团结实干、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抓好党建、小康文明村帮扶等工作,2009年党支部被评为东营市市直机关党
建工作示范点,所帮扶创建小康文明村黄河口镇兴无村顺利通过上级的验收。
抓好后勤服务保障,及时做好了木栈道值班房改造、办公楼、宿舍楼维修及
相关工程手续的完善。做好鸟类补食区、办公生活区水、电、气及绿化管理
等后勤保障工作。以“周一例会”为载体,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及管
理局重要会议精神及有关业务知识,并采取邀请局讲解员对保护区知识现场
示范解说、聘请法律专家进行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做好自然保护、生态旅
游及法律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工
作能力。
(陈学涛)